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72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docx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二三站完整版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真题

第一站

001中风

中脏腑

闭证-阴闭

(痰浊瘀闭)

病机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主症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

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方剂

涤痰汤。

加麻钩蚕

与厥证鉴别

都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的表现

中风醒后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与痉证鉴别

都可伴有神昏

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后可出现抽搐,醒后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表现

与痿证鉴别

都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的表现

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痰不遂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多见,痿证起病时无神昏

与痫证鉴别

都是起病急骤,突然昏仆

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

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

002肺痨

气阴耗伤

病机

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主症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光白颧红。

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

益气养阴。

方剂

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当归人参生地黄熟地黄白术黄耆各9克赤茯苓白茯苓各4.5克天门冬麦门冬各6克赤芍药白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各6克甘草陈皮厚朴各4.5克

与虚劳鉴别

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于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

肺痨病位主要在肺,病理主要在阴虚;虚劳病位以五脏并重,以肾为主,病理性质主要是阴阳并重;

肺痨发展可导致患者身体日益消瘦,体虚不复,形成劳损。

与肺痿鉴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

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在临床上,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002肺痨

虚火灼肺

病机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主症

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肋掣痛。

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

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剂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芍药炒甘草 贝母麦冬 桔梗玄参

003心悸

心虚胆怯

病机

气血亏虚,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主症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原题

刘某,女,50岁,教师,2012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心中悸动2年,平素善惊易恐。

现症:

心悸心慌,坐卧不宁,不能闻声响,食少纳呆。

舌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

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参9克。

与奔豚鉴别

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鉴别要点: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004肺痨

阴阳虚损证

病机

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主症

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

苔黄而剥。

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

滋阴补阳。

方剂

补天大造丸。

紫河车1个(头生男胎者,用米泔水洗净,再入长流水洗,以砂锅内碗盛蒸烂,石臼内杵烂,入药),鹿茸(炙)2两,虎胫骨(炙)1两,大龟版(炙)2两,生地(酒炒,蒸1日,杵烂)、山药4两(炒),丹皮3两,泽泻3两,白茯苓3两,山萸肉4两,天冬3两,麦冬2两,五味子3两,枸杞子4两,当归4两,菟丝子3两,破故纸(酒炒)2两,牛膝3两,杜仲(酒炒)3两,肉苁蓉3两(酒浸,去鳞甲)。

004肺痨

肺阴亏损证

病机

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主症

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

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治法

滋阴润肺。

方剂

月华丸。

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麦冬(去心,蒸)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各30克茯苓(乳蒸)獭肝广三七各15克

005痹证

风寒湿痹

行痹

病机

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主症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痛处游走,或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剂

防风汤防风甘草当归茯苓杏仁桂枝葛根麻黄生姜大枣

与痿证鉴别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

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

其次观察肢体活动障碍。

痹证因痛而影响活动,痿证是肢体无力运动;

再者,痹证是因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致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006不寐

心脾两虚

病机

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主症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剂

归脾汤。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与一时性失眠鉴别

一时性失眠: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于病态。

007胸痹

心肾阳虚

病机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主症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

面色白光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剂

参附汤合右归饮。

熟地24山药12山萸肉10枸杞子12菟丝子12鹿角胶12杜仲12肉桂5当归9熟附片6

与悬饮鉴别

都有胸痛症状

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悬饮为胸肋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常因外邪、饮食、劳欲而发,持续不解,并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与真心痛鉴别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作,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008感冒

风寒束表

病机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主症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

方剂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与风温鉴别

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

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009痫病

心脾两虚

病机

痫病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

主症

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治法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方剂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与痉证鉴别

都有四肢抽搐等症状。

痫病:

仅见于发作之时,兼有口吐白沫,病作怪叫,醒后如常人;

痉证:

多见持续发作,伴有角弓反张,身体强直,经治疗恢复后,或仍有原发疾病的存在。

与厥证鉴别

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见症。

010腹痛

湿热壅滞

病机

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主症

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剂

大承气汤。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与胃痛鉴别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

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011咳嗽

风热犯肺

病机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主症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

桑菊饮。

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

与咳喘鉴别

咳嗽以咳嗽为主症,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

012呕吐

痰饮内阻

病机

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主症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

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方剂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生姜、半夏、苓桂术甘

与反胃鉴别

同属于胃部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症状

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而始感舒畅;

