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737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一、组织机构建立和运作情况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区委、区政府认识到,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力、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程的组织领导,确保小康社区创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主任,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

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暖促”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也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做到人力、物力、财力到位,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把创建小康社区、全面推进新渔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和督查。

2、强化宣传,广泛动员。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舆论工具,运用举办讲座、编印资料等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共建渔农村小康社区的良好氛围。

邀请了省农办顾益康副主任到我区作新农村建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了各级干部对建设新渔农村的认识;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宣讲团,编印各类宣讲材料,赴各乡镇(街道)进行宣讲,使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开展了区属部门“我为小康社区做什么”活动,并将各部门服务新社区的工作要求和措施,通过《今日普陀》报向全区公开承诺;组织召开了全区新农村建设暨暖促工作会议和全区社企结对共建渔农村小康社区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建设新渔农村的认识,发出了合力创建小康社区的总动员。

3、深入研讨,明确重点。

在明确要创建什么样的渔农村小康社区的基础上,我区着重就怎样创建小康社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座谈和探讨。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各乡镇(街道)调研,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

区委专题组织新渔农村建设学习会,研究创建小康社区的总体思路;举行了2次由各乡镇(街道)、区属有关部门和部分渔农村新社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创建小康社区研讨会,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部署小康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围绕120项渔农村小康社区指标评价体系,对各乡镇(街道)和渔农村新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查找薄弱环节,明确创建重点。

二、创建渔农村小康设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制订情况

根据中央、省、市的政策意见,充分结合普陀实际,制定了《普陀区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和工作措施。

围绕实施市委提出的“创业工程”、“增收工程”、“文明创建工程”、“平安社区工程”、“环境整治工程”、“体制创新工程”等六大工程,将创建工作分解成36项行动,对36项行动制定了行动方案,统筹安排小康社区创建的各项任务,明确年度工作计划,并采取分步实施战略,逐步推进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工作。

在“十一五”期间,要求全区全面启动41个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工作,并选择6-7个新社区作为创建市、区小康社区和示范(特色)社区试点;要求各乡镇(街道)也应选择条件成熟的新社区作为重点创建对象。

同时,各渔农村新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

三、资金落实和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1、加大投入,落实资金。

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渔农业和渔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渔农村的范围,把新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所需工作经费以及“以奖代保金”等列入当地财政的年度预算。

今年区财政安排落实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小康(特色)社区创建,并已将140万元启动资金下达给7个试点社区,加快了小康社区创建进程。

同时要求部门的项目资金整合投入,乡镇(街道)配套落实。

2、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根据小康社区创建要求,对部分必要的试点(特色)社区编制了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蚂蚁岛景区规划-渔家风情海岸设计》、朱家尖莲花社区的《乌石塘景区规划》和虾峙黄石社区的《河泥漕风情渔村规划》,并着手编制桃花镇塔湾社区整治改造方案和展茅镇沙井社区整治改造方案。

同时,组织召开了小康社区规划研讨会,因地制宜分类做好小康社区的规划工作。

3、强化整治,全面推进。

全面开展渔农村卫生社区创建行动和美化家园、爱护环境行动。

始终坚持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重点治理渔农村“脏、乱、差、散”现象,力求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目标。

这项行动开展以来,渔农村新社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蚂蚁岛乡、白沙乡的整岛整治,勾山街道的全面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开展以优美环境改造人、以健康文化陶冶人、以创评活动激励人的乡风文明行动。

如展茅镇向“文明家庭”送大红灯笼,将“文明家庭户”与信用贷款挂钩;白沙乡推出“年度文明优惠卡”,对评为乡(社区)年度“文明家庭”的,实行有线电视视听费、水费和船费减半优惠政策。

通过环境整治、文明创评等载体,全区逐步形成遵纪守法、文明守信、邻里团结、相处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普陀区暖促办

2006年6月30日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

不断开创普陀新渔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

吴晓东同志在全区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007年3月15日)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新渔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4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和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致力于形成党委领导有力、政府投入增加、部门协力推动、社会合力共建、群众积极参与的格局,有力促进了全区渔农村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强化基础产业,渔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大力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基地建设,调减压缩国内捕捞强度,稳妥发展远洋渔业,优化提升水产养殖业,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成效;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佛茶、水仙、黄金瓜等优势农产品得到新的发展;2006年全区渔农业总产值达到33.53亿元,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全面推进渔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建设,全区各类渔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家,区级以上渔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

积极引导渔农民发展“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全区累计发展旅游特色村5个、旅游点18个,年接待游客量36.45万人次,经营收入3110万元。

大力发展符合各地实际的渔农村二、三产业,促进了渔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狠抓就业培训,渔农民收入连年增长。

按照省委、省政府“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要求,结合“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渔农民就业培训工作。

进一步整合职成校资源,形成以职教为龙头、乡镇(街道)成人文化学校为骨干、其它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渔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积极开展分级分层、“订单式”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加强就业培训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三级联动,多方合力”的就业援助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渔农民参加就业培训的积极性。

