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397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docx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是董必武先生视察泉州留下的诗句。

这一南北长街就是泉州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北起模范巷口,南至新桥(旧顺济桥)头,贯穿古城,全长2495米。

泉州中山路始建于唐,定型于民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浓缩了古城千年文化遗产之精华。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沿街廊柱式骑楼漫散着异国风格,各色“老字号”商家鳞次栉比。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山路的“保护、利用、改造、复兴”。

1998年,沿街店面开展“洗脸式”“嵌牙式”整修,维护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2010年泉州中山路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四游之一——古城谒祖朝圣游

开元寺

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其时有“桑开白莲”“紫云盖地“之瑞象。

主要建筑有紫云屏、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楼等等,其中南宋建造的东西双塔为泉州古城的象征。

 

元妙观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初名“白云庙”,为闽南地区最早的道教宫庙。

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泉州人尊称“天公”,故俗称“天公观”。

现有建筑系1997年后陆续重建。

四游之二——古城创意产业游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园区集创意空间、艺术广场、时尚街区、商务办公与休闲娱乐于一体。

这里原为“源和堂”蜜饯厂(创建于1916年),经过匠心独运的改造,老厂区、旧车间乃至废弃的锅炉都勃发了新生机。

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创意灵思的力量!

2011年1月8日开业以来,广泛吸纳各类文化创意才俊入驻园区,举办设计工作室,经营领域涵盖动漫制作、建筑设计、产品外观、广告策划、园林景观、陶吧体验、佛教艺术等多个领域。

 

群众牛肉小吃

泉州知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店。

主要经营牛肉羹、海蛎煎、肉粽等,招牌菜牛肉羹须经传统手工细剁猛捣,工艺严格,成品味醇汤美,爽口鲜香,是老泉州甘酣的记忆之一。

 

古榕巷

相传巷中原有一千年古榕,故名。

巷西原有古榕宫、古榕观音亭,均废于1950年代,唯亭中观音石刻嵌入巷内龚宅西墙。

古榕巷文化积淀深厚,有“火烧衙”旧址、有富甲一方的李五“锦芳留”故宅、有翰林院编修许邦光故宅、还有水陆寺遗址,以及近代华侨经商致富后置建的大厝、豪宅。

 

旧馆驿巷

 

泉人讹称“牛仔驿”。

元代清源驿站驻此,明代迁出,“旧馆驿”遂演变成地名。

巷长近200米,史迹丰富,有宋南外宗正司元水陆寺、明染织局遗址,有汪宅、庄宅、龚宅、王宅、杨宅等多处官宦府第,以及董杨大宗祠、亦香吟馆等等。

井亭巷

巷名缘于原有的“井亭古迹”。

今亭已不存,余玉泉井一口、城心塔一座。

城心塔系佛教塔,五层五檐八角,红砖砌筑、外涂白灰,应是镇煞风水所用,玉泉井亦有“鲤鱼脐”之说……

因巷口曾有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建“高桂坊”,又称高桂巷。

井亭巷古时多文人名仕,今日亦不乏校长、教授等社会贤达。

 

聚宝街 

这里曾经汇聚八方奇珍异宝,这里见证了宋元时代泉州港口贸易的兴盛。

其时,有百余个国家、地区的商人聚集于此,交易各色金银珠宝、香料、药材、丝瓷茶叶。

街区附近有来远驿遗址、车桥头、宝海庵、黄帝宫、基督教堂等,亦曾有过苏、黄、张、何“四大家族”。

郭记涂门贡糖

 

贡糖即花生酥,是闽南传统特产,名称或源于旧时进献朝廷的御膳贡品,或说是制作过程仰赖人力搥打,闽南语谐音为“贡”。

郭记贡糖始于清光绪十年(1884),创始人郭蚵设作坊于顺济桥南桥尾街,后迁涂门街,以“郭记涂门贡糖”闻名,产品香、酥、脆、甜,老少咸爱,广受好评。

 

天后宫

天后宫崇祀海神妈姐。

妈祖林默(960—987年),莆田湄洲人,传说“有灵异,常拯人于溺”被历代帝王宫府、百姓奉为海神。

处“筍江·巽水二流之汇,番舶客航汇聚之地”,是海内外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

自明代以来,凡是经泉州出使琉球和南洋诸国的使节,均要到此祭告,祈祝祷平安,香火兴盛已近千年。

 

德济门遗址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扩城,废罗城镇南门(在今涂山街头),拓就翼城,开辟新南门,称德济门。

