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667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docx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研究分析

医药商业相关政策分析

 

 

————————————————————————————————作者:

————————————————————————————————日期:

 

应该说近10年是医药流通行业快速发展的10年,这与流通市场的日趋开放紧密相关。

从1999年开始,医药批发市场向民营企业开放;从2004年4月1日开始,中国应加入WTO的要求,医药流通行业作为限制性行业正式向境外开放。

随着这两个开放,大量民营资本、境外资本进入医药流通领域,众多民营医药商业企业开始崛起,市场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09年,全国医药商业预计实现销售5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左右。

  《医药经济报》:

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产业的深刻影响不言而喻,企业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医改给医药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家将通过药品招标等措施,淘汰一批流通企业,增加行业集中度。

  尽管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近年来发展得很快,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行业集中度低。

流通企业有规模才有效益,因此,结合新医改政策导向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大势所趋。

  但是,目前的一些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利于流通行业的向好发展。

比如,在招标中鼓励由工业企业直接配送,或者委托批发流通企业配送,这是直接否定了流通行业的作用。

此外,在各省招标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不利于企业做大规模。

而在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中,要求零售药店配备、销售基本药物,但在社区零差率的冲击和不能报销、医院处方又出不来的情况下,药店的经营受到较大冲击。

  “以药养医”的体制问题、政策不配套的问题、多头管理的问题、改革措施不到位的问题等,造成了目前医药流通领域诸多问题和困难。

《医药经济报》:

未来10年,行业各个领域会不会迎来大的发展机遇期?

请您前瞻性地为我们描述一下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

王锦霞:

未来10年,预计医药流通领域仍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增幅保持在10%以上。

这得益于未来10年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和医药卫生改革的深入推进。

  从行业发展来看,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行业集中度将趋于提高,兼并重组是医药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方式,企业数量将逐步减少,资源向少数大企业集中。

相当一批小企业将在未来10年被淘汰出局,一批全国性、区域性龙头企业将主宰市场。

特别值得期待的是,今后10年内,中国医药商业将出现销售规模1000亿元的大企业,500亿元以上的企业将有3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将达10家以上。

《医药经济报》:

您认为政府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

 王锦霞:

政府相关部门在医改的配套政策中应落实“医药分开”。

关键是理顺药品流通渠道,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中明确药品批发企业、社会零售、连锁药店在药品保障供应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药品招标中应制定全国统一标准,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总之,政府应该搭建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建立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使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医药经济报》:

企业应该做哪些准备来抓住当前的机遇?

 王锦霞:

医药流通企业有规模才有效益。

企业规模小,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大量的小企业管理落后、经营不规范,主要是代理几个高价品种,依赖于医疗机构的关系,做高端医院市场,实行“高进、高出、高回扣”的方式经营。

毫无疑问,市场容纳不下这么多批发企业,那些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出局。

  当前,企业应积极适应新医改政策,调整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是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上、下游客户创造价值。

在零售方面,连锁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企业应通过现代连锁方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在连锁经营中积极提高营运系统的控制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医药批发、零售前100强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本经营新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药控股欲重组南药集团医药大并购时代来临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2010-4-87:

54:

28

  医药流通业“大鱼吃小鱼”的暗潮涌动中,巨头们的出手越来越频繁。

  4月3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内最大的医药分销企业国药控股(简称“国控”)已经将并购的目光投向了国内第四大医药流通企业南京医药(600713,股吧)的母公司南药集团,如果重组成功,国控将大大加码在华东市场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国控的确和南京市政府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目前此事还在推进当中,比较敏感,不方便多说。

”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南药是当地政府控股企业,此桩重组能否成功,更多的要看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目前仍存在变数。

  南药的“被并购”价值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直属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连续数年位列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前8位,是江苏省医药龙头企业。

2008年,产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亿元,总资产达86亿元,净资产35亿元。

  今年2月,南京市政府决定将南京医药产业集团的资产整体无偿划入南京新型工业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集团下属10家制药企业、5家医药商业公司、1000多家零售连锁药房,并拥有南京医药和金陵药业(000919,股吧)两家上市公司。

  其中,南京医药(600713.SH)是集团核心资产,为南药集团贡献了70%左右的销售额。

作为南京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南京医药21.00%股权。

  南京医药2009年销售规模135亿元,公司市场网络覆盖面以前主要包括苏、皖、闽、豫、鲁、浙、沪,初步奠定了在华东地区的分销地位。

随着公司网络不断扩大,目前新覆盖地区包括新疆、辽宁、四川、湖北和云南。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分析师姚杰认为,作为全国第四大医药流通企业,南京医药已经成为一个进可攻(自己发展做大),退可守的一方诸侯(卖个好价钱),可以说是“最有并购价值的医药商业公司”。

