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325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国际法00247》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法》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

002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是

A.瓦特尔B.宾刻舒克

C.马克斯.胡伯D.格老秀斯

正确答案:

D(1分)

解析:

格老秀斯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法》。

2.下列不属于国际法上的国家内政的是

A.邀请另一国的军舰来访B.参加某一国际金融组织

C.在境内建立种族隔离区D.改变本国现行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C(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国家内政。

内政是国家基于其管辖的领土而行使主权的表现,包括建立国家政权体制和建立社会、法律、经济、教育、文化等制度,以及发展对外交往等所有方而的措施和行动。

内政一般以领土为基础,但内政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发生在一围领土内的事并非均属于内政的范畴,旧时也有在领土外从事一国的内政的情况。

述ABD选项均应属于内政的范畴。

C选项虽然发生在一国领土内,但由于足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因此是不属于内政的范畴。

3.中国对于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针对中国的间谍行为行使的管辖权为

A.普遍性管辖权B.保护性管辖权

C.属人管辖权D.属地管辖权

正确答案:

B(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对于外国人的管辖权的问题。

考生需区别和理解这四管辖权:

(1)属地管辖权(又称“领域管辖权”、“属地优越权”或“属地最高权”)是指国家对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除国际法公认的豁免者(如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士)外,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2)属人管辖权(又称“国籍管辖权”、“属人优越权”或“属人最高权”)是指国家对具有其本国国籍的人实行管辖的权利,而无论该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3)普遍性管辖权(或称“普遍管辖权”、“普遍管辖原则”)是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国际犯罪行为,各国均有管辖权,而不问这些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和罪犯的国籍。

(4)保护性管辖权是指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侵害该国的国家或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行使管辖的权利。

4.下列关于国家豁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豁免又称“国家财产豁免”B.国家豁免等同于管辖豁免

C.国家豁免的理论依据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D.目前发达国家多数采取绝对豁免原则

正确答案:

C(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豁免。

国家豁免另称“国家管辖豁免”、“主权豁免”(因国家豁免是以国家主权为根据的,故得此名)或“国家主权豁免”,它是指国家根据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原则不受他国管辖的特权。

目前,发达国家多数采用有限豁免原则,发展中国家也有一部分国家采取有限豁免原则。

5.1962年柬埔寨和泰国之间关于“隆端寺”的领土争端的解决方式是

A.边界条约B.国际仲裁

C.武力解决D.国际司法程序

正确答案:

D(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解决国家间领土争端的方式,考生需要对1962年的“隆端寺”领土争端有所了解。

解决国家间领土争端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通过双方谈判,签订边界条约;

(2)提交仲裁或国际司法程序。

本题中的“隆端寺”领土争端,1959年10月6月,柬埔寨政府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国际法院宣告隆端古寺的领土主权属于柬埔寨,泰国应撤退它驻扎在古寺遗址的武装部队。

1962年由国际法院进行了判决。

法院以9票对3员和民事人员。

法院还以7票对5所以答案选择D。

6.关于最惠国待遇,表述正确的是

A.一国在某些事项上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B.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在该国所享受的待遇

C.一国按国际上的最低标准给予外国国民的待遇

D.各国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互相给予对方国民某种权利、利益或优惠

正确答案:

B(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最惠国待遇的含义。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另一国(受惠国)的国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或法人)在该国所享受的待遇。

7.在拉美国家间的外交庇护的特殊之处在于,甲国对乙国人给予外交庇护的场所可以是

A.甲国驻乙国使领馆B.乙国驻甲国使领馆

C.甲国停泊于丙国港口的商船D.甲国的领土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拉美国家域外庇护。

域外庇护又称外交庇护,它是指一国的使领馆、军舰或商船对于所在地国家的罪犯给予保护。

在拉丁美洲国家间,长期以来形成了外国使馆给予驻在国国民以外交庇护的习惯。

然而,拉美国家的这种外交庇护严格限制在“紧急情况”下适用,它仅仅是拉美区域性的国际法,不具有一般国际法的意义。

8.关于国际河流的主权,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所有流经国B.属于某一流经国

C.属于国际委员会D.各段分别属于其流经国

正确答案:

D(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河流的主权。

国际河流流经各沿岸国的部分属于各沿岸国的领土,各沿岸国对其拥有主权。

9.关于添附,说法正确的是

A.添附分为自然添附和人工添附

B.自然添附是因占有无主地而取得对其的主权

C.任何人为添附都是一种取得领土的合法方式

D.有关国家须采取特别的法律步骤,才能使因添附而形成的新土地成为其领土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添附的概念。

