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269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个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

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

(2)情绪、情感和意志(3)需要和动机(4)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本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事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身)

(3)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

(4)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

(5)心理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现象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出现向联系:

(1)环节动物——感觉阶段

(2)脊椎动物——知觉阶段

(3)灵长类动物一一思维萌芽阶段

(4)人类一一思维阶段

心理学学派的总结:

学派名称

创始人

实验方法

学派主张

评价

构造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内省实验法

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来源、意义和作用。

脱离生活实际

机能主义心理学

杜威安吉尔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实验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应用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

理学

华生

直接研究行为

查明刺激与反应间的规律关系,只要确定反应和刺激

(S-R)关系,可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

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整体研究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反对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马斯洛

反对把人的行为归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精神分析,反对行为主义。

主张人的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潜能。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认知心理学

利用计算机建立认知模型

把人看做一个类似计算机的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化和储存、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1)客观性

(2)辩证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访谈法、心理量表法)

(3)个案法

(4)实验法神经系统的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a)脊髓:

传递信息,完成简单反射

(b)脑:

[1]脑干:

与脊髓相连

[a]延脑:

支配呼吸和心跳

[b]桥脑:

联系大脑和小脑

[c]中脑:

瞳孔反射、眼动

[d]脑干网状结构:

神经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解脑结构的兴奋水平,调解睡眠与觉醒,维持并注意激活情绪。

[2]间脑:

脑干纸上

[a]丘脑:

出嗅觉器官以外的重要感觉中枢

[b]上丘脑:

嗅觉及激素调解

[c]下丘脑:

植物神经中枢、内脏系统的活动

[d]底丘脑:

肌张力,运动

[3]小脑:

延脑和桥脑后保持身体平衡、调解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4]大脑(端脑):

[a]额叶(4):

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b]顶叶

(1):

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c]枕叶

(2):

视觉功能为主,枕极

[d]颞叶(3):

听觉功能为主,颞上回、颞中回

[e]边缘叶:

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解控制中枢,情感、情绪调解中枢,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参与记忆活动。

(2)外周神经系统

(a)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b)躯体神经系统:

感觉和运动器官的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志控制、与情绪表现密切相关):

支配内脏的器官的神经。

(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能量;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平静,使有机体储备能量)

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由轴突、树突和细胞体组成。

轴突外层的薄膜叫髓鞘,起绝缘作用。

(1)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为神经冲动。

(2)轴突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

(3)前后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部位叫突触,突触间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变化传递信号。

(4)神经元的分类

(a)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感觉器官(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器官(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构成反射活动。

(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一一反射弧

(2)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信息,有效调节称为反馈。

无论感觉和运动,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是倒置的,这是由于延脑的椎体交叉,

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对侧传到的关系。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对称,功能部队称,单侧化。

言语表达区域:

布洛卡区。

割裂脑实验(胼胝体):

右利手,左半球言语功能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觉阈限、绝对阈限。

(有感和无感的分界线)

(2)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jnd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

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并不固定,随原来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比例

为常数I/I=K

(1)重量感觉的韦伯分数1/52

(2)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费希纳定律:

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之间并非一对一关系,不是刺激的物理量增加一个单位,

心理量也增加一个单位。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呈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心理量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S=KlgR

(1)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感觉适应:

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

(1)对暗适应:

感受性提高。

(i:

两种感觉先后保护暗适应,红色眼镜)

(2)对光适应:

感受性降低。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做感觉后像。

(1)正后像:

后像和刺激物性质相同

(2)负后像:

后像和刺激物性质不同

(3)正负后像可转化。

(4)后像持续时间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明度、颜色、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2)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

(3)相继对比:

两种感觉相继发生联觉:

一种刺激引起另一种感觉。

感觉名称

适宜刺激

感受器

重要感觉现象

视觉

380nm-780nm的电磁波

视网膜(锥体细胞:

明视觉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暗视觉明暗和轮廓)

颜色特性:

色调、明暗、饱和度。

颜色混合:

互补色

色觉异常:

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石原氏色盲检查图表)

听觉

16-20000HZ空气振动

(声波)(1000-4000HZ

最敏感)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一一科蒂氏器官

老年人丧失高频声音。

声音特性:

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波形)

嗅觉

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嗅细胞、嗅神经

难以分类

味觉

能溶解、有味道

味蕾

味觉的感受性和机体生理状况有关。

基本味觉:

甜、咸、苦、酸

皮肤感觉

两点阈:

排除视觉条件下,用两个钝枕头刺激皮肤相邻两个点,能够察觉两个点时的最小距离就是两点阈。

手指、面

部两点阈最小,脊背两点阈最大。

生理零度:

皮肤表面温度。

皮肤对冷觉、温觉容易适应,对痛觉难以适应。

平衡觉(静

觉)

前庭器官(耳石、半规管)

过于敏感,引起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身体反应。

运动觉(动觉)

肌肉(肌梭)、筋腱(腱梭)、关节(关节小体)

内脏感觉

(机体觉)

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痛。

内脏正常工作时,不会引起内脏感觉。

痛觉

遍布全身

痛觉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感受性差别很大,与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性格和意志有关。

名称

所属类别

定义

有关概念

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相关定律

现象

种类

感觉

认知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受性

(2)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

限、差别感觉阈限)

(1)韦伯定律

△l/l=K

(2)费希纳定律

S=KlgR

(1)感觉适应

(2)感觉后像

(3)感觉对比

(4)联觉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味觉

(5)皮肤感觉(触觉、压觉、温觉、冷觉、痛觉)

(6)平衡觉

(7)运动觉

(8)内脏感觉

(9)痛觉

知觉

认知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各管物

体整体属性的反应

(1)整体性(整体性、连续性、相似性、接近性)

(2)选择性(感觉诵量、自身需要)

(3)恒常性(有条件)

(4)理解性(用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揭示特性)

(1)空间知觉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距离知觉

[1]肌肉运动线索:

眼睛调节、双眼视轴辐合

[2]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视差

[3]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2)时间知觉:

生理节律。

(3)运动知觉:

(a)真动

(b)似动$现象、动景

(C)诱导运动

(d)自主运动

(4)错觉

记忆

认知

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

(1)记忆:

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特定条件下,映象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2)保持:

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

(3)再现(回忆):

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4)再认:

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在它重现时有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

(5)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

将过去的经验和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内容:

(1)形象记忆

(2)情景记忆

(3)情绪记忆

(4)语义记忆

(5)动作记忆

意识:

(1)外显记忆

(2)内隐记忆加以陈述:

(1)陈述性记忆(一次性获得,意识参与提取)

(2)程序性记忆(多次获得,不需意识参与提取)

忆。

表象

认知-记忆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感知向思维过渡阶段。

积累感性知识。

(1)直观形象性

(2)片段不稳定性

(3)可操作性

(4)概括性

思维

认知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间接性(可预测)

(2)概括性(抽取共同属性,概念形成)

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

(1)分析与综

(2)概括与抽象

思维形态: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最本质特征】探索方向:

(1)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创造性:

(1)创造性思维

(2)再造性思维

概念

认知-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应。

思维活动的结果

和产物。

(1)迁移作用

(2)原型启发

(3)定势作用

概念形成、概念的掌握:

个体借助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过程。

掌握概念层次反应思维发展水平。

言语

认知-思维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1)运动性(布洛卡区)一表达

外部言语:

(1)对话言语

性失语症

(2)听觉性(威尔尼克)一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一失读症

(4)书写中枢—失写症

(2)独白言语

(3)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支持思维活动:

(1)隐蔽性

(2)减缩性

(3)速度快

想象

认知-思维

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意识:

(1)有意想象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2)无意想象

(a)梦

(b)幻觉

(C)无意想象

意识

认知

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界事物和内部状态的觉知(经验、自身行为评价)

人脑特有的反应功能,人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另叽

睡眠(四阶段)

梦:

(1)不连续性

(2)不协调性

(2)认知不确定性

注意

认知

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过程的状态

(积极主动)

(1)广度:

5-9

个项目

有意注意:

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

不需付出努力。

(2)稳定性:

注意保持时间。

(3)注意动摇

(周期)

(4)注意分散

(5)注意转移

(6)注意分配

需^要

需^要

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都有对象

需要产生角度:

(1)自然需要

(2)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满足需要的对象:

(1)物质需要

(2)精神需要

动机

需^要

激发个体朝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内驱力、诱因、情绪都能产生动机。

不能被直接观察。

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生理性动机

社会行动机

(1)兴趣:

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2)爱好:

当人的兴趣不指向某种对象,而指向某个活动。

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内外都发挥作用,外在动机不损害内在动机才积极)

情绪/情感

情绪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

(1)需要为中介

(2)主体的主观感受、内

生物进化角度:

(1)基本情绪:

人和动物共有(路

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应,是一种心理过程。

心体验

(3)可从表情上看到情绪变化。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生理变化。

功能:

(5)情感情绪具有两极性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2)复合情绪

情绪状态(强度、速度、持续时

间)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高级情感:

(1)道德感

(2)美感

(3)理智感

意志

意志

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解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客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

准备和执行阶段

有意识、有目的

(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

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能力

能力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能力发展高低:

(1)能力

(2)才能

(3)天才

能力结构

(1)一般能力(智力)

(2)特殊能力

先天禀赋和社会因素:

(1)液体能力

(2)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领域

(1)认知能力

(2)操作能力

(3)社交能力创造程度:

(1)模仿能力

(2)再造能力

(3)创造能力

智力

能力

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力(核心)

人格

人格

各种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地点,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自然醒和社会性统一

气质(脾气、秉性、性情)

人格(生物属性)

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特点发面的人格特征。

(1)感受性和耐受性

(2)反应的敏捷性

(3)可塑性

(4)情绪的兴奋性

(5)指向性

性格

人格(社

表现在人对客观事

(1)态度特征:

核心

会属性)

物态度,并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点。

(2)意志特征

(3)情绪特征

(4)理智特征

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带有固定倾向。

记忆:

对过去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动作操作。

记忆系统

编码方式

记忆容量

记忆时间

意识特点

其他特点

瞬时记忆

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9个以上字母

(很大)

1秒

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转为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文字:

听觉编码

5-9个项目

1分钟

可意识

可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语义编码、形象编码

无限

无意识

干扰因素:

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

无意识:

个体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

注意分配:

(1)活动非常熟练

(2)活动之间有联系

(3)同一心理操作。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1)生理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低层次的需要为缺失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

高层次的需要为生长需要,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表情有先天的,也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

全人类共有的表情,是不学而会的。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表达情绪方式不同,因此表情受社会的制约。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指情感反应的过程,脑的活动。

情绪在人类、动物中都存在。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

(2)情感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情感,比情绪更为深刻,长期社会生活

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更加稳定和持久,并且只有人类才具有情感。

情绪理论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士

兰格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感中的作用。

(哭了

才愁)

情绪丘脑理

坎农

巴德

情绪的生理机制在中枢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丘脑,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弓|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与情感体验同时发生。

忽略了外因和大脑皮层的作用。

情绪认知理

沙赫特

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环境刺激、机体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绪动机-

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

伊扎得

情绪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中发挥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感情绪的变化维度:

(1)动力性:

增力、减力

(2)激动度:

激动、平静

(3)强度:

强、弱

(4)紧张度:

紧张和轻松(依赖于心理准备和应变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3)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4)在掌握技能中能力得到了发展。

能力理论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

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

聪明程度由G提供。

S因人而异。

群因素理论:

塞斯顿

智力活动由许多彼此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冋作用

结构智力理

吉尔福特

一般智力活动有共冋操作方式、操作内容、操作产品,作为智力的三个维量,并分为长宽咼,构成三维立体结构。

能力发展个体差异:

(1)水平差异

(2)类型差异

(3)早晚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素质-天赋):

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特点。

谱系法、同卵双生子

(2)环境和教育因素。

养子养父母比较法。

气质类型学说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

: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体型说

克雷奇米尔谢尔顿

胚叶决定体型

血型说

古川竹二

激素说

伯曼

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性腺型

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

兴奋-抑制+强度、平衡、灵活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性

动物条件反射实

神经过程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关系:

(1)强、不平衡:

兴奋型-胆汁质

(2)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多血质

(3)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胆汁质

(4)弱:

抑制型-抑郁质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但影响工作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

(5)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性格的结构:

静态结构:

(1)态度特征:

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对社会、对集体、对工作、对他人、对劳动及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核心】

(2)意志特征:

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

(3)情绪特征:

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4)理智特征:

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a)独立性和依存性

(b)想象中的现实性

(c)活动的精确性。

人格理论

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备注

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三个层次:

三者平衡

(1)本我:

无意识本能(性本能)人的各种生理需要,快乐原则

(2)超我:

社会化结果,道德原则

(3)自我:

调解本我和超我,现实原则

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

荣格

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特质理

奥尔波特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人格特质理

卡特尔

共同特质个别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16pF

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艾森克

特征群描述:

稳定不稳定内外倾E

神经质N

精神质P

艾森克人格冋卷

EPQ

人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