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4820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docx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1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

(1)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B

【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

“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

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九年级

(1)班开展“气象物候”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看云测天气】云层现象:

在夏天,积云迅速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请根据以上云层现象,向小明同学解释该云名称及天气将如何变化。

(2)【参观气象局】九

(1)班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了泰兴市气象局,了解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预测天气的原理,临分别时准备送一幅对联给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工作的内容和意义表示赞扬。

下联已经拟好,请你对出上联。

上联是:

________

下联是:

收玉棉金谷。

(3)【解气候现象】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

【答案】

(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2)测晴雨天象;看风云变幻;察风云天气

(3)这是因为气候与地势高下有关,庐山海拔较高,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首先要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然后再解决问题。

(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云的变化判断天气的能力。

根据对云和天气的关系的了解和给出的天气特点可以知道,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的可能。

(2)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

根据天气预测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拟写即可。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影响物候的几个因素可以知道,庐山海拔较高,在高下差异的作用下,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所以,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

故答案为:

(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2)测晴雨天象;看风云变幻;察风云天气(3)这是因为气候与地势高下有关,庐山海拔较高,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点评】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手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歌颂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高尔基的《海燕》借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B. 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启示深远,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启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庄子·逍遥游》借鲲鹏的形象启示人们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C. “序”“说”“书”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马说》是借千里马阐述人才被埋没的议论性文体,《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D. 许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清代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法国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俄国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答案】A

【解析】【分析】A高尔基的《海燕》是散文诗。

不是散文。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重要的作家作品相关的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留心课文的注解以及延申知识的掌握,需要考生自觉积累。

4.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

”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 )

A. 京剧                                     B. 秦腔                                     C. 越剧                                     D. 昆曲

【答案】C

【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秦腔:

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越剧:

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

昆剧:

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结合“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分析得出是“越剧”。

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戏曲、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5.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楷书   草书   行书       

B. 行书   楷书   草书       

C. 行书   草书   楷书       

D. 草书   行书   楷书

【答案】B

【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

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

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6.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新编霞客行】秋冬之交,阳光明媚,华南山区群峰叠翠,来自扬子江畔的徐霞客不禁心花怒放,扶木攀岩、探幽寻胜间,不觉一路登临山颠。

此时,他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山腰种着荔枝等热带果木,山脚却栽满苹果等温带果树。

他大惑不解:

难道此地的果农不懂得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吗?

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蕴含的玄机。

(2)【古诗寻节气】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暗含的节气,并说说该节气的含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杜甫)

节气:

________。

含义:

________。

②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节气:

________。

含义:

________。

【答案】

(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

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

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

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影响物候因素有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2)杜甫《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植物急需雨水的滋润,所以节气的雨水,在这个节气里降雨开始,雨水增多。

杨万里《夏夜追凉》写的是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

写的是节气是大暑,指的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故答案为:

(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

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

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

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24节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7.班级举行“走进文学人物画廊”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小题。

(1)主人公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请根据所给材料,写出相关作品人物的名称。

①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②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③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④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又加上酒力,个个难看不过,像就会有殷红的血从皮肤里迸出来似的。

(2)读小说就是读社会。

请根据下面图片所体现的情节,说说作品反映了怎样特定的社会背景。

(3)读小说就是读自己。

请从1题的四个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生活感悟,用所给句式说一段话。

(不少于80字)

【答案】

(1)①闰土;②于勒;③祥子;④旧毡帽朋友。

(2)图中表现的是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粜米的情形。

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满怀希望而来,很快就失望而去,反映了当时洋米洋面倾销、地主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工厂倒闭、农民抢米等社会现实。

(3)我想对闰土说,从你悲苦的脸上我看到了旧中国农民深重的灾难,你用一声“老爷”筑起一道心墙,隔离了少年的伙伴,也隔离了海边碧绿沙地上的那个“英雄少年”;你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神灵,从此不再有“希望”,甘心做“一具木偶”。

我问你一句:

“你的现在注定就是永生的未来吗?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本题需要注意平时对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2)图中表现的是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粜米的情形。

结合原文内容和图片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写出自己的阅读理解。

故答案为:

(1)①闰土;②于勒;③祥子;④旧毡帽朋友。

(2)图中表现的是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粜米的情形。

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满怀希望而来,很快就失望而去,反映了当时洋米洋面倾销、地主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工厂倒闭、农民抢米等社会现实。

(3)我想对闰土说,从你悲苦的脸上我看到了旧中国农民深重的灾难,你用一声“老爷”筑起一道心墙,隔离了少年的伙伴,也隔离了海边碧绿沙地上的那个“英雄少年”;你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神灵,从此不再有“希望”,甘心做“一具木偶”。

我问你一句:

“你的现在注定就是永生的未来吗?

”   

【点评】第二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做此题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注意每一个细节,如图画中的文字等,并联系题目要求,注意联想和想象。

8.读下面对联·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对联一: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

(冯玉祥题山东青州范公亭)

对联二:

正气足千秋,只今砥柱中流,得力在惶恐滩头、零丁洋里

忠臣惟一死,壮此崇祠孤屿,触景到罗浮山下、扬子江心

(清·黄惟诰题温州文天祥祠)

对联三: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题山东济南稼轩祠)

对联四: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幡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请一草堂

(清·顾复初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1)对联一下联说“都学这秀才先生”。

“今人”可以向范仲淹学些什么?

