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54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docx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资料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3

二、系统原理及框图…………………………………………………………7

三、主要工作电路…………………………………………………………8

3.1输入电路………………………………………………8

3.1.1极性转换电路电路……………………………………9

3.1.2输入电路………………………………………………9

3.2A/D转换电路………………………………………………10

四、主要元器件的选用…………………………………………11

4.1选择单片机的种类、型号………………………………………11

4.2A/D模数转换器选择……………………………………………12

4.3电压互感器选择…………………………………………………15

五、课程设计总结…………………………………………………………15

六、参考文献……………………………………………………………15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检测技术与系统课程设计

院(系、部、中心)电力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K电气111

起止日期2014.6.3~2014.6.13

指导教师许大宇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常见被测量的检测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国内外对这些工程量进行测控的系统组建原理,通过对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根据具体测控要求、性能指标设计出先进测控系统的方法和技术。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题目: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电压测量系统设计

要求:

(1)电压测量范围:

0~100VAC,检测精度:

0.1V;

(2)根据题意,明确被控对象的功能及性能指标;

(3)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压传感器(尽量选择实验室中已有的传感器);

(4)设计传感器测量电路;

(5)选择单片机的品种、型号,设计单片机的外围测量电路;

(6)计算有关的电路参数,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实验数据的测取,明确测量电路输出与被测非电量的关系;

(7)画出系统总体框图(此部分放在说明书的开始);

(8)画出系统电路图;

(9)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本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调试结果。

 

3.课程设计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实物样品等要求〕

(1)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2)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给出必要的实验数据;

(3)在说明书中附上完整的系统电路原理图(手画或用PROTEL画)。

 

4.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现明,吴皓编著.自动检测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徐仁贵.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陈爱弟.Protel99实用培训教程.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

工作内容

第一周一

布置设计任务,熟悉课题,查找资料;

第一周二

结合测控对象,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理解传感器性能;

第一周三

设计传感器测量电路,选择合适的单片机,设计其外围电路;

第一周四

设计电路参数,有条件情况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进一步理解测量电路输入输出关系;

第一周五

继续设计论证电路参数,完善系统设计方案;

第二周一

查找资料,理解系统各部分工作原理;

第二周二

理清系统说明要点,着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

第二周三

书写设计说明书,充分理解系统每一部分作用;

第二周四

完善设计说明书,准备设计答辩。

第二周五

设计答辩。

6.成绩考核办法

平时表现30%,设计成果40%,答辩表现30%.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院(系、部、中心)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

一、题目及设计要求

基于电压互感器的单相交流电压测量系统设计

1.2系统总体框图

二、主要设计方框图如下:

数码管显示

单片机处理

模数转换

电压采集

2.1、设计思路

由电压互感器取得一次系统的电压,选用单片机AT89C51和A/D转换芯片ADC0809通过单片机内置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采用相应算法编程运算得到一次系统的电压电气参数,实现电压的转换和控制,用四位数码管显示出最后的转换电压结果。

2.2、电路设计原理

本实验采用AT89C51单片机芯片配合ADC0804模/数转换芯片构成一个简易的单相交流电压测量电路,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

该电路通过ADC0804芯片采样输入口IN0输入的0~5V的模拟量电压,经过模/数转换后,产生相应的数字量经过其输出通道D0~D7传送给AT89C51芯片的P0口。

AT89C51负责把接收到的数字量经过数据处理,产生正确的7段数码管的显示段码,并通过其P1口传送给数码管。

同时它还通过其三位I/O口P1.0、P1.1、P1.2、P1.3产生位选信号,控制数码管的亮灭。

另外,AT89C51还控制着ADC0808的工作。

其ALE管脚为ADC0804提供了1MHz工作的时钟脉冲;P2.4控制ADC0804的地址锁存端(ALE);P2.1控制ADC0804的启动端(START);P2.3控制ADC0804的输出允许端(OE);P2.0控制ADC0804的转换结束信号(EOC)。

三、主要电路

3.1、输入处理电路

为了保证硬件电路设计的通用性,采用单级性电压测量的方法,将输入的双极性电压转换成单级性电压进行测量。

整个电路主要包括极性转换电路和输入处理电路。

其中,极性转换电路主要由放大电路实现,在此我采用MCP601放大芯片。

MCP601芯片:

(Microchip公司的一款高性能的放大芯片)

如图所示,该芯片共有5个管脚,

Vcc管脚:

电源管脚

GND管脚:

接地管脚

VIN-管脚:

负输入端管脚

VIN+管脚:

