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442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8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docx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1.社会医学:

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第二章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

(不是重点)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

意义:

P20

第三章

4.健康的社会性:

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5.疾病的社会性:

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6.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章

7.“社会卫生状况”(socialhealth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8.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

P45

社会健康指标:

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

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

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

社会健康指标

一、卫生政策指标

1.政府政治承诺2.资源分配:

卫生经费占GDP%,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

3.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

(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

(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

4.社区参与程度5.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一)经济指标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percapita)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ercapita)

3.人均收入(2008年农村4761,城镇26675)4.劳动人口就业率

(二)社会指标1.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

2.文化教育指标:

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3.人均住房面积4.食物供应

三、卫生保健指标1.PHC普及面指标2.安全饮水普及率3.妇幼保健指标:

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

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4.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

5.医疗卫生保健质量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

四、卫生资源指标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五、卫生行为指标吸烟、酗酒、每万人口吸毒人数、每万人口患性病人数。

人群健康指标

一、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

(一)个体健康(生理、心理、社会)

(二)群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群应该是身体发育平均水平良好,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比较低,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比较低,粗死亡率比较低,婴儿死亡率比较低,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研究人群健康状况是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二、个体健康状况指标

个体健康通常是指一个人身心发育正常,没有病痛,具有充分的劳动能力,而且长寿。

(一)生理学指标1.生长发育指标(体格指标)2.行为发展指标

(二)心理学指标

1.人格人格又称之为个性,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

2.智力智力是反映个体心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3.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在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体验。

(三)社会学指标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关系,或相互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

2.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帮助。

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3.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指个人为了满足各种生理、社会需求和达到特定的目的等所表现的特定行为模式。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般是指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方式。

三、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一)人口数量与结构合适的数量与合适的结构

(二)人口出生指标出生率生育率人口增长指标

(三)身体发育统计指标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

(四)疾病统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等

(五)人口死亡指标粗死亡率死亡专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顺位

四、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1.减寿人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

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2.无残疾期望寿命(lifeexpectancyfreeofdisability,LEFD)(以残疾为观察终点)

LEFD是质量较高的生命过程,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水平。

3.健康期望寿命(activelifeexpectancy,ALE)(活动期望寿命),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

4.调整病残生存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病残调整生命年),系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5.生命质量指数(physicalqualityoflifeindex,PQLI),人口综合素质指标(婴儿死亡率,1岁平均寿命,≥15岁人口识字率等)

第五章

9.社会因素:

环境(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人际关系)、人口、文明程度。

(P65有图)

10.社会因素的影响特点:

非特异性、泛影响性、恒常性、积累性、交互作用、双向性P66

第七章

11.社会医学的研究类型:

(根据收集资料方法和手段的不同)

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现场试验研究。

现场调查研究:

不干预对象;现场试验研究:

干预对象;文献研究:

已有资料的再利用

1、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又称历史研究,它是一种利用第二手资料的研究方法。

通过期刊、档案、统计报表、著作以及其他历史资料等各种信息渠道收集研究所必须的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和整理、分析、归纳和结论。

文献研究的方法,如Meta分析(Meta-analysis)

文献研究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式或类型,但更多的是作为其他研究的前奏。

在研究者确定课题以及设计调查方案时,都需要收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以了解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

因此,从广义上讲,任何研究都离不开文献研究,区别仅在于利用文献资料的程度和范围不同而已。

2、现场调查研究

现场调查研究室社会医学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一般分为描述性分析和分析性研究。

前者是描述现有各种变量分布的一种研究,不涉及因果关系或其他假设,例如现况调查;后者通常用于评价或测量危险因素或某特殊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可检验假设,多用于病因学研究,例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1)现况调查

(2)病例对照研究

(3)队列研究

3、现场试验研究

基本思想是在非试验因素在控制的条件下,就所研究的问题对研究对象(人群)施加一定的干预措施,或研究对象自己存在某种不同常人的“处置”,然后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论。

是否有人为干预措施是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的根本区别,它包括标准试验、自然试验及模拟试验三种形式。

(1)标准试验

(2)自然试验

(3)模拟试验

根据研究方法的性质,调查研究又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12.社会医学调查:

选择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结果。

(1)选题:

需要性(实用性)创新性可行性

(2)研究方案-设计目的对象和范围抽样方案调查内容和调查表调查方式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3)收集资料-实施调查调查人员培训现场调查质量控制

(4)分析资料资料整理、录入统计分析专业分析

(5)解释结果从结果推论结论?

