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596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科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docx

《科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研.docx

科研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逆商”的培养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曹延东  2011年7月21日08:

20

 

摘要: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在事业上想去成功,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充满自信,具有适应社会和抗挫折的能力,也就是“逆商”。

因此,对学生进行逆商的培养也就是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体育课程教学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逆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

逆商 高中生 挫折教育 行为表现 挫折情境 适度性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在事业上想去成功,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较高的“情商”,而且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充满自信,具有适应社会和抗挫折的能力,也就是“逆商”。

因此,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进行逆商的培养也就是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体育课程教学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逆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

逆商(AQ)就是我们说的逆境商或者是挫折商,是指一个人在逆境中表现出的承受能力、坚忍程度及走出逆境、走向成功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当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不同的人对待逆境或挫折产生不同反应,这种反应的能力就是逆境商(挫折商)。

一、挫折教育的含义与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为了提高青少年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能力,在事情发生前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鼓舞斗志的理论或事先拟置特定的环境让青少年置身其中以增强青少年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

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格特征。

具有完美型人格的人往往事事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要求也过高,对于合理、符合实际的需求,通过个体的努力和师长的帮助支持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合理、脱离实际的需求,是不可实现的,必然会引起个体产生挫折心理。

二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个性不完全成熟,表现出多方面的矛盾性。

他们渴望独立,但还不能完全独立;有强烈的活动需要,他们的行为具有冲动性、盲目性;他们有很多理想,但是往往不切实际,由于操之过急而不能实现时,便处于矛盾之中,引起他们内心的冲突和苦闷。

三是学习上的障碍。

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为主,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情绪往往是造成他们受挫折的主要因素,由此产生情绪低落和行为异常,逐渐形成对学习失败的恐惧,由于自卑感的驱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从外界环境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教育的偏颇。

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重,竞争压力大,使他们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下,身心受到一定的摧残。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模式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有的教师缺乏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素养,将学生因心理差异引起的问题当做思想品德问题处理,常常事与愿违。

二是家庭教育的缺陷。

很多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孩子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

由于缺乏磨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与此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远远超出孩子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潜力,孩子为达到家长提出的目标一再努力而屡遭失败,终将丧失信心,在挫折面前退缩。

三是社会教育的不足。

中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封闭,交往和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生活经验不足,其身心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渗透到学校,学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在竞争中失败则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

   二、高中生遇到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一)、攻击性行为。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中生争强好胜,自控能力又较弱,心理状况从不成熟到成熟、人生经验尚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后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不敢反抗,就将怒气发泄到低年级或者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或者是偷偷的破坏公共财物。

(二)、自由散漫行为。

高中生一旦受挫,就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差、家庭状况不好或者是有生理缺陷的同学,自认为“我本来就不行”,从而自暴自弃、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教师的批评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三)、自虐行为。

有的学生对自己受到的无法接受而走向极端。

如有个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家受到了家长的批评,到学校,上课又不认真听讲,被老师批评后,居然拿小刀割腕。

(四)、报复性行为。

因父母离异而受挫的学生有较强的报复心理,同学之间稍有磕磕碰碰,就不能原谅,哪怕是同学在写字的时候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立刻用劲反碰一下,甚至有的同学在上体育课时抢同学的球没有成功,或者是被同学撞倒了,而对同学大打出手。

 (五)、“破罐”行为。

有一些经常受教师批评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某种行为不当,但对教师的批评十分反感,坚持自己的不良行为,“我就这样了,你能把我怎么样!

三、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优势

挫折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以正确的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从而克服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和体育教学的特点,要求人们在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何把握和指导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自我调试及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确实一个难题。

(一)、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某种运动技能时遇到了困难,如气候不适宜、器材短缺或破旧、人际关系紧张、身体条件差、缺乏自信或对自己估计过高等,因而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从而产生挫折感。

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前提。

(二)、设置挫折情境必须自然、逼真。

教师设置的教育情境也一定要自然、逼真,让学生感觉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事情。

如果有意识设计的挫折情境让学生知道后,将会出现轻慢或反感两种心理反应。

前者会使学生当成一种游戏来对待;而后者则会使学生抵制或应付联系,他们对待老师设置的“困难”,都不会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而是应付了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三)、要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适当的把握挫折的适度性。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绝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