正输入端管脚

OUT管脚:

输出管脚

3.1.1、极性转换电路:

在进行A/D转换时,我们一般会采用芯片的工作电压作为A/D转换的参考电压。

由于一般芯片的工作电压都为正电压,而我们在这里要测量交流电压,所以要对输入的交流信号进行极性转换,将双极性变成单级性。

下图为极性转换电路:

在极性转换电路中,ADOUT为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是在输入信号ADIN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直流分量,调节上面的Vref的值就可以改变直流分量的值。

如果调节Vref使直流分量的值为1.5V,并且此时输入信号是幅值为1.5V的交流正弦信号,那么输出信号就为最大值为3V,最小值为0V的单级性正弦信号。

在极性转换电路基础上我们将很容易设计出我们要的输入电路。

3.1.2、输入处理电路:

在极性转换电路基础上,输入处理电路需要将100V的交流电压信号变为幅值为1.5V左右的交流信号,此外,还需要为MCP601提供适当的参考电压信号。

电路如下图所示:

从所设计的电路中我们可以得到,首先通过变压器将100V的交流电压降成3V的交流电压,再经过极性转换电路将双极性的交流电压转换为单级性的交流电压。

电路中的RV1电位器主要用调节参考电压,RV2电位器用于调节交流输入电压的幅度。

经过上面电路的处理,可以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成0~3V的单级性交流电压,这样很容易使用AT89C51单片机通过A/D转换通道进行模拟量采集,从而实现交流电压的测量。

3.2、A/D模数转换电路

在A/D转换开始之前,逐次逼近寄存器的SAR的内容为0,在A/D转换过程中,SAR存放“试探”数字量,在转换完毕后,它的内容即为A/D转换的结果数字量。

逻辑控制与定时电路在START正脉冲启动后工作,没来一个CLK脉冲,该电路就可能告知向SAR中传送一次试探值,对应输出U0与U1比较,确定一次逼近值,经过8次逼近,即可获得最后转换的结果数字量。

此处,EOC端口的信号显示ADC0804的状态,开始A/D转换时,EOC为低电平,转换结束后,输出高电平。

3.2.1、数据处理及控制

A/D转换完毕后,单片机的P1.6口接收到一高电平,立马通过P2将OE置1,ADC0804的三态输出锁存器被打开,转换完的数字信号经过与D0~D7相连的P0口进入AT89C51。

AT89C51根据公式1-1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量,然后利用程序获取模拟量的每一位,分别通过P2口输出到LED上。

与此同时,AT89C51会通过P2.0~P2.3口选择用哪一段LED显示所传出的数据。

例如,当P2.0~P2.3=1110,则LED接收到的数据会在第四段LED上显示。

另外,AT89C51一旦获得了数据后便会将ST置0,即模数转换器停止转换,知道LED获得新的数据并显示出来,ST才会重新置1.由于AT89C51转换速率很快(微妙量级),所以不会影响其接收新的数据。

3.2.2、设计过程

简易交流电压测量电路由A/D转换、数据处理及显示控制等组成。

电路原理图见附录2。

A/D转换由集成电路0804完成。

0804具有8路模拟输入端口,地址(23-25)脚可决定对哪路模拟输入作A/D转换,22脚为地址锁存控制,当输入为高电平时,对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6脚为测试控制,当输入一个2us宽高电平脉冲时,就开始A/D转换。

7脚为A/D转换结束标志,当A/D转换结束时7脚输出高电平。

9脚为A/D转换数据输出允许控制,当OE脚为高电平时,A/D转换数据从该端口输出。

10脚为0804的时钟输入端,由外部信号源提供。

单片机的P1、P3.0-P3.3端口作为四位LED数码管现实控制。

P3.5端口用作单路显示/循环显示转换按钮,P3.6端口用作单路显示时选择通道。

P0端口作A/D转换数据读入用,P2端口用作0804的A/D转换控制。

四、主要元器件的选用

4.1AT89C51的选用理由

4.1.1简单概述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3-2所示。

 

图3-2AT89C51芯片模型

4.1.2主要功能特性

(1)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

(2)32个双向I/O口;128×8位内部RAM。

(3)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时钟频率0-24MHz。

(4)可编程串行通道。

(5)5个中断源。

(6)2个读写中断口线。

(7)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8)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4.1.3AT89C51的引脚介绍

89C51单片机多采用40只引脚的双列直插封装(DIP)方式,下面分别简单介绍。

(1)电源引脚

电源引脚接入单片机的工作电源。

Vcc(40引脚):

+5V电源。

GND(20引脚):