  对于正在加速扩张的国药控股,如果能够将南京医药划入版图,就可以在较为薄弱的华东市场强势卡位。

  自从2009年在香港上市融资,国药控股的扩张步伐明显提速。

作为医药行业的大型央企,国药集团更乐于“打政府牌”,通过与地方政府缔结合作协议,以加大对当地的投资换取优先布局该市场。

  3月11日,国药集团和成都市政府签订了中医药现代化等四项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完善其在西南地区的产业布局。

此前的3月2日,国药与甘肃省签署合作协议;3月3日,国药总经理佘鲁林与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商讨合作事宜;等等。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药与南京市政府近期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达成的,国药希望在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后,对南药集团实施重组。

  国控新上药交锋

  国控此举,触动了新上药的神经,后者是紧跟国药集团的第二大医药流通企业。

  国药控股的优势在于全国市场较为完善的分销网络和布局,但在华东市场,新上药取得了16%市场份额,区位优势明显,而华东市场占中国医药消费市场40%。

如果这桩重组落定,国药将加码在华东市场的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三合一的大型重组,追求外延式增长,特别是通过并购加强医药分销布局的优化,已经成为新上药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2009年10月,上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600849,股吧)(600849.SH)通过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对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进行整合,一个新上药浮出水面,成为上海国资旗下的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平台。

  从去年年底至今,新上药已经迅速完成了数桩并购。

3月25日,新上药与福建省华侨实业集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重组福建省医药公司,后者是当地市场份额前三位的国有大型医药企业。

至此,新上药完成了对华东市场的全面布局。

  据知情人士透露,重组福建医药公司是新上药与国药控股正面交锋的一役,国药集团总经理、国控董事长佘鲁林是福建人,新上药将医药流通体系铺设到此,无疑是个强烈信号。

  两强相争之下,南京医药的归属更是兵家必争。

  3月31日,新上药的一位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了解国控与南京方面签署的这个协议,但他认为,这只是国控与各地政府加强合作的协议,要走到真正意义的重组,“可操作性还是不高的。

  另一位上药管理层告诉本报记者,南药集团资产复杂,如果将整个集团全盘接下,重组方的压力也会很大。

但如果单纯重组南京医药,恐怕也难以获得政府支持。

  加速并购

  历数国药控股和新上药近半年的并购,释放出一个信号——医药流通业的大并购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国内医药流通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药品流通成本高。

根据国内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现有13000多家批发企业,90%为小型企业,其中前10强的市场份额仅为36%,而目前美国前三名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0%。

  去年12月,商务部替代药监局成为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部门。

“这是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的重要催化剂。

2010年商务部将力推行业集中度提升,大流通、大集团政策大势所趋。

”光大证券分析师姚杰表示。

  面对行业“散、乱”的现状,最近商务部组织的全国医药流通会议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提高行业集中度,政策明确指向大分销集团,鼓励大企业积极兼并收购也是政策导向。

  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对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的医药产业整合不可避免。

而新上药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主要整合者。

而国控方面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用行动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给巨头们扩大已有市场渗透率的机会。

在各地的配套政策中,物流配送被严格限制企业规模和资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失去竞争机会,不得不寻求被大企业重组,一场暗战不可避免。

  排在前三位的医药商业企业国药控股、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加起来约占全国市场的20%。

根据马太效应,前三家巨头的市场份额超过20%是行业拐点出现的标志,此后市场集中度将迅速得到提升,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而一批大型企业将迅速崛起。

作者:

沈玮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新医改促使医药流通行业呈现“马太效应”

文章来源:

中投顾问        发布时间:

2010-4-99:

54:

05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有1.3万家,这得益于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实行前置审批。

03年,国家药监局对医药流通企业进行GMP认证,当时全国只有6000多家医药流通企业。

之后国家药监局将这项权力下放到省级药监局,于是便得到今天这个结果。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然而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如今的医药流通企业开始逐渐呈现“马太效应”,集中度也将显著提高。

 

  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如今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前三强的行业集中度仅有20%,而在日本,这个数字为67%,美国则高达96%。

从这组数据来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自从去年4月份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相比处于医药产业制造环节的药企,处于产业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企业则最先面临新医改带来的冲击。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去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其《指导意见》中则明确指出要在09年12月31日前在全国30%的省(区、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公开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虽然这一目标的时间推迟到今年3月底完成,但显而易见的是,基本药物目录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都是为了缩短医药流通环节。

 

