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990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瓷寻踪导游词.docx

青瓷寻踪导游词

“青瓷寻踪”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路上部分)

我是导游XXX。

欢迎来到美丽非凡,神奇独特的青瓷小镇。

说美丽,因为我们龙泉是江浙之巅,三江之源;说神奇,因为我们龙泉是宝剑之乡,青瓷之都。

龙泉具有2500年铸剑历史,拥有最神奇名剑,龙泉因剑得名。

同时龙泉因青瓷而扬名世界,辉耀环宇,1700年的制瓷历史举世无双的哥窑足以让我们自豪自信傲视群雄。

今天来到青瓷小镇龙泉上垟,就请大家跟着小导我一起踏上青瓷寻踪之旅,看看我们中国的瓷器历史,看看龙泉青瓷是怎样走上世界宝贝的巅峰之位,更要看看怎样的青瓷才是世界宝贝。

(门口)

“青瓷寻踪”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青瓷旅游展馆,场馆面积共8000平方米,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高端休闲的专家体验之旅,一部分是我们现在即将踏上的,了解欣赏美妙青瓷的精彩展馆。

两部分既可连成一体,也可以分开成旅。

在进入大厅之前,小导有句话要告诉各位朋友。

这里展出的所有瓷器原品都非常珍贵,为保护原产品的原样成色,大家经过时可以观赏,不可手摸。

一、瓷之国、瓷之史

青瓷寻踪展馆包括五个部分。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展厅是瓷之国、瓷之史二部分内容。

我们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瓷器”是同一个单词。

全世界也唯一只有我们中国被称作瓷国,制作陶瓷的历史辉煌无比,制作陶瓷的地方数不胜数,可以用“灿若星河”和“浩若星河”来概括。

大厅中悬浮的112盏球形灯,代表着我国112个著名古窑口,它们都曾经辉煌过,并且还有很多继续辉煌着,球形灯下的纸片是每个窑口的地址、年代、产品特征和主要范围等的简要说明。

如果某位游客朋友来自某个古窑口,你寻找下,有没有代表你那里的球灯。

大厅地面9个亮灯区是我国9个“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代表着目前中国9个主要陶瓷产区,他们积淀丰厚,贡献突出,已经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龙泉是其中全世界唯一一处陶瓷类世界“非遗”。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走近细看,木架上的陶瓷是这些产区最典型的产品。

大家熟记本展厅这些内容就可以成为初级陶瓷鉴赏大师了。

正面墙架上陈列着400件陶瓷作品,来自全国各名窑口所产,是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丰厚的象征。

左右两墙简要介绍中国陶瓷的历史,也就是瓷之史。

内容分八块,各以十分精要的文字和图片,以及图文下方的实物,概略介绍“瓷之史”。

第一块图版告诉我们陶和瓷的四大区别(我们日常说的陶瓷是一个词,但陶是陶,瓷是瓷,区别很大。

一是原材料的区别。

陶用粘土,一般地方都有;瓷用高岭土,是矿物质,成分高。

二是温度差异。

陶1000度以下;瓷至少在1100度以上。

三是表面区别。

陶不用釉彩或用低温釉;瓷用釉重,还要多次施釉。

四是质地和断面差别。

这项差别十分大。

陶胎质粗松,断面(敲碎了的)可吸水;瓷胎体坚固密致,断面根本不吸水,而且轻敲有清脆的金属声。

瓷器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第二块图版原始的拙朴,记录中国原始陶时代的辉煌,主要是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期,主要陶器品是原始时期锅瓢碗钵等日用品和砖块瓦片建筑用品,大型的祭祀礼器等。

第三块图版是秦汉时期。

由于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方面技术发展非常快,所谓“秦砖汉瓦”建筑奇观,最大的遗迹是长城,到了汉代就有了青瓷的萌芽,但还不是瓷器,主要是温度不够和釉彩品质问题。

第四块图版是唐代。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培育,唐代真正进入瓷器时代,主要名窑有绍兴的越窑和河北邢台的邢窑,最重要的产品是唐三彩,产品丰富,形象美好,来到长安的世界70多个国家的使节争相购买和收藏。

