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710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doc

【最新】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第三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电气管线、给排水管线和设备安装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年。

A.1B.2C.3D.5

答案:

B

2.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误选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监督检查方式包括()。

A.平行检查B.重点检查

C.专项检查D.巡视检查

E.抽查

答案:

B、C、E

(二)案例题的题型见2009年版大纲。

二、考试用书的修改

1.2009年考试用书依据大纲进行了修改。

内容在2007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删繁就简,对于不宜作为考点的内容,只作简略介绍。

2.2010年对考试用书又进行了局部修订。

(1)修订原则是2009年考试大纲不变;

(2)增加了2006年至2009年期间颁布的一些重要並与大钢内容相关的规范标准;

(3)按2006年至2009年期间国家或行业进行修订了的规范标准,对书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4)改正了书中的一些不恰当的文字及数字错误。

在此向提出修改建议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考前复习的建议

专业课的考点近百,对于考生掌握这么多的考点是有难度的,但我们只要作到努力、刻苦、认真地复习,再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尽管工作忙,也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制订复习计划。

考试用书是由数多考点按应考内容组成的知识包,不同于教科书,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因此建议先复习《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两门综合科目,然后是本专业的“第一章建筑工程技术”及“第三章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最后复习“第二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第二,不要忽视客观题。

案例题中的考点来自于综合科目及第一章和第三章的知识点。

如果只将复习重点放在第二章上,会造成复习不全面,也很难通过考试。

第三,在复习第二章的同时,也是对以上知识掌握、熟悉、巩固和检验的过程。

最后可以在习题集中选做一些题。

做题一是对知识点掌握的检验;二是熟悉考试的题型,习题集中的题型是按命题的要求编写的;三是做题时,不要急于看答案,做完以后,再对照答案,检查对错。

对于答错的,一定要分析为什么做错了,找出原因,才能记牢,以免再错。

我们根据考试用书中的知识点、难点及在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结合具体例题,提出一些学习方法及应试的技巧,供考生在复习和应试中参考。

四、考前学习服务

2A31100建筑工程技术要求

2A311010建筑工程结构技术要求

1.按荷载作用面大小,荷载可分哪几类?

【答】按荷载作用面大小,荷载可分为:

(1)均布面荷载:

建筑物楼面或屋面上分布的荷载,如铺设的木地板、地砖、花岗石面层、大理石面层等重量引起的荷载。

(2)线荷载:

建筑物原有的楼面或屋面上的各种面荷载传到梁上或条形基础上时可简化为单位长度上的分布荷载称为线荷载。

(3)集中荷载:

当在建筑物原有的楼面或屋面承受一定重量的柱子,放置或悬挂较重物品(如洗衣机、冰箱、空调机、吊灯等)时,其作用面积很小,可简化为作用于某一点的集中荷载。

【例题】某办公楼,装修时在一根梁上砌了一面轻质隔墙,则相当于在梁上增加了()。

A.线荷载 B.面荷载

C.集中荷载 D.临时荷载

【解析】梁上砌一面轻质隔墙可简化为单位长度上的分布荷载,即线荷载。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某楼层为梁板结构,板的跨度为L1=5m,单向板传力。

板的面积为20m2。

在楼板上铺设石材地面。

已知石材的重度为γ=27kN/m3,装修厚度0.05m。

求:

楼板增加面荷载增加了多少?

【解】已知γ=27kN/m2,d=0.05m。

增加的面荷载为:

Q=γ·d=27×0.05=1.35kN/m2

3.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如何应用?

【答】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建造师执业考试也常有这方面的题。

应试应当掌握其应用,并应注意分析。

【例题】有一简支梁,受集中力如图所示,则支座A的反力RA为()kN。

A.1B.3/4C.1/2D.1/4

【分析】这是一道应用平衡条件求反力的应用题。

由平衡条件(3),向B点取距:

∑MB=0,RA×4-1×1=0,得RA=1/4kN,故答案为D。

但这道题也可不必计算,由分析得答案。

因支座A、B反力总和为1kN,故RA不可能为1kN;又由荷载P不作用于跨中,RA与RB不应相等,故RA不可能是1/2kN。

剩下3/4与1/4中挑一个,显然RA离P作用点较远,受力应小一点,故只有1/4是正确的,答案应为D。

此外,应用平衡条件还可以求梁的内力,桁架构件内力等。

4.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哪些方面?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满足各种预期的功能要求,并且要经济合理。

