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870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

1.诡辩家欧布里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过了很长时间仍不归还,邻人只好前去讨账。

欧布里德洋洋自得地说:

“不错,我是向您借过钱。

不过,您应知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凭什么叫现在的我替过去的我还账呢”?

邻人一听,火冒三丈,操起棍子把他狠狠打了一顿。

欧布里德恼羞成怒,要告官。

邻人笑道:

“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不是此时的我,因此我并没有打你呀。

”试用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予以分析。

答: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然而宇宙中同时存在着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

其一,事物在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相对于某种特定的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其二,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的时候,保持着质的稳定性。

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有合理之处,表明“过去”不同于“现在”,“我”已发生变化,体现着运动的绝对性;但是,“我”仍然是“我”,依然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保持着质的稳定。

既然“我”仍然是“我”,那就有还账的义务,毕竟,人的历史不能彻底割断,不能绝对否定。

借口“我”已变化而彻底割断、绝对否定过去,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相对主义必然导致诡辩论。

显然,欧布里德就是一位相对主义者,而邻人痛打欧布里德之后予以否认的理由,也是相对主义的,这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2.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

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

何马也?

九方皋答道:

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

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

伯乐答道: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做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

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1.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答:

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

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不断解决。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2.(分析题)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把它摆成两摞五十的,也可以把它摆成四摞二十五的,还可以把它摆成十摞十个的。

答: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决定历史发展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使历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一种必然的趋势。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历史的发展过程是起作用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改变历史的进程。

人的意识能否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符合规律,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本命题用一种比喻鼓吹唯意志论。

唯意志论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唯意志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1.(分析题)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答:

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2.下列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材料: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

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

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前进。

——摘自胡锦涛《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人民日报》2003年6月2日)请回答: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什么影响?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点。

现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同时,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有利于我国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有利于我国从外部获得短缺的资金;第二,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第四,有利于我国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

一句话,有利于我国在未来20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全球化在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首先,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全球经济和一些主要国家经济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我国,引起国内经济的波动。

其次,在开放型经济中,政府对本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权衡的因素增加。

第三,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的可能性,二是战略性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对风险要充分估计并做好应对。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我国原有体制中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

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

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分析题)“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

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答:

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它把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

它把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反映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

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感觉是认识的起点c、既可能是唯物主义观点,也可能是唯心主义观点

2认识的客体是指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

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4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

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5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方法

6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7表象d、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8下列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b、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

9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这标志着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10激变论在哲学上属于c、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11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1982年发

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

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1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a、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c、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3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4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c、抹煞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d、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6“三角形之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是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的真理

17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b、物是感觉的组合c、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1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9鲁迅先生说:

“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

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

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

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

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论述表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真理是一元的

20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c、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当物质的运动接近光速时,时间、空间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1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2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b、生产关系

3政治经济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可能性是指c、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6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8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

明a、价值的存在要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a、不变资本c、固定资本e、生产资本

1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有a、价值是由人们劳动的,物不创造价值b、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13“自私是人的本性”这一观点a、把剥削阶级的本性普遍化了d、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则

14在阶级社会中体现着阶级关系的概念有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15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a、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c、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6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人类解放是a、摆脱自然界的奴役状态c、摆脱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d、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

17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是因为a、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b、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c、商品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d、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关系

18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c、是指人们摆脱了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d、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的解放而获得的自由

19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b、最集中最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诸形态的核心d、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20社会心理之所以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因为c、它是直接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不系统的、自发的社会意识d、它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