添附是指领土因自然状态的变化或人工力量而增添的新部分。

有两种情况:

(1)自然添附,如涨滩、三角洲、新生岛、废河床等;

(2)人工添附,如堤堰、防波堤、人工岛屿等。

按照习惯规则,由于添附而形成的领土增加,有关国家当然地取得该增加部分的主权而不必采取任何特别步骤。

B选择是国际法上的先占。

10.我国法律规定的领海宽度为

A.10海里B.12海里

C.24海里D.20海里

正确答案:

B(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领海宽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来划定。

11.群岛国的主权范围及于

A.群岛及其上空

B.群岛水域及其上空

C.群岛水域的海床和底土

D.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资源

正确答案:

D(1分)

解析:

49条的规定。

12.将航空器看成是犯罪侵害对象的是

A.《海牙公约》B.《东京公约》

C.《蒙特利尔公约》D.《巴黎航空公约》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航空安全的三大公约。

考生需要牢记:

(1)《东京公约》(1963年)把航空器主要看成是犯罪行为的场所。

(2)《海牙公约》(1970年)航空器不再被看成是犯罪行为的场所,而是犯罪侵害的对象。

(3)《蒙特利尔公约》(1971年)将犯罪侵害的对象,转向了更抽象的“飞行安全”这一概念。

13.甲国购买、经营由乙国制造的卫星,交由丙国发射,对丁国地面造成损害,则负赔偿责任的是

A.甲国与乙国B.乙国

C.丙国D.甲国、乙国与丙国

正确答案:

D(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空间物体的发射国是责任主体。

一国购买、经营由外国制造的卫星,交由第三国发射,它们将被视为共同发射国而承担可能的空间损害责任。

14.常驻使节成为普遍制度始于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C.《特别使团公约》D.《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常驻使节。

在外国商业城市之间常驻领事的做法带动了常驻外交使节的出现。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后,常驻使节成为普遍制度。

15.国家外交关系的领导机关是

A.政府B.国家元首

C.外交部D.外交部长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外交关系的领导机关。

中央的外交关系机关位于国内,主要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和外交部门。

(1)国家元首是国家外交关系的最高代表机关;

(2)政府是国家外交关系的领导机关,也是最高行政机关;

(3)外交部是国家外交关系的专门机关。

16.比较重要和正式的国际协议的名称一般为

A.宪章B.协定

C.条约D.议定书

正确答案:

C(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几种国际文件的用途。

(1)条约。

以“条约”为名称的文件一般是比较重要的正式的国际协议。

(2)协定。

内容多关于某项具体问题。

(3)议定书。

通常用做主要条约的辅助性文件。

(4)宪章、盟约、规约。

通常用于建立国际组织的国际协议。

17.条约必须遵守原则的例外是

A.与国内法冲突

B.条约义务负担过重

C.当事国之间关系陷入困难

D.与强行法冲突

正确答案:

D(1分)

18.对条约有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应采用

A.最符合条约目的和宗旨的解释

B.国际法院的解释

C.国际仲裁机构的解释

D.国际法学家的解释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条约解释的规则。

两种以上文字同一作准的条约,没有规定以某种文字为解释的根据者,如遇解释分歧而且按照上述办法不能消除分歧时,应采用符合条约的目的及宗旨而又最能调和各文本的意义。

19.甲国对乙国提供援助、指挥或施加协迫的情况下,乙国的责任可能解除的情况是

A.受援助与被指挥B.被指挥和被协迫

C.协迫等同于“不可抗力”D.指挥等同于“不可抗力”

正确答案:

D(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一国牵入他国的国际不法行为。

在援助的情况下,主要的责任属于行为国,援助只起支持的作用;在受他国指挥的情况下,行为国犯下了国际不法行为,尽管是在他国的指挥下所为的;在胁迫的情况下,胁迫国是此行为的主要行为者,被胁迫国只是它的工具;而在胁迫等同于“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才能解除被胁迫国的责任。

20.对国际不法行为进行抵偿,最常见的方式是

A.表示遗憾B.承认不法行为

C.对非金钱损害作出象征性的损害赔偿D.向受害国的国旗致敬礼

正确答案:

B(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抵偿形式。

最常见的抵偿形式是正式道歉、承认不法行为和表示遗憾。

21.《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确立了

A.公平责任制B.过失责任制

C.严格责任制D.过错责任制

正确答案:

C(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的主要内容:

(1)对跨界损害的受害者提供及时和充分的赔偿;

(2)确立了严格的责任制;

(3)明确了国家、经营者以及其他实体分担损失的原则;

(4)确保提供赔偿的程序;