第五块图版是宋代,宋代是中国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

宋是中国古代一个十分奇妙的朝代,朝廷的懦弱和官方的号召力及地方豪强经济,奇妙的组合在一起,科技非常发达,文学思潮和哲学流派也奇怪的多,文学上的宋词,工艺上的青瓷,都是绝妙的美,这一时期人们讲究奢华,讲究享受。

单单瓷器的发展上就有五大名窑:

汝窑、哥窑、定窑、官窑,钧窑,均盛极一时。

定窑、钧窑、汝窑都在北方。

定窑以烧白瓷著称,但历史上的宋金之战,使风靡天下的定瓷毁于一旦,香消玉殒。

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器形。

以碗盆为主,以花盆最为出色。

汝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

官窑先在开封,后迁杭州。

官瓷有别于汝瓷,官瓷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紫口铁足”是其独特名贵处。

哥窑就在龙泉,他创造了一个神话,等会再详细说明。

第六块图版是元代。

元代我国的航海技术发达,瓷器销往世界各地,中国青瓷名扬四海,随着工艺艺术及社会思潮的世俗化,人们越来越追求花俏和流俗,青花瓷和釉红瓷开始出现。

第七块图版是明朝。

明朝的那些事我们简单点说,明朝前期还是以青瓷为主的,后来特别是成化、正德年间,青花瓷通俗花样迅速兴起。

明朝的皇帝是放牛娃出身,特别爱好通俗文化,于是青花瓷、彩色瓷流行。

第八块图版是清朝。

清朝是中国瓷器生产最繁荣,色彩最丰富的时期。

但青瓷生产却在这个时期意外衰落。

这就是我国古代陶瓷,从起源到秦汉,经历唐宋,元明清的发展过程,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瓷之旅

接下来,我们踏上瓷之旅.了解龙泉青瓷兴衰和辉煌史,这环节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观赏到龙泉青瓷大师傅们的精彩实体展演,各位游客如有兴致,还可以在专门的体验大厅自己动手,尝试一番。

这段旅程我们分七步走完。

(青瓷源起)

进入瓷之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拙的巨木、巨石,逼人眼目的还有九天玄女主题雕塑。

有人会奇怪,九天玄女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吗?

跟青瓷有关系?

大家听小导给你分解。

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纪,流传至今有1700年,发现的龙泉青瓷古窑址600多处。

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特点鲜明,异常宝贝。

但这宝贝,却是源起于一段感人至深的悲壮传奇。

这是一个关于祭碗窑的故事。

那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叫叶青姬(就是后来的神女),她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们正为窑主烧制一批宫廷祭祀陶瓷。

但是,烧了一窑又一窑,不是歪头劈脑,就是釉色不够丰润,全不入品。

眼看工期将到,窑主发怒,宫廷派来的监工更是恼怒:

“这一窑再不成功,就把所有窑工斩首示众!

”怎么办?

老窑工一筹莫展,聪明的叶青姬,心急如焚,无计可施。

为了拯救父亲和日夜相伴的窑工,叶青姬决定纵身祭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增添炉火的力量。

她跳进烈焰升腾的窑炉中。

传说是霹雳一声,窑顶开裂,射出一道霞光,一个美丽的仙女带着青姬升了天。

失去女儿的叶老大,强忍悲痛,对烧窑更加奋力和虔诚,也把自己全部的心都烧了进去。

出窑了,那是一窑前所未有的陶瓷,那些陶瓷温润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那已经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一尊尊的宝,窑主也说是宝,连宫廷派来的监工也是未曾见过,所有的人都说那真是宝!

窑工说,这些陶瓷就是叶青姬的化身,是她的灵魂在窑中涅磐才烧制出如此精品,这样的陶瓷以后不叫陶瓷,大家就亲切叫它“青姬”龙泉方言“青姬”作“青瓷”。

就这样,青瓷传进了宫廷。

陶瓷有了“青瓷”这一脉。

为了纪念叶青姬,窑工们将她比作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九天玄女”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窑场里。

每一场烧窑都冀望着九天玄女神降保佑。

朝廷也敕封叶青姬为“九天玄女。

”瓷路前头谁为峰,九天玄女是青姬。

由此,龙泉青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历经隋唐五代,到宋代登峰造极,哥窑弟窑辉煌一时,至元明航海发展名扬四海,明代后期,景德镇青花瓷兴起,众多宋代名窑衰落,龙泉青瓷如龙潜渊,沉静无语,直到民国时期,仅在民间星火相传,至1957年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龙泉青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重新恢复,迎来发展的春天。

