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5792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5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原子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

P

B.质子数为17的氯原子:

Cl

C.质量数为57的铁原子:

Fe

D.核外电子数为16的硫原子:

S

2.下列叙述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氧化性:

KMnO4>MnO2>Cl2 ②单质的密度:

Na

K+>S2->F- ④物质的熔点:

Li>Na>K ⑤氢化物的沸点:

H2Se>H2S>H2O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⑤

3.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HCN分子的结构式:

H—C≡N

B.水分子的球棍模型:

C.F-的结构示意图:

D.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4.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键能大小有关的是(  )

A.F2、Cl2、Br2、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H2O熔、沸点高于H2S,HF熔、沸点高于HCl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化学式为XY3,则X的化合价只能为+3或+6

B.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简图为

,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C.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核反应产生了新元素,不属于化学变化

6.(2015·吉安一中高三第一次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一定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⑤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⑦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为只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均含18个电子。

下列有关这四种物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在某种物质中含有离子键

B.四种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C.四种物质都不可能具有氧化性

D.有一种物质是乙烷的同系物

8.(2015·吉安一中高三第一次段考)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之比为1∶2,X和Y的电子数之差为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

Z>Y>X>W

B.由W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原子晶体,其熔沸点很高

C.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Z的气态氢化物

D.Y、Z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为Y

9.(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ⅥA族

10.(2015·资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B原子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C的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D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E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C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

B.电解熔融化合物CE3可制取单质C

C.D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与单质A共热时能生成三种氧化物

D.化合物B2D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

11.(2015·陕西镇安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Y的原子序数是W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且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2∶7,W和Z形成的可溶性化合物WZ溶于水不能促进水的电离,W、X、Z三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常见化合物M能消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B.W、X、Z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W

C.M的水溶液呈碱性

D.1molW单质与足量X单质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可能是2mol,也可能是1mol

1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符号

K

L

M

Q

R

T

N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0.152

主要化合价

+1

+2

+3

+6,-2

+2

-2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L、M三种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B.在RCl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C.Q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D.K在T单质中燃烧所得的化合物中有共价键

13.(2015·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七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其中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B的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E

F

G

A.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G一定强于F

B.简单离子的半径:

F>G>C>D

C.1molEC2中含2molE—C键

D.A、G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14.短周期元素T、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T与Z属于同一主族,X、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且X、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原子序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r(T)<r(X)<r(Y)

B.T与Z的最高正化合价相等

C.室温下,单质Y不能与浓硫酸反应

D.用电解法可制得T、X、Y的单质

15.(2015·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比次外层的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B

C

A.D与C不能形成化合物

B.D的氢化物只有一种

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C>B>A>D

D.A、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的关系是C>B>A

16.(2015·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高三学年期中)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剧烈

B.X与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9

C.X单质氧化性强于Y单质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比Z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0分)(2015·吉安一中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1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个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________。

(4)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

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

①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R溶液中改加20mL1.2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18.(10分)(2015·济南市济钢高中高三第二次测试)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C、D同周期,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D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且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氢化物形成的浓溶液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E可以形成多种盐,其中一种盐中A、D、E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该盐的名称为________。

它的水溶液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可生成D的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制取D单质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4分)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E与A同主族;A、B、C这三种元素,每一种与D都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F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

(2)D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纵行。

(3)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X的水溶液显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室中,应将新制的F单质的水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D的氢化物与F的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填氢化物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探究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实验用品:

玻璃管(直径6~10mm,长100mm),试管夹、小刀、镊子、滤纸、钠、玻璃棒、酒精灯、火柴。

(2)实验时,加热至钠(钾)熔化后,立即用洗耳球向玻璃管内鼓入空气,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钠(钾)粒燃烧,且________比________(填元素符号)燃烧的更剧烈。

(3)写出探究钠、钾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其他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该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5)甲同学想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规律,最好选用第________周期的________三种元素。

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并说明分别观察到的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论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Ⅲ.探究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7)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根据以上实验和相应规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H2SiO3、H3PO4、H2SO4、HClO3的酸性逐渐增强

B.HCl、PH3、H2S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C.向H2S溶液中通入Cl2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D.Na、K、Rb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答案解析

1.A [质子数为17的氯原子不能确定其中子数,B错;

Fe中质子数与质量数位置颠倒,C错;核外电子数为16的硫原子不能确定其质量数,D错。

]

2.C [Na单质的密度大于K单质的密度,②错误;K+的半径小于S2-的,③错误;H2O分子间含有氢键,所以沸点大于H2S的沸点,也大于H2Se的沸点,⑤错误。

]

3.A [水分子是一种V形分子,B错误;给出的是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错误;CO2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以两对共用电子对结合,D错误。

]

4.B

5.D [A选项错误,如NH3中,N的化合价为-3价;B选项错误,17号元素是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C选项错误,如NaCl溶于水,断裂离子键,但不是化学变化。

]