制定出台就业培训申报、补贴、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就业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三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6期,累计培训渔农民21789名,新增就业11063名,有400户有劳动能力“无挣现钱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就业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直接带动了渔农民增收致富,2006年全区渔农民人均纯收入8321元,比上年增长17.0%,连续三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

——注重全面推进,渔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围绕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线和洁化、绿化、美化的“五改三化”环境整治要求,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累计投入整治建设资金3.96亿元,完成环境整治村52个、省级示范村8个,渔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并带动了渔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和干群关系的改善。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发展渔农村社会各项事业。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渔农村教育条件不断改善;加快发展渔农村医疗卫生事业,85.75%的渔农民参加了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58元;加强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9496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渔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此外,渔农村医疗救助、扶贫帮困等工作都有新的进展。

同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共有102家工商企业、41个文明单位、22个城市社区、80个市区属部门与全区渔农村新社区结对共建,有力地促进了渔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着力深化改革,渔农村管理和服务体制不断创新。

积极推进渔农村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建立41个渔农村新社区,形成了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新社区管委会为工作主体,村委会依法自治,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残疾人协会、义工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相互配合的新社区组织体系。

大力开展“三级联创”“先锋工程”“三培养”活动,深化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

加强新社区干部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不断提升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

切实做好“暖促”指导员队伍建设,三年累计选派各级干部780人次进驻渔农村社区(村)开展工作,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

积极推进“平安乡镇(街道)”建设,着力维护渔农村稳定。

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抓好以“四个民主”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依法建制,以制管理,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促进新社区和谐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渔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虽然这项工作开局良好,但是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渔农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生产要素制约,改造渔农业生产主体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渔农民转移就业不够稳定,促进渔农民持续增收仍然是渔农村建设的一个难点;渔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相对滞后,渔农村社会公共产品面临着高需求与低供给的矛盾;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问题依然突出,成为推进新渔农村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群众主体、部门协力、社会参与的新渔农村建设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渔农民参与新渔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等等。

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明确要求,理清思路,扎实推进新渔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精神,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我区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大力发展渔农村经济,全面加强渔农村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新型渔农民,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步伐,促进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渔农村和谐。

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其实质就是一场政府主导、渔农民自愿参与并结合市场化运作,涉及整个渔农村经济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立足普陀实际,新渔农村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变革这三个关键,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去深入谋划,促进渔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推进生产方式变革。

生产方式决定经济基础,变革渔农村生产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渔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渔农民增收致富。

对于普陀来说,渔农生产作为渔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一直以来处于生产型而非市场型阶段,是典型的传统生产方式而非市场主体的生产方式。

大力推进渔农村生产方式变革,就是要改变渔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推动渔农业向市场进军,并取得一席之位。

一方面要强化市场引导,以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发展渔农业,通过协会、公司、合作社等形式,组织渔农民从生产主体转变为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渔农民转移就业,在做精现有渔农业的基础上,把一部分渔农民从这个产业中分离出来,减少渔农生产资料的竞争压力;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形成对渔农产业的支撑,扩大渔农民家庭增收渠道。

——要推进生活方式变革。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始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当前渔农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相对来说还较为滞后,与广大渔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不仅影响着渔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伴随着渔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推进渔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显得愈发迫切。

大力推进渔农村生活方式变革,就是要不断改善渔农村生活环境,提高渔农民整体素质,促进渔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同时,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走城市化、工业化的道路,带动渔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

——要推进组织方式变革。

组织方式的变革是最高层次的渔农村变革。

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渔农民素质的提升,乃至渔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无不需要相应的渔农村组织作为保障和支撑。

变革渔农村组织方式,就是要以加强渔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为前提,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为途径,实现渔农村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使渔农村基层组织成为协调渔农民与政府之间利益平衡的桥梁纽带,构成建设新渔农村的组织保障。

特别是要深化完善渔农村新社区建设,将渔农村基本的组织形式由行政化的村民自治向政府有序引导、向城市化社区管理方式接近的转变。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年我区建设新渔农村的主要任务是:

1、大力发展渔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渔农民收入。

在加快推进渔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渔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渔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促进渔农民增收致富和转移就业。

一是要继续加快渔农业结构调整。

渔业方面,要在积极实施转产转业的基础上,围绕做精做强,努力建设一支大型优质渔船为主、生产技术和安全水平较高、精干高效的现代捕捞船队,同时不断拓展远洋渔业发展新空间,大力推进海水养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进一步保持和巩固普陀的海洋渔业优势;农业方面,在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走精致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之路,特别要充分结合普陀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景观型、休闲型的产业。

二是要积极构建现代渔农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体制。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化的现代渔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渔农业龙头企业和渔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加工企业+专业生产基地”的新模式,努力使渔农民从弱势的生产主体转变成市场主体。

积极实施科教兴渔农战略,加大渔农业科技投入,完善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现代科技对高效生态渔农业的支撑力。

三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带动战略,抓住临港重化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加快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二、三产业上等级、上规模、上水平。

