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4733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docx

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

天目高级中学高一年级10-2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出卷人:

叶琴审核人:

何伟力

第一部分:

选择题(70分)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1分,共30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这部分是你应该记住的。

拿满分吧!

1、“分封制”是西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的政治制度,周王分封了大量诸侯,根据所学知识,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B.商朝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C.将领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周王的叔叔,整天无所事事

2、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

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4、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5、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A.井冈山会师B.四渡赤水C.陕北会师D.会宁会师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7、下列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有:

①三元里抗英②红军长征③三大战役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中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不结盟政策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独立自主

9、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其中因顺应罗马帝国庞大疆域治理需要而产生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自然法D.公民法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通过

11、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

“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此处的“联合”是指…………………………………………………………………………………()

A.联邦制B.城邦制C.邦联制D.单一制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13、二战后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14、右图中,此庙是为纪念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所建,它尊称李冰父子为“王”,主要是由于李冰父子主持了……………………()

A.都江堰工程B.郑国渠工程

C.井渠的创造D.黄河的治理

15、某地农民在每月特定的日子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与古

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

A.夜市B.草市C.都会D.会馆

1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7、20世纪80年代初,某外国公司意欲到政策条件比较优越的深圳投资,因为深圳是…………………………………………………………………………………………()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区C.民族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18、1900年,蔡元培写了一则征婚启事:

“1.女子须不缠足者;……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出现的社会新习俗有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③妇女解放,男女平等④提倡天足,反对缠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20、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

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

21、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绘有地图的纸出现在………………………………………()

A.秦B.西汉C.东汉D.唐

23、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毛泽东

2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哪一方面为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暴力革命

25、李大钊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中高举的是………………………………………………………()

A.民主共和大旗B.民主科学大旗

C.社会主义大旗    D.民族主义大旗

26、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是在………………………………………………………()

A.井冈山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27、《春天的故事》是人们所熟悉的歌曲,其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词中“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巡讲话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中共十五大召开

28、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不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是………………………………………………………………………………()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D.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9、“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该广告词中爱迪生的贡献是……………………………………………()

A.研制彩色电视机B.改良蒸汽机

C.研制电子计算机D.发明电灯

30、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是“扑向太阳的画家”。

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老人与海》

C.《向日葵》D.《野玫瑰》

(二)史实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有的说法教材中未必能找到,但根据所学知识,你完全可以推断。

争取多拿分吧!

31、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宗法制的消解B.分封制的崩溃

C.郡县制的瓦解D.丞相制的废除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

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此处的第一次“革命”是指……………… ()

A.“家天下”制度开始B.周朝建立

C.宗法制度形成D.中央集权制建立

33、“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让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35、“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是…………………………………………………………()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决定发动北伐战争D.确定“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6、与“工农武装割据”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37、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其中包括①淞沪会战②平型关战役③南京保卫战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8、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D.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39、生活在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一位成年男性公民有可能实现的愿望有

参加公民大会

担任政府高官

参与政府立法

领取政府津贴………………………………()

A.

B.

C.

D.

4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运动B.俄国十月革命

C.中国五四运动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41、标志着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事件是………………………………()

A.亚非会议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42、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东盟D.上海合作组织

4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应该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条件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扩大了国内市场

C.手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更多的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转入工业生产

44、罗斯福新政期间,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

美国政府采取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整顿金融秩序B.缓解劳资矛盾C.解决就业问题D.恢复农业生产

45、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

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这种情景符合……………………………………()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D.市场经济体制

46、关于9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依据B.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次要地位

C.里根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D.经济增长伴随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4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48、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49、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

50、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进化论B.经典力学C.相对论D.量子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三)非选择题(51题7分,52题6分,53题7分,54题10分,共30分。

5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下图①至③所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

 

①         ②③公民大会碑刻

请回答:

(1)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的代号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3分)

国家(朝代、城邦)

希腊(雅典)

西周

秦朝

政治文明成果

(2)图②所示的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分)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③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

(1分)它对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1分)

 

52、下面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诗《七子之歌》之一: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梦。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当时的香港有什么苦痛要诉?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分)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九龙“归宁的吉日”是在何时?

(1分)“九龙”归宁的希望能梦想成真是用了什么构想?

(1分)

 

5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占国民经济比重的变化图

(1)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请列举两个当时著名的民族企业。

(2分)

 

(2)据图指出1912年到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1分)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分)

 

(3)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何变化?

(1分)与当时发生的什么事件有关?

(1分)

 

5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此书书名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

(1分)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1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1分)“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3分)

 

班级学号姓名

…………………………………………………………………………………………………………………………………………

 

座位号:

天目高级中学高一年级10-2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答卷

考试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31—50题,每题2分计40分,共计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二、非选择题(51题7分,52题6分,53题7分,54题10分,共30分。

51、

(1)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的代号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3分)

国家(朝代、城邦)

希腊(雅典)

西周

秦朝

政治文明成果

(2)图②所示的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分)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③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

(1分)它对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1分)

 

52、

(1)当时的香港有什么苦痛要诉?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分)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九龙“归宁的吉日”是在何时?

(1分)“九龙”归宁的希望能梦想成真是用了什么构想?

(1分)

 

53、

(1)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请列举两个当时著名的民族企业。

(2分)

 

(2)据图指出1912年到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1分)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4分)

 

(3)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何变化?

(1分)与当时发生的什么事件有关?

(1分)

 

54、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

(1分)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1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1分)“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3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D

C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A

B

D

A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B

C

A

B

C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D

D

A

A

D

B

D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D

D

C

B

D

A

C

A

A

51.

(1)(3分)

国家(朝代、城邦)

希腊(雅典)

西周

秦朝

政治文明成果

(2)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

(1分)影响:

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看法:

开创了集体管理国家的新形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忽视了对非公民的民主,造成社会不公。

(任答其中的一点即得1分)启示: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少数服从多数等。

(任答其中的一点即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52、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分)

(2)是1997年7月1日。

(1分)“一国两制”。

(1分)

(3)《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分)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30.

(1)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2分)

(2)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民众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分)

(3)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基本消失。

(1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分)

53、

(1)师夷长技以制夷。

(1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

(1分)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1分)(3)陈独秀。

(1分)民主和科学。

(2分)。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