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定为国家首批非遗,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申报世界非遗成功。

“九秋风露,千峰翠色”。

龙泉青瓷以1700的历史和今天的辉煌成就令人景仰。

边上展示的是青瓷制作中的粉碎、淘洗、陈腐、练泥等工艺流程(分别用一句话简介粉碎、淘洗、陈腐、练泥。

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

三、南宋辉煌

现在我们进入南宋展馆。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的千古佳句,用来形容南宋龙泉青瓷的巅峰地位,真是生动而形象。

南宋时期,龙泉有二位青瓷天才兄弟章生一、章生二,他们的横空出世,带来龙泉青瓷革命性的技术革新,也奠定了龙泉青瓷在传统青瓷界的皇冠地位,迎来了龙泉青瓷执剑扬天统领天下的辉煌巅峰。

南宋时期,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加之北方汝窑、定窑等各大名窑遭战争破坏和越窑,婺窑、瓯窑相继衰落,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实施以瓷器易物品的“博易”方针,鼓励青瓷外贸。

有需求就有发展,因之龙泉窑进入鼎盛阶段。

在南宋时期,龙泉境内窑场达260多处。

瓯江两岸,窑场林立,帆影往来,穿梭不绝。

大量制造的龙泉青瓷产品远销国内外,

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叫章林根,是龙泉制瓷名艺人。

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深得其父真传,各有绝技在身。

章林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为哥窑,弟弟为弟窑。

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

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与官窑媲美的“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朝廷,皇帝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

弟弟一时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老大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瓷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形状各异。

无法交差的他欲哭无泪。

无奈中他泡了一杯茶,顺手把浓茶涂在瓷器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非常好看。

于是伤心变成欣喜,不经意中形成了“金丝铁线”的烧法,产生了绝世名窑——哥窑。

弟弟坚持烧窑,也烧出粉青和梅子青的绝世作品,弟窑成为传统的龙泉窑。

哥窑、弟窑声播九州,名扬四海。

其实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其具体事迹均已无可考究。

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影响深远。

章氏兄弟也被后世尊为“龙泉青瓷师祖’’。

哥窑黑胎开片,与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裂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

弟窑胎白釉青,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被誉为民窑之巨擘。

由于釉瓷细致精美,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

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

“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宋代哥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仅一百余件,弥足珍贵,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博物馆。

真正“哥窑”青瓷瑰丽古朴,裂纹神奇多变,堪称瓷中珍品。

哥窑中尤以大器小开片者和器大开片者最为珍贵,世之求藏者趋之若骛。

宋代的龙泉不只青瓷卓绝,文化也异常繁荣,著名的有“十二进士”,先后有多人在朝为相。

祖籍龙泉的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

他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

他所代表的永嘉学派,与当时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时期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元明飞扬

现在我们进入元明时代,名扬四海展馆。

元明时代,我国航海发达,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民间与东洋、南亚、东南亚之间的往来交流就不可胜数了。

有这么两件事情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时龙泉青瓷的肆意和辉煌。

上世纪七十年代,韩国人发现在烟波浩渺的新安海域里有一艘古老的沉船,并决定打捞上来。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沉船浮出海面。

那是一艘元代的中国三帆货船,满载中国瓷器,从宁波起航,驶往日本,途中遭遇飓风在新安海域触礁沉没。

韩国人欣喜若狂,他现沉船中一万七千多件中国瓷器中竟有一万二千件龙泉青瓷,那宛如翡翠雕琢的各类器物精美绝伦价值连城。

世界为之一震。

十六世纪晚期,法国巴黎盛行罗可可艺术,非常讲究别致精美风格。

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了一批龙泉青瓷来到巴黎。

阿拉伯商人与巴黎市长是好朋友。

这一天,市长在官邸为女儿举行婚礼。

婚礼豪华隆重,巴黎的达官名流,群贤毕至。

随着优美的音乐,台上演着舞蹈名剧《牧羊女亚司泰来》。

阿拉伯商人提着一只精致的皮箱,向市长和新人道喜。

他打开皮箱,取出一件龙泉青瓷摆在市长面前,说:

“先生,这是我送给新娘的结婚礼物。

’’

市长和新娘都非常喜爱,说:

“美极了!

