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72870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0页)6400字.docx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一)

  象山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景区内的象鼻山山形酷似一头伸着鼻子汲饮漓水的巨象,是桂林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虽然景区不大,而且门票较贵,但许多游客仍会冲着象鼻山的名气而来,只为拍摄这它的全景以作留念。

  已故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同志曾说:

&;在象鼻山前要照像,才算来过桂林,这是独一无二的风景。

&;象鼻山在桂林群景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除了象鼻山本身,景区还有水月洞、爱情岛、普贤塔、三花酒窖等景点。

水月洞位于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身之间,里面留存摩崖石刻50余件,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镌刻洞中。

  沿着水月洞登级而上石级,山腰有个20多米长的穿洞,酷似大象的眼睛,故名曰&;象眼岩&;。

象眼岩分南北两洞,从象山南麓洞口,沿石阶可登上南眼。

北眼是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无石阶可通。

  象鼻山山腹内有个三花酒窖,桂林三花酒很有名,这个酒窖至今藏酒千吨。

顺着象鼻山山岩曲折而上,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建于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实心塔&;&;普贤塔,远看像大象背上的宝瓶,大象托宝瓶寓意吉祥美好。

  而景点爱情岛位于象山景区北侧,濒临漓江,是观看象鼻山的又一好的观景点。

岛上环境优美、树木很茂盛,是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谈恋爱的最佳之处,故称之为爱情岛,如今爱情岛是人们婚庆、摄影的外景之地,恋人们在象山水月的见证下,在此许下爱的誓言。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二)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

由山西拾级而上,可达象背。

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

  再上行数十步到水月洞,高1米,深2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满月,到了夜间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丽无比。

宋代有位叫蓟北处士的游客,以《水月》为题,写下这样的绝句: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其中著名的有南宋张孝祥的《朝阳亭记》、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陆游的《诗礼》。

盘石级而上,直通山顶,即见一座古老的砖塔矗立山头。

远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剑柄,又像一个古雅的宝瓶,所以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此塔建于明代,高13米,须弥座为双层八角形,雕有普贤菩萨像,因名&;普贤塔&;。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三)

  新会会城西北边紧靠一座小山,以其形而称&;象山&;,面积6公顷,是会城市民每年中秋望月的胜地,&;象山秋月&;成为著名的&;新会八景&;。

象山有不少古迹,记载着新会侨乡的历史文化。

  明代初期,象山之麓建有一间书院,是当时的新会知县谢景旸专为方便张撝讲学而建造的。

张撝,会城濠桥街人,自幼聪明,师从新会古冈书院教师、诗人罗蒙正,很受罗蒙正器重。

后因患脚病,在家专心钻研学问,知识渊博。

知县谢景旸仰其学问,向他征询政事,请他出来做官。

张撝以脚有病行走不便为理由推辞。

谢知县无奈,便在象山麓建造一间园林式的书堂,请张撝在那里讲学,专心培育人才。

谢知县为书堂题&;象山书院&;四字,书轩题&;养拙&;二字,又在书院旁建一个石池,名曰&;洗砚池&;。

张撝深受感动,便专心在象山书院讲学,自号&;象山拙叟&;。

前来求学的学生遍布四方,数以千计,尊称张撝为&;象山先生&;。

那时的象山就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有碑文&;明初张象山先生讲学兹山之麓&;见证了当时的盛况。

  XXXX年,冈州中学校长李淡愚倡议建&;象山公园&;,既为缅怀象山先生,又可供市民游览。

这一倡议得到港商及邑人的响应,捐资在象山修筑了秋月台、海月奇观亭、榕台、仰湲台、养拙亭、仰山亭、延月亭、半山亭、亦台等,山脚还建有&;象山公园&;石牌坊。

这是会城第一个公园。

公园里的亭台设施,记载了会城数百年历史文化,可供后辈仔细阅读,意义重大。

  近百年来,古老的象山公园经过战乱,过去的亭台设施也被破坏了,现在只留下一些残迹。

但是这些残迹却引发人们许多回忆和联想。

象山既是一个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公园,又记载着会城的历史文化,它的古迹是不容忽视的。

近十多年来,有关部门对象山公园作了大规模的修建扩建,修山路,种树木,设石凳,装路灯,增建凉亭、登山亭和观月台,扩宽登山路,还修建了小广场、鹅卵石健身径等,为市民晨运健身提供了很好的场地。

象山公园恢复了青春。

  从象山南面沿着新铺设的山路上山,可见路旁一块小石碑,记载了民国廿年新会县长吴凤謦应市民要求,集资修筑象山路的经过。

环山而上,迎面是一座飞檐六角凉亭,名曰&;松心亭&;,六条圆柱支撑伞顶,其中两石柱刻着一副对联:

