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781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龙岩市质检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高中毕业班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石门诗序

东晋慧远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

基连大岭,体绝众阜。

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

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

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

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

即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

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

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

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

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

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

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

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

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

及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

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

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

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

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

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

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

乃喟然叹:

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目隔。

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应深悟远,慨焉长怀!

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中国古籍全录·历代游记选》)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虽庐山之一隅隅:

角落B.而开涂况进涂:

道路

C.闲邃笃其情耶?

笃:

沉重D.宇宙虽遐,古今一契遐:

久远

3.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表现石门优美景色的一组是()(3分)

①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②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③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④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

⑤九江如带,丘阜成垤⑥灵鹫邈矣,荒途日隔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

接着记述了游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写出了眺览的乐趣。

B.文中有“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及“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的字样,由此可以得知,这次庐山之行人数众多,而且大家游山玩水,吟诗唱和。

C.文章后面两段由写景转为思考自然给人的启示。

在慧远看来,自然山水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情致,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都是眼前美丽的山水赐给的禅趣。

D.本文文辞优美,句子骈偶,末段阐发佛教思想,带有晋代特有的玄学风格。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

(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注】,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新社:

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

(4分)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

(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除夕前一天,高家堂屋灯火辉煌,满满地坐了两大桌,梅在高家吃完团年饭后,回家便病倒了。

觉新为不能去看望她而感到极端痛苦。

(《家》)

B.吴老太爷新丧,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开的丝织厂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

素有公债界魔王之称的赵伯韬找到他和他姐夫杜竹斋,要联合做一笔多头生意。

亟待资金的吴荪甫虽然知道赵为人阴毒,但是也冒险参与,第一次合作吴荪甫赚钱了。

(《子夜》)

C.当克洛德看到弗比斯同爱斯梅拉达亲热地幽会时,不禁妒火中烧,趁机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走。

当时被吓昏的爱斯梅拉达醒来后成了替罪羊。

宗教法庭审判,认为是她运用巫术伙同她的小山羊刺杀了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

D.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玛丝洛娃赶到聂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

在头等客车的窗子里,她看到他正坐在靠椅的扶手上,不知在笑什么。

她一认出他来,就举起冻僵的手敲窗子。

一个军官打算把窗子放下来,聂赫留朵夫在帮助军官的时候,发现了她,立即推开那军官,动手放下了窗子。

(《复活》)

E.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边让他亲吻基督,他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想抓住十字架。

这一使劲要了他的命。

最后他喊欧也娩前来,对她说:

“好好照看一切。

到了那边向我交账!

”他死了。

(《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周瑜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

告众官曰:

“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

周瑜所言“同窗契友”是指谁?

围绕此人的到来,周瑜做了哪些安排?

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探春道: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探春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段话呢?

说这话之前和之后,她做了什么?

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孔予曰: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篇第十六》)

②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下》)

③孟子曰:

“何以异于人哉?

尧、舜与人同耳。

”(《孟子·离娄下》)

对于“大人”“圣人”,孔子和孟子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莫让“下班沉默症”伤害亲情

上班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下班后却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酒桌上笑容满面,家庭聚会就面无表情;挣工钱时铆足了劲,家务活却爱理不理……这些症状,被称为“下班沉默症”。

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

“下班沉默症”说到底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是社会互动缺失的产物。

一个颇为流行的解释是:

激烈的职场竞争,紧张的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过多地消耗了人们的精力;职场里的工具关系和利益博弈,戴着“面具”的戏剧呈现,让人们不堪重负。

回到家中,只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却忽视了与家人的语言交流和亲情互动。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乐嘉认为,面对压力和疲惫,不同性格人群的反应不同,“‘下班沉默症’的产生既和生活压力有关,也和性格有很大关联。

生活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旦场域发生改变,角色转换也就在所难免。

不论是自娱自乐地玩手机,还是乐此不疲地上网,抑或是想方设法逃避做家务活,“下班沉默症”通常会忽略家庭角色的期望,没有很好地顾及家人的感受,造成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

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又长时间得不到矫治,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更为关键的是。

“下班沉默症”会让人逐渐变得麻木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

诗人泰戈尔曾说:

“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爱的人面前,沉默就是懦弱。

”消减“下班沉默症”,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改善职场生存生态,减少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对人的异化;另一方面,职场人士也要更新价值排序,更加重视家庭生活,更加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