美极了!

美得无与伦比!

新娘问这东方古国的漂亮宝贝叫什么名字。

阿拉伯商人拍拍脑门,却说不出它的名字。

贵宾们争相欣赏,市长要求为它取个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

但市长对宾客们取的名字并不满意。

正在这时,舞台上传来优美的情歌,雪拉同与他的情人牧羊女边歌边舞,雪拉同身上那件衣裳碧青华丽,色彩与中国的宝贝相似,市长心中豁然一亮:

雪拉同的衣裳他大声嚷道:

“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

从此后,龙泉青瓷以“雪拉同”的美名蜚声欧洲。

欧洲人以“雪拉同”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

雪拉同,中国瓷器,龙泉青瓷,就这样等同起来。

龙泉青瓷以它“形而下之器”,突显“形而上之道”的艺术旨趣,将人的慧心与宇宙的真理融会贯通,把宇宙的本质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龙泉青瓷成为中国的名片。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是我们古代航海事业非常伟大的成就,非常威武。

据说,郑和的舰队一出现在那些陌生的海湾时,犹如神兵天降,令岸上的目击者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所经过的国家基本上全部臣服。

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东非。

考古学家证实,十五世纪中期,有九艘中国船队到非洲东部的帕泰岛(PATE),因遇风暴,船队分散,其中有两艘触礁沉没。

所打捞上来的陶瓷、铁器、铜器和钱币,数量之乡器皿之美令人吃惊。

与韩国新安海域的元代古船一样,精美的陶器中有大量的龙泉青瓷一一雪拉同。

“雪拉同”,不仅巴黎为之倾倒,欧洲为之倾倒,而且世界各地凡见所见之人,无不为之倾倒。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罄,九秋风露,千峰翠色,寓意着青瓷的神奇价值和艺术魅力。

五、清末传承

下面我们进入清末至民国,看看衰落时期,龙泉青瓷又有哪些故事。

明代中后期青花瓷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和海盗的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龙泉瓷窑由此纷纷关闭,大量瓷窑改烧民间通用日用青瓷,少数艺术类型的,其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

窑数减至160多处。

清初,窑场所剩无几。

清中叶,仅剩70余座窑。

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

唯孙坑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

盛极几个朝代辉煌五百年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龙泉青瓷烧制衰落了,龙泉青瓷却变得无比珍贵了,谁都以拥有龙泉青瓷为豪。

清末民初,日本人来了,德国人来了,美国人也来了,先后有几十个国家的人来龙泉搜罗古代青瓷,继之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

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另一方面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造古青瓷。

时有县城廖献忠、宝溪乡乡长陈佐汉及乡民张高礼、李君义等人热心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民国34年,陈佐汉曾将仿制弟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并将仿古青瓷《龟寿》献给蒋介石作为60岁寿礼,蒋介石非常喜欢,亲笔题赠“艺精陶仿”匾。

为庆祝斯大林70寿诞,1949年陈佐汉又将“云鹤盘”等2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转交苏联,作为献给斯大林70岁寿礼,第二年2月陈佐汉收到斯大林秘书的答谢函。

此时宝溪一带民间窑厂里虽能仿制古龙泉青瓷,但能人不多,工艺火候也有差距,成品率极低,而且釉色优劣不稳,达不到应有的境界。

一个普通产品,它消失了也就消失了,没人会怀念。

但一项曾经辉煌卓绝,不可一世的制作技艺没落了,绝不会就此永远沉寂。

越沉寂就越有志士仁人为之奔走呼号,为之奋勇献身。

陈万里就是这样的人。

生于19世纪末的陈万里,为我国田野考古先驱、龙泉青瓷遗址的发现者,是中国古陶瓷研究里程碑式的人物,被陶艺界尊为“中国陶瓷研究之父。

陈万里在二、三十年代交通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曾“八到龙泉,七访绍兴,以坚苦卓绝的精神,搜集瓷器标本,调查古窑址,深入考察,先后写出《调查龙泉青瓷报告》、《青瓷之调查与研究》、《瓷器与浙江》等一系列论著,为写《中国青瓷史略》一书打下坚实基础。

