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625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讲义.docx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分子组成第1讲走近细胞讲义

第1讲 走近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2.多种多样的细胞(Ⅱ) 3.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连一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

(2)最大的生命系统:

生物圈。

(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

单细胞生物。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1)高倍镜使用方法

(2)观察结果

①不同细胞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②不同的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③结论:

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分类依据:

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的两类原核生物的比较

蓝藻

细菌

营养方式

自养

主要为异养

特有结构或物质

叶绿素和藻蓝素

鞭毛

共有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拟核

3.常见真、原核生物举例[连一连]

 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1)原核生物:

一藻(蓝藻);二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真核生物:

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三、细胞学说

1.建立者:

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必修1P6基础题T2改编)和“稻田内所有生物”生命系统层次相同的是(  )

①一个大肠杆菌 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③培养基被污染后,又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

A.②③        B.③

C.①D.②

答案:

B

2.思维诊断

(1)判断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

①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

②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

③单链RNA病毒比双链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

(2)判断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叙述

①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叶绿体。

(×)

②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的硫化细菌无拟核结构。

(×)

③(2015·高考北京卷T2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

④乳酸菌、蓝藻及酵母菌都有核糖体。

(√)

⑤(2016·济南市二模T1B)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3)判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

①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②虎克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

③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考点一 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病毒与人体健康[学生用书P2]

 病毒的知识构建

(1)病毒无细胞结构,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

(2)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病毒只提供模板,氨基酸、核苷酸、核糖体、tRNA都由宿主提供。

下图1、2、3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艾滋病病毒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1    图2     图3

(1)以上三种病毒的成分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图1和图3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图2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

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________。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

(3)a、b含有的特征元素分别是________。

当图2病毒侵染大肠杆菌后大量增殖的过程为:

吸附→注入→________→组装→释放。

(4)病毒营寄生生活,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____________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

[答案] 

(1)蛋白质和核酸 

(2)DNA或RNA 基因突变

(3)S、P 合成 (4)普通培养基

从物质、生活、应用认识病毒

(1)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

(2)病毒破坏细胞类型举例:

①SARS病毒破坏人的肺部等处的细胞;②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③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症;④HIV破坏人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力。

(3)病毒结构简单,在生物学上得到广泛应用

①用来证明DNA或RNA是遗传物质。

②经改造后,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③灭活的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④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能引起埃博拉出血热。

如图为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其中GP→NP是7种病毒蛋白。

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GP可能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侵染细胞时信息识别有关

B.假如L是一种RNA聚合酶,则可以催化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C.合成7种蛋白质需要宿主细胞内4种游离的核苷酸、ATP和酶

D.病毒RNA可能以胞吞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解析:

选D。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表面,与信息识别有关,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

RNA聚合酶是DNA转录合成RNA过程用到的酶,病毒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故B错误。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故C错误。

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吐或胞吞,故D正确。

2.(2016·四川成都模拟)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化学元素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解析:

选C。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由题图可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B错误;该病毒的RNA含有C、H、O、N、P化学元素,C正确;高温可使该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杀死病毒,D错误。

易错点1 误认为病毒不是生物

[点拨]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主要因为病毒能进行增殖。

易错点2 误认为病毒既含DNA又含RNA

[点拨] 噬菌体的中心法则为:

→RNA→蛋白质。

可能认为病毒同时含DNA和RNA,这是不对的。

该过程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的。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考点二 以细胞结构为基点,考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生用书P3]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不含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膜

都含磷脂和蛋白质,都是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和染色质,DNA裸露

有核膜、核仁,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细胞多样性的表现

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都各不相同。

其直接原因是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4.细胞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七个”实例

(1)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也没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而寿命较短。

(3)神经细胞具有突起,有利于提高兴奋传导的效率,且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

(4)卵细胞大,有利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小,含细胞质很少,尾部含丰富线粒体,有利于精子的运动。

(5)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中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6)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7)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下列为四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思考:

(1)A、B、C、D四种细胞中,其本质区别为A、B细胞无以________为界限的细胞核。

(2)A、B只有________,无其他细胞器;C具有而D不具有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_。

(3)A、B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具C、D类细胞的生物可进行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细胞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C、D细胞进行转录主要在________内,翻译在________________内。

[答案] 

(1)核膜 

(2)核糖体 液泡、叶绿体 (3)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细胞核 细胞质(核糖体)

 

1.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类别,则以下哪些情况与你的鉴定无关?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2.B和C两种细胞含有的光合色素有何不同?

