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754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docx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

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

一、提出问题

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是否能形成较高的探究能力与问题的发现、提出有直接关系。

1.问题的来源

(1)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时产生化学问题的重要来源。

如加油站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实验过程中无法解释的、新异的现象,与经验不符的实验步骤或环节,理论和实验间的差异都是问题来源。

(3)阅读资料的过程是产生化学问题的又一源泉。

2.发现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用心观察、仔细思考,有意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即使对于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多想一想为什么。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提出的。

凭空想象、随意提出猜想或假设,只能导致探究失败。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猜想、假设,应从客观物质本身、物质所处环境、物质和环境间的联系等几个方面进行。

三、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

1.观察

(1)观察要目的明,重点清,具有典型性。

如:

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逸出、沉淀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或改变。

(2)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真知,只有观察仔细、精确,才会有所收获。

如:

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发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3)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2.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楚研究问题和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如: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要找出区分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归纳演绎

归纳演绎是解决一般与特殊间重要的方法。

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地化学现象、化学问题进行观察,总结他们的共同点。

 

【例1】(★★)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由体内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填“活塞A”或“活塞B”,下同),关闭。

(2)人呼气时,应打开,关闭,此时观察到瓶II内的现象是。

(3)I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II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例2】(★★★2010丰台模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

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

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

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氢氧化钠固体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

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理由是。

(4)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与解释

实验1

初步判断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该样品为白色固体。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形成白色浑浊液体,

试管壁发热。

结论与相关反应方程式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过滤实验2所得液体,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将滤渣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活动反思】

(5)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某同学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直接取原固体滴加酚酞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是否含有该物质,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例3】(★★★2011昌平一模)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Fe3O4

Fe2O3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_____已分解,所以铁在

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_____。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填字母)。

A.FeOB.Fe2O3C.Fe3O4

 

【例4】(★★★2011年朝阳区一模)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

N6)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因其低毒、含氮量高,俗称“蛋白精”。

不法分子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导致发生婴幼儿泌尿结石病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

【查阅资料】

(1)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

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棕色NO2气体。

【提出问题】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根据资料及反应物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二氧化碳和氨气(NH3)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理由是。

【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模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实验现象和分析】

(1)A装置的作用是。

(2)实验时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证明生成了,同时看到D中现象,说明

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为。

 

【例5】(★★2011年大兴区一模)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NaN3的制备方法是:

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氨气(NH3)。

【问题探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

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

请分析:

装置

中A的作用是_____;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根据装置

,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例6】(★★★)某课外小组要探究甲烷燃烧的产物。

[提出问题]如何检验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

[查阅资料]①甲烷不完全燃烧,除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产生。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可变为五水硫酸铜

,为蓝色固体。

[设计实验]实验室提供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部分连接装置和发生装置及夹持略)。

(1)利用上图提供装置,组装实验所需装置(甲烷燃烧的装置略)。

注:

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连接成套装置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小明认为组装后的成套装置还不够合理,还应在装置最后增加点燃的酒精灯,目的为______;装置

的作用为(填序号)_________。

①吸收二氧化碳②防止鉴别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2)填写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实验时,

装置中,部分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固体变为蓝色固体

,主要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__________变化。

[实验结论]甲烷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例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

(1)两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完全变为黑色沉淀,猜想是CuO。

为验证猜想,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用CO还原得到红色物质,且生成的气体能使________,写出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有时也会生成浅绿色沉淀[化学

式为CuSO4·3Cu(OH)2]和Na2SO4,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为探究新制Cu(OH),的分解温度,设计水浴加热装置(如图)。

写出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

该装置采用水浴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

(4)18℃时,将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CuSO4溶液与NaOH溶液

混合后,测得混合液温度为22℃,说明该反应_____(填“放热”或“吸热”)。

当水浴温度分别为30℃、60℃、90℃时,黑色沉淀出现的时间为:

2分钟、6秒、1秒,则说明温度越高,Cu(OH)2分解速率越_____(填“快”或“慢”)。

该实验说明,Cu(OH)2分解温度________(填“无确定数值”或“有确定数值”)。

 