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大中型企业兴办工业特色村;加快渔农特色社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吸纳更多的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拓宽渔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2、切实抓好渔农村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渔农村文明和谐。

着眼于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渔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渔农村和谐,把渔农村环境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加强社区管理,全面提高渔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一是要全面提高渔农村规划和整治建设水平。

按照城市化、城镇化和传统渔农村三大类新渔农村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建设与保护并重,合理推进新渔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按照量力而行、节俭实用的原则编制渔农村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

继续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强生态保护,整体提高改路、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的水平,计划今年建成30个示范整治村,完成40个村的“五整治一提高”任务。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大对渔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燃气和信息、商贸、流通、金融点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广大渔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上的便利。

按照既有综合性示范效益、又具有单项特色的要求,积极培育一批功能完善、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的示范社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的村庄。

二是要全面提高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撤并规模小、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大力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

加快渔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全面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完善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渔农民健康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筹资水平。

建立健全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五保户集中供养、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户子女免费入学制度等“新五保”体系。

加快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向渔农民工的覆盖,逐步扩大渔农村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渔农民从土地保障、集体保障、子女供养等传统方式向社会保障转变,增强渔农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三是要全面提升新社区建设水平。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与民主制度建设,强化社区服务与管理功能。

加强渔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医务人员、教师、文化体育工作者、社区民警、科技人员等深入渔农村社区为渔农民服务。

继续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或任职,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渔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

探索完善渔农村社区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创新民主形式,加强民主管理,实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形式和程序“三个到位”,推广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村务监督小组等民主管理经验,健全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四是要全面加强基层平安建设。

深入开展渔农村平安建设,健全渔农村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着力解决影响渔农村稳定和渔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问题。

在渔农村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渔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促进渔农村和谐稳定。

3、着力提升渔农民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努力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渔农民。

坚持把培养和造就适应分工分业要求、全面发展的新型渔农民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对渔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渔农民的整体素养。

一是要加强对现代渔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渔农业生产经营者,加强对专业大户、合作社骨干、渔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为发展现代渔农业提供根本保证。

重视对渔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加强对专业大户、渔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子女实行定向的渔农业学历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现代渔农业知识技能的新一代的渔农业创业者。

二是要加强对渔农民转移就业技能的培训。

进一步完善以区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成校为骨干、其它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渔农民就业培训网络体系,加快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技学院建设,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型、委托型等培训模式,重点开展船舶修造、机械加工、港务海运、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提高渔农民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就业率。

特别是要改变前几年的应急性短期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性的技能培训,力求使受训渔农民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技术工。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就业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实现从求职登记、用工介绍到上岗签订劳动合同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积极培育一批讲诚信、具实力、有经验的渔农村创业者,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带动更多的渔农民转移就业。

三是要加强渔农民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对渔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全面提升渔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努力把广大渔农民培养成有自信、有诚信、有责任、有作为的文明新人。

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村)和文明家庭户竞赛活动,深化“城乡结对、共创文明”内涵,不断提高文明创建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创评活动来激发渔农民综合素质的自觉提升。

在渔农村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渔农民群众热爱美好家乡、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广大渔农民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提升。

同时,要充分调动渔农民中优秀骨干分子的积极性,以骨干及其家庭的带动,引导培育各种形式的民间社团、协会,通过构架从骨干、家庭到社团、协会这种民间组织形式,组织渔农民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有效带动渔农村文明进步。

4、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新型渔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全面发展的道路,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搭建发展新平台,增添发展新动力,营造发展新环境。

一是要加快培育中心城区和中心镇。

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新渔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的要求,优化区域生产力和人口布局。

进一步调整优化普陀海岛型城市发展布局,按照“两心两圈一带”的发展格局,加快普陀城区、六横、朱家尖等重点区域的功能和布局调整,抓好万人以上经济大岛的集镇建设,加快培育中心镇,促使渔农村人口向中心区和中心镇集聚。

二是要大力推进城乡配套改革。

按照“转变职能、完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全面推进渔农村综合改革,在户籍管理、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城乡互动发展的体制。

深刻分析当前渔农村人员结构的变化趋势,在推进“小岛迁、大岛建”、吸引广大渔农民向城镇集聚的同时,促进城乡人口互动。

三是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渔农村,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渔农村,为建设新渔农村提供资金保障。

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新渔农村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渔农村公益性社会事业进行捐助捐赠。

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股、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渔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增加渔农村小额贷款供给。

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发挥集体经济在新渔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领导,落实举措,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新渔农村建设能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必须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促进我区渔农村工作的扎实推进。

要进一步强化领导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渔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管渔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同抓,切实加强对渔农村工作的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切实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服务“三渔”“三农”的意识,自觉促进有关工作向渔农村延伸。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对照新渔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地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今年新渔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要加大对新渔农村建设的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的工作机制,推动新渔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要进一步加强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渔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渔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带领渔农民群众建设新渔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要着眼于“务求实效、群众满意”,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先锋工程”“三培养”活动,不断深化完善渔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注重解决“三渔”“三农”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尤其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