接地。

(2)时钟引脚

XTAL1(19引脚):

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时钟发生器电路的输入端。

XTAL2(20引脚):

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3)复位RST(9引脚)

在振荡器运行时,有两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出现在此引脚时,将使单片机复位,只要这个脚保持高电平,51芯片便循环复位。

(4)

/Vpp(31引脚)

为外部程序存储器访问允许控制端。

当它为高电平时,单片机读片内程序存储器,在PC值超过0FFFH后将自动转向外部程序存储器。

当它为低电平时,只限定在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

Vpp为该引脚的第二功能,为编程电压输入端。

(5)ALE/

(30引脚)

ALE为低八位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6)

(29引脚)

片外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在单片机读片外程序存储器时,此引脚输出脉冲的负跳沿作为读片外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7)pin39-pin32为P0.0-P0.7输入输出脚,称为P0口。

P0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

(8)Pin1-Pin8为P1.0-P1.7输入输出脚,称为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0口。

P1口能驱动4个LSTTL负载。

(9)Pin21-Pin28为P2.0-P2.7输入输出脚,称为P2口。

(10)Pin10-Pin17为P3.0-P3.7输入输出脚,称为P3口。

4.2ADC0804的选用理由

4.2.1、ADC0804引脚功能:

VIN(+)和VIN(-):

模拟电压输入端,单边输入时模拟电压输入接VIN(+)端,VIN(-)端接地。

双边输入时VIN(+)、VIN(-)分别接模拟电压信号的正端和负端。

当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存在“零点漂移电压”时,可在VIN(-)接一等值的零点补偿电压,变换时将自动从VIN(+)中减去这一电压。

VREF/2:

参考电压接入引脚,该引脚可外接电压也可悬空,若外接电压,则ADC的参考电压为该外界电压的两倍,如不外接,则VREF与Vcc共用电源电压,此时ADC的参考电压即为电源电压Vcc的值。

CLKIN和CLKR:

外接RC振荡电路产生模数转换器所需的时钟信号,时钟频率CLK=1/1.1RC,一般要求频率范围100KHz~1460KHz。

AGND和DGND:

分别接模拟地和数字地。

转换结束输出信号,低电平有效,当一次A/D转换完成后,将引起=0,实际应用时,该引脚应与微处理器的外部中断输入引脚相连(如51单片机的,脚),当产生信号有效时,还需等待=0才能正确读出A/D转换结果,若ADC0804单独使用,则可以将引脚悬空。

DB0~DB7:

输出A/D转换后的8位二进制结果。

4.2.2、ADC0804工作过程

如下图所示,ADC0804的工作时序图(TimingDiagrams):

实现一次ADC转换主要包含下面三个过程:

1.启动转换:

由下图中的上部“FIGURE 10A”可知,在CS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将WR引脚先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经过至少tW(WR)I 延时后,再将WR引脚拉成高电平,即启动了一次AD。

2.延时等待转换结束:

依然由下图中的上部“FIGURE10A”可知,由拉低信号启动AD采样后,经过1到8个Tclk+INTERNALTc延时后,AD转换结束,因此,启动转换后必须加入一个延时以等待AD采样结束。

3.读取转换结果:

由下图的下部“FIGURE 10B”可知采样转换完毕后,在信号为低的前提下,将脚由高电平拉成低电平后,经过tACC的延时即可从DB脚读出有效的采样结果。

ADC0804手册给出的ADC转换时序图

对采样值进行运算变换,换算出实际的滑动变阻器输入电压值。

对于任何一个A/D采样器而言,其转换公式如下:

其中:

:

输入ADC的模拟电压值。

ADC转换后的二进制值。

本试验的ADC0804为八位。

ADC能够表示的刻度总数。

ADC0804为八位ADC,因此

ADC参考电压值,本试验ADC0804的

被设置为5V

因此,对于本试验,转换公式为

4.3电压互感器的选用理由

电压互感器选取100V/5V的变比,使其符合电压测量范围:

0~100VAC,检测精度:

0.1V的测量要求。

五、课程设计总结

心得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参考文献

[1]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贾振国,许琳.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赵明莉《基于MSP430F5438单片机的交流电压测量》(驻631研究所代表室,西安710068)

[4]刘刚,孙玲玲,陈红《单相交流参数测量仪设计》(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5]白雪峰,张宇《应用单片机实现交流电量参数的测量》(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6]潘文诚《交流电量参数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06)

[7]梅永;王柏林《电力系统信号采集与谐波测量方法[》期刊论文]-电测与仪表2008(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