如果难度过大或过小都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特别要注意单亲家庭、有生理缺陷、体弱的学生,为他们设置的挫折情境难度,必须符合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在实施挫折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育和鼓励工作,激发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又要适时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与失败时,指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具体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摆脱困境,获得成功,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目标。

五、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挫折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教育面临一个转型期,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明白快乐和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有时候经过失败后取得的成功比轻而易举获得的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心情更加深刻,更加持久。

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到挫折的态度。

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既可以是一些人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使一些人的意志得到磨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二)、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体育教学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外向型的学生,活泼、乐观、开朗,同时也易于骄傲自满,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直言不讳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从而矫正他们存在的问题;内向型的学生,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的方法,循循善诱,以情感化;抑郁性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自卑、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性的体育运动,经常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创设良好的抗挫折情境。

当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有意的给学生制造一次失败,使其在挫折环境中认识自我,磨练意志。

对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用优美的示范动作、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恰当的激励语言,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创设挫折情境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主引导,使他们坚定信念,培养其遇到困难、挫折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四)、创设能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环境。

经常举行体育比赛或游戏,为学生多创造相互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培养学生遇到挫折时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五)、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熏陶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励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

通过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

当然,最好的榜样还是学生身边优秀的同学。

总之,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逆商的培养,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挫折,在挫折中走向成功。

在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体育教师要勇担重任,为培养符合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注学生的AQ教育

分享到:

 

 收藏本文

21世纪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充满希望的世纪,既要求新一代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对知识的需求,更要求他们要有一种耐挫折能力和战胜危机的能力,以更好地迎接各方面的挑战。

一、AQ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3Q的培养来实现,即IQ、EQ、AQ,分别称为智商、情商、逆境商。

IQ主要是指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认知能力。

EQ指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AQ指一个人承受挫折和战胜逆境的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对IQ的培养,EQ的培养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不少单位在录用新人时会进行IQ和EQ的测试),但AQ的培养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AQ的培养即挫折教育,却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IQ和EQ相差不多时,AQ便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AQ高的人,能迎难而上,充分发挥潜能,到达人生的顶峰;AQ低的人在困难中能力下降,不知所措,甚至心理崩溃。

“一个周边高矮不齐的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这就是“木桶效应”,许多人输就输在了最短的那块板上。

由此可见,IQ和EQ高的人,......(本文共计3页)     [继续阅读本文]

    

“完全人格首为体育”

 

陈冬

 

2011-11-1408:

57:

35 来源:

(2007年第7期)

 

 

 

发表评论

 

[班主任手记]    开篇的话

   本刊上期刊发“关注未来”栏目开展“班主任手记”千字征文的启事后,不少读者来函来电表示支持;同时我们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应征稿件。

本期发表的冷水江市陈冬的《完全人格首为体育》一文,作为开篇。

热忱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撰文,来稿请注明“班主任手记”字样,寄本刊总编室或发电子邮件,本刊邮箱:

xxplok@。

我们将择优选登在《新湘评论》杂志或“新湘在线”网站。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4月23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强调指出: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基础,是青少年成长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深深忧虑于“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大声疾呼: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

“完全人格,首为体育。

”最近,我们通过对广大青少年的调查了解和近距离接触,更加深切地感到:

加强青少年体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突破口和切入点。

   ----体育可以戒网瘾。

“不上网吧,我们玩什么?

”这是“小网民”们对社会的责问。

“一管再管,怎么就管不住这些网吧?

”这是人们对自己的疑惑。

解决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光堵是徒劳无功的,还要疏,要把青少年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上来。

我们接触了很多的“网络少年”及其家长,有很多成功转化的例子,他们用篮球、用足球、用武术把孩子带出了网吧,带出了误区。

   ----体育可以变性情。

我们选择了两组人进行观察:

一组是不太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性情孤僻,对人有点冷漠,内心世界有点灰暗,与周围总是格格不入。

另一组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他们热爱体育运动,也爱生活,显得活泼、热情、开朗,容易融入周围环境,心理健康。

有所学校尝试用篮球运动作为转化学生的手段,选择十几个“问题学生”组织了一个篮球队,每天下午进行训练,坚持3个月后,学生都有明显进步,不良习性少了许多。

   ----体育可以缓解压力。

加强青少年体育,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适当的运动可以休息大脑,放松神经,调整状态,促生新的注意力“聚集期”和学习的“高效期”,从而增加有效学习时间,减少无效或低效学习时间。

加强青少年体育,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习成绩差、自尊心强的青少年释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自尊和属于自己的团队,有助于他们校正自己的人生轨迹,知己之长,扬己之长。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校园体育路在何方?

