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440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风发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docx

自然风发生电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位论文

JIUJIANG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自然风发生电路

英文题目Theelectriccircuitofthenaturalwind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二零零七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

院(系):

电子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自然风发生电路

题目

来源

意义

现在微电脑(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家电日益受到欢迎,是家电的必然发展趋势。

使用单片机制作了一种电扇自然风发生电路,它能有规律地控制风扇送风的强弱。

传统的电扇通过它可产生自然风,亦可将它直接做在电扇里,即是自然风电扇。

论文

题目

研究

领域

状况

目前已有人使用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的8位PIC系列PIC16C5X单片机和NE555制作自然风发生电路。

内容

提要

实施

方案

要让电风扇产生自然风,即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只有改变电机端的电压和电流。

改变晶闸管控制角α,即控制晶闸管开始导通的时间,就能使电机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发生变化。

α角的变化又可通过电容C1的放电时间的改变来实现。

单片机有规律地选择电阻Rx,即可改变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从而达到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的目的。

主要观点

主要

技术

指标

基本要求:

1、用单片机实现自然风模拟控制电路;

2、控制分为三挡:

自然风模拟、自然风定时模拟,普通模式;

3、操作用单触方式完成。

发挥部分:

1、用LED显示风力大小;

主要

参考

文献

[1]潘永雄.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11~150,234~250

[2]刘启中.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34~

44

[3]龚华生.元器件自学通.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0~470

[4]王港元.电工电子实践指导.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7~108

摘要

要让电风扇产生自然风,即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只有改变电机端的电压和电流。

改变双向晶闸管控制角α,即控制晶闸管开始导通的时间,就能使电机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发生变化。

α角的变化又可通过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的改变来实现。

应用AT89C51单片机有规律地选择电阻Rx,即可改变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从而达到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的目的。

【关键词】MCU晶闸管风扇自然风

Abstract

Ifwanttomaketheelectricfantoproducethenaturalwind,namelychangingtheelectricfanblaststrongandtheweak,theonlywaywastochangeelectricalmachinery’svoltageandtheelectriccurrent.Tochangesthebidirectionaltransistor’sphase-controlanglea,itismeansthecontrolthetimewhichleadspassesoftransistor,canthevoltageandtheelectriccurrentoftheloadintheelectricalmachinery.Thecapacitor’schargeanddischargetimecanalsochangingtheanglea.TheAT89C51MCUchoosesresistanceRxregularity,byusingchangecapacitor’schargeanddischargetimetoachievethegoalwaswhichcanchangeelectricfanblastthestrongandtheweak.

【keyword】MicrocontrollerUnit,Transistor,Electricfan,

Thenaturalwind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设计思路与系统设计3

1.1问题的提出3

1.2几个设计方案的比较3

1.3系统设计框图5

1.4小结5

第二章系统的硬件设计6

2.1整体硬件电路设计6

2.2过零检测电路10

2.3RC吸收电路11

2.4小结12

第三章软件程序设计13

3.1程序流程图14

3.2小结15

第四章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17

总结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附录1系统整体硬件原理图21

附录2软件程序清单22

前言

自然风是指自然界里的天然阵风,风量时大时小,给人以舒适感觉。

而电风扇的风量则不同,它是固定不变的,虽然配以摇头装置,仍不能达到自然风的效果。

长时间吹固定不变的风量,不但会感到不舒服,而且对人的健康也不利,解决的方法是使用单片机制作了一种电扇自然风发生电路,它能有规律地控制风扇送风的强弱。

传统的电扇通过它可产生自然风,亦可将它直接做在电扇里,即是自然风电扇。

有了它可使电风扇发出变化的风量,好像自然界里的天然阵风,这种模拟自然风对老人和小孩尤为适宜,同时也适合夜间睡眠使用。

要使电风扇产生自然风,即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本设计利用AT89C51单片机隔10s依次从P2.0—P2.7端口输出高电平给Rx,可以改变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通过单结晶体管产生振荡,触发双向晶闸管控制极,达到改变双向晶闸管控制角α,即控制晶闸管开始导通的时间,就能使电机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发生变化。

