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5749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

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

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递进……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

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

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

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

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

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

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递进……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

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

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

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

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2.

我和父亲的“战争”

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

“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

我讨厌!

“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

不行!

”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

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

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

我心里盘算:

坚持绝食,直到他答应为止。

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

我高兴极了。

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

“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

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

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

你眼里还有父母吗?

这件事到此为止。

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

还有你。

”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

“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

”老弟嘴里嘟囔着。

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

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

接下来是填志愿。

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

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

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

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

“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

”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

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

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

我晕倒!

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是时的。

我23岁,他47岁。

我刚刚遭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我最终失去了我的爱情。

那段日子,我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交流。

人瘦了一大圈。

家里再也听不到我和他抬杠的争吵声。

有天深夜,我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他坐在床边,帮我把被子盖好。

“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看见你这样不吃不喝,我更难过。

从小到大,我都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主的女孩子。

”他顿了顿,接着说,“你知道我和你母亲是多么心疼你、担心你吗?

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更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那声音明显苍老了很多,没了平时的霸道和强势。

说完,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我感觉到他在抽泣。

那夜,我哭得好伤心。

第二天,我开始出现在饭桌上,依然和从前一样挑三栋四,但这回他没有指责我。

我悄悄地瞥了他一眼,看见他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现在,虽然我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们的“战争”却依然持续着。

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面对面,而是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战争”。

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喜欢在某个深夜发条信息给他,上面只有五个字:

“老爸,我爱你。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我一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几次“战争”及其结果。

2.文中不同的故事所要讲述的父亲的爱是不同的,请你概括说明。

3.在“我”和父亲的“战争”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句子。

4.体会文中加点词,并回答问题。

(1)“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

‘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句中的“小心翼翼”表现了“我”。

(2)“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中的“煲电话粥”一词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父爱深沉而浓烈,这种爱有时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改名字“我”胜利;择校之争“我”失败;填志愿之争“我”失败。

2.①改名字:

父亲心疼“我”所以妥协。

②择校之争:

父亲关心“我”的前途,体现出强硬的态度。

③填志愿:

父亲爱得很有智慧。

④失恋:

父亲爱得柔软且宠溺。

3.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4.

(1)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法时胆小害怕的心理,也写出了“我”的想法不合常理,为父亲发火埋下伏笔

(2)比喻“我”和父亲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了父女感情的深厚

5.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3.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常艰苦。

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②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场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了汉堡,音乐老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

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ái)饿地走到撒勒。

经过苦苦(请求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

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劳使他很快_______。

④少年渐渐不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_______地说:

“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

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

”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灰心死心)。

⑤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