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249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 第17章 第3节 世界重要国家.docx

版第17章第3节世界重要国家

第三节 世界重要国家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日本

(对应学生用书第209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日本简图,回答问题。

1.范围:

由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和周围的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

3.气候

4.资源: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

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规模、产量最大。

6.工业

(1)主要分布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五大工业区:

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

[特别提醒]

日本四面环海,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相比,降水量多、年较差小。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日本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018·石家庄模拟)下图是日本几种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21490173】

1.图中的几种农作物中,在日本分布范围最大和最小的是(  )

A.水稻和苹果     B.水稻和亚麻

C.甘薯和茶D.柑桔和亚麻

2.日本冬季(  )

A.南部海域多台风B.西岸降水较东岸多

C.受西风带控制D.北部森林郁郁葱葱

【思维流程】

1.B 2.B [第1题,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水稻生长,分布范围最大;亚麻只能生长在日本的北部,分布范围最小。

第2题,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陆地西岸为西北风的迎风坡,因而降水多;日本夏季多台风;北部为温带气候类型,森林为落叶林。

]

考点二|印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210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印度简图,回答问题。

1.主要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主要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

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主要农作物

种类

分布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种类

分布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4.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优势: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2)涉及领域:

信息技术、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

(3)产业特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5.四大城市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南亚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印度洋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

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又不足。

其中孟加拉国洪涝问题最为严重,其原因主要有:

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影响

下图中左图是某国示意图,右图是甲地气候统计图。

读图回答1~3题。

【导学号:

21490174】

1.关于该国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东北部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

2.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水稻   B.小麦   C.黄麻   D.甜菜

3.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

A.东南信风北移B.东北信风南移

C.赤道低气压带北移D.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1.D 2.B 3.A [第1题,该国为印度,地形北部为山地、中间为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降水量较少,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第2题,印度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水稻,该农作物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应为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恒河三角洲;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印度没有分布。

故B项正确。

第3题,印度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甲地位于印度西海岸,受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故A项正确。

]

考点三|俄罗斯

(对应学生用书第211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俄罗斯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大地形区

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

2.水文

(1)河流:

E伏尔加河,F鄂毕河,G叶尼塞河,H勒拿河。

(2)湖泊:

I贝加尔湖。

3.气候

(1)总体特点:

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主要气候类型:

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

4.农业

(1)生产条件

优势:

耕地面积广大。

劣势:

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主要农业地带:

东欧平原、南部顿河流域。

(3)主要农产品:

小麦、甜菜、向日葵、亚麻。

5.资源与工业

(1)自然资源:

森林、水能、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四大工业区

6.交通

(1)以铁路为主,主要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

(2)三大港口:

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俄罗斯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的形成原因

①位于高纬地区,大部分地区在50°N以北,太阳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阳光照和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②地处亚欧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的影响很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气候更加寒冷。

③东部、南部地势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

④西伯利亚北部的一些地方,如奥伊米亚康和维尔霍扬斯克等地,均位于封闭的盆地中,本身积累的冷空气很多,又有从山上滑下来的新鲜冷空气的补充,使得这里成为酷寒之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所在地。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俄罗斯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为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西部海岸线较短

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他国海域

1.D 2.C 3.B [第1题,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故D项正确。

第2题,西伯利亚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主要是因为纬度稍低、气温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

而地形上,北部平原面积更大,故选C项。

第3题,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

考点四|澳大利亚

(对应学生用书第211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澳大利亚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主要位于10°S与40°S之间,及115°E与150°E之间,南回归线和130°E穿过本区中部。

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2)范围:

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2.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方位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东部

A大分水岭

纵贯南北,一般海拔在800~1000m以上

中部

B大自流盆地

地形平坦,海拔在200m以下,多自流井

西部

广阔的低矮高原

海拔在800~1000m,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2)河流、湖泊:

C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3.气候与植被

(1)特点:

热带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

(2)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

沿海

热带雨

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

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

陆和西

北沿海

热带沙

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

沿海

亚热带

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4.经济发展状况

(1)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轻巧记忆]

关联图记忆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 第

(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

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答案] 

(1)类型:

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

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

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及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少。

(3)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考点五|美国

(对应学生用书第213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主要地形区:

图1中a阿巴拉契亚山脉,b中央大平原,c落基山脉。

2.气候:

图1中d温带大陆性气候,e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地中海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

图2中农业带:

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畜带。

4.三大工业区

工业区

发展条件

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中心

东北部地区

开发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港口优良

钢铁、汽车、化学等

纽约(美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交通中心)

南部地区

石油资源丰富;“阳光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

休斯敦(石化工业、宇航研究与发展中心)

西部地区

矿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知识密集;交通便捷(机场、高速公路)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

旧金山(附近“硅谷”是微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西部最大城市和港口)

5.城市:

图2中e纽约,f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g休斯敦。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美国大陆横剖面示意图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

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

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1490175】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

图a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b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解析] 第

(1)题,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

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

(2)题,形成雨、雾的条件包括:

充足的水汽、使水汽凝结的气温条件等。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39°~42°,大陆的西岸),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上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雨雾。

第(3)题,评价类题目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说明。

从气候条件看,杭州与阿克塔相比,气温年较差大,这是不利条件;从降水看,杭州夏季降水量大于阿克塔,这是有利条件。

第(4)题,从题干材料“活化石”“材质优良”“最有价值”“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等可以得出开发利用的方向,既有经济价值,也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环保价值。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

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考向2 美国的工农业发展特征分析

中央谷地位于美国西南部,是重要的“果篮子”和“菜篮子”基地。

某海水淡化工厂在该地收集含盐地下水和农业退水(农业生产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利用蒸馏技术提取可用的淡水,并浓缩分离出多种矿物质。

下图示意中央谷地水系分布。

据此完成2~4题。

2.造成谷地东、西两侧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D.纬度位置

3.该工厂蒸馏制水利用的热源最可能来自(  )

A.矿物能B.太阳能

C.生物能D.风能

4.该地区运用和推广淡化技术将有助于(  )

A.减轻土壤盐碱化B.缓解矿产资源短缺

C.减轻水土流失D.缓解土地沙漠化

2.C 3.B 4.A [第2题,中央谷地西侧由于海岸山脉阻挡,是太平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少;东侧是太平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多,水系发育。

第3题,中央谷地两侧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地地处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第4题,利用蒸馏技术提取可用的淡水,并浓缩分离出多种矿物质,可减轻土壤盐碱化。

]

考点六|巴西

(对应学生用书第214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巴西简图,回答问题。

名称

特征

地形区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安第斯山脉

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

农业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工业

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

人口

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城市

g巴西利亚,h圣保罗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关联图示意巴西的经济发展特征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巴西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巴西地形示意图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100

6500

8000

7800

9400

中国

12178

12172

13539

13516

13859

注:

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660

13800

14000

16300

19300

中国

49800

52870

54640

58950

60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图2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图3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3)巴西于2016年8月成功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

分析大量游客来到巴西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解析] 第

(1)题,粮食增产要从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由表中中国、巴西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对比可以看出,巴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农业技术发展的潜力大。

由图1可以看出,巴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下,且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大。

(2)题,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较多,7月降水量相对较少。

巴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月两种气候区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7月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受信风带控制,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

第(3)题,有利影响主要有促进政府加大投资,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

不利影响主要有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带来治安隐患等。

[答案]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

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

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

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