从而达到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的目的。

发生电路的控制设置三档:

自然风发生电路开始工作、停止工作和定时工作,定时设置为30分钟。

LED显示“11”符号是表示发生器未启动或停止,显示“三”符号表示发生器开始工作,并紧接着显示数字0→7,每个数字隔10s,表示风力在不断地变化。

因双向晶闸管导通角的导通时间是从零电压开始计算,设计中采用了交流电零相位检测电路,使控制导通角更加准确

文章就本系统设计分作四章,介绍其设计过程。

第一章设计思路与系统设计

本章节主要介绍自然风发生电路的设计意义,对系统设计的三种方案进行论证比较,选择较合适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系统框图。

1.1问题的提出

夏天的气温一年比一年高,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最需要的家电是空调或电风扇。

在使用空调时,空调室环境中负氧离子数目显著减少而正离子过多,影响了空气的清洁度和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造成人体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容易存活,威胁人体健康。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电风扇绝大部分是5档和3档固定风力型。

当使用电风扇吹风时,由于风力持久不变,风源集中,会使人出现打喷嚏、流鼻涕、乏力、头痛、头晕、失眠、肩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另外,电风扇的回旋风对人的耳膜有震动作用,耳膜震动过久,也会使人感到疲倦,对人的健康很不利。

人们需要的是能送出凉爽的风而又不危害身体健康的家电,因此自然风电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是电风扇发展的必然趋势。

1.2几个设计方案的比较

(1)以NE555为核心的发生电路

通过调节可调电阻,改变555电路中电容的冲、放电时间常数,可调节风扇的转速,即调节其风力强弱,转速慢时似有微风吹拂,风扇周转频率约在0.5-30HZ范围[1][2]。

电路特点:

结构简单、易实现、无需编程,但需手动调节电阻、风力显示较难实现、功能不易扩展[3]。

(2)以PIC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发生电路

使用美国Microchip公司的PIC16C5X单片机作为控制电路,有规律地选择电阻Rx,即可改变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改变晶闸管控制角α,从而达到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的目的[4][5]。

电路特点:

PIC16C5X是低价商用单片机,编程指令简单、处理速度快,但PIC单片机是一次性可编程型芯片,且RAM,ROM一般不做扩展[6]。

(3)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发生电路

使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电路,同样是有规律地选择电阻Rx,即可改变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改变晶闸管控制角α,从而达到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的目的。

电路特点: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其主要特性有[7]:

1)8031CPU与MCS-51兼容

2)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寿命:

1000写/擦循环)

3)全静态工作:

0Hz-24KHz

4)三级程序存储器保密锁定

5)128*8位内部RAM

6)32条可编程I/O线

7)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8)6个中断源

9)可编程串行通道

10)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11)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综合比较上述三种方案,后两种方案都能实现智能化,但对于学习和研发,需要的是可多次修改编程、处理速度快、易功能扩展的芯片,选用第三方案更优越,所以本设计采用的是第三方案,用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1作为核心的发生电路。

1.3系统设计框图

用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的设计框图如图1.1

图1.1系统设计框图

1.4小结

本章主要是综合比较自然风发生电路的三种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和三个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了用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的设计方案,并设计出了系统框图。

第二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针对第一章选择的方案及设计方框图,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首先解决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即硬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主电路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的性能和参数,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2.1整体硬件电路设计

2.1.1整体硬件电路的组成

整个硬件电路设计由主电路、RC吸收电路、触发电路、显示驱动电路、键盘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单片机复位和时钟电路组成,电路图见附录1。

主电路由电源(~220V)、负载(电风扇)、双向晶闸管组成。

RC吸收电路由电阻R1和电容C2组成。

触发电路由电阻Rx、电容C1、单结晶体管BT33组成张弛振荡电路。

显示驱动电路采用正向驱动LED,显示0-7数字。

过零检测电路由桥式整流二极管、分压电阻、滤高频电容、三极管和上拉电阻组成。

键盘电路由上拉电阻和按键开关组成,分别控制自然风发生电路开始、停止、定时三种工作方式。

2.1.2硬件电路的实现

要让电风扇产生自然风,即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只有改变电机端的电压和电流。

改变晶闸管控制角α,即控制晶闸管开始导通的时间,就能使电机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发生变化。