  郭凡礼指出,新医改的政策虽然对医药行业带来实质利好,但同时也将医药流通企业的蛋糕大幅削减。

对于医药流通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它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是被兼并或者消失;而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国药、新上药以及九州通来说,它们又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样,弱者淘汰、强者更强,医药流通行业的“马太效应”也将逐渐显现。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除了医药流通行业出现“马太效应”;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也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管理、现代物流能力等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此次新医改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快速增加的契机,可以预见,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深入,未来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还将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医药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

在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

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7年的3倍以上。

医药流通业作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达医院、药店等销售终端的必经环节,是药品市场扩容的直接受益者。

 商品流通的一般渠道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批发环节,二是零售环节,药品市场的流通渠道也是由生产商通过批发商销售给零售商(包括医院药房)。

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有三个环节:

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门诊药房。

其中,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

这一状况极大地影响了药品流通渠道的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医药流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势头明显。

  2008年,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实现了平稳发展——规模化进程稳步推进,商业销售稳步增长,重点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2008年医药流通百强企业入围底线已由2007年的6.3亿元提升到7.4亿元,销售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6家。

2008年医药流通百强企业销售总额达3162亿,占同期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67.29%左右。

  2009年4月,历时3年,又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

2009年8月,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随即又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

2009年11月,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

一系列“医改新政”的陆续推行无疑将进一步加快医药流通业的兼并重组速度,助推医药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市场有望快速集中到几大医药流通龙头企业手中。

  当前我国医药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

在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

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7年的3倍以上。

医药流通业作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达医院、药店等销售终端的必经环节,是药品市场扩容的直接受益者。

 

 整整两年在低位徘徊良久的万东医疗(600055,SH)股价,终于再次站上了15元的高位。

  4月6日,以14.52元价格开盘的万东医疗,最终以全天暴涨7.68%至15.43元的价格完成了其在当天的交易,而这个收盘价格也是其自2008年3月12日以来的新高。

  “在万东医疗股价创出新高的背后,其资产整合的预期已经越来越近。

”北京一位长期跟踪万东医疗的分析师坦言。

  而刺激万东医疗股价的消息则是华润重组北药。

  4月6日,万东医疗,双鹤药业(600062.SH),华润三九(000999.SZ),东阿阿胶(000423.SZ)同时公告,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北京市政府支持双方医药资源重组整合,积极推进华润集团医药板块和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战略重组和整体上市,提升行业地位,共同在北京打造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

双方将根据此框架协议签订具体重组协议。

  随着华润重组北药幕启,华润集团和北医集团旗下数家医药资产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的预期也日益强烈。

  万东医疗或获益最多

  “华润重组北药早在规划之中”,知情人士表示。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润集团目前主要的医药资产包括中药平台华润三九和保健品平台华润东阿阿胶以及主营医疗器械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而而北药集团旗下则包括医药流通的北医股份、安徽华源,化药的双鹤药业,计生药的紫竹药业,生物药的本元正阳,医疗器械的万东医疗等资产。

  “华润集团一旦真正控股北医集团,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有关资产则必将首先整合进万东医疗中。

”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实际上,有关华润集团和北医集团的这两项医疗器械资产的整合早在2008年底就曾试图进行。

”北药集团的有关人士向记者坦言。

2008年年底,北药集团就对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做过尽职调查,但最终该次整合还是无疾而终。

  “当时华润集团是想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将上海医疗器械集团资产注入到北药集团后,以扩大对北药的持股比例,从而达到控股目的。

但北京国资委方面则表示反对,要求一起以同比例增资,以达到继续维持两家股东对北药各50%的持股比例,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上述北药集团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之前,虽然名义上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和万东医疗都可算作华润集团的资产,但因华润集团对于万东医疗方面一直没有实际经营权,而使得看似“兄弟”关系的两家公司,却是行业中的竞争对手。

  “由于两家公司在业务上有较多重合之处,其在竞争中就不免相互压价以获得更多的订单。

”上述北药集团的有关人士坦言。

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是万东医疗在X射线机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中投证券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明确指出:

“在不考虑资产整合的情况下,我们预计万东医疗2010年净利润为6700万,而上海医疗器械净利润在6000万左右,双方在招标过程中的相互竞争对净利润的损耗约在5000万左右。

  “整合后,其在X射线机招标市场份额中将占取60%的份额。

”中投证券医疗行业分析师李昱分析认为,万东医疗未来若成为华润医药的医疗器械平台,那么其除X射线机业务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外,华润集团还可能通过收购重组的方式支持其发展核磁等其他业务。

  整合路径

  虽然目前华润集团还未向外正式公布其增持北药集团的股权比例,但其绝对控股北药集团似乎已经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