(5)要求国家为此制订国内法规并进行区域或国际合作。

22.依据国际组织的权力及其与成员国关系的性质,国际组织可分为

A.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B.国家间组织和超国家组织

C.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D.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正确答案:

B(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组织的分类。

目前,国际组织极其庞杂,职能各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各种国际组织划分如下:

(1)依据国际组织成员的性质,国际组织可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

(2)依据国际组织的职能,国际组织可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3)依据国际组织成员的地域特点,国际组织可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4)依据国际组织的权力及其与成员国关系的性质,国际组织可分为国家间组织和超国家组织。

23.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制定海洋法公约时采取的表决方式是

A.全体一致同意B.多数同意制

C.加权表决制D.协商一致

正确答案:

D(1分)

24.联合国总部以外的办事处设在

A.纽约和日内瓦B.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华

C.纽约、伦敦和巴黎D.日内瓦、维也纳和纽约

正确答案:

B(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

(1)联合国共有六种正式语文:

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

英文和法文为其工作语言。

(2)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3)联合国总部以外的办事处(分部)有: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

25.对人权的理解采用较为宽泛、模糊和能够包容各方面主张的是

A.《联合国宪章》B.《世界人权宣言》

C.《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D.《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联合国宪章》对人权的理解采用较为宽泛、模糊和能够包容各方面主张。

26.《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

A.均以《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B.宣告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松紧”相同

C.约文在法律上的精确性相同D.实施措施的强度相同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1966年的两个国际人权公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两公约均以《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但也有若干变化和发展。

两公约虽然都是由《世界人权宣言》衍生而来,但两者在面对各自所要保护的各项人权时,却呈现出如下明显的差异:

(1)两公约宣告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松紧”不同;

(2)两公约的约文在法律上的精确性不同;

(3)两公约的实施措施的强度有别。

27.第一个区域性人权公约是

A.《非洲宪章》B.《欧洲人权公约》

C.《美洲人权公约》D.《美洲国家组织宪章》

正确答案:

B(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人权公约》。

《欧洲人权公约》是第一个区域性人权公约,在生效之初其内容并不很全面,后来是通过议定书的形式逐步得到完善,而且缔约国包括了全部欧洲理事会的成员国。

28.第三方不直接参与争端谈判,而是运用外部手段促成当事国进行谈判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是

A.斡旋B.调停

C.调查D.协商

正确答案:

A(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斡旋的概念。

斡旋是指第三方不直接参与争端谈判,运用外部手段促成争端当事国进行谈判以解决争端。

29.国际法院的当事方是

A.自然人B.法人

C.国家D.国际组织

正确答案:

C(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院的当事方。

际法院的诉讼当事人:

(1)联合国的会员国;

(2)

(3)法院书记处交存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

国际组织、法人或个人都不能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

所以答案选择C。

3O.特别禁止使用野蛮或残酷作战手段的是

A.日内瓦公约体系B.巴黎公约体系

C.海牙公约体系D.纽伦堡规则体系

正确答案:

C(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海牙公约体系的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

考生可以记忆下下面的知识点。

海牙公约体系对一些特别禁止使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如下列举:

(1)野蛮或残酷的手段;

(2)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

(3)背信弃义的手段;

(4)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对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有

A.国内法与国际法关系密切

B.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

C.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负有使本国的国内法与国际义务相一致的义务

D.国际法在国际司法机构中享有优先地位

E.国际法在国内自动产生法律效力

正确答案:

ABCD(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关系。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主要有二元论与一元论两种:

一元论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同属一个法律体系;二元论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关系:

(1)在国际层面,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

①在现行国际法或国际文件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负有使本国的国内法与国际义务相一致的义务。

②国际法在国际司法机构中享有优先地位。

此外在国际层面,国内宪法也不能取代国际法,尽管在多数国家中国内宪法可以并且通常优于国际法。

(2)在国内层面,国际法在一国国内的效力由国内特别是宪法加以规定。

国际法只有依靠国内法才能产生效力。

32.永久中立国有

A.瑞典B.新西兰

C.奥地利D.芬兰

E.土库曼斯坦

正确答案:

ACDE(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永久中立国。

永久中立国是指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

其两个条件:

①自愿承担永久中立义务;②永久中立地位由国际条约加以保证。

永久中立国有:

(1)瑞士;

(2)奥地利;(3)哥斯达黎加;(4)瑞典;(5)芬兰;(6)爱尔兰;(7)列支敦士登;(8)土克曼斯坦。

33.自然划界的习惯法规则主要有

A.以山脉为界时,一般以分水岭为准

B.以河流为界时,不通航河流以河上桥梁的中间为界

C.以河流为界时,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

D.界河上的桥梁以桥的中间为界

E.湖泊以中间为界

正确答案:

ACDE(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划界法。

自然划界法是指国家利用天然地形如河流、湖泊、山脉、沙漠和森林等为界,来划定边界线的方法。

一般适用下面的原则。

(1)以山脉为界时,通常采用分水岭原则,即以分水岭及其脊线为界。

(2)以河流为界时,如是可以通航河流,一般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如是不通航河流,则以河道中心线为界,界河上的桥梁以桥的中间为界。

界线两边的岛屿分别属于两岸的沿岸国。

(3)以湖或内海为界时,界湖的划界,除另有协议外,通常把边界定在湖或内海的中央。

34.根据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官享有的特权与豁免包括

A.人身和财产不得侵犯B.司法管辖的豁免

C.行动及旅行的自由D.免纳捐税、关税

E.免除海关查验

正确答案:

ABCDE(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外交官的特权和豁免。

外交官的特权与豁免:

(1)外交官的人身和财产不得侵犯;

(2)司法管辖的豁免;

(3)行动及旅行的自由;

(4)免纳捐税、关税与海关查验。

35.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有

A.国际红十字会B.欧洲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E.世界卫生组织

正确答案:

BDE(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间国际组织。

(1)政府间国际组织包括:

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东盟、国际结算银行、欧盟、八国集团、国际原子能机构、上海合作组织等。

(2)非政府组织包括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国际商会(ICC)、国际绿色和平、大赦国际、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法协会(ILA)等。

E选项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所以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6.简述国家承认发生的情形及法律效果。

正确答案:

(1)国家承认发生的情形:

合并、分离、分立、独立。

(2)国家承认的法律效果主要有:

①两国之间可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

权。

承认的法律效果有溯及力。

37.简述中国国籍立法的基本原则及中国国籍丧失的方式。

正确答案:

(1

①各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国国籍原则;

②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

③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④男女国籍平等原则;

⑤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

(2)根据《国籍法》的规定,中国国籍的丧失,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①自动丧失。

《国籍法》第9条规定:

“定居在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②申请退籍。

《国籍法》第10条规定:

中国公民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外国人的近亲属;定居在外国的;有其他正当理由。

第11条规定:

“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

38.简述《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关于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地位的规定。

正确答案:

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地位可概括为下述几点:

(1)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2)任何国家或个人不得将“区域”及其资源占为已有,不得主张权利;

(3)国际海底区域内的资源属于全人类所有,由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

(4)国际海底区域对所有国家开放,专为和平目的使用;

(5)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不影响其上覆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39.简述条约终止的原因。

正确答案:

根据《公约》第54条至第64条以及第73条的规定,条约终止的可能原因有:

条约期满、条约履行完毕、条约解除条件成立、单方面废约或退约、新约取代旧约、条约不能履行、当事方共同同意终止、情况的基本改变、一方重大违约、断绝外交或领事关系、发生敌对行为、与新强行法冲突,等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0.试述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国际强行法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①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②禁止使用武力原则;

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④不干涉内政原则;

⑤民族自决原则。

(2)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强行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被各国公认,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国际法一切领域的原则,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强行法是指那些必须遵照执行,不得损抑,且只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的国际法规范始得更改的法律规范。

②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强行法,但强行法不等于国际法基本原则,即除基本原则外,某一专门国际法部门的原则或规则,也可能具有强行法性质,也是必须遵照执行的。

如关于惩治灭绝种族和其他国际犯罪的规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1“甲国和乙国的”

问题:

(1)国际法院对该案是否有强制管辖权?

为什么?

(2)国际法院对甲国是否有管辖权?

为什么?

(3)国际法院对丙国是否有管辖权?

为什么?

(4)国际法院所作判决对哪些国家具有法律拘束力?

正确答案:

(1)丙国既非联合国会员国,也非《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也没有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

所以国际法院并没有对该案件的强制管辖权。

(2)根据《国际法院规约》,有三类国家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

①联合国的会员国;

②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但为《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

③既非联合国会员国也非《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但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预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保证执行法律判决及履行相关其他义务的国家。

本案中甲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所以国际法院对甲国具有管辖权。

(3)丙国还是写信给国际法院说:

“甲国和乙国的起诉方式不正当,但本国政府还是准备出庭应诉。

”说明丙国接受国际法院管辖,国家法院对丙国有管辖权。

(4)国际法院所作判决对甲乙丙三国都有约束力。

国际法院的判决具有终局性,一经作出即对当事国产生拘束力,当事国必须履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