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A考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957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建筑材料A考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A考核.docx

《建筑材料A考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A考核.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材料A考核.docx

建筑材料A考核

黑龙江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

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关于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开放教育试点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及格为60分。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

形成性考核由形成性考核作业和试验组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和试验成绩分别占考核总成绩的20%和10%。

中央电大统一组织编写形成性考核册。

形成性考核册由4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组成。

形成性考核册由辅导老师按完成的质量评分,每次形成性考核以百分计。

学员形成性考核完成情况由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分阶段检查。

教材中有6次试验,实际操作的试验为第1个试验,其余为观摩性试验。

教师根据试验出勤情况、试验报告评定成绩(百分制),经折合后计入总成绩。

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3、命题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依据是2005年4月审定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编写。

本课程所采用的文字教材为魏鸿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材料》教材。

本考核说明及本课程所采用的文字教材是课程命题的依据。

4、考试要求

本课程考试在突出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这一主线的前提下,着重考核学员对建筑材料的标准、选用、检验、验收和储存等施工现场常遇问题解决的掌握情况。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以够用为度,不做过多、过深的要求。

本考核说明对各章内容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考试按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

了解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概念,理论及计算方法有基本的认识。

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理解的内容,要求理解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掌握是高层次的要求,凡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是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

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建筑工程中的涉及到的有关建筑材料的应用技术和管理问题。

5、命题原则

(1)命题范围:

在本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内命题,不得任意扩大和缩小考题范围。

(2)试题的组成与覆盖面:

命题应基本覆盖教材内容,同时要突出重点。

试题的题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其难易度分为容易、中等和较难三个层次,它们的组成比例约为30:

50:

20。

(3)试题中各种能力层次的试题题量比例为:

了解<10%,理解20~30%,掌握60~70%。

(4)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结合课程特点与成人的认知规律,选择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内容、题型;使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形成性考核偏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基本技能;终结性考核更偏重于概念的理解,理论的阐述,问题的分析

6、试题类型和结构

(1)形成性考核:

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2)终结性考核:

试题类型分为两类:

第一类判断题、选择题(单选与多选)和简答题,占80%;第二类计算题,占20%。

7、终结性考核的其他要求:

(1)答题时间:

期末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其它:

学员考试时可带钢笔,铅笔,尺子,橡皮和计算器。

三、课程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标注内容只在形成性考核的内容)

第1章绪论

此章内容仅要求了解,不作为考核范围

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技术指标,以掌握学习和分析各类建筑材料性质及应用的工具,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考核知识点:

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密实度的概念、表达式、各密度指标所表达的材料构造的特点;

2.材料吸水率、含水率、耐水性的概念及指标;材料导热性的影响因素及导热系数的表达式。

3.材料的强度与强度等级的概念及区别;弹性和塑性、脆性和韧性的概念。

4.材料的各种基本性质的有关计算。

5.材料耐久性的概念及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考核要求

1.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密实度;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及指标;材料的导热性及导热系数;材料的强度与强度等级;弹性和塑性、脆性和韧性的概念;材料的各种基本性质的有关计算;材料的耐久性及影响因素。

2.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影响导热性的因素。

3.了解材料的耐燃性和耐火性;材料的热容和热容量;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第3章石材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掌握岩石和常用石材的分类、技术性质、性能特点,掌握建筑石材在选用、贮存和运输中的注意事项,以获得正确选择和应用石材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

1.毛石、料石和装饰板材的种类、规格和使用范围。

大理石板材不能用于室外的原因。

2.天然岩石材的种类。

构成石材的矿物特征与石材性能之间的关系。

3.建筑石材的标记方法和储运要求。

岩石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考核要求

1.掌握毛石、料石和装饰板材的种类、主要技术性质、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理解天然岩石材的种类。

理解构成石材的矿物特征与石材性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建筑石材的标记方法和储运要求。

岩石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第4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了解石灰、石膏和水玻璃同属无机材料,它们的结构和性质稳定。

使用中或遭受破坏时不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因此是理想的绿色建筑材料之一。

特别是石膏,它的多种良好性能使它在新型墙体材料、吊顶材料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考核知识点:

1.石灰、石膏、水玻璃三种气硬性胶凝材料凝结硬化机理的特点及区别。

2.石灰、石膏、水玻璃各自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保管注意事项。

3.过火石灰、石灰的陈伏、水玻璃模数的概念和装饰石膏制品的种类。

考核要求

1.掌握气硬性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性质和应用。

2.掌握石灰的陈伏、水玻璃模数及水玻璃固化剂的概念。

3.理解准确地选择和使用好气硬性胶凝材料规则的具体含义。

第5章水泥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掌握硅酸盐系列水泥的技术性质、特性,掌握水泥在选用、贮存和运输中的注意事项,以获得正确选择和应用水泥、并对于水泥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给于分析处理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

1.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通用水泥的各自特性。

2.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材料的性能,在各种水泥中的作用。

3.不合格水泥和废品水泥的概念,在工程中的使用要求。

4.水泥在选用、贮存和运输中的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其它五种通用水泥的特性以及使用范围。