6.C

7.B [只含两种元素的18电子的化合物有SiH4、PH3、H2S、HCl、C2H6、N2H4、H2O2,上述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A错误,B正确;H2O2具有氧化性,C错误;上述物质中只有一种有机物且是乙烷,故D错误。

]

8.C [根据元素信息可以推断W为C,X为Mg,Y为S,Z为Cl。

A项,原子半径Mg>S>Cl>C;B项,由碳形成的单质可以是分子晶体,如C60;D项,S、Cl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

]

9.B

10.B [根据元素信息可以推断,A为C,B为Na,C为Al,D为S,E为Cl。

B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电解熔融AlCl3不能得到Al,应电解熔融Al2O3。

]

11.C [根据元素信息可以推断,Y为Si,W为Na,Z为Cl,X为O。

A项,SiCl4中只含有共价键;B项,Na+、O2-、Cl-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Cl-;C项,在NaClO溶液中,ClO-水解呈碱性;D项,1molNa与足量O2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均转移1mol电子。

]

12.D [由表中数据知,K是Na,L是Mg,M是Al,Q是S,R是Be,T是O,N是Li。

Na、Mg、Al的还原性逐渐减弱,A错误;在BeCl2分子中,Be原子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错误;SO3不是电解质,C错误;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的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正确。

]

13.B [根据元素信息可以推断,B为N,所以A为C,C为O,D为Al,E为Si,F为S,G为Cl。

A项,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B项,半径S2->Cl->O2->Al3+;C项,1molSiO2中含4molSi—O键;D项,在C2H2、C2H4、C2H6等烃中,除了含极性共价键外还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

14.D

15.D [根据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A应为P,所以B为S,C为Cl,D为O。

A项,O与Cl可形成ClO2、Cl2O7;B项,H2O、H2O2均为氧的氢化物;C项,原子半径:

A>B>C。

]

16.D [根据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Z应为S,所以W为Cl,Y为O,X为N。

A项,O2与H2反应更剧烈;B项,7N与17Cl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0;C项,氧化性:

O2>N2。

]

17.

(1)第三周期ⅢA族

(2)r(O2-) r(Na+) HClO4 H2SO4

(4)①NH

+OH-===NH3·H2O

②0.022

解析 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是S元素,h是Cl元素。

(1)f是A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r(O2-)>r(N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

HClO4>H2SO4。

(3)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可以是NH3、H2O2、C2H2等,其电子式为

(4)①m点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物质的量不变,是NH

与OH-反应生成NH3·H2O,离子方程式为NH

+OH-===NH3·H2O。

②10mL1mol·L-1NH4Al(SO4)2溶液中Al3+物质的量为0.01mol,NH

的物质的量为0.01mol,SO

的物质的量为0.02mol,20mL1.2mol·L-1Ba(OH)2溶液中Ba2+物质的量为0.024mol,OH-为0.048mol,

由SO

+Ba2+===BaSO4↓,可知SO

不足,故可以得到0.02molBaSO4,

Al3+  +  3OH-  ===  Al(OH)3↓

0.01mol0.03mol0.01mol

反应剩余OH-为0.048mol-0.03mol=0.018mol,

NH

+OH-===NH3·H2O

0.01mol0.01mol

反应剩余OH-为0.018mol-0.01mol=0.008mol,

Al(OH)3+OH-===AlO

+2H2O

0.008mol0.008mol

故得到Al(OH)3沉淀为0.01mol-0.008mol=0.002mol

则最终得到固体为0.02mol+0.002mol=0.022mol。

18.

(1)第三周期第ⅢA族 H++OH-===H2O

(2)2MnO

+16H++10Cl-===2Mn2++5Cl2↑+8H2O

(3)次氯酸钙 ClO-+2H++Cl-===Cl2↑+H2O

(4)氯碱工业 2Cl-+2H2O

Cl2↑+H2↑+2OH-

解析 根据元素信息可以推断A为O,D为Cl,B为Na,C为Al,E为Ca。

19.

(1)H Na

(2)二 16

(3)

(4)酸 NH

+H2ONH3·H2O+H+

(5)2HClO

2HCl+O2↑

(6)H2O 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20.Ⅰ.

(2)K Na (3)在坩埚内进行加热钠(钾)的实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钾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钠的

Ⅱ.(5)三 钠、镁、铝 ①取大小相同的三小粒金属分别投入蒸馏水中,钠剧烈反应,而镁、铝无明显现象 ②取大小相同的镁块和铝块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金属性逐渐减弱 NaOH>Mg(OH)2>Al(OH)3

Ⅲ.(6)HNO3 CaCO3 Na2SiO3(或K2SiO3)

(7)CO2+SiO

+H2O===H2SiO3↓+CO

或2CO2+SiO

+2H2O===H2SiO3↓+2HCO

Ⅳ.AB

解析 Ⅰ.

(2)根据实验目的,将处理好的Na、K放在玻璃管内加热并用洗耳球向玻璃管内鼓入空气,观察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得出Na、K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由于Na、K同主族,K的原子半径大于Na的,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