2011-10-2809:

06:

00华奥星空

打印

复制链接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比赛现场上,随处可见青少年运动员朝气蓬勃的身影,他们健美的身姿,让人看到了中国竞技体育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刘翔、姚明或许正在他们当中“潜伏”。

  但记者在赛场内外采访时,一些专家建议,在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强国的今天,不应仅关注城运会赛场上6000多名运动员的成绩,更要关注体教结合和上亿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僧多粥少”

  “有的地方政府财政已经很富裕了,但在学校体育上的投入依然小家子气”,教育部体卫艺司前司长宋尽贤在接受采访时说,场地器材匮乏的状况主要在农村学校,但是大中城市郊区(县)的学校也存在类似的状况,位于城市的学校从人均来看也捉襟见肘。

  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清水开发区育英小学教师郭海涛说,当地学校的体育器材,以前是严重短缺,很多都靠自己制作。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了一些改善,但许多器材是易耗品,比如篮球当初给配了30个,但现在能用的只剩8个。

如果投入缺乏连续性,校园体育就没有活力。

  我国中小学体育设施缺乏的情况由来已久,这同我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宋尽贤介绍说,河南省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共投入9000万元为省内两万所农村学校或者办学点增加体育设施,应该说投入不少,但均摊下来,一所学校也就不到5000元,仅相当于增加几个篮球架子和乒乓球台而已。

  此外,教育领域用钱的地方很多,一些地方在教育拨款上本来就比较紧张,校舍和师资等要优先考虑,用在体育设施上的资金所剩无几。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学龄群体庞大,经济实力仍有待提高,这种“僧多粥少”或是根本排不上队的现象,在许多地区还将继续存在。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观点。

没有身心健康,就不可能成为国之栋梁。

  然而,如今对于文化课和体育课的认识偏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校园体育设施匮乏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认识问题,没有认识到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这样认为。

  谈到青少年体质滑坡现象,宋尽贤显得忧心忡忡。

从教育部退休之后,宋尽贤依然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的岗位上发挥余热。

他表示,青少年课业负担过重、缺少体育锻炼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等,都有可能为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

学生的身体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务必要让“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自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在2012年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这表明教育事业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宋尽贤认为,要抓住教育发展的新机遇,统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真正给校园体育注入活力。

  需要改变的,还不仅仅存于教育领域。

工作在一线的校长、老师们有时也不得不对现实做出妥协。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小学的叶虎年老师对记者说,此前由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过安全事故,为避免纠纷,学校不愿意过多建设体育设施,这种因噎废食的现象也制约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政府唱主角

  城运会期间举行的城市体育发展论坛上,重庆渝北区提出“体育强区”构想,规定城市建设必须配套一定比例的体育服务设施,这一做法引人注目。

一些专家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立和完善硬性标准,约束和评估新建学校和已建学校的体育设施。

  钟秉枢说,在以往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中,学生人均风雨操场和室内体育场馆虽然有指标,但这些指标在今天看来,明显偏低,有必要随着时代发展进行修订。

而且,这些指标在建设大学时规定得比较具体,但针对中小学的规定往往刚性不足。

  对此钟秉枢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继续出台政策,对新建中小学校提出配套体育场馆以及器材的硬性指标,“同时要有评估和检查机制,未完成指标的要限期改进。

”钟秉枢认为,这是各级政府部门发展义务教育,应尽的责任。

  尽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介入教育,但业内人士坦言,来自社会力量的捐助目前非常有限。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和中国教育基金会的资金基本集中于助学和一般性校舍的建设,而企业的捐助则具有比较强的趋利性,如发达地区的企业愿意资助本地名校修建场馆,以此换取子女入学的机会,但针对老少边穷地区同类建设的慈善捐助却不多。

  钟秉枢认为发动社会力量也要依赖政策引导,比如用税收优惠,让企业同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子,把企业对社会的回馈引导在发展校园体育上。

  此外,钟秉枢还建议,从社会募集资金的体育彩票也应拿出一定比例,投入到中小学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当中,尤其是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学校。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