2.掌握水泥选用、贮存、运输时的注意事项。

3.掌握水泥石腐蚀的概念、类型和防止措施。

4.理解活性混合材料与非活性混合材料的概念、特性和它们在各种水泥中的作用。

5.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原料、生产工艺及水化机理。

第6章混凝土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掌握混凝土的技术性质、特性、配制方法和常见技术问题的处理措施,初步具备混凝土应用和试验的能力。

为在工程中进行混凝土施工和进一步学习相关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考核知识点:

1.混凝土的四项基本要求的内容。

2.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和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定义及确定方法。

粗骨料颗粒级配的定义及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的概念、

3.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含义及确定、砂率的概念及与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的关系,调整工作性的常用方法。

4.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定义和确定方法、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及强度等级的定义;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混凝土强度公式的运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5.混凝土配制的基本参数(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及调整。

6.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的主要性质、选用和应用要点。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考核要求

1.掌握混凝土的四项基本要求;细骨料的细度模数概念和确定方法;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连续级配和间断颗粒级配的概念。

2.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含义;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因素;调整工作性的原则;水灰比和合理砂率的概念。

3.掌握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及强度等级的概念及试验、确定方法;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混凝土强度公式的运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4.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和具体设计方法(混凝土配制强度、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5.掌握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主要性质、选用和应用要点。

6.理解混凝土对粗、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及这些质量要求对混凝土的经济、技术影响;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的确定及其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混凝土质量的评定原则;混凝土强度保证率的意义;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的作用机理及常用品种;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

7.了解混凝土的组成及特点;常用统计量(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意义;普通混凝土的结构及破坏类型;其他外加剂的主要技术特性及应用范围。

第7章建筑砂浆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掌握砌筑砂浆技术性质和选用,了解普通抹面砂浆的品种及作用,以获得正确选择和应用各种砂浆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

1.砂浆混合物的和易性。

2.砌筑砂浆的强度及配合比确定。

3.普通抹面砂浆的品种及作用。

考核要求

1.掌握砂浆和易性概念及测定方法,砌筑砂浆的强度及配合比确定。

2.了解普通抹面砂浆的品种及作用。

第8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掌握和了解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的品种、性质和选用,尤其是新型墙体材料的品种及特性,建立应用节能环保建材的概念和意识。

考核知识点:

1.烧结普通砖的技术性质。

2.新型墙体材料的品种及发展。

3.玻璃的性质,平板玻璃及玻璃制品的特点及用途。

4.常用建筑陶瓷制品的品种、性质及应用。

考核要求

1.掌握新型墙体材料的品种及特性。

2.理解玻璃的性质,平板玻璃及玻璃制品的特点及用途。

3.了解常用建筑陶瓷制品的品种、性质及应用。

4.了解烧结普通砖的技术性质及合理应用。

第9章建筑钢材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在重点理解和掌握建筑钢材主要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教学、试验,达到可运用建筑钢材的性能特点和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正确选择并合理的应用建筑钢材的目的。

考核知识点:

1.建筑钢材的分类及技术性能。

2.建筑钢材的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3.建筑钢材的冷加工及时效。

4.建筑钢材的标准和应用。

考核要求

1.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抗拉性能、冲击韧性)和工艺性能(冷弯性能)。

2.掌握建筑钢材的分类、标准和应用。

掌握钢号的确定方法。

3.理解钢材冷加工强化和时效的概念及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4.建筑钢材的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第10章高分子建筑材料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在学习中结合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塑料、建筑涂料及建筑胶粘剂的使用情况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以具备在建筑的不同部位正确应用高分子建筑材料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

1.建筑塑料的主要性质;常用建筑塑料的特点及应用。

2.各类建筑涂料的主要性能及应用。

3.选择建筑胶粘剂的基本原则和使用建筑胶粘剂时的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1.掌握建筑塑料的主要性能和工程中常用建筑塑料的特点和应用;各类有机建筑涂料的特性及应用。

2.理解建筑塑料的组分及其作用;建筑涂料的组成及作用。

3.了解建筑塑料的类别;建筑涂料的类别;建筑胶粘剂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第11章防水材料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结合工程实例中建筑石油沥青的选用情况和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使用来理解建筑石油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特别是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其应用技能。

考核知识点:

1.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石油沥青的选用。

2.防水卷材的性能要求及各类防水卷材的性能及应用。

3.防水涂料的主要性能要求及防水涂料的选用。

4.石油沥青的掺配和改性。

考核要求

1.掌握建筑石油沥青的主要性能(黏性、塑性、温度敏感性、大气稳定性)、技术指标(针入度、延伸度、软化点、针入度比)及牌号的概念、建筑石油沥青的选用原则。

2.掌握防水卷材的性能要求,各类防水卷材的特点、主要性能及应用;防水涂料的性能要求及选用

3.理解石油沥青组分对石油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

4.了解石油沥青的组分及其作用;沥青的改性和沥青的掺配原理。

▲第12章木材及制品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员以掌握木材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教材及认知实践学会在建筑工程中选择和使用木材。

