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205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docx

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2018——2019学年北京选修2人教版第一单元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堂检测和课后强化训练)

课堂检测

1.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N2+O2

2NO

B.NH3+HCl===NH4Cl

C.N2+3H2

2NH3

D.N2+3Mg

Mg3N2

答案 B

2.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一定相等

B.达到平衡后加入氨气,重新达到平衡时,氨气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大

C.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加快了吸热反应的速率,降低了放热反应的速率,所以平衡向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D.加入催化剂可以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这是因为加快了正反应的速率,而减慢了逆反应的速率

答案 B

3.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此图分析合成氨工业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是(  )

A.提高分离技术B.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

C.研制低温催化剂D.探索不用N2和H2合成氨的新途径

答案 C

4.工业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除需要催化剂这个条件外,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步操作中的原料气的“净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步操作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合成氨反应后可以通过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而使氨气分离出来。

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的原理类似于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b.蒸馏

c.分液d.萃取

你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用氯气来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会有白烟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温、高压 

(2)防止催化剂中毒 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提高经济效益等) (3)b 通过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物质的状态,达到分离的目的 (4)8NH3+3Cl2===6NH4Cl+N2

课后跟踪强化训练

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过程中,以游离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A.由氨制备铵态氮肥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动物尸体的腐烂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答案 D

2.下列关于氮气、氢气合成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氮气、氢气合成氨,必须施加高温、高压、催化剂等反应条件

B.在氮气、氢气合成氨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性能对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的高低没有制约作用

C.现代工业上实施的合成氨属于仿生固氮

D.现代工业上实施的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答案 D

3.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

B.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左右,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我国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10~30MPa,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答案 B

4.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置甲的作用之一是干燥

B.装置甲的作用是化合

C.乙处导出的气体是N2、H2、NH3

D.检验产物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等

答案 B

5.合成氨工业有下列生产流程:

①原料气的制备;②氨的合成;③原料气的净化和压缩;④氨的分离。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D.②③①④

答案 B

6.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下,并用铁作为催化剂,氨的转化率为10%~15%;最近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2的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出氨。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B.新法合成和哈伯法相比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

C.新法合成在常温下进行也需要断裂化学键

D.新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能量

答案 A

7.下图是合成氨的简易流程示意图,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  )

A.N2、H2B.催化剂C.N2D.H2

答案 A

8.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

A.使用吸收塔设备B.使用加压条件

C.使用氢气做原料D.使用催化剂

答案 D

[能力题组]

9.用焦炭、空气、水为原料制备NH3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H2O(g)

CO+H2

②CO+H2O(g)

CO2+H2

③N2+3H2

2NH3

参加反应的焦炭与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  )

A.3∶4B.3∶2C.2∶3D.1∶2

答案 A

10.合成NH3所需的H2可由煤与H2O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 ΔH<0。

欲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可能有:

①降低温度;②增大压强;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CO的浓度;⑤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③B.④⑤C.①⑤D.②⑤

答案 C

11.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在约有80%的氨用来制造化肥,其余的用作生产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例如,农业上使用的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以及各种含氮混合肥料和复合肥料,都是以氨为原料制成的。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合成氨一般选择以________为催化剂,压强在________之间,温度在________。

(2)要实现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首先要解决氢气和氮气的来源问题。

氢气的制取有以下几条途径:

①电解水制取氢气,②由煤或焦炭来制取氢气,③由天然气或重油制取氢气。

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佳选择?

________(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铁触媒 10~30MPa 400~500℃

(2)③ CH4+H2O(g)

CO+3H2、CO+H2O

CO2+H2

12.工业合成氨是“将空气变成面包”的反应,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图所示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图:

Ⅰ.原料气的制备

(1)合成氨所需氮气来自空气,方法之一是将空气液化后再加热分离;请另外设计一种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工业上获得氢气的一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原料气的净化

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原料气在进入压缩机之前必须经过净化、精制处理,“精制”过程通常是将含有少量CO、CO2、O2和H2S等杂质的原料气体通入含有氨水的醋酸亚铜二氨([Cu(NH3)2]Ac)溶液,以获得纯净的原料气。

其中,吸收CO的反应为

CO+[Cu(NH3)2]Ac+NH3·H2O

[Cu(NH3)3CO]Ac+H2O

(1) ΔH<0。

(3)为提高CO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氧气时,氧气将[Cu(NH3)2]Ac氧化为[Cu(NH3)4]Ac2,则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Ⅲ.氨的合成

(5)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氢气的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序号)。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E.及时移出氨

答案 

(1)将空气与碳作用生成CO2,除去CO2即可得到N2 

(2)C+H2O(g)

CO+H2或CO+H2O(g)

CO2+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4)4∶1

(5)N2+3H2

2NH3 CE

13.如图所示“合成氨”的演示实验(夹持仪器均已省略)。

在Y形管的一侧用Zn粒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另一侧用NaNO2固体和NH4Cl饱和溶液反应制取N2,N2和H2混合后通过还原铁粉来合成NH3,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试液中,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产生了氨气。

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得到了如下信息:

信息一:

NaNO2固体和饱和NH4Cl溶液混合加热的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NaNO2+NH4Cl

NH4NO2+NaCl

②NH4NO2

NH3↑+HNO2

③2HNO2

N2O3↑+H2O

④2NH3+N2O3

2N2+3H2O

信息二:

查阅资料,不同体积比的N2、H2混合气体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合成氨,使酚酞试液变红所需要的时间如下:

N2和H2的体积比

5∶1

3∶1

1∶1

1∶3

1∶5

酚酞变红色所需

时间/min

8~9

7~8

6~7

3~4

9~10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Y形管左侧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粉撒在石棉绒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中即使酚酞变红也不能说明N2和H2反应合成了NH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选用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连接在原装置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为尽快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现象,应该控制N2和H2的体积比为________比较适宜;但该装置还难以实现此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通入试管C中的气体成分有________。

答案 

(1)Zn+2H+===Zn2++H2↑

(2)增大混合气体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使反应进行得更快

(3)由信息一可知,产生N2的过程中,有可能直接产生氨气 将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酚酞试液,若试液变红,则说明理由成立;否则,说明理由不成立 

③A B(4)1∶3 无法控制通入B中N2和H2的体积比

(5)NH3、N2、H2

14.合成氨所用的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1)1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________mol。

(2)CH4和O2之间的反应可以为2CH4(g)+O2(g)

2CO(g)+4H2(g),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

1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________。

(3)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H2

N2

O2

体积/L

25

60

15

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产物中,

(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设富氧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a)的体积比为_______

答案 

(1)133.9 

(2)3m3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