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999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判断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判断1.docx

《判断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判断1.docx

判断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三、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

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3、信息社会的教育即信息教育。

()

4、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

5、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社会的重要属性。

()

6、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教育学。

()

7、教育学一经产生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9、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10、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

四、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A.《论语》B.《学记》

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A.《雄辩术原理》B.《理想国》

C.《政治学》D.《金言》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D.《爱弥儿》

4、《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D.赞科夫

5、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B.孟禄C.沛西·能

6、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B.社会现象

C.自然现象D.本能活动

7、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教育具有()。

A.生产性B.阶级性

C.历史性D.实践性

8、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属于()。

A.非制度化的教育B.制度化的教育

9、工业社会的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

10、“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以下三类,其中最基本的用法是()。

A.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B.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C.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11、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

A.陶行知B.杜威

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三、判断题:

1、教育功能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的期望,等同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

()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

3、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

4、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唯一途径。

()

5、教育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

()

6、教育是生产力变化的“因”,生产力是教育的“果”。

()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

()

8、教育功能的释放取决于外部社会因素。

()

9、教育要传播所有的文化。

()

10、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最有效的方式。

()

11、文化的融合就是不同特质文化的相加。

()

12、同样的教育投入,在不同的学校会产生同样的教育功效。

()

13、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四、选择题:

1、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

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A.继承性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D.阶级性

2、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3、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

C.生活水平D.教育

4、教育价值是教育的()表现。

A.应然B.实然

5、义务教育具有()。

A.基础性B.全民性C.全面性

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教育

C.环境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2、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少于教育目的。

()

3、全面发展就是要求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

4、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可相互代替。

()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教育与体力劳动相加。

()

6、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

7、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

()

8、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的最基本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

四、选择题:

1、从要求的特点看,教育目的有()之分。

A.价值性和操作性B.终极性和发展性

C.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A.体育、美育B.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3、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满足()的需要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A.人B.社会C.人与社会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本位论B.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生产关系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6、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是()。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三、判断题:

1、教育制度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

2、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制度具有阶级性。

()

3、义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免费教育。

()

4、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

()

5、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

四、选择题:

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2、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3、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六三三制”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4、义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

A.免费教育B.业余教育

C.法律规定国家保障的教育

D.自愿参加的教育

5、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1979B.1990C.1993D.1986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三、判断题:

1、教师这一职业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

()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其经济待遇来体现的。

()

3、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

4、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5、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

()

6、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是衡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标准。

()

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

8、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就是一位成熟的专业人员。

()

9、教师的地位、作用与专业特点,最终是通过其职业角色和具体形象来反映的。

()

1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

四、选择题: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B.教师的领导方式

C.教师的智慧D.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其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独立性B.调控性C.创造性

D.自我意识性E.选择性

3、教师的职责是()。

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

C.思想品德教育D.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工作中起()。

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D.核心作用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A.师范教育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D.自我教育

6、教师职业形象的核心是()。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

7、师生关系中的()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A.社会关系B.教育关系C.心理关系

8、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家庭B.学校C.环境

第六章课程

三、判断题:

1、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

2、教材就是教科书。

()

3、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新潮课程评价观”。

()

4、课程变革既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受学生发展的影响。

()

5、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传统评价观”。

()

6、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

()

7、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或中学。

()

8、传统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

四、选择题:

1、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案

2、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

A.知识技能B.技能技巧C.技巧D.智力

3、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

A.理论知识B.实用知识

C.数学知识D.逻辑知识

4、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拉梅尔德B.杜威C.多尔D.奈勒

5、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

6、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前苏联()提出的。

A.赞科夫B.马卡连柯

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

7、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

A.多尔B.杜威C.泰勒D.奈勒

第七章课堂教学

三、判断题:

1、教学就是智育。

()

2、意义学习即非指导性学习。

()

3、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

4、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唯一途径。

()

5、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

6、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

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

四、选择题:

1、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

A.杜威B.布卢姆C.布鲁纳D.罗杰斯

2、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实验法

3、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教学时间D.教学措施

4、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的是()知识的教学。

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

5、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布卢姆C.布鲁纳D.罗杰斯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校生活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最大差别是()

A、强制性B、制度性

C、社会性D、发展性

2、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

A、相同的心理需要B、明显的情感色彩

C、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D、共同的兴趣爱好

E、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

3、导致学生形成、加入同辈群体的主因是学生对平等的追求和期望,因为同辈群体对其成员具有()

A、导向功能B、发展功能

C、矫正功能D、保护功能

4、美国学者伊利奇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提出学校生活应由教育网络生活所取代。

这种主张称为()

A、网络化教育B、非制度化生活

C、非学校化生活D、非指导性教学

5、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最典型的原因为()

A、社会道德失范B、文化市场的失控

C、青春期本身具有的暴力倾向

D、家庭结构的变化E、学校指导思想的失误

6、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

A、社会规范失控B、文化的商品化

C、城市化的影响D、价值观多元化

E、人口流动问题

7、下列关于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中,属于心理学的解释是()

A、失范说B、控制缺乏说

C、挫折—侵犯说D、差异交往说

E、心理缺陷说F、手段—目的说

G、亚文化群理论H、标签论

8、逃学、不诚实行为属于()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9、盗窃、抢劫、诈骗行为属于()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0、可以用心理学的失范理论进行解释的失范行为是()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1、可以用“失范说”、“控制缺乏说”理论进行解释的失范行为是()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2、属于“非理性行为”的失范行为有()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3、学习压力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