具体说来,结构应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1)安全性。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例如,厂房结构平时受自重、吊车、风和积雪等荷载作用时,均应坚固不坏,而在遇到强烈地震、爆炸等偶然事件时,容许有局部的损伤,但应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而不发生倒塌。

(2)适用性。

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如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等,都影响正常使用,需要对变形、裂缝等进行必要的控制。

(3)耐久性。

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也即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例如,不致因混凝土的老化、腐蚀或钢筋的锈蚀等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例题】下列()不属于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A.结构在施工时不发生破坏

B.结构在遇到强烈地震时不倒塌

C.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D.在正常使用时,结构不能出现过大的变形

【解析】结构在正常使用时,不能出现过大的变形,出现过大的变形影响使用,所以是属于适用性要求。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5.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破坏各有何特点?

【答】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与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形式等有关,影响最大的是配筋率。

随着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的不同,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可能出现适筋、超筋、少筋等三种不同性质的破坏。

适筋破坏为塑性破坏,适筋梁钢筋和混凝土均能充分利用,既安全又经济,是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的依据。

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均为脆性破坏,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例题】关于钢筋混凝土超筋梁、适筋梁、少筋梁的破坏特征表述,()是正确的。

A.超筋梁为塑性破坏B.适筋梁为塑性破坏

C.少筋梁为塑性破坏D.都是塑性破坏

【解析】适筋梁的破坏是受拉压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然后或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属于塑性破坏。

而少筋和超筋梁都是脆性破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6.板中的受力钢筋应如何布置?

【答】受力钢筋沿板的跨度方向设置,位于受拉区,承受由弯矩作用产生的拉力,其数量由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如单跨板跨中产生正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下部;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部。

7.墙、柱的稳定性是如何进行验算的?

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用验算墙、柱高厚比的方法来进行墙、柱稳定性的验算。

实际结构中,影响允许高厚比的主要因素有砂浆强度、构件类型、砌体种类、是否自承重、支承约束条件、截面形式、墙体开洞情况等。

【例题】影响砌体房屋墙的稳定性的因素表述如下,()是错误的。

A.墙的高度B.墙的厚度

C.砌块的强度D.墙体的约束情况

【解析】墙和柱的稳定性用高厚比来反映。

高厚比与砌块的强度无关。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当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常采用哪些方法加以解决?

【答】当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常采用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的方法。

【例题】砌体结构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梁端下的墙上,有时设置垫块,其目的是()

A.解决墙的承载能力B.解决墙体局部压应力过大

C.解决高厚比过大D.加强房屋的整体性

【解析】梁端下设置垫块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压应力。

故正确答案是B。

9.砌体结构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各起什么作用?

应如何设置?

【答】砌体结构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由于温度改变,容易在墙体上造成裂缝,可用伸缩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单元,使每单元的长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的地方。

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

当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将引起过大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其安全。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可用沉降缝在适当部位将房屋分成若干刚度较好的单元,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

钢筋混凝土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同时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因振动(包括地震)产生的不利影响。

因此,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10.2A311012的“四、结构的耐久性要求”中修订如下: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类别

在不同环境中,混凝土的劣化与损伤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提出不同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规定,结构所处环境按其对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腐蚀机理,可分为如下五类,见表2A311012—2。

环 境 类 别        表2A311012—2

环境类别

名称

腐蚀机理

一般环境

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化学腐蚀环境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

注:

一般环境系指无冻融、氯化物和其他化学腐蚀物质作用。

(三)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规定,环境对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程度如下:

环境作用等级        表2A311012—3

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类别

A

轻微

B

轻度

C

中度

D

严重

E

非常严重

F

极端严重

一般环境

Ⅰ-A

Ⅰ-B

Ⅰ-C

冻融环境

Ⅱ-C

Ⅱ-D

Ⅱ-E

海洋氯化物环境

Ⅲ-C

Ⅲ-D

Ⅲ-E

Ⅲ-F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Ⅳ-C

Ⅳ-D

Ⅳ-E

化学腐蚀环境

Ⅴ-C

Ⅴ-D

Ⅴ-E

当结构构件受到多种环境类别共同作用时,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类别单独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

(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对配筋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作出如下规定。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表2A311012—3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100年