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

013黄疸

阴黄

脾虚湿滞

病机

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

主症

面目及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薄,脉濡细。

治法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方剂

黄芪建中汤。

(加茵陈白术当归茯苓

与阳黄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以湿热蕴结为主,多属热证、实证;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以寒湿中阻,脾阳受困为主,多属虚证。

013黄疸

阴黄

寒湿阻遏

病机

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主症

身目俱黄,黄晦暗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

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剂

茵陈术附汤。

茵陈3克白术6克附子1.5克干姜1.5克甘草(炙)3克肉桂(去皮)1克

014哮病

风痰哮证

病机

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主症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法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

(1)三子养亲汤。

苏莱白加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与喘证鉴别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015泄泻

食滞肠胃证

病机

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

主症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原题

患者22岁,未婚,因与同学吃自助餐后第二天出现腹痛,泻下2天,粪质稀。

现症状:

腹痛长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

方剂

保和丸。

神曲、茯苓、半夏、山楂、连翘、陈皮、萝卜子

与痢疾鉴别

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痢疾:

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16血证

便血

气虚不摄

病机

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主症

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

舌质淡,脉细。

治法

益气摄血

方剂

归脾汤。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与痔疮鉴别

痔疮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克发现内痔或外痔。

016血证

便血

脾胃虚寒

病机

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

主症

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

舌质淡,脉细。

治法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剂

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炮姜

017喘证

痰热郁肺证

病机

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

肺失清肃。

主症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粘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剂

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与哮病鉴别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018痢疾

湿热痢

病机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主症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剂

芍药汤。

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

与泄泻鉴别

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痢疾:

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19感冒

阴虚感冒

病机

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主症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解表。

方剂

加减葳蕤汤。

生葳蕤(玉竹)9g 生葱白6g 桔梗5g 东白薇3g 淡豆豉9g 苏薄荷5g 炙甘草1.5g 红枣二枚。

与时行感冒鉴别

普通感冒:

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

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如里。

时行感冒:

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020心悸

水饮凌心

病机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主症

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

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剂

苓桂术甘汤。

鉴别

021便秘

虚秘

阴虚秘

病机

阴津不足,肠失濡润。

主症

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通便。

方剂

增液汤。

玄参麦冬生地沙参石斛当归

与肠结鉴别

皆为大便秘结不通。

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

022咳嗽

肺阴亏耗

病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主症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剂

沙参麦冬汤。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百合10克,天花粉15克、桑白皮6克、地骨皮6克,生甘草3克,贝母6克,杏仁6克

与咳喘鉴别

咳嗽以咳嗽为主症,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

023胸痹

痰浊闭阻证

病机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主症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

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剂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星、半夏、竹如、枳实、菖蒲

与真心痛鉴别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作,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024胁痛

肝胆湿热证

病机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主症

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粘,胸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身热恶寒,身目发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剂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与悬饮鉴别

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

025哮病

(缓解期)

肺脾气虚

病机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主症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濡软。

治法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剂

六君子汤。

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半夏、陈皮

与喘证鉴别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026胃痛

湿热中阻

病机

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主症

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剂

清中汤。

(清中二陈连栀寇)

与胁痛鉴别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027眩晕

痰湿中阻

病机

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主症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

原题

患者,女,42岁,已婚,演员,2011年7月25日初诊。

平素演出繁忙,进食不定时,三天前过于劳累后出现头晕昏蒙,视物旋转,不敢睁眼,胸闷恶心,喜卧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与中风鉴别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喎僻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028呕吐

外邪犯胃

病机

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主症

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剂

藿香正气散。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厚朴,姜 苦桔梗炙甘草

与噎嗝鉴别

皆有呕吐症状。

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大都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

噎嗝之病,进食哽咽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029痿证

湿热浸淫证

病机

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主症

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方剂

加味二妙散。

黄柏苍术加萆薢防己薏仁蚕沙木瓜牛气龟板

与偏枯鉴别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语言蹇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

与痹证鉴别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

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

其次观察肢体活动障碍。

痹证因痛而影响活动,痿证是肢体无力运动;

再者,痹证是因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致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030泄泻

肾阳虚衰

病机

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主症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剂

四神丸。

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

与痢疾鉴别

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痢疾:

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31黄疸

阳黄

热重于湿

病机

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

主症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憹,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法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方剂

茵陈蒿汤。

茵陈蒿、栀子、大黄

032头痛

肝阳头痛

病机

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主症

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

方剂

天麻钩藤饮。

天麻栀子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川牛膝钩藤石决明

与眩晕鉴别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眩晕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033头痛

血虚头痛

病机

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主症

头痛而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方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