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51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docx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修改

安化县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

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

(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

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

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

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6.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

  答:

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7. 我国防灾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

每年的5月12日。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

(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

(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3. 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

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14. 我国2006—2020年的保障措施是?

  答:

(1)加强法制建设。

(2)健全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3)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5. 全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

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

  17. 抗震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主要包括生命线系统防灾措施、生产(科研、教学)系统防灾措施、防止

地震直接灾害措施、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措施、防止地震人为灾害措施、避震疏散、震前应急准备、震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

  18.我国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法律法规知识

  19.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

布,何时开始生效?

  答: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20. 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

  答:

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21. 防震减灾规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

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22.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

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

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

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

其他建设工程。

23.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答: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

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

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

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4.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怎样设防的?

答:

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25. 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应在什么时间完成地震灾害安全性评价报告的

评定工作?

答:

在接到报告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26.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颁布于何时.何时生效?

答:

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

27.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对地震临震预报有何规定?

答:

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

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地震预报。

28.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

答:

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地震基本知识

29.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

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0. 地震是什么?

  答: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31.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32. 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

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33. 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34. 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5. 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36. 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37. 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38. 什么是烈度?

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

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39. 什么是地震波?

分为哪几种?

  答:

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

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40.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41. 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

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42. 什么叫极震区?

  答:

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43. 什么是震级?

  答: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44.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

弱震: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

震级等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45.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

  46.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答: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47. 什么是地震带?

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答: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

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48. 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答:

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49.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50 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答:

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

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

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

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51. 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

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

一是把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定为震中,‘称为宏观震中;二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微观震中或仪器震中。

由于受震源区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宏观震中并不一定与微观震中重合。

  66. 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答: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67. 什么是震源深度?

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68. 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答: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69. 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答:

震级:

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一般小于1级的为极微震;大于1级小于3级的为微震;大于3级小于5级的为小(地)震;大于5级小于7级的为中(等)地震;大于7级的为大(地)震;震级小于3级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72.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

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73. 什么是纵波?

  答:

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

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

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74. 什么是横波?

  答:

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

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一5公里/秒。

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

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75. 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

  答:

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

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地震前兆

76. 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

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

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79. 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

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80. 地震有前兆吗?

  答:

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81. 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

  答:

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

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84. 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答:

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

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

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86. 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

不一定。

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

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

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87. 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

不一定。

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

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

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93.“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你知道井水在震前的哪些异常现象?

  答:

(l)水位变化;

(2)变味;(3)发挥;(4)冒泡;(5)翻花等。

  

监测预报

96. 目前世界上地震预报工作开展比较好的有哪几个国家?

答:

有日本、美国、前苏联和中国。

97. 观测地壳应变、地壳应力能预报地震吗?

答:

地震就是地壳岩石受力变形,最终发生破裂的一种力学过程。

因此连续

监测地壳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对地震预报研究,尤其是进行短期和临震预报,无疑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98. 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

  答: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100. 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三要素:

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

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

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

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

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01. 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

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

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

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102. 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

①不相信。

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

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

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

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103. 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在哪里?

  答:

1930年我国第一年自建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

  104. 地震预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地震预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105. 世界上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答:

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106. 我国曾经比较好地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答: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抗震设防

107. 为什么要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答:

一是近年来发生破坏性地震使新建工程大量倒塌给我们的启示;二是新

建设防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根本措施;三是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程抗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108. 新建设防工作“五同时”的内容是什么?

  答:

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五个环节的同时要进行抗震设防。

  110. 目前新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一是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不按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程序办事;三是普遍忽视结构质量,片面追求外部装修。

  111. 抗震加固的原则是什么?

  答: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同时注意经济和环境效益。

  113. 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房抗震“四个一点”的经验是什么?

答:

地基牢一点,房屋矮一点,屋顶轻一点,联接好一点。

  114. 什么是活断层?

  答:

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增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115. 什么是隐伏活动断层?

  答:

平原或盆地区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

  116. 活断层探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答:

槽探、钻探、遥感和物探等方法。

  117.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哪些?

  答:

一般分为剪切、挤压、拉张、剪切-拉张和剪切-挤压五种。

  118. 对生命线工程三条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生命线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119.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1)结构不合理

  建筑物的破坏随结构类型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

房屋平、立面复杂的,地震时会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对房屋局部加重震害。

构件之间连接不牢式抗拉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地震时强烈摇动导致整个房屋倒塌。

因而,地震区的建筑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建筑材料质量低劣

使用质量低劣的砖、水泥,造成砌体强度不足,地震时屋檐外闪,墙体鼓出或开裂倒塌。

  (3)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砌砖时砂浆标号不够,不润砖,纵横墙交接用直搓或马牙搓,砂浆不饱满,搓子不严不实,堵砌施工通道不认真。

少放错放、漏放钢筋,钢筋搭接少或根本没有搭接等偷工减料、少焊、爆焊或以点焊代替焊缝等。

地震时,支撑系统脱落,屋盖下摔,房屋倒塌。

所以,精心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抗震性能的关键。

  (4)地基失效

地震时,由于地基开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滑坡、不均匀沉降等造成房屋倾斜破坏。

因此,选择好建筑场地十分重要。

  (5)工程建设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121. 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

(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

(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122. 地震引起的场地震害类型?

  答:

有5类主要震害类型,即:

(1)砂土液化,其地震破坏类型有喷水冒砂、地面沉陷、浅层滑移与侧向扩张;

(2)软土震陷;(3)基岩崩塌;(4)土体边坡的不稳定(失效);(5)地震断层。

其它还有:

海啸、湖涌、陷落、地面和矿坑涌水等。

  125. 哪些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答:

(一)重大建设工程;

(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四)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

  126. 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答:

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

什么是地震力?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惯性力,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就是惯性力的作用。

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

  127. 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

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

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

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

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128. 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