                                    

                                    

提示:

1.②④。

2.B细胞中含叶绿素和藻蓝素,C细胞中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1.利用集合图示法准确辨析生物类群

[图示分析]

①框内表示病毒类;②框内表示原核生物,均无核膜;

③框内表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④框内表示细胞生物,均有核糖体。

2.“二看法”判断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一看细胞核

有核膜的为真核细胞,无成形细胞核的为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除外)

二看细胞器

细胞器种类多的为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的为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类群、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1.(经典真题改编)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霉菌 ②酵母菌 ③蓝藻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

选C。

蓝藻、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生物;霉菌、酵母菌都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2.(2015·高考海南卷,2,2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

选B。

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项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项错误;水绵为藻类植物,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项正确;酵母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D项正确。

易错点1 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点拨]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易错点2 认为带有“藻”字的都是原核生物

[点拨] 蓝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藻类,但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易错点3 认为带有“菌”字的都是原核生物

[点拨] 细菌和放线菌类属于原核生物;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易错点4 真、原核生物的“不一定”

[点拨] 

(1)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没有线粒体。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以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就展示了较高认知功能的细胞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是相同的

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解析:

选C。

不同细胞内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一定相同。

成熟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和分化。

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经典真题)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种类多种多样,但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B。

卵细胞体积较大是因为里面贮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但其表面积与体积比相对较小,不利于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成熟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及无机盐离子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多,所以线粒体多;精子头部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集中在尾部而且较少,便于精子运动。

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点的两点要求

一结构

具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

二功能

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考点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学生用书P5]

1.实验原理

高倍显微镜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实验步骤

(1)制作装片:

材料要少,切片要薄。

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角,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

3.实验注意问题

(1)显微镜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移动规律:

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③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

(4)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

大小

看到细

胞数目

视野

亮度

物镜与玻

片的距离

视野

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如图所示:

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____。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__。

(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镜头。

(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

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____________。

(4)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个细胞。

[答案] 

(1)大 ②③⑤ 

(2)②③ (3)细准焦螺旋

(4)16 4

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

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则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如表所示。

项目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d

d×(1/n2)

1.下图为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的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B.假如该图是用10×物镜与10×目镜观察标本,则看到图像的面积应该是实物的100倍

C.在低倍镜下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某个细胞,在换高倍镜前应该把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D.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时不要把撕取的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以免细胞吸水胀破

解析:

选C。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通过反光镜和光圈进行调节,A项错误;放大倍数应该是长度与宽度的放大,不是面积的放大,B项错误;图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如果图像在视野左下方,在换高倍镜前应该把装片往左下方移动,C项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胀破,D项错误。

2.(2016·杭州一中月考)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③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④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⑤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

⑥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A.②④           B.③⑤

C.①⑥D.④⑤

解析:

选D。

用显微镜观察材料,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合适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⑤应向相同的方向移动;⑥中视野范围变小,细胞数目减少。

(1)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2)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学生用书P6])

 

[核心体系构建]

 

[填充] ①细胞 ②多样 ③统一 ④核膜

[规范答题必备]

1.病毒的特殊性

(1)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2)病毒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

2.单细胞生物和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

(1)单细胞生物:

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2)植物缺乏的生命系统层次:

系统。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主要区别: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共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3)统一性: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都含有遗传物质DNA。

4.高倍镜使用的两个注意问题

(1)先低后高:

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目标并移至视野中央后换高倍镜观察。

(2)先粗后细:

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把物像调至最清晰。

5.细胞学说与生物统一性: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说明细胞的多样性。

       [学生用书P6])

 

1.

(原创题)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致病元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H9N2禽流感病毒。

下列有关H7N9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H7N9禽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C.H7N9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H7N9的遗传信息进行复制时存在(A—T,G—C)和(A—U,G—C)中的一种配对方式

解析:

选C。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而由题意可知,H7N9是病毒,不属于真核生物,因此C选项错误。

2.(2016·吉林省实验中学统考)如图是对噬菌体、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中的生物都没有细胞壁

B.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解析:

选D。

甲组中的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变形虫是动物,都不含有细胞壁;丁组中的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生物,都含有核膜;丙组生物无染色体,丁组生物有染色体;甲中的两种生物均无叶绿体,乙中的蓝藻是原核生物,也没有叶绿体。

3.(2016·山东青岛市期末)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发菜、颤藻、念珠藻、小球藻等都属于蓝藻

C.以上两种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质粒

D.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解析:

选D。

蓝藻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项错误;小球藻属于绿藻,为真核生物,B项错误;以上两种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项错误。

4.(2016·浙江绍兴期中)如图表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利用图1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图2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D.图2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

解析:

选D。

图1视野中能观察到根尖分生区、伸长区等细胞,且细胞数目较多,说明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在视野的左侧,欲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图2中的镜头带有螺纹,为物镜,镜头短的为低倍镜,镜头长的为高倍镜,由甲换成乙,倍数放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在低倍镜下物像观察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调节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将镜筒升高),只调节细准焦螺旋。

5.(2016·宿迁高三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

选C。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是: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