明、清均有重修。

1948年毁于大火、其址遂埋地下。

遗址于2001年发掘整理,建遗址保护公园,较完整地展现宋、元、明、清古城变迁的遗迹。

 

西藏阁佛雕老铺

原名“西藏国”,创始人詹鸣皋,其子詹振辉青出于蓝,各种人物造像栩栩如生,先后参与塑造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普陀山普济寺、泉州承天寺等大佛像。

詹家子孙克绍箕裘,佛像雕塑艺术远播海内。

泉州佛雕老铺店号多冠以“西”字,寓意西天佛国,藏则表示珍存。

老铺子“文革”一度关闭,重新开张后,易名“西藏阁”。

 

车桥头文阿小吃店

聚宝街车桥头是刺桐港登陆的要道,自古及今,熙熙壤壤,一贯热闹。

车桥头文阿小吃店在泉州城也算得家喻户晓,小有名气。

主营水丸、鸡卷、香肠、酥糕等清鲜醇美的风味小吃。

其拳头产品“车桥头文阿水丸脆韧爽口,是经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的哦!

 

金凤元宵圆制作坊

元宵圆,又称上元圆,应上元节名,以花生仁、白糖、芝麻、冬瓜糖、桔皮为馅,以馅滚粉,或拌粉裹馅成丸状,意寓圆满、甜美,是泉州人佳节待客的吉利食品。

金凤元宵圆以馅大皮嫩为特色,咬一口,则甜香沁人,是泉州人品尝元宵圆的首选。

 

泮宫

泮宫,昔称“圣贤门”、“庚门”,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原系牌坊式建筑。

1914年,南安华侨李功藏捐资改建。

“出泮宫,入府学”,意为经过泮宫,就进入了文庙。

牌楼二层有柱联曰:

“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亦是对一方山川人文的无限赞叹。

 

亚佛春饼老铺

春饼又称润(嫩)饼,是用来包卷胡萝卜丝、肉丝、绿豆芽、浒苔、花生屑、芫荽等菜,做点心,当饭吃,都别有风味。

是清明的应节食品。

亚佛春饼店创于清末,传统手艺代代相承,其产品薄而柔韧,颇受赞誉。

 

秉正石花膏

石花膏是一款清凉解暑食品,取材于海礁上生长的石花草,其津液凝胶晶莹透亮,悦目赏心。

店主丁秉正匠心独到,长于改良创新,各色配方千变万化,“老店常迎四方客,美味可口众人夸。

 

林记正泉茂绿豆饼

正泉茂绿豆饼皮酥馅嫩,香甜清凉,有口皆碑!

尝一尝传统手工制作的甜点,再品上一杯香浓的铁观音,这份泉州滋味足令人回味无穷……

 

象峰巷

东起开元寺紫云屏,贯穿新华路,西接甲第巷。

宋称船舫巷,旧时地形如巨象,故名“象峰”。

历史上巷里曾建有宏博宫、曾从龙状元祠、世进士第、亚元宅第等,均不复存。

巷中有“象峰王”、“象峰陈”、“象峰张”诸世家,另有铁炉庙及林氏小洋楼。

 

青龙巷

青龙巷因青龙宫得名。

此地自古繁华富庶,相传是蕃商兑换货币和商贾聚居之地……后长期经营典当业,旧时有“金青龙,银聚宝”之说法。

称得上是古城最早的“金融街”。

 

林廉平海蛎壳厝

“出砖入石”,又配合了海蛎壳墙体,建筑风格独到,令人流连忘返……

 

威远楼

威远楼为古代州治谯楼,又称北鼓楼,为闽南名楼。

据明代《重修谯楼记》称:

“谯楼,相传为唐末王审知所建,前辟双阙,下累石如城,……为测漏所。

”元至元九年重建,改名威远楼。

1987年,泉州市人民政府主持重建,海内外各界贤达多方襄赞,乃成。

常作泉州书画艺术展所。

 

基督教泉南堂

此地原为清康熙年间靖海侯施琅的“花山”园林,同治五年(1866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购地建泉南堂,为泉州首座基督教堂。

1935年,牧师高兰庭主持扩建为四层骑楼式教堂。

斯时,地基挖掘发现船板等,或为泉州湾海陆变迁之证据。

新教堂于2007年落成,是泉州基督教传教的中心。

 

西街

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全长3000多米,列屋成街始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4-741年)。

街区附近巷道纵横,文物胜迹和各式古民居星罗棋布,流传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数不胜数。

主要景点有开元寺、状元井、奉圣宫、八角楼、蔡清故居、宋文圃故居等。

 