研究假设是否验证?

调查的质量?

下一步的工作?

13.现场调查方法:

一、定性研究(QualitativeAnalysis)

具体描述研究结果,一般不用概率统计分析。

例如,个例事件分析、观察、专题小组讨论等。

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Analysis)对调查结果进行概率分析。

给出一般规律。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互为补充2、定性研究可以作为定量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3、定性方法的运用是对定量研究方法的支持和补充4、进行一项新的研究项目时,定量研究之前常要以适当的定性研究开路。

有时候定性研究也用于解释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结果

14.调查工具:

问卷和量表

问卷(questionnaire):

结果分析时主要以次数衡量

量表(scale):

结果分析时用分数衡量,多数用于主观态度和感受的测量。

「问卷与量表」都是研究者用来搜集数据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的用处在于量度,特别是对某些主要变项的量度。

15.调查表设计: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调查员、时间)

(一)封面信:

1.称呼2.问候3.自我介绍:

说明问卷调查原因、目的及研究重要性(对大家有何好处)4.填答问卷的方法

5.问卷寄回时间、期限、方式6.致谢7.再度表明研究者身份8.寄发日期

(二)指导语:

即填写说明填卷说明:

请选择适当的选项打“√”,若需填写文字,请简明扼要、具体。

(三)问题和答案(调查项目)为调查表的核心!

(四)编码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答案选项,这是整理资料的重要环节,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五)调查证明的记录

在调查表的后面,常需附上调查员的姓名、访问日期、时间等,以明确调查人员完成任务的情况。

如有必要,还可写上被访者的姓名、单位或家庭住址、电话等,以便于审核和进一步追踪调查。

16.调查表的核心是:

调查项目(问题,答案)。

17.信度评价:

重复测量信度,复本测量信度,折半测量信度,内容连续性测量信度。

信度(reliability):

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18.效度评价:

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架构效度,标准关联效度。

效度(validity):

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第八章

19.生命质量:

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心理功能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20.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体验。

2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内容通常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一般性感觉。

在针对疾病的特异性量表中,往往还要增加疾病症状等维度。

22.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卫生服务评价,选择药物或治疗方法,健康相关因素综合评价,成本-效益分析。

第九章

2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技术与方法。

主要目的:

通过健康咨询,促进人们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个性化和群体化的干预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24.健康危险因素

评价年龄是依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所推算出来的年龄值

增长年龄又称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是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按相同步骤计算的评价年龄。

——可以推测延长寿命的年数

根据评价理论,如果评价对象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则表示其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即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水平;反之则低。

健康型:

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评价对象属于健康型

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评价对象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而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虽然评价对象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是评价年龄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当较小。

难以消除的危险因素:

可以消除的危险因素:

有些危险因素与人们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关,属自创性危险因素,通过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可以得到降低或消除。

第十章

19.卫生服务(healthservices)卫生相关部门向居民提供卫生保健活动过程的总称。

卫生服务具有福利性和商品性两面。

卫生服务研究(healthservicesresearch)从卫生服务的供方和需方(有时包括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出发,研究卫生服务的现状(结构、过程、效果)、问题以及策略。

需要:

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一种欲望和意愿。

需求:

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卫生服务需求:

是指居民对卫生服务实际发生的有支付能力的卫生保健接触。

卫生服务需要:

是指依据人们的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

卫生服务需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但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利用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关系P170

卫生服务需求由需要转化而来,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只有转化为需求,才有可能有可能去利用卫生资源,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

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并不是人们所用的需要都转化为需求。

需要能否转化为需求,除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需要外,还与个体的收入水平、家庭人口、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风俗习惯以及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服务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医疗需求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

现阶段,一方面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还存在大量卫生服务需要不能或难以转化为需求的现象。

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卫生服务机构中部分医务人员存在诱导需求的现象,从而导致没有需要的需求大量增加。

卫生服务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卫生服务供给量。

事实上,由于卫生资源有限、配置不合理,以及存在服务质量差、效率低、资源浪费等现象,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全部满足。