()

A、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

B、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

C、强烈的情绪体验

D、个体的反应

14、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表明,儿童早期主要的学习动机是()

A、成就内驱力B、自我实现内驱力

C、兴趣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逃学、小偷小摸、打架、违反交通规则的失范行为是越轨行为。

()

2、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了“心理人”的概念,呼吁人们注重生活品质,注重生活中的心理感受和意义。

()

3、学生讲哥们义气是情感型的失范行为。

()

4、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是指失范行为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

()

5、一般研究认为:

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会随年龄和年级水平而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持续性的。

()

6、通常家庭经济背景与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成正相关,同时家长的保守态度也与学生的学校态度关系密切。

()

7、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积极性比传统而且封闭的学校高。

()

8、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的主导类型是依据“家长——教师——同伴——个体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互动性重要他人”而逐渐变化的。

()

9、学生一入学就按能力分班,是减轻学习压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英国牧师贝尔

C、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特郎普制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D、圣路易编制法

3、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主张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随时升级的是()

A、特郎普制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D、圣路易编制法

4、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规定60名学生以上的班级应设立辅导教师的是()

A、特郎普制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D、圣路易编制法

5、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是()

A、活动课时制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D、协同教学

6、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把教师和儿童从固定的班级中解放出来,采取较有弹性的教学组织的是()

A、活动课时制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D、协同教学

7、班级组织角色结构的特点是()

A、民主性B、成对出现

C、多重性D、不断转换

8、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通常是()

A、20人以下B、25人左右

C、50人左右D、超过70人

9、日本学者夫根哲治、吉田寿夫的研究认为,与儿童的学业成就相关的认知维度是()

A、活泼度B、温厚度C、聪明度

D、沉着度E、刚毅度

10、美国学者弗伦奇和雷文认为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中,属于法律赋予教师的权限的是()

A、正当势力B、强制势力C、报酬势力

D、参照势力E、专业势力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代的教育理论视班级组织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班同义。

()

2、道尔顿制主张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并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

()

3、班级的正式群体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功能。

()

4、研究表明,大班化教学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5、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

()

6、在班级管理中,“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能消除集体与个人的对立。

()

7、成文的制度管理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是柔性的管理。

()

8、班级管理应该积极倡导体贴人的纪律和刚性的管理方式。

()

9、班级教学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

10、在班集体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撇开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发展要求,又要注重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水平。

()

第十章学生评价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

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

2、诊断性评价获取相关信息的一般手段为()

A、查阅有关的成绩记录B、摸底测验

C、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D、日常作业

E、评价者的观察

3、根据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习活动包括()

A、认知B、情感C、态度

D、技能E、道德F、行为

4、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认知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

C、情感学习D、态度学习

E、道德品质学习F、行为习惯学习

5、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强的客观性的测验是()

A、标准化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

C、客观性试题测验D、主观性试题测验

6、通常认为正规测验的信度应()

A、小于0.5B、大于0.5

C、大于0.7D、不小于0.9

7、在编制测验中,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有()

A、增加测验试题的数量B、控制试题的难度

C、选择测验内容D、明确测验目的

E、参照测验的评定标准

8、如果要求试题的难度适中,则试卷的平均难度应为()

A、0.4左右B、0.5左右

C、0.7左右D、0.9左右

9、根据有研究,技能学习必须经过认知、定位、自动三个时期,在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的三个原则是()

A、模仿、练习、矫正B、接近、练习、反馈

C、模仿、反馈、矫正D、练习、反馈、矫正

10、对学习技能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A、观察法B、作品表现法C、书面测验法

D、表演评价法E、练习法

11、在实验观察评价中,“能观察描述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化学变化和现象”属于评价目标等级中的()

A、初步学会B、学会

C、熟练D、自动化

12、目前构成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三个类别一般为()

A、兴趣、意志、态度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兴趣、态度、品德

D、兴趣、情绪、态度

13、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测评,并以此研究建立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科尔伯格

C、艾森伯格D、巴恩斯

14、根据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标准,“对评定的内容诸方面基本能做好。

”的等级为()

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测验无法测得人的学力的全部领域,而且容易形成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

2、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进行判断,同时也应辅之以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来共同完成。

()

3、按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分类,学生评价可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

4、由于遵循正态分布的原则,绝对评价法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

()

5、相对评价法的最大优点是易于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明确目标,主动学习。

()

6、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并能准确地表示出被评价者在某一整体中的位置。

()

7、绝对评价法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

()

8、档案袋评定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教育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评定方法,它是量化评定的典范之一。

()

9、一个有较高效度的测验,一定是有较高信度的测验;反之则不成立。

()

10、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包含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五个方面。

()

11、在口头语言表达技能的评价中,听音测试是一种间接测试的形式,其效度较好。

()

12、动作技能的评价不易依靠量化的手段予以实施,而较多地运用观察方法给予定性的评价。

()

13、在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实施中,重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较少使用。

()

14、现行对操行评定评价法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评语的表述方面。

()

15、操行计量评定法难以对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动机进行考察,因此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

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当前,世界各国都以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培育教师。

所谓的“教师专业化”,其要义是()

A、教师工作具有不可代替性

B、教师的教育研究具有专业化的特征

C、教师专业必须经过不断的成长与发展

D、教师专业要不断制度化

2、对“行动研究”认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A、史蒂芬·考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