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584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2doc.docx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2doc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探究,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掌握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的实验技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5.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设计思路〗

  实验探究教学是一种生物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要求,遵循“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程序,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组织,设计好教案。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中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

学生属九年义务教育按片招生,绝大多数来自城市,学习基础一般,但积极性很高。

〖课堂实录〗

  师: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管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血液的知识呢?

  生:

血液是红色的黏稠液体,闻起来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物质,血液起运输作用。

  师:

非常好,同学们对血液有一定的了解。

  医生在诊断某些疾病时,常常对病人的血液进行化验。

课本P27有一位病人一次血液化验的部分检查结果,大家见过类似的化验单吗?

  生:

见过。

  师:

你知道怎样读化验单,怎样判断化验结果是否正常吗?

  生:

不知道。

  师:

这就需要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的指标,了解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课本中化验单的内容,提出假设。

  生:

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

  师: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探究方案。

  生:

如果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那么向血液中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实验设计:

1?

焙旯酃鄄煅?

液的组成;2?

毕晕⒕迪鹿鄄煅?

液的装片。

  师: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设计1:

宏观观察血液的组成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血液是否分层?

分几层?

各层的颜色怎样?

大致比例如何?

  生:

(观察结果并记录在教师分发的表格中。

师:

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组实验: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

(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是什么形状?

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

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

  生:

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

  红细胞:

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

  白细胞:

最大,有细胞核;

  血小板:

最小,无细胞核。

  师:

(教师出示挂图――血液的成分,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

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称为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有关血浆的内容。

  生: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约91%~92%),还含有蛋白质(约占7%)、葡萄糖(约占0.1%)、无机盐(约占0.9%)和代谢废物。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师:

下面我们再来分别探索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首先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播放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和分离的录像和演示实验:

取一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可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

  师:

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生:

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仍呈暗红色。

  生:

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师: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生:

运输氧气的功能。

  师:

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根据刚学过的血红蛋白的特性,给动脉血和静脉血下定义。

  动脉血: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静脉血: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师:

(显示贫血的概念。

  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

男子平均500万个/mm3,女子平均420万个/mm3),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

男子为12~15g/100mL,女子为10.5~13.5g/100mL)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

你认为一般的贫血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师:

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

骨的红骨髓可以产生新的红细胞补充衰老或被破坏的红细胞。

  (播放白血病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

  师:

(播放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录像)

  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的?

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生:

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

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师: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生: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师:

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

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发炎”。

  师: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为什么皮肤出血后会自然止血?

  生:

不知道。

  师:

(播放演示实验:

出示A,B两试管,A试管装的血液没加抗凝剂,B试管装的血液也没加抗凝剂,但在取血时用竹签不停地搅动。

  注意观察两试管的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生:

A试管的血液凝固成了血块,且血块周围有一些淡黄色的液体,B试管的血液不凝固。

  师:

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叫血清。

  (出示投影)

       

师:

为什么试管B的血液不凝固?

  生:

是用竹签搅动的缘故。

  师:

为什么搅动能使血液不凝固?

  (播放:

竹签上的红色丝状物,用水冲洗,变成了白色的丝状物。

  这些白色的丝状物叫纤维蛋白,那么,洗去的红色物质应该是什么?

  生:

红细胞。

  师:

B试管里的血液不凝固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了什么?

  生:

纤维蛋白。

  师:

但在血液成分中并没有发现有白色的丝状物,这些纤维蛋白从哪里来的?

原来血浆中溶有纤维蛋白原,它可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

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

  师:

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

  生:

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

  师:

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

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患者血管如遇上大的损伤,常因无法止血而死亡。

  刚才同学们观察A试管里的血液,除了血块外,还有少量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我们叫它血清,请思考:

血清与血浆在成分上有何不同?

  生:

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师:

(显示:

血液、血浆、血清三者成分上的差异。

   

  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归纳血液的总功能,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并联系在皮肤一章讲过的血液可调节体温,用下面的投影总结血液具有运输、防御、调节体温三大功能:

  血液的功能:

  a.运输功能

  运输氧气――红细胞

  运养料――血浆

  运二氧化碳――红细胞、血浆

  运废物――血浆

  b.防御功能

  消灭病菌――白细胞

  止血――血小板

  

  c.调节体温

  师:

利用刚学过的有关血液的知识,你来当回小大夫,对教材图9-1中的化验单进行分析,指出哪些指标不正常,据此判断他可能患的是什么疾病。

  生:

血红蛋白不正常,他患的是贫血。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无论知识与能力目标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是比较丰富的,但同时容易使学生注意力由于长时间集中而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就是易形成思维疲劳甚至停滞,应注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思考。

〖教学点评〗

  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情境,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论证,采用了大量的直观手段如幻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录像等把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趣味学习,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贯穿着引疑、质疑、探索、发现活动,教师秘而不宣地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时间安排应合理紧密,尽量做到张弛有度,挖掘学生参与的深度,努力使本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和增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