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27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docx

推荐精品化工行业展望分析报告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一、行业所面临的宏观基本面仍较为薄弱5

1、外围经济复苏步伐缓慢5

(1)GDP增速缓慢5

(2)失业率有所改善5

(3)出口增速持续下滑6

(4)自身需求减弱,进口能力下降6

2、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增量减弱7

二、化工行业运行态势8

1、石油、煤炭等上游原料低价运行,行业成本支撑力度减弱8

2、下游需求偏弱9

3、作为传统行业,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11

4、行业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盈利得到改善12

三、重点领域14

(1)锂电池产业链14

(2)石墨烯产业15

(3)农资一体化,电商成为切入点15

四、重点细分子行业16

1、锂电池材料: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后续市场值得期待16

(1)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已成必然16

(2)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动力锂电池需求,进而带动锂电产业链快速发展18

(3)动力锂电池需求将带动锂电产业链快速发展22

①碳酸锂:

掌握行业命脉,新产能释放迟缓,高价格在一定时期仍将持续25

②隔膜:

低端膜国产化进程加快,竞争加剧,重点看动力电池型的进口替代27

③电解液:

盈利能力较强的核心材料,电解质进口替代将形成29

2、石墨烯:

上层规划产业发展蓝图,下游万亿应用市场值得期待31

3、土地流转推进,农资一体化需求强烈,电商成切入点37

五、行业重点企业简析43

1、天赐材料43

2、新宙邦44

3、石大胜华44

4、众和股份44

5、宝泰隆44

6、华丽家族45

7、史丹利45

8、诺普信45

9、扬农化工45

 

2016年外围经济复苏缓慢,需求难以较好改善。

美国经济低速增长,欧元区经济状况复苏依然乏力,并呈现循环反复特征,日本经济受益于货币宽松政策逐渐回暖。

总体来说,2016年外围经济整体低速增长,复苏步伐缓慢,需求增量难以提高。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低油价及低迷需求影响,行业整体低迷,但新兴产业将受提振。

2016年国内经济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而过去的2015年又是一个原油价格下跌年,在低迷需求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化工品跌多涨少,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我们认为,2016年传统化工企业整体面临的经营压力依然会较大,而部分受国家稳增长政策影响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将保持着较快增长的态势。

锂电池产业链。

根据IEA(国际能源署)统计,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接近600万辆,届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而且中国市场可期。

2015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2792万辆,同比增长400%。

而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已使得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2014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锂电池中的占比为16%,已经成为继手机、便携式电脑等3C产品之后的主要应用领域。

受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2016年动力电池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新产能的投放加快,必将带动上游关键材料需求的增加。

石墨烯产业。

由于石墨烯的优异特性,其应用范围十分广阔,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现石墨烯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LED行业、生物制药行业、传感器行业以及航空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趋势和预测”最新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预计将达278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增长率达428%,而到了2023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超过13亿美元。

中国情况看,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我国石墨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石墨烯原材料、研发、制备、应用为主体的产业链。

预计在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下,以及地方政策、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未来产业化发展有望加速。

农资电商。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加速,农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数量将持续增长,单户种植面积增加,规模经济效果逐步体现。

截至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比2013年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

但是,过程中,零散的农资销售、服务模式,以及农资产品供应与服务等方面的脱节现象,已难以满足这种规模种植新趋势,因此,对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强烈。

而基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农资电商发展的基础,成为农资一体化服务的切入口,未来传统农业的信息化应用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农资电商采购,到农产品电商领域,都会带来无限商机和巨量市场。

一、行业所面临的宏观基本面仍较为薄弱

1、外围经济复苏步伐缓慢

(1)GDP增速缓慢

2015年3季度,美国GDP增速为215%,预计全年增速在25%左右,呈现低速增长。

日本在日元贬值促进产品出口的带动下,国民经济增速有所改善,3季度增速为350%,相较2季度提高了140个百分点。

而欧元区在量化宽松以及低原油价格的促进下,经济低速下保持稳定,3季度GDP为160%,预计全年仍将以低速增长为主。

(2)失业率有所改善

从现有数据看,美国、日本、欧元区的失业率所以下降,2015年10月三者的失业率分别为500%、310%和1070%,较9月份分别下降010%、030%和010%,有改善的迹象。

(3)出口增速持续下滑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国、日本、欧元区的出口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10月三者的出口增速分别为-693%、-217%和-200%,较9月份分别下降268%、272%和100%。

(4)自身需求减弱,进口能力下降

美国、日本、欧元区的进口量不断降低,2015年10月三者的进口增速分别为-522%、-1339%和-020%,较9月份分别变动-144%、-240%和260%。

整体上看,外围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增速仍将以低速增长为主;而受美国加息影响,日本和欧盟地区经济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为经济复苏带来压力。