因此,研究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求)量、利用量以及卫生资源配置相互之间的联系,分析需要(求)量、利用量的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合理组织卫生服务、评价卫生系统工作效率和潜力,解决卫生服务供需矛盾,提高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常用的、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也可以为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以及加强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十一章

20.卫生技术(healthtechnology,HT)指用于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系统的特定的知识体系。

药物和设备、疫苗、医疗措施、预防与康复、卫生服务和组织。

22.卫生技术:

是指用于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系统的特定只是体系,包括药物、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疗方案、技术程序、后勤支持系统和行政管理组织,或泛指一切用于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及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技术手段。

卫生技术评估(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HTA)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

(以下内容老师没划重点,列出的内容只是PPT上应该是比较会考的)

第十四章

23.社区(Community)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五要素:

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在我国,就社区卫生服务而言,社区一般界定为城市的街道和农村的乡(镇)。

24.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healthservices,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及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5.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

26.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命质量创建健康社区提供健康保障

27.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是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主要支点;

3.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4.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

5.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6.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

7.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最佳途径。

28.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

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医学模式及健康观的转变;

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调整卫生资源配置。

29.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功能

六位一体: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30.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工作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

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协助处置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31.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门诊服务出诊(上门)服务急诊服务家庭护理、家庭照顾和家庭访视

家庭病床服务日间住院/日间照顾服务长期照顾

临终关怀及姑息医学照顾电话/网络咨询服务转诊服务

医疗器具租赁与便民服务契约制服务

32.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机构与管理

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

大型综合性医院:

急危重症、疑难病症医院教育、科学研究

CDC、妇幼保健院:

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第十三章

33.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社会公正社区参与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

部门间协作行动预防为主

34.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

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医疗社区康复

35.中国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十五章

36.弱势群体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

•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

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

•特点:

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儿童青少年(childrenandadolescents)广义:

0-25岁年龄段的人群;

狭义:

儿童期(6-12岁)和青春期(13-20岁)的人群;

老年:

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

37.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

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水平方面。

文化程度:

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呈负相关,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患病率高。

家庭与婚姻:

完整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气氛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夫妻关系与健康状况关系密切。

社会支持与社会交往:

社会支持包括健康时和生活不能自理时的家庭支持和照顾的数量和质量、拥有知心朋友的数量和与朋友交流的程度及社区支持的内容、数量和质量。

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诸制度。

38.残疾的概念及分类

  残疾(disability)指人的身心功能缺陷,包括程度不同的肢体残缺、活动障碍、体内器官功能不全、精神情况和行为异常、智能缺陷等。

缺损(impairment):

生活仍能自理残疾(disabilities):

不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

残障(handicaps):

生活不能自理,社会活动受影响

39.残疾的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

目的在于减少各种缺损的发生;预防缺损,是解决残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减少出生缺陷、儿童预防接种、减少事故发生

二级预防:

目的在于限制或逆转由缺损造成的伤残;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尽快治疗

三级预防:

目的在于防止伤残转变为残障,或者减少残疾的影响。

特殊教育、职业训练、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

第十六章

40.社会病主要由社会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相违背的、危害人群健康的社会性现象。

公共性:

产生根源的复杂性:

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41.自 杀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采取手段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根据自杀的结果的分为两类:

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自杀准备、自杀计划、自杀意念、

自杀的社会根源医疗保健水平较低有毒化学物质广泛的可获得性

•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价值观念的改变

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普及有关的知识减少自杀的机会

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

42.吸毒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但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

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状态,并具有致依赖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神活性物质,也称为成瘾物质、药物。

吸毒的社会根源毒品的可获得性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成长的环境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

吸毒的控制与预防禁毒政策和法律:

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动员组织全社会;

吸毒的三级预防:

一级:

健康教育二级:

高危人群的预防

 三级:

脱毒、康复、重返社会、善后照顾

43.意外伤害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

意外伤害除了引起人体损伤外,也可能造成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

根据伤害发生地点分:

机动车伤害工作场所伤害家庭伤害公共场所伤害

根据伤害性质分:

交通伤害溺水中毒跌落(跌倒)火灾与烧(烫)伤窒息医源性伤害职业伤害

预防干预理论(4E干预)工程干预:

对环境与产品的设计和革新,使其伤害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