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435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docx

海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拉伸和压缩实验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简述

 

四、实验步骤

 

五、原始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1、试件尺寸

拉伸试件

材料

标距

L0

(mm)

直径d0(mm)

横截面积A0

(mm2)

直径

1

2

1

2

1

2

碳钢

 

 

 

 

 

 

 

 

 

平均

平均

平均

铸铁

 

 

 

 

 

 

 

 

 

平均

平均

平均

压缩试件

 

 

h

(mm)

直径d0(mm)

横截面积A0

(mm2)

1

2

碳钢

 

 

 

 

平均

铸铁

 

 

平均

 2、实验数据

数据

 

变形

 

屈服

载荷Ps(KN)

最大

载荷Pb(KN)

试验后

标距l1(mm)

断口处

直径d1(mm)

断口处

截面积A1(mm2)

拉伸

碳钢

 

 

 

 

 

铸铁

 

 

 

 

 

压缩

碳钢

 

 

 

 

 

铸铁

 

 

 

 

 

3、计算公式

强度:

σ=

断后延伸率:

δ=

断面收缩率:

ψ=

4、实验结果

数据

 

变形

材 料

强度指标

塑性指标

σs

(MPa)

σb

(MPa)

δ

(%)

ψ

(%)

拉伸

碳钢

 

 

 

 

铸铁

 

 

 

 

压缩

碳钢

 

 

 

 

铸铁

 

 

 

 

5、绘制应力-变形曲线图(碳钢拉伸、碳钢压缩、铸铁拉伸、铸铁压缩图,绘在同一座标系中,并应能大体体现出两种材料在拉、压时应力大小及变形大小的相对关系)

 

 

 

 

 

 

 6、试件破坏草图

材料

变形

碳钢

铸铁

拉伸

 

 

压缩

 

 

六、问题讨论

1.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及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差异?

2.由拉伸试验所确定的材料机械性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何价值?

3.为什么拉伸试验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

材料和直径相同而所用标距方式不同(长比例试件及短比例试件)的试件,它们的延伸率是否相同?

为什么?

 4.铸铁压缩时的破坏形式说明了什么?

 

 

 

  

成绩

指导教师

拉伸时材料弹性模量的测定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简述

 

四、实验步骤

 

五、原始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1.试件相关数据

试件

厚度h(mm)

宽度b(mm)

横截面面积A0=bh(mm2)

截面

4.8

30

弹性模量E=210GPa

泊松比μ=0.26

2.实验数据

载荷(N)

P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P

1000

1000

1000

1000

轴向应变读数με

ε1

△ε1

△ε1平均值

ε1ˊ

△ε1ˊ

△ε1ˊ平均值

△ε1平均值△ε1平均值ˊ平均值

  

弹性模量计算

=

=

 

 

 成绩

指导教师

圆轴扭转实验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简述

 

四、实验步骤

 

五、原始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一、记录及结果

碳钢与铸铁材料扭转时的力学性能:

项目

试样材料

碳钢

铸铁

试样直径d(mm)

 

 

抗扭截面模量Wt(mm3)

 

 

相应于整个截面剪应力达到屈服点的扭矩Ts

 

 

破坏时的扭矩Tb

 

 

破坏时的总扭转角

 

 

碳钢:

扭转时的屈服极限

扭转时强度极限

铸铁:

扭转时强度极限

 

二、问题讨论

 1.低碳钢与铸铁试样破坏等情况有何不同?

为什么。

2.根据拉伸、压缩和扭转三种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低碳钢与铸铁的机械性质。

 

 

 

 

成绩

指导教师

纯弯曲梁正应力测定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简述

 

四、实验步骤

 

五、原始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试样材料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

1、试样尺寸及贴片位置:

应变片至中性轴距离(mm)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

Y1

-20

宽度b=20mm

Y2

-10

高度h=40mm

Y3

0

跨度L=600mm

Y4

10

载荷距离a=125mm

Y5

20

弹性模量E=210GPa

泊松比μ=0.26

惯性矩Iz=bh3/12=1.067×10-7m4

2、梁弯曲时应变测试记录:

载荷

N

P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P

500

500

500

500

500

 

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

µε

1

εP

△εP

平均值

2

εP

△εP

平均值

3

εP

△εP

平均值

4

εP

△εP

平均值

5

εP

△εP

平均值

 

3、计算结果及误差:

序号

1

2

3

4

5

 

 

 

 

 

 

 

 

 

 

误差(%)

 

 

 

 

 

注:

相对误差=(

理—

实)/

4应力分布图:

(实线代表实测结果,虚线代表计算结果)

                                   y(mm)

 

 

 

 

 

 

 

 

 

 

 

 

 

 

 

 

 

 

 

 

 

 

 

 

 

 

 

 

 

 

 

 

 

 

 

 

 

 

 

 

 

 

 

 

 

 

 

 

 

 

 

 

 

 

 

 

 

 

 

 

 

 

 

 

 

 

 

 

 

 

 

 

 

 

 

 

 

 

 

 

 

 

 

 

 

 

 

 

 

 

 

 

 

 

 

 

 

 

 

 

 

 

 

 

 

 

 

 

 

 

 

 

 

 

 

 

 

 

 

 

 

 

 

 

 

 

 

 

 

 

 

 

 

 

 

 

 

 

 

 

σ(MPa)

六、问题讨论

 1、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成绩

指导教师

材料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简述

 

四、实验步骤

 

五、原始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1、试件相关数据

圆筒的尺寸和有关参数

计算长度L=240mm

弹性模量E=210GPa

外径D=40mm

泊松比μ=0.26

内径d=35.8mm

扇臂长度a=250mm

 

2、实验数据记录(m点三个方向线应变)

载荷(N)

P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P

100

100

100

100

100

45°

ε

△ε

平均值

0

ε

△ε

平均值

-45°

ε

△ε

平均值

3、计算公式:

(列出m点主应力及方向的实测值及理论值的计算计算公式)

 

4、计算结果及误差:

m点主应力及方向

比较内容

实验值

理论值

相对误差/%

σ1/MPa

σ3/MPa

α0/(°)

 

六、问题讨论

 1、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成绩

指导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