2、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增量减弱

2015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0%,较10月份下降了020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50荣枯线以下。

PPI自2012年3月以来,同比一直为负。

11月全部工业品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环比以及累计同比分别下降590%、04%和520%;11月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环比以及累计同比分别下降760%、070%和670%;两者降幅较上月有所过大。

进口、新订单、采购量PMI处于50荣枯线之下。

出口、社会消费增速下滑。

二、化工行业运行态势

1、石油、煤炭等上游原料低价运行,行业成本支撑力度减弱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原油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致使国际原油价格自今年每桶60多美元的高点,跌至目前的每桶30多美元,跌幅超过40%。

受供给过剩,需求下降,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影响,国内煤炭价格不断下调。

而作为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原油和煤炭价格的下跌,使行业成本支撑力度减弱。

2、下游需求偏弱

化工行业作为工业全产业链的中游,其主要下游包括房地产、汽车、家电以及纺织等行业。

2015年1-11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87,79238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60个百分比,且增速逐月下滑。

1-11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1465%,连续21个月为负增长,同期商品房销售累计同比增长741%,较上月提高了017个百分点。

而投资额和开工面积的下降,相应降低了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虽然销售面积在增长,但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对行业上游实际需求无利好支撑。

2015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量累计同比下降了338%,虽较上月下降幅度较少了162%,但整体上汽车生产总量已8个月下滑;受国家对小排量汽车购臵鼓励影响,汽车销售市场有所改观,1-11月累计同比336%,当增幅低于去年同期。

空调、冰箱等主要家电产量增速下滑;布、纱以及服装等纺织品也同样存在增速下滑的现象。

而上述行业是塑料、PVC、化纤以及聚氨酯等传统化工品的主要消费领域,其投资的减少,产品产量增量的下滑势必影响对相应化工品的需求,产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下游需求的低迷将直接影响上游产业的盈利情况。

3、作为传统行业,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5年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2,82861亿元、2,30619亿元、13,72474亿元、1,00234亿元和5,946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0%、-2250%、410%、-100%和1060%,相较1-10月,分别浮动了-092%、043%、-073%、-024%和051%。

15年与14年相比,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这既有国家去产能调结构的客观因素影响,又有投资者从宏观及产业发展的角度考量,主动缩减投资谋划转型的主观因素影响。

4、行业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盈利得到改善

受原油价格下跌及下游低迷需求影响,化工行业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当月同比持续为负。

从行业整体财务状况来看,2015年1-10月与2014年1-10月相比,虽然各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下滑,但从行业盈利情况来看,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受宏观经济和油价、气价下跌影响,15年较14年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外,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四个行业盈利情况在15年均有较好的改善,增幅均好于营业收入。

而石油加工业利润增幅较大,则受益于原油价格的下跌;化纤行业盈利大幅提高,则因为新产能释放迟缓,下游需求稳定,产品价格提高。

从各行业毛利率情况看,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因油价、气价下跌,导致该行业毛利率大幅下降外,企业行业的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

5、重点领域

(1)锂电池产业链

1、根据IEA(国际能源署)统计,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接近600万辆,届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而且中国市场可期。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839万辆,同比增长400%;2015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2792万辆,同比增长400%;而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达到300万辆规模。

2、据报道,《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即将落地,预计中央政策将按充电设施投资金额30%进行补贴,届时北京、上海等城市“中央+地方”补贴金额达45%-60%,极大推动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

3、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已使得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2014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锂电池中的占比为16%,已经成为继手机、便携式电脑等3C产品之后的主要应用领域。

受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预计2016年动力电池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新产能的投放加快,必将带动上游关键材料需求的增加。

(2)石墨烯产业

作为目前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导电性最好,而且拥有强大灵活性的纳米材料,石墨烯成为制造灵活显示屏、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下一代电子设备的理想材料。

其应用范围也十分广阔,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现石墨烯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LED行业、生物制药行业、传感器行业以及航空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趋势和预测”最新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预计将达278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增长率达428%。

(3)农资一体化,电商成为切入点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加速,农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数量将持续增长,单户种植面积增加,规模经济效果逐步体现。

截至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比2013年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

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零散的农资销售、服务模式,以及农资产品供应与服务等方面的脱节现象,已难以满足这种规模种植新趋势,因此,对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强烈。

而基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农资电商成为农资一体化服务的切入口。

四、重点细分子行业

1、锂电池材料: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后续市场值得期待

(1)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已成必然

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

在资源和环保压力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频出,政府推动力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巨额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连创新高。

2014年国内共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83,900辆,同比增长400%;15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共生产279,200辆,同比增长400%,其中,纯电动汽车207,300辆,占比742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71,900辆,占比2575%;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市场瞩目的最大亮点之一。