10.下列选项和原文理解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下班沉默症”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通常会忽略对家人感受的顾及。

B.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人们场域的变化会带来角色的转换,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

C.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导致抑郁症。

D.“下班沉默症”者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所以职场人士应更新价值排序,把家庭生活放在首位,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

11.试分条概括文中“下班沉默症”产生的原因。

(3分)

12.最后一段中引用诗人泰戈尔的名言有何作用?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

公民证

【前苏联】A·马里纳特

一次,某夫妇俩出发去海滨度假。

他们想在那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好好地晒晒太阳。

像这样清闲自在地出去旅游,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到那没有风、水温暖得像餐桌上的茶一样的海边。

所在工厂给他们开了到“迎宾”休养所去的许可证。

为了到休养所去,他们得乘电气火车、公共汽车,最后甚至换乘老旧的蒸汽轮船。

可是,刚一到那儿就出了新鲜事:

休养所当局拒绝接收他们,不给他们提供膳宿,理由是夫妻俩都没有携带公民证。

是啊,公民证是这样一种凭证,没有它,你别想得到一张床位、一把椅子。

坐在走廊里等着吧,期待吧。

可等什么,期待什么呢?

……要知道,规定就是规定。

要是没有带游泳衣,这好办,可以到海滨浴场远一点的地方,各自穿着普通裤衩到海里也没什么事儿。

可是没有公民证,无论你到哪儿都不行,甚至私营旅馆也不肯留你过夜。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

”丈夫问妻子。

“亲爱的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

”妻子耸了耸肩。

在这个“迎宾”休养所既没有你的床位,也没有你的餐桌,只有一个小卖部。

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

“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

最后梅兰尼娅忽然想起该给母亲发份电报,让她把公民证立刻寄来。

又等了两天,最后总算盼来了珍贵的挂号信。

信一到,邮局就通知了他们。

他们高高兴兴地去领取挂号信。

到了领取的窗口,他们拿出通知单,自我介绍了一番。

“看看公民证!

”窗口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

“什么公民证?

”亚基姆惊奇地问。

“当然是您的公民证!

“它就在您手里,在这个信封里啊……姑娘,我们就是等它啊!

“我不知道信封里面是什么。

但是,要取信,您就得交验公民证。

第二天、第三天去——还是白费口舌。

这对没有公民证的夫妇,谁的信任也得不到。

他们在“迎宾”休养所的领地上又闲荡了两天,在小卖部以夹肉面包和果汁为食,晒了几次太阳,游了几次泳,然后摇摇头,动身回家了。

又是轮船——电气火车——公共汽车,好了,总算到了基希涅夫,由此到家不过咫尺之遥——坐上出租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去取公民证。

按时间算,他们的公民证应该早退回来了。

“我的挂号信从疗养所退回来了吗?

”亚基姆问。

“退回来了!

”女营业员回答说。

“谢天谢地!

请给我吧……您不知道,为这封信我们吃了多少苦头啊!

但愿您不要再让我

们吃苦头了……”

“看看公民证!

”姑娘说。

“怎么?

又是公民证!

我们的公民证就在您拿着的信封里啊!

“信封里有什么我不感兴趣,可您必须交验公民证才能拿信。

他们又到邮局去了两趟——还是白搭。

第三次去时邮局告诉他们:

信又退回到“迎宾”休养所交亚基姆收去了,因为按规定信件留存不得超过一个月。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写海滨的惬意,与下文写因没带公民证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事形成对照,强化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B.因为忘记携带公民证出门,亚基姆和梅兰尼娅夫妻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度假变成了受气。

而公民证在邮局的来回往返,总是取不出来。

小说批判了一些人做事不认真、丢三落四的毛病。

C.“公民证”是故事中的导火索,是不可或缺的中心部件,情节的推进,场面的展开,情绪的变化,无不依靠它来完成。

它也是主题思想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它而窥见作品的主题。

D.小说的情节不仅突出了一个“变”字,而且变中有同,发展中有反复。

作者对两次领取公民证场面的描写,采用了“重复”手法,深化了主题,揭示了问题的普遍性。

E.故事的结尾让人觉得太过荒诞,不可信,是这篇小说的败笔。

14.请说说这篇小说情节构思的妙处,并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分)