解放后经周恩来总理拍板,专门调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专职研究陶瓷考古,献身陶瓷事业。

经过坚实的调查,陈万里得出结论:

中国的青瓷一半在浙江,浙江的青瓷一半在龙泉。

从而奠定龙泉青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故宫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古代青瓷。

正是陈万里先生的经历和作用,拉近了龙泉与故宫博物院的距离。

故此,在2007年龙泉承办由故宫博物院、中国陶瓷工艺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上,龙泉市委、市政府专题为纪念陈万里先生诞辰115周年而举办陈万里先生铜像、陈万里亭落成典礼,为大窑陈万里先生旧居挂牌,举行陈万里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

这些故事记录在龙泉人民的心里,也记录在旧时龙泉一条非常著名的西街里。

这里摆设出来的“西街往事”,根据当时的摆设,有廖献忠龙古玩店、龙泉宝剑社、米铺、棉铺、典当行、以及钱庄西皇庙等,大家走过西街,感觉一下那种古朴的氛围。

六、红色官窑

红色官窑是指解放后政府特许的定点烧制的国营青瓷厂及其所烧制的龙泉青瓷。

解放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后,我国政府与各国交往逐渐多了,外交部最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就是一些外宾到中国访问,都问:

“哪里有雪拉同?

”当时的外事人员,不知道“雪拉同”为何物,只能答复说没有。

此时龙泉青瓷以及衰落几百年,只有个别土窑还在烧制少量的仿古青瓷,懂得哥窑弟窑的烧制技艺的师傅已经寥落。

龙泉青瓷已经衰落到极致,龙泉周边都很少有人知道,更别说高层。

后来一位苏联援华专家回国时,也提出要一件“雪拉同”。

外交部没法直说没有了,仔细一打听原来是瓷器,但拿出景德镇、唐山的名贵瓷器,苏联专家又直摇头。

外事部门想到了周总理亲点的在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的陈万里,陈万里与龙泉青瓷有不解之缘,这才知道“雪拉同”就是龙泉青瓷。

这段雅事还惊动了周恩来总理,当时是1957年,他批示,“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

于是在周总理的亲自关心下,轻工部会同浙江省组织了一批专家,考察研究龙泉青瓷,做恢复青瓷窑工作。

龙泉地方也积极配合,寻找老窑工,寻找古瓷釉秘方。

从杭州赶到龙泉,从龙泉又拿到杭州比较,一次次的配方、烧制,一次次对比,一次次改进调整,科研专家还用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釉料对比,终于调整成功,达到了南宋时期的水平。

这当中陈万里还贡献了一个南宋的龙泉青瓷,敲了给专家烧制和分析。

1959年春《人民画报》发布这一消息,引起轰动,甚至在香港引起强烈反响。

在国家轻工部和浙江省的组织下,龙泉青瓷复兴之路打响了第一炮。

遵照国务院、外交部指示,国营龙泉瓷厂先后多次为人民大会堂等国家机关定制生产各种青瓷产品,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成为著名的红色官窑。

其中三次烧制非常特别,被称为龙泉青瓷红色官窑的三大战役。

第一次就是国庆十周年。

当时刚刚试制成功,上级部门就给龙泉瓷厂下达了制作国庆用瓷的任务。

轻工部长亲临督战,中央美院教授主持设计图案,高级青瓷餐具及花瓶样式,许多职工见所未见。

全厂干部、职工奋战数月,按时完成,送达北京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称赞。

第二大战役是1964年烧制人大用瓷。

龙泉瓷厂接受中轻部“外贸瓷”和“国庆十五周年人民大会堂国庆宴会用瓷”的200余个品种,数千件青瓷任务。

省轻工业厅李处长等奉命亲临指导。

历时一年多,完成任务,全部为青瓷精品。

第三战役为1979年1月18日的118任务。

外交部下达龙泉瓷厂两项任务:

1、为我国驻美国联络处首任主任定制礼品瓷;2、为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制作高档餐具。

礼品瓷,艺术标准高,技术难度大,经过近8个月的细心研制,才圆满完成任务。

其他大大小小的任务不一而足。

龙泉青瓷厂和青瓷研究所为新中国的日用瓷发展和工艺瓷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上海世博