政策力度逐渐加大。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积极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从目标计划、补贴政策、牌照政策、税收政策、政府推广目标等全套推广方案。

据报道,《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即将落地,预计中央政策将按充电设施投资金额30%进行补贴,届时北京、上海等城市“中央+地方”补贴金额达45%-60%,极大推动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

随着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的落实以及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的废除,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为了加大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2)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动力锂电池需求,进而带动锂电产业链快速发展

随着政策的逐步执行,国内新能源车推广必将加速,也必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的性能占有重要的位臵。

电动汽车对电池性能要求主要包括比能量、比功率、快速充电、深度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成本等几个方面。

经过近几年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虽然电池所占电动车成本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比35%以上。

从目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种类来看,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

但是,从比能量、比功率、体积比能量、工作温度以及循环寿命等综合性能比较来看,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此,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已成主流。

因此,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已使得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2014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锂电池中的占比为16%,已经成为继手机、便携式电脑等3C产品之后的主要应用领域。

受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动力电池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新产能的投放加快,必将带动上游关键材料需求的增加。

2014年,我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83,900辆。

根据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装备情况看,A级乘用车一般一辆需要30Kwh容量电池,商用电动大巴车一辆需要200Kwh,中巴车约70Kwh。

根据2014年,我国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种类构成,若按每辆新能源汽车需要60Kwh计算,则2014年共需要动力电池503Gwh,产值近百亿,2015年若按照生产3192万辆新能源汽车计算,预计将需要动力电池1915Gwh。

在锂离子电池产量增幅稳定剂基础之上,动力电池的爆发性将会延伸到上游锂矿、正负极材料、隔膜以及电解液等锂电池关键材料产业,预计产能过剩的材料在2016年将会出现紧平衡,而产能不足的材料,在新增产能在2016年尚无法有效释放的情况下,供给将会进一步紧张。

(3)动力锂电池需求将带动锂电产业链快速发展

从锂电池产业链来看,虽然锂电材料市场与整个锂电市场规模相关,而且于动力占比依然不高,而主要下游消费电子增长趋缓。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对动力锂电池的容量需求必将会爆发式增长,长远看,也必将有效推动对相关锂电池材料的需求。

而且从碳酸锂和六氟磷酸锂的价格走势,我们也能看出,由于供给端增速的放缓,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需求端的快速增长,导致碳酸锂和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不断增长。

为此,我们预计锂电池产业链相关材料价格稳步提高将是趋势。

从锂电池的关键材料看,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锂电池隔膜。

虽然动力电池需求量的递增,但各关键材料未来的市场及盈利仍存在较大差别。

在锂电池生产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占比20%~25%,毛利率10%~15%;负极材料占比5%~12%,毛利率10%~15%;电解液占比15%~20%,毛利率30%~35%;隔膜占比25%~30%,毛利率高达50%以上,是锂电池关键材料中盈利能力较强的部分。

此外,作为电解液中的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目前毛利率高达30%左右。

从各相关材料看,正负极材料目前市场已趋于饱和,产能已显过剩,未来看点在于新材料的推出。

比如高电压、高容量正极材料,石墨烯、硅系、合金系负极材料等。

上游锂矿资源看点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垄断性;隔膜在于动力隔膜的进口替代;电解液在于六氟磷酸锂的进口替代和产业链的完整性。

为此,我们建议依照碳酸锂>隔膜>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顺序,寻找相应的投资机会。

①碳酸锂:

掌握行业命脉,新产能释放迟缓,高价格在一定时期仍将持续

虽然目前全球在建和拟建的碳酸锂产能约近9万吨,产能预计将增加到62%,总产能达到233万吨,将呈现供大于求的现状;但受自然条件、卤水原料以及生产工艺等条件限制,上述产能难以完全达产。

随着下游医药、合金等领域的发展,及锂动力电池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应用的快速增长,2015年,预计全球碳酸锂消费将增加至175万吨,比2009年增长8421%;2020年,全球碳酸锂消费将增加至27万吨,比2009年增长18421%,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0%。

因此,在目前的消费结构下,未来几年全球锂市场有望保持供需平衡,将不会出现明显过剩。

但是,若新能源汽车推进快速,全球碳酸锂市场还可能出现短期的供需缺口。

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产能扩充缓慢。

全球碳酸锂原料主要是由SQM、FMC、Albemarle以及泰利森四大企业提供。

其中,除泰利森是锂辉石提锂之外,企业三家均是南美的盐湖提锂生产商,2014年全球锂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约16万吨。

据统计2015年全球碳酸锂原料产能约为25万吨,但受天气以及工艺等原因影响,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