图2.1展示了α角和电机负载电压的关系。

图2.1α角和电机负载电压的关系

α角的变化又可通过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的改变来实现。

AT89C51单片机有规律地选择电阻Rx,即可改变电容C1的充放电时间,从而达到改变电风扇送风的强弱的目的。

控制角α和强弱风的关系如表2.1所示[4]。

表2.1控制角α和强弱风的关系

正半周

a=

30°

60°

90°

120°

150°

180°

负半周

a=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超强风

强风

凉风

常风

微风

超微风

停止

交流电频率f=50Hz,则可得下式:

    

   (2-1)

而根据RxC1充电回路:

则有:

   (Vp-Vv)=(VBB-Vv)(1-

)其中,Vv为充电初值;Vp为充电后值;VBB为充电电源电压,t为充电时间。

整理可得:

    t=

(2-2)[8]

其中

    

·

为单结晶体管的分压比,ln为自然对数,

为单结晶体管的正向电阻。

由式(2-1)和式(2-2)即可得出

    

(2-3)

触发电路中,单结晶体管(双基极二极管)BT33的分压比η=0.63,。

电容C1取值0.047μF。

根据(2-3)式,对应不同α的设定值,求得Rx值见表2.2:

表2.2Rx的取值

R7=220K

R8=180K

R9=150K

R10=120K

R11=89K

R12=62K

R13=33K

R14=1K

Rx接于AT89C51单片机的P2.0—P2.7口。

二极管D1—D8是为了防止P2口电位受到影响.

Rx、C1和BT33组成张弛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可通过改变Rx和C1的数值调整,单结晶体管BT33是一种具有负阻特性的器件,即当流经它的电流增加时,电压降不是随之增加而是随之减小[9][10]。

单片机输出高电平,通过Rx向电容C1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值电压Up(Up≈ηUbb,Ubb为b1、b2间电压[8])时,单结晶体管导通,电容通过变压器放电,输出脉冲触发双向晶闸管。

同时由于放电时间常数很小,C1两端电压很快下降到单结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v,单结晶体管关断,C1再次冲电,周而复始,在电容两端呈现锯齿波形,在变压器输出尖脉冲(如图2.2)。

充电时间常数由电容和Rx等决定,选择不同的Rx改变C1的充电时间,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11]。

图2.2电容两端锯齿波和变压器输出的尖脉冲[8]

本设计采用的双向晶闸管是MAC97A6,由NPNPN五层硅组成,具有正、反两个方向都能控制导电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两个逆阻晶闸管的反并联。

双向晶闸管的特点是正、反向输出特性近乎理想的匹配,并且仅利用一个门极即可实现正、反向开通的控制[12]。

MAC97A6控制极触发电流和电压为5mA、2V。

基本特点[13]:

①能由阻断变为导通状态,表明具有开关功能。

只有主电极加电压,而控制极不加电压时,只要阳极电压低于转折电压,双向晶闸管不导通电流。

无论主电极电压极性如何,控制极是正或负,均能触发双向晶闸管导通,双向晶闸管导电与否也受控制极控制,但主电路导通电流的方向由主电压的方向决定。

双向晶闸管导通后,即使撤消控制极触发电压,仍能继续保持导通状态。

当主电极电压降至零,或主电路中电阻大到某一较大数值时,双向晶闸管就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状态。

双向晶闸管在触发导通时,采用负极性触发比采用正极性触发所需的触发电流小,工作也可靠。

在交流电路中,用双向晶闸管代替一组反并联的逆阻晶闸管,简化了线路,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节省了投资。

因而它是交流功率控制电路中较理想的器件。

晶闸管过零触发,常用的触发电路与主回路之间由于有电的联系,易受电网电压的波动和电源波形畸变的影响,在触发电路中加隔离变压器,隔离交流电串扰。

键盘设置如下:

P0.0口为启动信号输入口,当A键按下时,则自然风发生电路开始工作。

P0.1口为停止信号输入口,当B键按下时,则自然风发生电路停止工作。

P0.2口为定时信号输入口,当C键按下时,则自然风发生电路以定时方式工作。

D按键为单片机复位按键。

2.2过零检测电路

过零检测的作用可以理解为给主芯片提供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起点是零电压,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就是依据这个标准。

也就是说电风扇转速都对应一个导通角,而每个导通角的导通时间是从零电压开始计算的,导通时间不一样,导通角度的大小就不一样,因此电风扇的转速就不一样。

2.2.1电路原理图

图2.3过零检测电路

2.2.2工作原理

P0.7口为零电位检测输入口,检测交流电零相位

检测交流电压取自变压器次级A、B两点(~6v),经过全波整流,形成脉动直流波形,电阻分压后,再经过电容滤波,滤去高频成分,形成C点电压波形(如图2.4上图);当C点电压大于0.7V时,三极管Q2导通,在三极管集电极形成低电平,三极管Q3截止,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17形成高电平;当C点电压低于0.7V时,三极管Q2截止,三极管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16,形成高电平,三极管Q3导通,集电极形成低电平,这样通过三极管的反复导通、截止,在芯片过零检测端口P0.7口形成100Hz脉冲波形(如图2.4下图),芯片通过判断,检测电压的零点。

检测到零电位就开始输出高电平给P2口。

图2.4C、D点电压波形和P0.7端口波形图

2.3RC吸收电路

自然风发生电路的负载是电风扇电机,属感性负载。

电感器在断开电源一瞬间(一般为几微秒),会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动势,电风扇电机就是一个大电感,工作在交流点过零或关断电源时刻,都会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压。

由于电机与晶闸管串联在主电路中,感应电压就会沿主回路加在晶闸管两个主电极上,这样将会带来两种危害:

一是高感应电压将引起晶闸管误导通,使本要关断的电风扇又转起来;二是高感应电压会击穿晶闸管,造成永久性损坏。

为了克服这两方面害处,加吸收电路,与晶闸管并联,电风扇电机工作在交流过零时刻,无论电机线圈产生感应电压的方向如何,都会形成闭合回路。

在这个回路中,由于有R1、C2与晶闸管并联,较高感应电压就通过R1给电容C2充电,使线圈中磁能转变为电容中的电能,从而将感应电压吸收掉,然后通过电阻放电,把能量逐渐消耗在电阻上,这就使感应电动势幅值不能形成长久电压,以保护晶闸管不被击穿和不出现误触发[13]。

2.4小结

本章节主要解决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问题,设置了三档控制方式按键和风力显示,根据RC充放电时间和单结晶体管的分压比,计算出P2端口所接的Rx的电阻值。

在触发电路中,应用单结晶体管的负阻特性,与Rx、C1形成张弛振荡电路,通过变压器输出不同相位的尖脉冲给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使双向晶闸管导通。

双向晶闸管每个导通角的导通时间是从零电压开始计算的,所以在硬件电路设计中加入了过零检测电路,该电路是利用三极管基极截止电压为0.7V的特性,对交流电零相位进行检测。

由于电风扇属感性负载,工作在交流过零点或关断电源时刻,会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压,为了保护晶闸管不被击穿和不出现误触发,电路设计中增加了RC保护电路。

第三章软件程序设计

根据硬件设计要求,先给程序和定时器T0、T1设定复位地址,各个要用到的寄存器赋值,给单片机P0端口置1,作为输入端口。

再检测三个工作方式的按键,这时LED显示“11”,当A键按下,LED显示“三”,程序向下运行检测P0.7口交流电零相位,等待零相位,有就开始继续向下运行,同时启动10s延时,依次隔10s给从P2.0—P2.7端口输出高电平。