50年

30年

Ⅰ-A

C30

C25

C25

Ⅰ-B

C35

C30

C25

Ⅰ-C

C40

C35

C30

Ⅱ-C

C35、C45

C30、C45

C30、C40

Ⅱ-D

C40

C35

C35

Ⅱ-E

C45

C40

C40

Ⅲ-C、Ⅳ-C,Ⅴ-C、Ⅲ-D、Ⅳ-D

C45

C40

C40

Ⅴ-D、Ⅲ-E、Ⅳ-E

C50

C45

C45

Ⅴ-E、Ⅲ-F

C55

C50

C50

注: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掌握这些修订的内容,对应试及工作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11.在“2A311014掌握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构造要求”中增加了“结构抗震的相关知识”,

具体修订内容如下:

四、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

(三)结构抗震的相关知识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此部分的知识点如出题的话既可作为选择题,也可作为案例题的考点.

2A311020建筑构造要求

2A311021熟悉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应如何学习?

这条内容中按修订的新规范作了较多的修改,在这里不一一例举。

这条虽然是熟悉,但知识点多、数据多,没有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比较容易出题,通常与安全管理方面相关联,常做客观题与案例题的考点。

2A311022熟悉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这条的知识点较容易出题的是人工照明、音频范围及建筑材料的吸声种类。

1.人工照明应熟悉哪些知识点?

【答】应熟悉的是光源的特性及用途。

例如哪类光源属于节能的,哪种光源适合于频繁开关的光源;或哪种光源属于热辐射的,哪种属于气体放电的。

各适用于哪些场所。

2.室内声环境应熟悉哪些知识点?

【答】应熟悉建筑材料的吸声种类,熟悉人耳能听到的音频范围。

3.为什么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不属于多孔吸声材料?

【答】合并后的二级《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相对原《装饰装修工程管理与实务》减少了装饰装修设计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点,突出了知识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因此在“2A311016熟悉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的室内声环境的基本知识中,对建筑材料的吸声种类,只做了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结构种类和应用的介绍。

多孔性吸声材料就是有很多孔的材料,其主要构造特征是材料从表面到内部均有相互连通的微孔。

吸声材料主要的吸声机理是,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性材料的表面时激发其微孔内部的空气振动,使空气的动能不断转化为热能,从而声能被衰减;另外在空气绝热压缩时,空气与孔壁之间不断发生热交换,也会使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被衰减。

从上述的吸声机理可以看出,多孔性吸声材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材料内部应有大量的微孔或间隙,而且孔隙应尽量细小或分布均匀。

(2)材料内部的微孔必须是向外敞开的,也就是说必须通到材料的表面,使得声波能够从材料表面容易地进入到材料的内部。

(3)材料内部的微孔一般是相互连通的,而不是封闭的。

从多孔吸声材料必备条件分析,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虽有很多小孔,但不相互连通,是闭孔结构,不吸声,因此不属于多孔吸声材料。

考生只要了解吸声机理即可,无需掌握吸声材料的必备条件,在考试中不会出现这类的试题。

但是作为知识点的应用性,考生应熟悉哪些材料属于多孔吸声材料,哪些材料不属于多孔吸声材料。

在具有吸声要求的场所,应会选择吸声材料。

【例题】

例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材料中,不属于多孔吸声材料的是()。

A.玻璃棉B.脲醛泡沫塑料

C.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D.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答案:

D。

例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材料中属于多孔材料的有()。

A.有机纤维材料B.玻璃棉

C.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D.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E.岩棉

答案:

ABCE。

2A311030建筑材料

这节共有8条。

2010年重印的考试用书对“2A311034掌握砂浆及砌块的技术性能和应用”增加了有关对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测定的有关内容,增加的具体内容见本条第6问。

无论是从事装饰行业的考生,还是房建行业的考生,对于材料的掌握都感到有难度,因为材料种类太多。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问题,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1.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热轧钢筋品种有哪些?

强度标准值分别为多少?

