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72862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5页)10100字.docx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

(一)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黄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游览著名的拙政园。

拙政园是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

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中心。

她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东园,请看,东部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它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多美啊!

  穿过东园,我们就来到了中园。

中园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

大家请看,那间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厅远香堂,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

各位,请大家一起来到厅北,这里有临池平台,隔池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

这里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四季景色因时而异,美不胜收啊!

  让我们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园。

西部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那就是西园的主要建筑&;&;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园到处都有秀丽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请你们慢慢游览。

大家在游览的时候请注意卫生与安全,不要乱扔垃圾。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

(二)

  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历时17年设计建造而成,园内回廊起伏,水中倒影如画,景色绝佳,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的取名来自于晋朝《闲居赋》中的一段话:

&;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然而在以后五百年里此园屡易其主,闹鬼之事不绝,不断传出侍妾投井自尽、儿童意外溺亡等事件,毫无逍遥自得之乐。

尽管历代园主非富即贵,却无人能摆脱魔咒,可谓是谁住谁倒霉。

首任园主王献臣去世仅一年,其子一夜豪赌就把整个园子给输掉了,而贵为皇亲国戚的曹雪芹家族购买此园后也家道中落晚景凄凉。

有人分析拙字寓意不好,有挥手即出的含意,至于此园多灾多难的真正原因,咱们先来看门口的假山。

  这座缀云峰本意是用来做影壁,既可挡门外煞气,也为藏富不张扬。

不过此山怪石嶙峋煞气很重,XXXX年终于天降神雷,将之劈倒,XXXX年园主张氏后人将此园捐献给了国家,60年来经有关部门大力整修精心管理,这座假山又被重新修复。

  大小双龟假山是龙龟形制的演化,龙龟为四大瑞兽之一,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之意,一般放在屋后。

设计师文征明不知何故将它摆在了前院。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布局非常巧妙,看似在园中的一座宝塔,其实是相距XXXX年多米之外的北寺塔,文征明这种别出心裁的借景,几百年来为游客带来意外的惊喜。

不过在雾霾的今天,能否借到宝塔,主要看天气。

园子里池塘面积近六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风水学认为水为阴性,水多加上林木多,使得拙政园的阴气重,损伤人气。

  拙政园里的建筑屋顶采用歇山顶技艺,在古代只有皇宫寺庙才有资格使用,老百姓如果强行使用在法律上属于&;逾制&;,是仅次于谋反的大罪。

就算园林建造者王献臣身为御史又做过锦衣卫高管,还是被东厂弹劾得辞官告老还乡。

  卅六鸳鸯馆是唱昆曲的地方,善解人意的园主担心演唱者怯场,在鸳鸯馆边另建一座&;留听阁&;,演唱者厅里唱,主人阁里听。

为听得更清楚,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拙政园里公认的灵异地点是大书房里鬼魂出没的六角门,因为受到惊吓的人太多,如今这个六角门被搬到苏州园林博物馆里,胆大的朋友可以前往观赏。

  园主在房间里摆放了很多辟邪瑞兽石雕供人抚摸,以旺阳气,几百年来已经被摸得看不出模样。

  为了向隐逸江南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逋致敬,拙政园内也栽梅养鹤,每年一月腊梅绽放,香气四溢,成为冬游拙政园的最大看点。

  可是古谚有云:

梅花家里栽一年,霉到卖屋又卖田。

这应该也是拙政园不可做家居,只能当画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拙政园里故事叠叠层层,要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秘密,最好的游览方式是听导游讲解。

  蹭导游的朋友看见这棵空心树时切记离远一点,因为这里的导游词是: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树不要皮,必死无疑&;&;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难免会尴尬。

  拙政园邮局是苏州首个园林邮局,这里是铁杆集邮者趋之若鹜的地方,因为邮戳上印的是&;拙政园&;,而且还是印有拙政园风景的风景戳,十分难得。

讲解结束后导游一般会预留二十分钟时间给大家写信盖戳。

  邮局里游客很多,建议群发明信片的朋友提前先买好写好,毕竟时间也是旅游的重要成本。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三)

  欢迎大家来拙政园参观。

  拙政园和我市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

后两个属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装饰繁复,金碧辉煌,充满满清的审美趣味;而我们苏州的两个花园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写意园,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是文人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

风格疏朗,创造的山水亲和喜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是中国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

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的伟大成就,&;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

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

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

拙政园始建于XXXX年,从画到园,前后历时16年。

历史上几经兴废,园主几经变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相传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有关大观园的许多描写都与拙政园的园景相吻合。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名字源于晋代潘岳的文章,&;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自嘲地说,自己才学浅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行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只配回家作一农夫,从此不理朝政,享受隐退林泉的雅兴。