B键按下,程序停止向下运行,跳回初始化阶段,LED显示“11”。

如B键未按下,继续检测C键,C键按下启动30分钟定时。

定时器T0、T1工作方式的选择:

由定时器的各种工作方式的特性,可以计算出:

方式1最长可定时65536μs、方式2最长可定时256μs

由于本设计的定时器定时时间是50ms,由此选方式1,每隔50ms中断一次,中断20次为1s。

定时器T0、T1定时50ms初值:

在AT89C51中,与定时/计数T0、T1工作方式有关的寄存器为TMOD和TCON。

其中TMOD控制定时/计数器TO、T1的工作方式,而TCON控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方式和禁止/允许定时中断。

1)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在源程序中TMOD=00010001即M1、M0=01选择工作方式1,16位定时/计数器;C/T是定时/计数选择位,当C/T=0是指处于定时方式,当C/T=1处于计数方式,计数脉冲来自P3.4;GATE=0是定时/计数控制位要与TCON的TR联合起来使用,当TR=1时启动定时器,TR=0时停止工作。

2)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

在IE中EA是中断允许/禁止位,在源程序中EA=1说明打开中断请求;ET0、ET1是允许/禁止定时器中断位,在源程序中ET0、ET1都被置了1说明允许定时器的中断。

3)中断允许优先级控制寄存器IP:

在IP中PT0是定时器T0优先级低位,在源程序中PT0=1说明定时器T0优先级为1级。

因此定时器T0的优先级高于定时器T1[7]。

3.1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3.1:

图3.1主程序流程图

30分定时和10s延迟流程图如图3.2:

图3.230分定时和10s延迟流程图

3.2小结

本章根据硬件电路的设计和AT89C51单片机的性能,设计出软件程序流程图,应用汇编语言可编写出系统软件程序,程序清单见附录2[7][14][15]。

 

第四章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硬件电路完成后,接上直流5V和交流220V电源后,数码管显示“11”,电风扇不转动。

按下启动键A,显示“三”,接着隔10s依次显示0-7,同时电风扇风力变化,接着循环运行。

按下定时C键,开始30分定时,30分钟后定时停止,按下B键,显示“11”,发生电路停止工作。

基本能实现设计要求功能。

在测试中,发现硬件电路工作时存在一定误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秒表测试计时,发现10s和30分定时有一定误差,时间稍微偏长,分别相差0.05s和2s,这与定时/计数器产生中断和程序运行时间有关。

2、由于有些元器件参数达不到理论计算数据要求,因此不能严格按理论设计的风力产生自然风,在触发电路部分,单结晶体管BT33的分压比η,是用万用表测量的正向电阻值计算得出的,存在一定误差。

3、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的是2个三极管,截止电压为0.7V,使零相位检测产生较大误差,影响单片机输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从而导致导通角控制存在一定的误差,与理论导通角相差

左右。

本设计还可增加不同定时按键,使设计更完善。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用遥控器来控制发生电路工作,可更加方便地使用。

 

总结

通过查阅与论文题相关的资料,再根据设计要求,最先是想试着采用PIC单片机来控制,看了些介绍PIC单片机书后,发现PIC单片机不能多次修改编程,而自身学的MCS-51系列单片机,可多次擦除、写入,在设计时更加适合。

在设计硬件电路时,一开始在头脑中虽有个框架,也初步设计出了电路图,但在考虑实际电路时,发现了许多问题:

怎么检测交流电零相位、触发电路的设计采用什么电路较合适等。

在程序设计时也遇到了应该输出什么电平触发晶闸管、延时和定时等问题,最后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都一一得到了排除。

通过这次设计,学到了很多相关专业知识,比如所用到元器件的参数和功能、MCS-51单片机汇编等,掌握了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收获很大。

参考文献

[1]陈永甫.新编555集成电路应用800例.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400

[2]项新建.电风扇模拟自然风发生器.家用电器科技.1992年4期,35~35

[3]张庆双.实用电子电路200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98~210

[4]李东星,陈小牧.用PIC单片机制作电扇自然风发生器.电子技术(上海).

1993年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