  “实际上,华润集团能与北京国资委达成现在的协议,其自身也给出了不少的妥协和让步。

”上述接近于华润集团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实际上,早在北京市政府引进华源集团时,就曾与其达成过协议,如果华源入主北药,在一定时期使北药的业绩发展达到北京市政府的设定标准,北京市就向华源转让北药另外20%的股份,使其获得70%的股权。

  但之后,华源集团入主北药后,不但没有所作为,其自身也不久便破产。

  2005年底,华润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华源集团,取得华源集团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40%股权及北药集团50%股权。

  “虽然华润给北药集团输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直接颠覆了北药集团原来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行动迟缓的弊病,但华润与原来的华源已是两个主体,因此北京国资委并没有履行其转让20%股权的承诺。

”上述接近于华润集团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而此次北京市政府最终答应支持华润集团重组北药集团,则是华润集团以其医药和微电子业务管理两大主要业务的总部落户北京为承诺,加大在北京的投资力度,和北京市相关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国家级医药和微电子产业基地为对价。

  “华润集团两大主业总部将会在北京落户,同时大幅增加在北京的投资,这将有利于加快北京市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并为北京市贡献大量利税和就业机会。

  虽然华润医药资产整合的有关部署并没有公布,但从之前华润集团的种种举措,其有关资产整合的步调已经明晰。

  “我们预计华润医药资产整合将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剥离华源集团、三九集团旗下非医药资产,聚焦医药主业;第二步,在取得北药集团控股权的情况后,实施华润集团旗下医药资产的优化和整合;第三步,实现华润医药集团的整体上市。

”国都证券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师徐文峰认为。

  目前华润医药资产整合的第一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此次与北京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后,意味着第二步华润医药资产内部整合有望启动。

  徐文峰认为,“华润三九有望成为集团中药业务整合的平台,而北药集团旗下的本溪中药三厂、合肥神鹿中药厂和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等优质中药资产与华润三九现有业务能够实现良好的互补和衔接。

双鹤药业未来将有望成为集团普药和大输液整合的平台。

从事心脑血管、泌尿系统和抗生素领域用药生产的北京赛科药业,从事大输液业务的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与双鹤药业的业务相似,未来都存在一定的整合可能性。

东阿阿胶虽然缺乏可以整合的相关资产,但华润集团旗下众多的商业零售渠道,将大为拓展公司的销售渠道,从而有利于公司的营销改革。

”作者:

罗诺

2009年中国医药商业回顾与展望

2009年,新医改方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露出其神秘面纱,紧接着一系列相关制度与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对医药商业而言,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版GSP认证标准的实施。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明确规定:

基本药物将实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规定生产企业为招投标的主体,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这意味着对于医药商业企业而言,那些网络覆盖全、配送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和区域性龙头医药商业企业将占据主导优势;对于医药商业零售而言,面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竞争,普通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而大型医药商业零售连锁企业的抗压力可能更强。

在2009年,大多数商业企业将重新换证,而新版GSP认证标准明显提高,其中要求商业企业的“仓储作业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自动仓库堆垛机不少于5台、高架仓库总高不低于8米”等,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来说,要达到现代物流的标准并非易事。

2009年,对于大多数中小型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是一个坎,而对于少数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

如果要形容2009年的中国医药商业的话,那么“扩张、转型、洗牌”也许是提及最多的三个主题词。

扩张

新医改带来了医药市场的扩容,并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已跃然纸上,“融资”与“扩张”是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共同的选择。

排名第一的国药集团在接连收购了新疆药业、宁夏医药、天津太平医药商业企业后,今年4月,又拿下郑州九瑞公司51%控股权,入主中原。

国药集团旗下的一致药业,在年初成立国控广州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在华南的物流配送能力,而对重庆医药的收购也正在谈判之中。

至此,国药集团已初步完成了商业网络的全国布局。

9月23日,随着国药控股(01099)在港上市,巨额融资又为其下一轮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排名第二的上海医药同样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12月3日,上海医药为拓展河南分销市场,对河南商丘市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进行重组;12月8日,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以加快建设华东物流网络;10月16日,上海医药成为上实重组上药集团的唯一上市平台,为上海医药巩固华东市场,向全国扩张,提供强大的融资后盾。

排名第三的九州通医药集团,之前一直专注于第三终端,现在也开始进军占据中国医药市场80%的医院终端。

8月份,九州通在广州成立了专门做医院配送的银康药业有限公司;9月12日,九州通集团受让武汉健民持有的山东药山51%的股权,实现布局山东市场的目标;12月,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在上海青浦工业园成立。

2010年,九州通集团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5家子公司、100家二级配送中心、5000家连锁零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