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72933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1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

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

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

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

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

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2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

我在本课教学中希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卫黄河的情感。

我渴望用饱含自我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渴望借助自由诵读来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熏陶。

我希望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

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

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我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推进课堂教学。

  评课中,我认真听了诸位老师的点评,反思之后,确实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如:

对于课文的重点词语解析点拨的深度不够,激励性语言运用偏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等许多方面皆有不足之处。

  最后,衷心感谢区教研室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衷心感谢在此次研讨课中给予我很多指导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前辈和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

  音乐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3

  还记得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时,我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成老师说:

&;成老师,我好想重温初中的感觉,你给我们上节课听听吧。

&;成老师豪爽地拍着胸脯大声说:

&;行,你们想听什么课?

&;我们组内一致大叫--《黄河颂》。

笑言已过。

十多年来,校内公开课听过无数,只是《黄河颂》始终无人问津。

我想,这就是有一类课文,语文老师始终欢喜不得,永远不会选择来上公开课的。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

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

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

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

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

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

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势,&;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顺势深入,&;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展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可是,忽然脑海中又清晰出现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言,下个环节怎么办?

我还设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呢,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范问题,让学生用换词、比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特别好。

如果我现在自然而然解决语言赏析,那下一步我上什么呢?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

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

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

&;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

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

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

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

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

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一节遗憾的课!

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

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