考核知识点:

1.木材的分类、构造及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2.木材的综合利用及常用的木材制品。

考核要求

1.掌握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平衡含水率、标准含水率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2.理解木材的各向异性、湿胀干缩及含水率对木材性质的影响。

3.理解木材强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了解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应用及木材的综合利用制品和人造木板材的甲醛释放量问题及选用注意事项。

▲第13章建筑材料试验

考核目的:

本章是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考核使学员具备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不但可为今后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考核知识点:

试验1为实际操作性试验,其他试验为观摩性试验

1.各建筑材料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的认知、准备和调整。

2.各建筑材料实验所需试样的采集、制备。

3.各建筑材料试验条件的要求和掌握。

4.各建筑材料试验的操作过程。

5.各建筑材料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及结果的分析。

考核要求

(作为实际操作性试验应为掌握,作为观摩性试验应为了解)

1.各建筑材料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的认知、准备和调整。

2.各建筑材料试验的操作过程。

3.各建筑材料实验所需试样的采集、制备。

4.各建筑材料试验条件的要求。

5.各建筑材料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及结果的分析。

四、终结性考核试题类型举例

本试题范例仅说明主要的考题类型和试题的难易程度,并不构组成一套试卷。

考试范围请参见前面的有关说明和内容要求。

1、判断题:

(1)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依据是立方体抗压强度。

答案:

错误

(2)硅酸盐水泥石中的凝胶是由氢氧化钙凝聚而成。

  答案:

错误

(3)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只能检查出由游离CaO所引起的安定性不良。

答案:

正确

(4)热工设备基础(>400℃)宜选用硅酸盐水泥

 答案:

错误

2、单项选择题:

(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

A.C2S,C3S,CaCl2,NaSO4B.C3A,C2S,C3S,C4AF

C.C2S,C3A,CaSO4,Ca(OH)2D.C3S,C3A,C4A,C2A

答案:

B

(2)建筑中主要采用的是()钢。

A.Q159B.Q215

C.Q235D.Q275

答案:

(3)建筑石油沥青的粘性是用()表示的。

A.针入度B.塑性

C.软化点D.延伸度

答案:

(4)试拌砼时发现保水性差,采取()的措施可得到改善。

A.增加砂率B.减少砂率

C.增大水泥比D.增加用水量

   答案:

(5)硅酸盐水泥适用于()工程。

A.快硬高强B.大体积

C.与海水接触的D.多盐的

答案:

3、多项选择题

(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

A.灰水比B.水泥强度

C.砂率D.养护条件

答案:

A、B、D

(2)硅酸盐盐水泥由于长期在含较低浓度硫酸盐水的作用下引起水泥开裂,是由于形成了()。

A.二水硫酸钙B.钙矾石(水泥杆菌)

C.水化硫铝酸钙D.硫酸镁

答案:

B、C

(3)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根据()要求确定的。

A.强度B.和易性

C.耐久性D.工作性

答案:

A、C

(4)采用()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A.减水剂B.早强剂

C.骨料D.水灰比小的干硬性砼

答案:

A、D

(5)硬化后的水玻璃不仅强度高,而且()好。

A.耐火性B.耐腐蚀性

C.耐热性D.耐酸性

答案:

C、D

4、简答题:

(1)活性混合材料

答案:

常温下能与氢氧化钙和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硬性水化产物,并能逐渐凝结硬化产生强度的混合材料称为活性混合材料。

(2)石灰的“陈伏”

答案: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在使用中造成的危害,石灰膏应在储灰坑中存放半个月以上,然后方可使用。

这一过程叫作“陈伏”。

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敷盖一层水,以隔绝空气,防止石灰浆表面碳化。

(3)什么是木材的纤维饱合点?

对木材使用何意义?

答案:

木材的纤维饱合点是指木材中仅细胞壁中的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与细胞间隙中无自由水时的含水率。

它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转化点。

5、计算题:

已知末混凝土的初步计算配合比为:

水泥292kg;水175kg;砂674kg;石子1253kg。

调整工作性,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配制25L混凝土试样的各组成材料用量为:

水泥7.3kg;水4.38kg;砂16.85kg;石子31.33kg。

按规定方法拌和后,达不到要求的坍落度,故需在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水泥浆用量。

现增加水和水泥各5%,重新拌和后,测得坍落度满足要求,且粘聚性、保水性良好,且实测试拌混凝土的体积密度

=2415kg/m3。

试求其基准配合比。

解:

调整后的用水量为4.38×1.05=4.60kg;水泥用量为7.3×1.05=7.67kg,

试拌材料总量

=7.67+4.60+16.85+31.33

=60.45(kg)

实测试拌混凝土的体积密度

=2415kg/m3,,,则基准配合比为:

=

2415

=306(kg/m3)

=

2415

=183(kg/m3)

=

2415

=673(kg/m3)

=

2415

=1252(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