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955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docx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

课程类别:

主干课程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正常代谢与异常的生物化学指标与临床检测的意义。

本大纲为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

本课程将主要给予学生有关临床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着重于对疾病本质的生化机制、体液中生化组分的变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生化诊断原理的阐述,包括有关方法学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意义的判断,阐述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重点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及其相关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测原理以及试剂配制等方面,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并通过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紧密联系学科新进展,动态修订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作为最终目的。

三、课程总学时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总学时140,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

序次

教学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代谢紊乱

3

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

3

第四章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5

第五章

诊断酶学

6

第六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2

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3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4

第九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

第十一章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

2

第十二章

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

4

第十三章

红细胞代谢紊乱

4

第十四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4

第十五章

神经疾病的代谢紊乱

2

第十六章

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

4

第十七章

体液肿瘤标志物

4

第十八章

自由基与代谢紊乱

4

第十九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3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3

第一章绪论

目标要求:

1、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3、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1、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3、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1)探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2)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3)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4、实验室基本测定技术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二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目标要求:

1、了解氨基酸代谢紊乱,血浆蛋白质的参考值范围。

2、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3、掌握血浆蛋白质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掌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掌握血浆TP和Alb参考值范围。

4、掌握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教学内容:

1.体液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分类。

(2)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

(3)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与临床意义(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α1胎儿球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氨基酸代谢紊乱

(1)苯丙酮酸尿症。

(2)酪氨酸血症。

(3)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

(4)氨基酸与临床营养。

3、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4、蛋白质及氨基酸检测

(1)血清(血浆)TP和Alb测定。

(2)血清蛋白电泳。

(3)免疫化学法测定个别蛋白质。

(4)氨基酸测定。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学时

第三章糖代谢紊乱

目标要求:

1、了解低血糖症的分型。

2、了解糖代谢先天性异常的种类。

3、熟悉糖的重要生理作用。

4、掌握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及其浓度的调节、糖尿病(DM)的定义及分型、主要代谢紊乱及实验室检测(以血糖、尿糖、OGTT为主,其他指标熟悉)。

教学内容:

1、血糖及其浓度的调节

(1)糖的重要生理作用。

(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3)血糖浓度的调节:

神经系统、激素和肝的调节作用。

2、糖尿病

(1)糖尿病定义与分型: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2)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急、慢性)。

(3)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血糖、尿糖、OGTT、GHb或果糖胺、酮体、C肽、胰岛素、乳酸和丙酮酸测定。

3、低血糖症

(1)空腹性低血糖。

(2)刺激性低血糖。

4、糖代谢的先天异常。

(自学)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4学时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目标要求:

1、了解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血浆脂代谢相关蛋白与酶的测定、脂质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

2、熟悉血浆脂蛋白分类、载脂蛋白ApoAI、ApoB100的主要功能及脂蛋白LDL受体代谢途径、脂代谢有关酶类(以LPL、LCAT为主)的生理功能、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

3、掌握脂蛋白代谢(外源性脂质代谢:

CM是运输外源性TG的主要形式,内源性脂质代谢:

VLDL和LDL代谢、HDL代谢)、脂蛋白代谢紊乱(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AS的脂蛋白:

脂蛋白残粒、变性LDL、B型LDL、Lp(a)]。

教学内容:

1、血浆脂蛋白结构与受体

2、脂蛋白代谢

3、神经鞘质代谢

4、脂蛋白代谢紊乱

5、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硬化

6、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与治疗

7、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5学时

第五章  诊断酶学

目标要求:

1、了解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命名、分类及编号、酶促反应动力学。

2、熟悉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生理变异,血清酶测定的方法及标本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掌握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酶的概念与特征

(1)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酶的催化作用机制

(3)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

2、血清酶

(1)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去路。

(2)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3)血清酶的生理变异

3、酶促反应动力学

4、酶活性浓度测定技术

5.酶的免疫化学测定

6.同功酶和亚型测定

7.工具酶及其临床应用

8.临床常用血清酶、同功酶及亚型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6学时

第六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目标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量元素的种类、代谢特点及功能;掌握主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代谢特点;熟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在体内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有害微量元素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化作用及临床意义

2.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3.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七章体液平衡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

目标要求:

1、了解血气分析仪原理及结构。

2、熟悉正常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钾、钠、氯测定(ISE)及方法学评价。

3、掌握体液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其判断和临床病例分析,掌握AG的定义、计算及临床意义,掌握钾、钠、氯及常见血气分析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教学内容:

1、体液平衡

2、体液平衡紊乱

3、体液钾钠氯测定

4.血气分析

5.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学时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标要求:

   1、掌握:

胆红素代谢、胆红素的种类与理化性质及与黄疸形成的关系、黄疸的分类与

实验室鉴别试验;生物转化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选择及临床意义;

   2、熟悉:

肝的生物转化类型及临床意义。

生物转化与排泄相关的肝功能试验。

胆汁酸的组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醇性肝损伤的生物化学;肝硬化的生物化学;肝昏迷的生化机制。

  3、了解:

肝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胆石症的生物化学变化;肝癌的生化机制。

教学内容:

1、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2、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3、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4、肝病的生物化学代谢紊乱

5、肝胆疾病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6、肝功能检查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九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标要求:

   1、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

   3、掌握肾脏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价。

   4、熟悉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

教学内容: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

(1)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2)尿液的生物化学检查

3、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和评价。

(1)血、尿中尿素测定。

(2)血、尿中肌酐测定。

(3)血、尿中尿酸测定。

4、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2学时。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目标要求