就象这座&;兰雪堂&;的名字,取自诗句&;清风洒兰雪&;,表达主人洁白自持、潇洒大方的志趣。

  在这幅漆雕屏风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园由两条游廊分成三部分:

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明代王心一买下后取名为&;归田园居&;。

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保留的建筑很少。

如今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贵树种和典型的古典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又称&;复园&;,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简雅而铺张、敦厚而轻灵的风格,在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西部是清代主人张履谦重修的,称&;补园&;,色彩上有了蓝色的装点,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清代时尚特征。

  同时,我们从这幅漆雕画上可以看到,园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与水相邻,面对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面之上,它们的名字也都得灵感于流动着连接着园中各处的水,把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致描摹得精彩绝伦。

特别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拥翠堆绿,或红白点缀,或枯枝待雨,古人赋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园主青睐于它的&;香远益清&;,这些催发诗人清愁的物事在这里都因园景需要各有表现。

如今,拙政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不但集及了百余种荷花品种,还精心使千年古莲子发芽,并培育出碗莲等珍贵的观赏品种,赢得了游客啧啧称赞。

  【出兰雪堂西门,在缀云峰前】

  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

进门见山这种处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

既是屏障,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

就好象&;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见识&;庐山真面目&;了。

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魅力&;吧。

在拙政园的任何一点看花园,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围墙、游廊、树木等把整个花园分割并连接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园中有园,园外还有园,别有洞天。

一个个障景,象眼前的&;缀云峰&;,闭合、展开的过程谱写了游园的节奏之美。

而园中道路曲折起伏,连石桥都是一波三折,使我们观园的视角时刻发生变化,园林景色在光影变化中精彩纷呈,达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感觉,如同展开一幅描绘主人心迹的山水古画。

在这点上,拙政园由画而园、游园成画的特色是中国画和苏州古典园林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最好的例证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花园是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儿理论的实践。

它的开阔与部分功能和我们先秦的宫苑有相似之处。

走出宫殿,整个花园一览无遗,可以一直望到尽头的阿波罗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谋而合。

在中轴线大道两旁,苗圃以各种几何形图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时树木也修成锥形、柱形或圆形,用笛卡儿几何原理来塑造自然,来迎合当时朝廷讲究礼仪、寻求秩序的潮流。

它产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迁都凡尔赛,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为园中最重要的&;阿波罗&;。

也许因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乐趣。

  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

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赋予具体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

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优美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映衬,使人类的活动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

  熟悉《红楼梦》的游客注意往左看,两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护神一样,正好和书中描述的大观园门口的情况一致,一象猛兽,一象鬼怪。

右面这鬼怪石,藤萝似散发,有耳有鼻,形神兼备。

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苏州织造府为官多年,小时候居住园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园的胜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观园也在情在理,秫香馆也成了稻香村,见山楼成了藕香榭等等,为我们的拙政园也添色不少。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四)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

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

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嗣居赋》中:

&;&;&;,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

XXXX年~XXXX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

XXXX年对外开放。

  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

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感到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这一水湾口之两侧。

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称来看,也大都与荷花有关。

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朴的造园风格,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XXXX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篇有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五)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

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XXXX年)。

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

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

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

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

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

&;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

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

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

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

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

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

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

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

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

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

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

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

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

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

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

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

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

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

&;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

&;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

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

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

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

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

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

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

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

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

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

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

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

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

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

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

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

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

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

&;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

&;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

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

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

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楹联上联仿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下联则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

&;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

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

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

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

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

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

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

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

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

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

&;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引退逍遥自在。

&;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

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

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

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

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

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

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

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

&;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

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法作点缀,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书法了园主的情怀。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闲庭别院,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

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

当我们步步走近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

穿过门洞后,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黄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

从月洞门外向南看,嘉实亭掩映于枇杷丛中;入洞门回首北望,掩映于烟波林木中的雪香云蔚亭与月洞门、嘉实亭同在一条视线内,收到了隐蔽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

这些建筑把空间分为3个小院,而小院既隔又连,相叠穿插,空间和景物处理上富有变化。

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

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

而&;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

&;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

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余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各种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

&;嘉实亭&;里有一幅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这里,惟妙惟肖。

  从中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花园。

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

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进门时,圆洞门上方的&;得少佳趣&;篆体砖雕把我们引入佳境。

北厅&;卅六鸳鸯馆&;馆名为清代状元洪钧所书,南厅的&;十八曼陀罗花馆&;馆名出自清代状元陆润庠的手笔。

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

曼陀罗花即是山茶花的别名,园主在小院中种了各种山茶花18种,故取名&;十八曼陀罗花馆&;。

这个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传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

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每当剩下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

如果游客们有兴趣的话,可以靠近蓝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洒上了一层白雪。

  西北面的&;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