【例8】(★★★2010石景山模拟)实验课上,老师从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氢氧化钠、碳酸钙、淀粉六种白色固体中取出三种,从碘和高锰酸钾两种紫黑色固体中取出一种,让实验小组同学进行鉴别。

【相关资料】

①淀粉:

难溶于水。

②碘:

难溶于水;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紫红色。

③碳酸钠、碳酸氢钠:

均易溶于水,水溶液均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浑浊现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验证】

(1)实验小组同学实验验证过程如下,请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四种固体,再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

固体均溶解,一支试管内溶液呈紫红色,其余三支试管内溶液均为无色

紫黑色固体是

白色固体一定不是

②向无色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白色固体之一是:

食盐

③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未被检验出的两种白色固体,再分别加入

一支试管内出现浑浊

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通过上述实验过程,还有一种白色固体不能确定,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白色物质的实验方案。

【例9】

(★★★2011年东城区一模)生活中离不开水。

若水的硬度过大,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需要进行软化处理。

(1)小文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某硬水水样进行软化,其

原理示意如右图所示。

树脂的作用是除去硬水中的。

(2)生活中通过煮沸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小文取此水样煮

沸后,发现有水垢生成。

为探究水垢的成分,他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水垢变白、变疏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部分溶解,

放出热量,

滤液的pH约为12

实验现象

是。

 

【实验分析及结论】

由实验Ⅰ可知,水垢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②实验Ⅲ小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实验探究,推测此水垢的成分中可能含有。

(3)小文另取该水样,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其反应为:

A+Ca(OH)2==2CaCO3↓+2H2O,则A的化学式为。

 

【例10】(★★★)浴室喷头长时间使用会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

]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

某小组探究碳酸氢钙受热完全分解后产物的成分。

【提出猜想】从组成物质元素的角度分析: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     。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

【方案设计】请你设计实验,帮助该组同学确定难溶物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探究】该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继续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一定没有     。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

【实验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中存在的实验不足是。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结论2”不正确

 

【例11】(★★)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

未复燃;

③如右下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

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还需要再补充一个

探究实验: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等。

 

【例1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该盐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例13】(★★★)小明在家中探究食用白醋的性质,选用了家庭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品:

200ml的软透明塑料瓶、食品干燥剂、白醋、鸡蛋壳、紫罗兰花、锈铁钉、蒸馏水、纯碱、玻璃小杯。

【问题】白醋是否具有酸类的性质?

【查阅资料】

(1)白醋为无色透明液体,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可表示为HAc,Ac—代表醋酸根;

(2)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3)紫罗兰花遇酸变为红色;

(4)醋酸盐中除银盐和汞盐外都易溶解于水。

【探究与验证】(请你帮助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白醋滴在紫罗兰花上

紫罗兰花变红

白醋的pH7

将锈铁钉放在小玻璃杯中,加入白醋

刚开始时,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

1.白醋能与铁锈反应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10ml白醋,将瓶捏扁,加入约5g鸡蛋壳,拧紧瓶盖

瓶中有气泡冒出,扁塑料瓶逐渐膨胀

白醋能与碳酸钙反应放出CO2

向白醋中加入纯碱

白醋中有气泡冒出

白醋能与碱反应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将干燥剂袋口打开一段时间后,袋中的白色颗粒粘在了一起,请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上面“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填实验序号)。

(3)上述实验三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表中所述的相应结论,为此还需要补充相应的实验,写出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14】(★★★)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

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

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例15】

(★★★2011年房山区一模)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漂白粉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

1.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2.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

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H

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3.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

4.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HClO的水溶液呈酸性。

【交流讨论】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

HClO分解时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一种常见气体是。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一:

CaCl2和CaCO3;

猜想二:

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中的成分CaCO3,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外,还有其它来源,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聪同学进行实验证明猜想一成立,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

 

【例16】(★★★)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

小伟提醒:

是不是拿错了药品?

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

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②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该氢氧化钠液

已变质

③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写出(3)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④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简述实验步骤。

 

【例17】(★★★2010辽宁中考)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乙丙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

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

只有碳酸钠

小刚认为:

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

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

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

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例18】(★★★)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

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固体为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