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48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8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docx

专题06大题易丢分2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

1.某学习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A、B分别探究金属铝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中装置A中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装置B中烧杯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B中Mg上的现象是_________,Al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装置B导线中通过0.3mol电子时,装置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变化为__________(填增重或减轻多少克)。

(4)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

B.原电池装置需要2个电极

C.电极一定不能参加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

E.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而且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答案】2Al+2OH-+2H2O=2AlO2-+3H2↑有气泡冒出Al-3e-+4OH-=AlO2-+2H2O增重2.4gABDE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Al与NaOH溶液的反应,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化

(3)装置B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见当导线中通过6mol电子时,有2molAl溶解同时产生3molH2,溶液质量增重(2

27-3

2)g=48g;当装置B导线中通过0.3mol电子时,装置B烧杯中溶液增重

0.3mol=2.4g。

(4)A项,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A项正确;B项,原电池装置需要2个电极,B项正确;C项,电极可以参加反应,如装置B中Al电极参与负极反应,C项错误;D项,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在两极发生,D项正确;E项,Mg、Al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时Mg为负极、Al为正极,Mg、Al和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时Mg为正极、Al为负极,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而且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E项正确;答案选ABDE。

2.

(1)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Cd+2NiO(OH)十2H2O

2Ni(OH)2+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于溶水但能溶于酸。

正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应从电极___(“填A或B”)流向用电器。

内电路中,CO32-向电极_____(“填A或B”)移动,电极A上CO参与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两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为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消耗甲烷160g,假设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用NA表示),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L。

【答案】2NiO(OH)+2e-+2H2O=2Ni(OH)2+2OH-Cd-2e-+2OH-=Cd(OH)2BACO-2e-+CO32-=2CO2负CH4+10OH――8e-=CO32-+7H2OCH4+2O2+2OH-=CO32-+3H2O80NA448

【解析】

(1)由电池的总反应可知,该电池放电时,镉在负极上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镉、氢氧化氧镍在正极上被还原生成氢氧化镍,故正极的反应式是2NiO(OH)+2e-+2H2O=2Ni(OH)2+2OH-,负极的反应式是Cd-2e-+2OH-=Cd(OH)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难度较大。

在原电池中,一定有一个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其中还原剂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往往比较复杂,我们通常可以先写出总反应,然后再写出较简单的正极反应,最后根据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可以求得负极反应式。

有关原电池的计算,通常要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进行。

3.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Q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T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Q_______R(填“强于”或“弱于”),可作为二者非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2周期ⅣA族

弱于HNO3的酸性大于H2CO3(或气态NH3的稳定性大于CH4或其他合理答案)S+2H2SO4(浓)

3SO2↑+2H2O

【解析】短周期元素Q、R、T、W,由图可以知道,Q、R在第二周期,T、W在第三周期,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T在第三周期第ⅢA族,即T为Al,则Q为C,R为N,W为S.

(1)因为Q元素为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ⅣA族。

4.有①

②H2、D2、T2③石墨、金刚石④科学家们发现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原子四组微粒或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氢元素三种同位素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用做制造氢弹原料的同位素原子:

______(填原子符号)。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4)由①和④中微粒能结合成三原子化合物,写出这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5)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_______,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

【答案】氕氘氚D或

①④③24、1810:

98:

9

【解析】

(1)氢元素三种同位素的名称分别为氕、氘、氚,符号为

,其中用做制造氢弹原料的同位素原子为D或

(2)互为同位素的是为①是氧元素的三种同位素,④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所以答案为①④;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③石墨、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还有C60等;

(4)由①和④中微粒能结合成三原子化合物,都是水分子,一共有18种组合,其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大值24是由

2

产生的,最小值18是由

2

产生的;

(5)质量相同的H216O 和D216O 的物质的量为

mol和

mol,则其中所含的质子数之比为

×10:

×10=10:

9,中子数之比为

×8:

×10=8:

9。

点睛:

第4、5两问很容易出错。

由氧的三种同位素和氢的三种同位素形成水分子时,三种氢原子两两组合,共有6种,再分别与氧的三种同位素组合,即有6×3=18种组合,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有重数现象,所以没有18个,只有7个。

5.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少量的SiO2、Fe2O3杂质)是工业上制取铝的原料。

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取Al2(SO4)3和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Ⅱ中加过量的烧碱涉及到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由Ⅲ中得到滤液c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从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4)滤液c显________性,日常生活中常用其溶质来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5)若同时制取铵明矾和硫酸铝,通过控制硫酸的用量调节两种产品的产量。

若欲使制得的铵明矾和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投料时铝土矿中的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SiO2Al3++4OH-===AlO

+2H2OFe3++3OH-===Fe(OH)3↓AlO

+CO2+2H2O===HCO

+Al(OH)3↓过滤蒸发浓缩碱发酵粉(合理即给分)3∶10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取Al2(SO4)3和NH4Al(SO4)2·12H2O的工艺流程为载体,

6.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________。

(4)写出e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

zx4f(gd4)2。

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R溶液中改加20mL1.2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答案】第3周期ⅢA族r(O2-)r(Na+)HClO4H2SO4

(或

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Na+O2

Na2O2NH4++OH-

NH3·H2O0.022

【解析】本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性质。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I.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3)若要用此装置证明非金属性:

N>C>Si,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

①稀HNO3溶液②稀醋酸溶液③碳酸钙④Na2SiO3溶液⑤SiO2

试剂A与C分别为______(填序号)。

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答案】不合理,NH3·H2O并非为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防倒吸2MnO4-+10Cl-+16H+=2Mn2++5Cl2↑+8H2O有淡黄色沉淀①④HNO3有挥发性,也会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实验,侧重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3)根据题给试剂,要证明非金属性:

N

C

Si应通过证明酸性:

HNO3

H2CO3

H2SiO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反应的原理为:

圆底烧瓶中发生的反应为2HNO3+CaCO3=Ca(NO3)2+H2O+CO2↑,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则试剂A为①稀HNO3溶液,试剂B为③碳酸钙,试剂C为④Na2SiO3溶液。

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原因是HNO3具有挥发性,所得CO2中混有HNO3,HNO3也会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H2SiO3沉淀,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大于Si。

8.碘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

某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得到海带灰悬独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

(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烧杯B.蒸发皿C.坩埚D.三脚架E.酒精灯F.泥三角G.玻璃棒

(2)图中操作①名称为______,操作③名称为__________。

(3)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_________(只填一种),理由是________。

(4)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拧开漏斗下面的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H.静置、分层。

过程③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________(填标号);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

(5)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

(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蒸馏。

观察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_________。

上述蒸馏操作结束后,晶态碘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里聚集。

【答案】CDEFG过滤萃取、分液四氧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四氯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与水既不互溶也不反应,碘在四氯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得多CBDAHGEF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液体能顺利流出取少量该水溶液于试管中,滴人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该水溶液中还含有单质碘烧杯应垫上石棉网加热,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应下进上出,锥形瓶上的塞子应去掉蒸馏烧瓶

【解析】

(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CDEFG。

(6)实验装置中有4处错误,需要改正的地方有4处,分别是:

烧杯应垫上石棉网加热、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应下进上出、锥形瓶上的塞子应去掉。

上述蒸馏操作结束后,晶态碘在蒸馏烧瓶里聚集。

9.下图是丁烷裂解的实验流程:

(提示:

丁烷在一定条件下裂解的可能方程式为:

C4H10

C2H6+C2H4,  C4H10

CH4+C3H6)

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

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溴水足量),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

Ⅰ________Ⅱ________,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B的碳原子数大于A的碳原子数,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丁烷完全裂解,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的质量减少了1.7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H4):

n(C2H6)=__________。

【答案】②、③、①CH4+4CuO

CO2+2H2O+4Cu分液蒸馏

1∶1

【解析】打开K,气体通过B,B装置是根据气泡控制气体流速,C装置干燥丁烷,在氧化铝作催化剂条件下丁烷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烯烃和烷烃,E中溴水吸收烯烃,F干燥烷烃,G中烷烃和Cu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1)应先检验气密性,赶出内部气体,再给D、G装置加热;故答案为:

②③①;

(2)氧化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铜,反应方程式为:

CH4+4CuO

CO2+2H2O+4Cu,故答案为:

CH4+4CuO

CO2+2H2O+4Cu;

(3)混合物中含有溴、水、溴代烃,加入亚硫酸钠,亚硫酸钠被溴氧化生成硫酸钠,同时生成NaBr,

10.动手实践:

某一位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所示,表中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研究_____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

____________,试管,烧杯,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滤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

(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写出下列实验步骤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同周期酒精灯BFACDENa2S+Cl2=2NaCl+S↓2Na+2H2O=2NaOH+H2↑

【解析】

(1)因题干提示信息: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可知实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B

F

A

C

D

E

;②发生的反应为Na2S+Cl2=2NaCl+S↓,③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

11.某校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Br2═2FeBr3、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Ⅲ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要让装置I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简述这一操作的方法:

___________。

(5)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作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_。

(6)将装置(Ⅱ)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①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②用5%的NaOH溶液洗涤,振荡,分液;

③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④加入无水CaCl2粉末干燥;⑤____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

吸收Br2Ⅲ中AgNO3溶液内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使I的水倒吸入Ⅱ中以除去HBr,以免逸出污染空气开启K2,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Ⅲ)、(Ⅳ)蒸馏

【解析】

(1)苯在FeBr3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Ⅲ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除去溴化氢中的溴蒸气,避免干扰溴离子检验,;

(3)因从冷凝管出来的气体为溴化氢,溴化氢不溶于苯,溴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

(4)因装置Ⅱ中含有溴化氢气体能污染空气,使I的水倒吸入Ⅱ中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

点睛:

掌握反应的原理、各物质的性质以及操作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苯和液溴在催化作用下可生成溴苯,同时生成HBr,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小试管内苯可用于除去溴,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生成HBr,Ⅳ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结束,可开启K2,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使I的水倒吸入Ⅱ中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

12.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图如下:

(1)指出制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灼烧海藻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E.酒精灯 F.干燥器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苯、酒精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D.汽油、甘油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甘油均可溶于水)

(4)第②步操作,向分液漏斗中加了甲苯(与苯非常相似)振荡充分后,放在__________上静置分层,下层液体呈__________色,上层液体呈____________色。

(5)含碘的有机物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蒸馏,除了酒精灯、温度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萃取和分液BDEB四氯化碳、苯与水互不相溶,且碘在这两种溶剂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铁架台黄紫红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解析】分离固、液混合物采用过滤的方法;根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采用萃取和分液的方

点睛:

本题以海带中提取碘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常用基本操作。

要求学生能根据混合物的组成特点和各组分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分离与提纯方法,并熟悉相关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13.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