三朝名茶老店

专营安溪铁观音,该店秉承诚信经营,“不靠广告靠口碑”,新老客户赞誉有加。

有道是“店无华堂而茶香四溢,地处僻巷仍声名远扬。

 

泉郡富美宫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因地处富美古渡口得名,清光绪七年(1881年)移建今址,是泉州地区王爷庙的“总部”,是海内外王爷信仰的重要朝拜地。

主祀王爷神为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张巡、许远及二十四司王爷,有“代天巡狩”之职权,神像造型英勇沈毅。

富美宫香火兴盛,分灵遍及闽南、台湾和东南亚,主要习俗有“送王船”、“放生公羊”等。

 

崇福寺

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北宋初年。

《府志》载“宋初郡守陈洪进有女为尼,以松湾建寺拓罗城包之,名千佛庵……”宋元佑六年(1091年)改名崇福寺。

寺中“三宝”为:

应庚塔、千人鼎、古钟。

古钟铸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其音宏亮非常,相传十里之外的洛阳桥畔犹可听闻,“崇福晚钟”为古泉州八景之一。

应庚塔以塔身倾斜为奇,有应利欹斜之说……

 

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

因附近有六孔古井,故名。

东临北门街,南至华侨新村,占地近6000平方米。

2011年5月18日开园以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闽南语音乐中心等企业相继落户。

创意园主推音乐演绎及美食品赏,集视听艺术与饮食文明一体,熔历史雅韵与创意时尚一炉。

愿创意灵思如古井甘泉喷涌不绝。

 

祖师宫

始建于南宋。

位于后城古街巷西段,供奉北宋杨五郎(本名杨延德)。

祖师宫以中秋“听香”灵应闻名遐迩。

其时,香客手持炉香一柱,行至庙外道旁潜心倾听,以听闻的第一句话为准,向神明占卜事宜……

 

清净寺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伊斯兰历400年),仿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堂建筑形式建造。

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具有典型中世纪阿拉伯风格的伊斯兰教寺。

主要建筑分为门楼、奉天坛、明善堂三个部分。

清净寺不仅是著名的文物古迹,也是中阿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承天寺

又名月台寺,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南唐中兴元年(958年)。

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之南国别墅。

寺内著名的“十奇”景有:

月台倒影、塔无栖禽、榕不过墙、梅石生香……宋代郡守王十朋专为提写“十奇诗”,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以行楷缮写,此后,诗、书、刻三绝,再成一景。

寺内另有闽国铸钱遗址、弘一大师荼毗处、广钦佛教图书馆(台湾土城承天禅寺捐建)。

 

通淮关岳庙

始建年代无法考证。

据地方志乘载,自明代初起,有过多次重修。

通淮关岳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

历来香火鼎盛,分灵远播海内外,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祖庭。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信众往来频繁。

 

李妙森故居

挺拔开阔的罗马柱回廊,色泽鲜艳的象头神瓷画,红砖白石、雕饰精美的墙面……这座中西合璧的小楼房建于1927年,建造者:

旅菲华侨李妙森。

近百载的风雨洗净了曾经的铅华,但雍容不改。

 

李贽故居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是我国文化思想史的启蒙先驱。

李贽故居占地面积315平方米,正厅保持清末修葺的建筑形式。

2004年,鲤城区人民政府主持重修,辟为李贽纪念馆。

 

青年旅舍

泉州知名摄影师陈世哲先生假其祖屋搭造适宜旅人的青年旅舍。

红砖白石、天井盆花……时尚与传统巧妙结合!

这里紧邻开元寺、城心塔、旧馆驿、古榕巷等,是背包族驻足泉州的首选。

 

集古斋

以泉州传统民居为古玩行业经营场所。

其布局匠心独具,院中有“房”,“房”中有“屋”,错落有致,藏品以明、清器物为主,石雕和木匾居多……

 

茗山茶馆

茗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集生态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和生态旅游为一体……拥有安溪祥华两千余亩生态铁观音基地、泉州清源山风景区内生态休闲茶村;以及省内外近200家直营、加盟营销企业。

茗山茶艺以清新、自然、素雅、谦和见称。

 

锦绣庄木偶艺术馆

1998年创建,系中国首家私人木偶博物馆,也是泉州重要的闽南文化展示基地之一。

收藏有大量江(加走)派木偶佳作,及各式木偶典籍、服饰和演出道具……

 

灿然阁书画装裱部

1982年创办。

常年为各种大中小型展览提供装裱服务,承担政府赠送中外宾朋的书画装裱,承接古今珍藏字画的修复揭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