用《岳阳楼记》中连续且意义完整的两句话回答。

(2)对联二上联赞扬文天样的崇高气节。

联系《过零丁洋》,写出诗中最能体现文天样“正气足千秋”的连续的两句。

(3)对联三下联赞扬辛弃疾抗金复国的爱国精神。

联系《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写出词人报效国家,实现理想的凌云壮志的连续的两句。

(4)对联四下联说“先生亦流寓”,是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

联系《月夜忆舍弟》,写出诗中情景交融,抒写思念之情的连续的两句。

【答案】

(1)示例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示例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赢,露。

故答案为:

(1)示例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示例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对联和古诗文名句理解型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按照所给材料的提示语,背诵相关诗文,找到符合要求的句子默写。

易错易混淆词句有:

留取丹心照汗青,赢得生前身后名。

9.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①________(清幽平淡 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②________(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清幽平淡   取长补短                                          

B. 清幽平淡   相得益彰

C. 雄浑激昂   取长补短                                          

D. 雄浑激昂   相得益彰

(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

A. 笔走龙蛇                           

B. 高山流水                           

C. 博览群书                           

D. 落子无悔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根据第一处前面的“中正平和,雅致清丽”可知此处应填清幽平淡.根据第二处前面的“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可知此处应填相得益彰。

故选B。

(2)根据成语的意思来选择对应的项目。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高山流水为弹琴。

博览群书说的是应读很多的书,意思与“琴棋书画”无关。

落子无悔说的是下棋。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 B;⑵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⑵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成语的意思来选择对应的项目。

10.某中学九(3)班以“小说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渲染活动气氛。

(2)活动中,班主任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理由。

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

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3)下面是魏晓曼同学写的活动感言,请你帮她修改。

有人把书籍比作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觉得点儿都不为过。

【A】几年来,通过阅读小说,使我的知识不断积累,思维更加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

【B】人生是短小的,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C】从阅读第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每读一部小说,我都沉浸在小说故事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这也是我阅读小说的最大乐趣。

①【A】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将“________”删去。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C】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精彩人生。

(2)略

(3)通过;短小;短暂;双引号;书名号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

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

本题围绕“小说伴我成长”这一主题,用两个上、下句字数相等,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进行拟写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题只需回答出小说名字,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题,兼容语病修改、标点符号等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病句已经指出病因,修改起来就简单多了。

标点符号考查的是双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也是较容易分析的。

故答案为:

(1)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精彩人生。

(2)略

(3)通过;短小;短暂;双引号;书名号

【点评】拟写宣传标语要做到:

①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必须具体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含混模糊。

②简洁精练,朴素平易:

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练。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

要力争做到内容醒目,便于记忆。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

应尽可能用“美”和“善”的人格目标唤起人的潜在美德。

11.下列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1)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建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他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几尘,后来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3)他豪爽直率,嫉恶如仇,却也粗中有细。

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为躲避官司,出家当了和尚,后与杨志占领二龙山。

(4)他坚毅勇敢,充满生活热情。

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困难,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答案】

(1)简·爱

(2)猪八戒(猪刚鬣/猪悟能)

(3)鲁提辖(鲁达/鲁智深)

(4)鲁滨(宾)逊(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明珠《简·爱》《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12.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校开展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1)【童心唱祖国,班班歌声扬】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luó________,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wō________,你用你那母亲的脉bò________和我诉说。

(节选自《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2)【红心颂祖国,经典咏流传】请将古诗文名句填入下面横线中。

吟“①________,②________”,感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借风雨梦境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诵“③________,④________”,体会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引“黄金台”故事表达的报效朝廷之志;咏“⑤________,⑥________”,想象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骑“的卢马”乘胜杀敌的磅礴壮阔之景;读“⑦________,⑧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欣赏范仲淹笔下朝暮幻变得洞庭湖,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

(3)【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

“或”是“國”的本字。

——《字源解说》

或,邦也。

从口,从戈,以守一,口,郭也。

一,地也。

——《说文解字》

①根据以上提示,甲骨文

=

+

,“戈”与“口”两者结合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

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字的义项有:

Ⅰ国家;Ⅱ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王或侯的封地;Ⅲ国都,京城。

《穿井得一人》中“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国”的意思是________。

(填序号)

【答案】

(1)落;窝;搏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Ⅲ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的积累答题,注意“搏”是提手旁,不要写成“博”。

(2)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记忆及理解默写,注意“阑、携、的、霹雳、晖”的书写。

(3)①因为“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口” :

一,郭也;一,地也。

代指城池、国土、疆域,这两个独体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

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意思是:

全京城的人都在传说这件事,后来就传到了宋君的耳朵里。

根据语境,这里的“国”的意思是Ⅲ。

故答案为:

⑴落;窝;搏;

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