掌握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了解急性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

教学内容

1.概述

2.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3.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4.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一章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

目标要求

掌握胃肠胰腺正常生理功能、代谢调节,胃肠胰腺疾病的临床生化改变,了解胃肠胰腺疾病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理生理

3.生化检验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2学时。

第十二章骨代谢异常的生化诊断

目标要求:

1、掌握钙和磷的代谢及调节。

2、掌握钙和磷代谢紊乱。

 3、了解镁代谢及其异常。

4、掌握骨代谢的临床生化标志物。

5、掌握血清总钙和离子钙、血清无机磷的检验及其方法学评价与临床应用。

 6、熟悉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的临床生物化学。

7、熟悉钙和磷及骨代谢调节激素测定。

8、熟悉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的测定。

教学内容:

1、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

2、钙、磷、镁代谢紊乱

3、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生物化学。

4、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查。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三章红细胞代谢紊乱

目标要求:

1、 掌握血红蛋白代谢异常及其相关疾病。

2、 熟悉红细胞结构与功能。

3、 熟悉红细胞的代谢。

4、 熟悉正常血红蛋白结构及其代谢。

5、 熟悉溶血机制。

6、 熟悉红细胞代谢异常的检测。

7、 了解自由基与红细胞老化。

教学内容:

1、 红细胞结构与功能概述。

2、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

3、血红蛋白代谢紊乱。

(1)血红蛋白结构及其代谢。

(2)血红蛋白运氧机制。

(3)血红蛋白代谢异常及其相关疾病。

4、溶血机制。

5、自由基与红细胞老化。

6、红细胞代谢异常的检测。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四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目标要求:

1、掌握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内分泌疾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意义。

2、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分类,体内激素三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价值。

4、了解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教学内容:

1、概述。

(1)内分泌调控。

(2)激素化学本质与分类。

(3)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价值。

2、内分泌功能紊乱常用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及评价

3、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1)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及调节。

(2)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3)生长激素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4)催乳素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4、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及临床诊断。

(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物化学及分泌调节。

(2)甲状腺功能紊乱。

(3)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5、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1)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功能紊乱。

(2)肾上腺皮质激素

(3)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

(4)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

6、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自学)。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五章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目标要求:

1、掌握脑脊夜的形成及功能。

2、掌握神经和精神疾病生物化学诊断。

3、熟悉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4、了解神经组织的生物化学特点、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营养因子。

教学内容:

1、概述。

(1)脑脊液的形成、功能与血脑屏障。

(2)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抑制因子

(3)中枢神经递质

(4)神经组织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

2、中枢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

3、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2学时。

第十六章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

目标要求:

1、掌握妊娠期的生物化学诊断。

2、掌握妊娠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价。

3、熟悉正常妊娠。

4、了解妊娠中的胎儿疾患。

教学内容:

1、正常妊娠。

2、妊娠及围生期相关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3、妊娠及围生期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价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3学时。

第十七章体液肿瘤标志物

目标要求:

   1、掌握常见肿瘤标志物(AFP、CEA、PSA、CA125、和Bence-JonesProtein)的本质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常见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3、熟悉基因类肿瘤标志物(Ras和P53)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4、了解肿瘤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内容:

1、肿瘤标志物概述

2、酶类肿瘤标志物

3、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4、胚胎抗原类标志物

5、特殊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6、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7、癌基因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8.其他肿瘤标志物

9、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八章自由基与代谢紊乱

目标要求:

1.掌握自由基对人体的意义

2.熟悉自由基对人体损伤的机制

3.了解自由基测定的原理

教学内容

1.基础知识

2.生物学作用

3.对机体的损伤作用

4.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5.自由基与疾病的相关性

6.自由基的检测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九章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目标要求

1.掌握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原理

2.熟悉其他基因诊断技术的原理

3.了解各类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教学内容

1.基因诊断技术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策略

2.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3学时。

第二十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目标要求:

 1、掌握药代动力学基础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2、熟悉治疗药物监测标本及预处理。

3、熟悉治疗药物监测依据。

3、了解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及评价。

教学内容:

1、概述。

2、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

3、治疗药物浓度测定的标本处理

4、治疗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方法

5、治疗药物浓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3学时。

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次

教学内容

学时数

1

吸收曲线的制作

2

2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4

3

电化学分析

2

4

重复性试验

2

5

回收实验

2

6

干扰试验

2

7

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绘制

2

8

改良monica质控图的绘制

2

9

血清蛋白质测定

2

10

血清尿酸测定

2

11

血清糖的测定

2

12

糖耐量曲线的绘制

4

13

全血乳酸的测定

2

14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2

15

血清胆固醇测定

2

16

血清甘油三脂的测定

2

17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

18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

19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

2

20

酶学标准曲线及活性浓度测定(固定时间法)

2

21

酶活性浓度测定(连续监测法)

2

22

血清转氨酶及同功酶测定

2

23

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功酶测定

2

24

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测定

2

25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功酶测定

2

26

淀粉酶及其同功酶测定

2

27

血清镁铁测定

2

28

血清铜锌测定

2

29

血清磷及钙、氯离子测定

2

30

血清胆红素测定

2

31

血清尿素测定

2

32

血清肌酐测定

2

33

血清LDH\CK\CKMB\HBDH测定

2

34

技术考核

2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理论部分:

教材:

周新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目:

康格非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一、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王鸿利、叶裕春主编,《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

实验部分:

教材:

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7年,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目:

陈正炎主编,《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9年

康格非、巫向前主编,《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9年,第二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