&;苍盖擎天,三分秋色二分月;绿荫如画,一角斜阳六角亭。

&;松心亭后面,接近山顶的路边有仰山亭,亭下有碑文,其书法文章令人驻足。

  再拾级而上,可见绿荫丛中有榕台、黎壁湲先生纪念华表、灵岩磨崖石刻、养拙亭遗址等。

黎壁湲先生纪念华表是他的学生赵公漠所设。

黎壁湲(XXXX年-XXXX年)晚清廪生,科举废后改教中学,当时的文化名人何琴礁、李香介、李卓生等均是他的学生,发动养拙亭遗址(现养拙台)后边有块石碑,刻着《养拙亭记》,碑文清晰可见:

&;明初,张象山先生讲学兹山之麓,谢邑侯景旸筑养拙轩以居之,圮毁久矣。

今秋与冯君锡蕃访洗砚池,予谓宣特建一亭以资景仰。

锡蕃函告乃兄平山君。

许之,逐建此亭,仍楬曰养拙。

既成,得没字碑于山下,移置亭后记其事如此。

  民国八年后学李春华并书&;(碑文标点是编者所加,下同)养拙亭遗址右边数步有&;亦台&;,台后也有石碑没入山边,得以保存。

其碑文是:

&;民国戊辰孟夏之初,仰张象山之高风,共游览于此。

见夫没砚池上,养拙有亭,望池有台,余如可轩榕台于诸亭台罗列左右,诚乐地也。

同人亦筑此台,以供游人憩息,故名之曰亦台,并列叙时永留纪念。

&;碑文正文后列出16人名参与修筑亦台。

从上面两篇碑文可见,张象山先生确实是当时会城人所景仰之先贤。

这些残留下来的胜迹,也铭刻着当年的华侨、港澳同胞深深的爱乡情怀,更使人想起侨乡新会的会城确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再往上登上山脊,就是新建在西端的一座半圆形的观月台。

观月台曲径回廊,林木深深,中间一块绿荫小广场,总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数百人观景。

台旁有一块&;秋月台&;残碑,记述建筑&;秋月台&;的经过和过去赏月的胜迹。

  站在观月台上,凭栏观景,凉风阵阵,鸟语花香。

这情景令人想起明代诗人许炯的《象山秋月》诗:

&;碧落云飞宿雾收,夜深携酒上丹丘。

谁磨天上无尘镜,照破人间万顷秋。

&;从观月台往北走,是一个建在树荫下的长方形小广场,地面铺设红色广场砖,邻近是鹅卵石健身径。

小广场中竖有&;吴铁梅夫子纪念&;华表,是李淡愚为纪念他的老师而设。

这里是市民晨运的好地方,每天早晨或傍晚,广场上音乐四起,练剑的妇女,练拳的男士,做各种健身操的退休老人,吸着新鲜的空气翩翩起舞,全情投入,一片热闹景象。

广场北边并排放着两门黑沉沉的古炮,山边隐隐约约露出明代古城墙的砖石。

这使人想起这里原是防卫会城的要塞。

  再往北行,走下山坡,越过一段宽阔的水泥路,就到矗立在象山北角的仲仪楼。

这座楼是香港同胞杨仲仪捐资兴建的,占地数百平方,高两层。

登上仲仪楼可眺望会城新貌,绿树琼楼,田园秀色尽收眼底。

楼两侧有宽阔平坦的水泥场地,可供晨运健身。

这里空气极之清新,居高四望,令人心旷神怡。

每天早晚,有不少市民到此健身或游览。

  近年,有关部门又在象山西南麓新建一座三层高的登山亭,一道银色瀑布从二层亭边飞泻而下,颇具气势。

下面是半月池,装有射灯和喷水管。

亭边的石壁上,刻着明代诗人许炯的《象山秋月》诗。

登山亭后新辟了登山路,可到达观月台。

  会城人登象山望秋月有悠久的历史,南宋宁宗年间(XXXX年-XXXX年)署新会知事方信儒已于象山建海月奇观亭,以观云山海月之胜景。

每逢中秋节,登象山望秋月的市民成群结队,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这已成为一种风俗习惯,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四)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

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

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

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

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象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

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

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

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

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

有诗赞曰: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

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

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

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

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

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

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

《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

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

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

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朝阳亭

  在象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

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XXXX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

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

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

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

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

北眼悬崖峭壁,导游知识,无磴可通。

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

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云崖轩宋代园林建筑。

明张鸣凤《桂故》载:

&;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轩。

轩废已久。

&;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

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

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隐然林壑挟城陴。

曾尊月洞千岩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普贤塔

  普贤塔远看象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象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

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象。

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

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

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

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

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

万历丁丑(XXXX年)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

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5篇有关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五)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

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

  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

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

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

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

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

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

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

有诗赞曰: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

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

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

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

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