目前我国常用的热轧钢筋品种、强度标准值见下表。

常用热轧钢筋的品种及强度特征值

表面形状

牌号

常用符号

屈服强度ReL(MPa)

抗拉强度Rm(MPa)

不小于

不小于

光圆

HPB235

235

370

HPB300

300

420

带肋

HRB335

335

455

HRBF335

HRB400

400

540

HRBF400

HRB500

HRBF500

500

630

注:

热轧带肋钢筋牌号中,HRB属于普通热轧钢筋,HRBF属于细晶粒热轧钢筋。

【例】国内常用的钢筋品种中,()的强度最低。

A.HRB335B.HRB400

C.HPB235D.HRBF400

【解析】钢筋种类编号中,数字表示最低屈服强度。

故选项C正确。

2.无机胶凝材料分哪几类?

具体包括哪些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按其硬化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气硬性和水硬性两类。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称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等;既能在空气中,还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的称水硬性胶凝材料,如各种水泥。

气硬性胶凝材料一般只适用于干燥环境中,而不宜用于潮湿环境,更不可用于水中。

【例题】下列无机胶凝材料中,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是()

A.石灰B.石膏

C.水泥D.水玻璃

【解析】既能在空气中,还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称水硬性胶凝材料,如各种水泥。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称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等。

气硬性胶凝材料一般只适用于干燥环境中,而不宜用于潮湿环境,更不可用于水中。

故正确答案是C。

3.石灰的技术性质主要有哪些?

(1)保水性好。

在水泥砂浆中掺入石灰膏,配成混合砂浆,可显著提高砂浆的和易性。

(2)硬化较慢、强度低。

1:

3的石灰砂浆28d抗压强度通常只有0.2~0.5MPa。

(3)耐水性差。

石灰不宜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也不宜单独用于建筑物基础。

(4)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除调成石灰乳作粉刷外,不宜单独使用,工程上通常要掺入砂、纸筋、麻刀等材料以减小收缩,并节约石灰。

(5)生石灰吸湿性强。

储存生石灰不仅要防止受潮,而且也不宜储存过久。

【例题】石灰不宜单独使用,是因为()。

A.石灰强度低B.石灰硬化慢C.石灰易受潮D.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解析】石灰硬化过程中大量游离水分蒸发,引起显著收缩,因此石灰在应用时不能单独使用,除粉刷外,常掺入砂、纸筋以减小收缩并节约石灰。

故正确答案为D。

4.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有:

①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②水化热大;③抗冻性好;④耐热性差;⑤耐蚀性差;⑥干缩性较小。

【例题】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A.早期强度要求高B.大体积C.有耐高温要求D.有抗渗要求

【解析】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干缩大、强度上升快,故适用于早期强度要求高的工程,不适用于大体积、耐高温和海工结构。

故正确答案是A。

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普通混凝土共分为几个强度等级?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或称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以fcu,k表示。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来划分的,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为MPa)表示。

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例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龄期为()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来确定的。

A.3d、7d、28d B.3d、28d

C.7d、28d D.28d

【解析】正确答案是D。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来划分的,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为MPa)表示。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或称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以fcu,k表示。

6.如何选择合适的砂浆稠度?

影响砂浆稠度的因素有哪些?

(1)砂浆稠度的选择与砌体材料的种类、施工条件及气候条件等有关。

对于吸水性强的砌体材料和高温干燥的天气,要求砂浆稠度要大些;反之,对于密实不吸水的砌体材料和湿冷天气,砂浆稠度可小些。

影响砂浆稠度的因素有:

所用胶凝材料种类及数量;用水量;掺合料的种类与数量;砂的形状、粗细与级配;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搅拌时间。

【例题】关于施工中砌筑砂浆稠度的选择,正确的做法有()

A.雨期施工,砂浆的稠度值应适当增加

B.冬期施工,砂浆的稠度值应适当增加

C.当在干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

D.当在湿冷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小稠度值的砂浆

E.当砌筑材料为粗糙多孔且吸水较大的块料时,应选用较小稠度值的砂浆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对砂浆稠度概念的正确理解。

砂浆稠度的大小,是以标准圆锥体在砂浆中沉入的深度来表示的。

砂浆的流动性越大,沉入值就越大,所测得的稠度值也就越大。

故稠度值大的砂浆流动性好,含水一般较丰富,适于干热条件下施工,以及砌筑粗糙多孔、吸水较大的块料。

故正确答案是C、D。

(2)增加了对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测定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对于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测定,《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2009)作出如下规定:

立方体试件以三个为一组进行评定,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1.3倍(f2)作为该组试件的砂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精确至0.1MPa)。

当三个测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此知识点可做为选择题或案例题的考点,请考生掌握。

出题时,极有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