而且从新增产能投建情况看,除Orocobre有15000吨新产能自16年逐步投产,以及国内部分盐湖提锂产能逐步放量外,尚无新的生产线投建。

受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而新增产能缓慢影响,截至12月18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100,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120,000元/吨,年内涨幅分别达到了15147%和18169%。

而2016年碳酸锂新增产能释放仍缓慢,预计碳酸锂价格在一定时期仍将保持价格高点。

②隔膜:

低端膜国产化进程加快,竞争加剧,重点看动力电池型的进口替代

隔膜系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在锂电池成本中,隔膜约占25~30%,但毛利率却高达50%以上,且在动力锂电池中盈利能力最强。

目前,市场化的锂电隔膜主要是聚烯烃类隔膜,按照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因技术壁垒较高,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规模化产业。

世界上同类产品的主要品牌有日本Asahi(旭化成工业)、Tonen(东燃化学)、韩国SKI、WIDE、Finepol、美国Celgard、英国N-Tech。

其中,日本旭化成、东丽-BSF、韩国SKI以及美国的Celgard等四家公司全球市占率超过60%,下游客户包括三洋、索尼、松下、三星SDI以及BYD。

目前国内锂电池隔膜市场主要呈现国外、本土厂商共存且两极分化的市场格局:

低端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主要是由本土厂商占据,该市场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均较低,预计随产能进一步释放,市场竞争会进一步恶化,将会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技术门槛搞、产品质量要求高的动力锂电池等应用领域的中高端市场则大部分为日韩企业及本土少数领先企业所占据,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均较强,目前国内仅沧州明珠、中科科技、金辉高科以及星源材质处于该梯队。

可以说,目前我国在锂电池隔膜产业上仍处于一个中低端竞争无序“进口替代”,中高端有待增强的阶段。

因此,考虑到国产替代性的问题,如果部分被替代,相关公司盈利会迅速上升。

而且该行业目前仍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以及产品送检试样的周期性,谁先进入中高端市场,谁就会获得发展先机。

从市场发展空间看,在动力锂电池等新兴应用领域的推动下,预计2015年全球锂电池隔膜销量约141亿平米,到2016年将会达到175亿平米。

③电解液:

盈利能力较强的核心材料,电解质进口替代将形成

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

日本主要是宇部兴产、三菱化学、富山药品工业等,韩国主要是韩国三星。

201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需求量约为7万吨左右。

预计2020年,约为45万吨以上,若按照平均价格约为55万元/吨左右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左右。

目前全国产能约35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但新能源车对电解液需求拉动较大。

通常一辆PHEV需要电解液40公斤,若按国内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31万辆来计算,约新增124万吨电解液需求,未来3-5年电解液行业需求较为旺盛。

国内市场仍主要由国泰华荣、新宙邦、广州天赐等公司主导(占有率超过60%),可满足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的需要,并有部分出口。

根据我们初步预测,2015、2020年我国锂电池电解液市场规模将分别为18亿,55亿左右,2015-2020年复合增速2503%。

电解质六氟磷酸锂2016年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日本森田化学、关东电化和SUTERAKEMIFA三家公司是全球六氟磷酸锂的主要供应商;韩国有少量的六氟磷酸锂供给三星电子。

因技术壁垒较高,中国仅有多氟多、九九久、广州天赐、天津金牛等少数企业能够规模化生产。

受我国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突破影响,前期市场供应的突然增加,导致六氟磷酸锂的价格由28万元/吨左右,将至每吨8万元左右的低点,但随动力锂电池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回升,价格已有10月份的10万/吨左右,涨至目前的21万多。

虽然,天赐材料、石大胜华等公司相继宣布了六氟磷酸锂生产线投建计划,但生产线释放周期要有18个月之多。

因此,预计2016年,六氟磷酸锂供应仍会紧张,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鉴于我国的氟资源储量丰富,未来我国有望成为国际六氟磷酸锂的主要生产国,预计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并且将实现产品出口。

电解液厂商盈利将趋于分化,产业链一体化以及市场渠道优势明显者将立于不败之地。

⑴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虽六氟磷酸锂成功实现国产化,促使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有较大的降幅,直接利好下游的电解液厂商,但其依然是决定上游电解质盐生产企业和下游电解液厂商之间利润再分配的决定性因素,而对于自身拥有六氟磷酸锂产能的电解液生产企业来说,则可较好的把握利润平衡点;⑵从电解液的下游市场来看,进入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供应链需要的周期较长,从产品试用到大批量供货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市场开拓的时间成本较高,因此进入大厂供应链的企业客户优势明显。

此外,由于电解液的配方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批次变化较多,只有掌握完成的配方工艺并且具备齐全的产品规格才能满足下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