各位游客朋友,前面来到了一处新精致,大家首先看到一只巨大的青瓷大碗。

这是上海世博会上浙江馆的特色展示。

世博浙江馆以一茶一碗一人家的独特设计和鲜明的中国元素得世界目光。

这个碗就是龙泉青瓷烧制的大碗,直径3米,现在这里展示的这个碗是仿制品。

而整个上海世博借用了龙泉青瓷40件原创作品,有十件精美龙泉青瓷最后被中国国家馆展用,并永驻世博中国馆。

世博会开幕后第1个月的30天时间里,有9位浙江龙泉青瓷大师在世博园区的中国元素活动区内,现场表演拉坯、修胎、刻花等技艺,19件代表当代龙泉青瓷最高水平的精品也随同展出,这也成为2009年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龙泉青瓷在国际舞台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亮相。

八、现代中兴

改革开放后,青瓷个私发展迅猛,冲击着国营瓷厂,国营龙泉瓷厂直至1998年才全部实施改制完毕。

改制后,龙泉青瓷发展风起云涌,活力四射。

各种现代技术被运用到青瓷制作的各个环节中,青瓷制作大师和经营专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02006年龙泉青瓷和宝剑双双入选首批“国家非遗”,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且是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现代龙泉青瓷已非当日可比,不但找回了南宋时哥窑、弟窑的烧制技术,而且各种现代新技术的运用,使龙泉青瓷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纳米青瓷抗摔打。

为克服龙泉青瓷易损易碎这个“先天缺陷”,2007年龙泉瓷厂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高强度抗菌龙泉青瓷技术”,两年后龙泉青瓷穿上纳米外衣,抗折强度>lOOMPa,抗冲击强度>3.OKJ/cm2。

强度提高了三倍多,抗折强度相当于花岗岩,在一般撞击下,纳米青瓷将毫发无损。

一团泥土经过烧制后变成了花岗岩,是龙泉青瓷的又一个神话。

哥窑弟窑合体。

哥窑黑胎开片,胎薄如纸。

弟窑胎白釉青,晶莹滋润。

能否把这两种不同烧制方法形成的青瓷综合起来呢?

让粉青梅子青的弟窑也开片有各种各样裂纹,让开片的哥窑也有弟窑的晶莹滋润?

现代青瓷大师展开了大胆的实验,借助现代的控温手段,我们现在能将哥窑和弟窑的两种烧制技艺用在同一个瓷器上,这在古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思想的不断开放,理念不断创新,青瓷的花样越来越多,文人青瓷在披云龙泉青瓷厂创制出来,精美国画、诗词书法、绘画创意融进龙泉青瓷。

近年来,艺术青瓷日用化,日用青瓷艺术化,成为龙泉青瓷的一个发展方向。

烧制出像玉一般的青瓷餐具、茶具、酒具,使日用瓷在使用中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

现代龙泉青瓷,样式的精美无暇,色彩的温润冷艳,丝毫不逊古瓷。

不仅如此,随着龙泉青瓷名气的再度回升,大师级作品的市场价格,近两三年来正以几何级数跳跃式上涨。

2010年底在澳门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宋代的哥窑梅花洗,成交价超过了2000万元,这也代表着哥窑瓷器价值的回归。

成为世界非遗后,龙泉青瓷怎样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大课题。

龙泉青瓷采用了左手传承右手创新的方法。

一是创设青瓷大师园一一龙泉青瓷的传承在这里延续,龙泉青瓷的未来从这里启航。

二是在龙泉职校开设了青瓷班,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开办本科班,与中国美院签订了在职培训框架协议,激励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

三是资本的引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改变了以师带徒、父传子等传承方式,为青瓷产业的规模提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挖掘了一井鲜活的源泉。

“没有创新,即便是千年积淀的文化家底,也总有一天会被坐吃山空。

”这是许多龙泉人心里都清楚的一句话。

在未来,龙泉还将着力构建以陈设艺术瓷和高档日用瓷为主体,以陶瓷文化创新为特色,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艺术瓷日用化、日用瓷艺术化为方向的大陶瓷大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9、手工坊

各位朋友,青瓷寻踪的主要历史情况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手工坊体验区。

如想尝试下,请随工作人员指引,参与非常有趣的体验,如不想湿手,也可以做你同伴的现场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