1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卡迈什瓦尔·C·瓦利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的演绎。

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夏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

他爱好文学和音乐。

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

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

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

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

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

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年纪轻轻便将功成名就。

然而,事情的发生并不如他所愿。

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

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

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

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

“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

”多年后,钱德拉塞卡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

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

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

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

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

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

“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

”他说,“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

爱丁顿的赞美乏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

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

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

每当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

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一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

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而去寻找天体物理学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重新埋头研究下去。

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

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是那样整洁和优美,以至可以直接拿去印刷。

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为只有两名学生的班级上课(另一种说法是包括费米在内的其他几个人偶尔也来插班听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

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

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

但他不以为意,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

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

尽管它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

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参照《孤独的科学之路:

钱德拉塞卡传》,卡迈什瓦尔·C·瓦利著,何妙福、傅承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文章写了钱德拉塞卡的看似平凡却是非凡的一生:

学术上有了成就却不被肯定,被肯定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

文章平实晓畅却字字注入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优雅”。

B.“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说明钱德拉塞卡不仅是物理学家,也精通数学。

C.“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中的“这”指的是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

D.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想到,假如当年自己的发现得到承认,在诱惑的魔力面前,自己势必会止步不前。

E.钱德拉塞卡在研究成果不被认可的情况下仍能继续一项项的研究,是缘于他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他深刻懂得“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14.“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

”这句话中的“巨响”和“呜咽”,有什么含义?

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5.钱德拉塞卡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

(6分)

四、语盲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3分)

好的家庭要有丝网般的滤过功能。

快乐的幸福的消息,如___________,肥水快流,多拉快跑。

让佳音火速进入所有成员的耳鼓。

忧郁的不幸的消息,只要不关急务,便遮掩它,蹒跚它,让时间冲刷它的苦涩,让风霜漂白它怵目惊心的严酷。

(1)材料空缺处该补写一个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屋建瓴B.另辟蹊径C.轻歌曼舞D.影影绰绰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

(1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

①淘宝在台湾年轻人中风行,在内地“双11”、“双12”的促销中,不少台湾年轻人也和许多内地网民一样“血拼”了一把。

②除淘宝、天猫外,卓越亚马逊、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网站也颇受台湾年轻人青睐,他们购买的商品(hán)_________盖衣食住行等方面,亲友推荐和网络搜索是他们接触内地购物网站的主要通道。

③“淘宝热”拉近了两岸年轻群体,逛淘宝买东西将会成为更多台湾年轻人的消费方式。

(1)根据文中括号内的拼音正确书写汉字_________(1分)

(2)有语病的句子序号为_________(1分)

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有媒体21日报道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要求庭长须学会做饭,并纳入考核机制。

该媒体还引述张立勇的话称,“中午饭吃不好,下午工作就不可能干好;中午饭吃不好,大家就不会坚守岗位;如果恰好当事人请客,可能就出去吃人家的了,这事关法院形象,还有腐败之嫌,都是隐患”。

“不会做饭的不是好庭长?

”有人质疑其作秀炒作,引发不少网友吐槽。

“这个事情表面上看很滑稽,但只是倡导不是考核。

”资深律师、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李华阳认为,在目前社会风气下,张立勇的这种倡导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庭长不仅应当业务上精通,而且也应当成为服务普通法官生活上的楷模。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2)对于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这一做法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5分)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游客慕名前来拜访当地的一位智者。

这位游客发现智者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房间里

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以外,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再无其他陈设。

“您的家具呢?

”游客好奇地问。

“那您的呢?

”智者反问。

“我的?

我是来旅游的,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我也是。

”智者回答。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与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2014年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盟高中毕业班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格1分,共6分)

(1)山岛竦峙

(2)乌鸟私情(3)春江花朝秋月夜

(4)侣鱼虾而友麋鹿(5)拄杖无时夜叩门(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C笃:

专一,一心一意,笃厚(3分)

3.D①是写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的原因②不是直接表现石门湖优美景色⑥是说灵鹫山虽然悠远,荒无人烟的路程对于笃信佛教的人来说,却像是一天就可以到达。

并不是表现优美景色。

(3分)

4.C在慧远看来,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起增添什么情致。

他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并非仅仅是眼前美丽的山水。

(3分)

5.

(1)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