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829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docx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

 

(内部使用)

 

机场高速项目办

2010年8月16日

目录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3

 

公路施工控制测量……………………………………3-9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9-16

 

桥涵施工放样………………………………………16-26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各种构造物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测量规范等以及工程设计图纸。

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

通过控制测量,建立起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几何联系。

以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利用传统测量仪器进行距离、高程和角度的测量放样或者利用全站仪和GPS进行三维坐标放样来确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在实地上的空间位置。

在放样过程中,工程设计图纸是图解控制点和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几何关系的依据;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测量规范是核查放样结果精度的依据。

只有利用精度符合标准的几何依据,才能精确地测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的准确位置,以指导施工。

一、公路施工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

(1)、路线平面控制

A、路线平面控制的方法

由于沿路线测绘呈带状地形图,可选用全站仪做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

导线可作为路线中线测设的依据,也是路线平面控制的主要方法;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也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必须强调的是,有的施工单位在复测导线点时,只检查本标段的控制点,而忽视了前后相邻标段控制点的检查,这样就有可能在邻近标段衔接处出现路中线错位或者出现断高。

所以,在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标段的导线闭合。

另外,施工单位复测时,业主和监理单位也应随时检查施工单位的复测导线精度。

B、导线复测的主要内容

a、布点,布点时尽量选地势比较高不易破坏的地方,且离路线不宜过远,相邻导线点间距不应大于500米,且应前后通视.

b、利用已知点对所布设的点用全站仪做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也可用GPS直接做静态测量。

c、检查导线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平差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经过有关方面检查与验收。

d、导线点的密度是否满足施工放线的要求,必须时应进行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

e、检查导线点是否丢失、移动,并进行必要的点位恢复工作。

C、路线平面控制的精度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

长度

(km)

平均

长度

(m)

每边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相对

闭合差

三等

30

2000

±18

1.5

1/55000

四等

20

1000

±18

2.5

1/35000

一级

10

500

±15

5

1/15000

二级

5

400

±15

8

1/10000

三级

2

200

±15

12

1/5000

公路平面控制等级

等级

路线

桥梁

二等三角

>5000m的特大桥

三等三角、导线

2000-5000m的

特大桥

四等三角、导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000-2000m的

特大桥

一级小三角、导线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500-1000m的特大桥

二级小三角、导线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

<500m的大、中桥

三级导线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

注:

1、三级以下公路,在设备等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三级导线;

2、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服务区等工程,可参照相应公路等级采用。

(2)、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平面控制测量

A、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平面控制方法

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平面控制可采用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建立起联系,以统一坐标系统。

(具体测量方法和路线平面控制一样)在桥梁测量中,为了正确地求出桥梁轴线的长度和精确地放样出桥台、桥墩的位置,做建立的三角网应保证在桥中线方向的误差最小。

因此,在布网时应将河流两岸中线上的点纳入三角网中。

B、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三角网平面控制满足要求

a、三角网图形应具有足够的精度,使测得的桥轴线长度的精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并能利用这些三角点以足够的精度用前方交会法放样桥墩。

当主网的三角点数目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能方便地增设插点。

b、在河流两岸的桥轴线上应各设一个三角点,三角点距桥台的设计位置也不应太远,以保证桥台的放样精度。

放样桥墩时,仪器可安置在桥轴线上的三角点上进行交会,以减少横向误差。

c、三角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基线长度不宜小于桥轴线长度的0.7倍,一般应在两岸各设一条,以提高三角网的精度及增加验核条件。

基线场地应选在土质坚实、地势平坦的地段。

d、三角点均应选在地势较高、土质坚实稳定、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且三角点的通视要好,要避免旁折光和地面折光的影响。

C、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三角网精度要求

 

三角网的精度

等级

桥轴线的桩间距离(m)

测角中误差(″)

桥轴线相对中误差

基线相对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5000

±1.0

1/130000

1/260000

±3.5

2000-5000

±1.8

1/70000

1/140000

±7.0

1000-2000

±2.5

1/40000

1/80000

±9.0

500-1000

±5.0

1/20000

1/40000

±15.0

200-500

±10.0

1/10000

1/20000

±30.0

<200

±20.0

1/5000

1/10000

±60.0

 

2、高程控制

(1)、路线高程控制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水准点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二级以下公路水准点闭合差按五等水准测量控制。

大桥附近的水准点闭合差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JT041-2000)的规定执行。

若满足精度要求,则认为点的高程是正确的。

一般情况下,公路两旁布设的导线点,其坐标和高程均在同一点上。

因此,在复测坐标的同时可利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检测高程。

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

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和地形复杂地段应增设临时水准点。

临时水准点的观测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的水准点闭合。

(2)、桥涵高程控制

桥梁施工的高程控制是放样墩、台的基础。

A、布设水准点的要求

a、对于水准网,水准点之间的联测及起算高程的引测一般采用三等。

跨河水准测量当跨河距离小于800米时采用三等,大于800米应采用二等。

b、在布设水准点时,对于桥长在200m以内的大、中桥,可在河两岸各设置一个。

当桥长超过200m时,由于两岸联测起来比较困难,当水准点高程发生变化时不易复查,因此每岸应至少设置两个水准点。

为了施工时方便你,也可设置更多。

c、水准点应设置在距桥中线50m~100m范围内,坚固、稳定、能够长久保留,便于引测到使用的地方。

且不易受施工和交通的干扰。

相邻水准点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此外,当桥墩较高,两岸陡峭的情况下,应在不同高度设置水准点,以便于放样桥墩的高程。

d、桥梁高程控制网应与路线采用统一高程系统。

e、为了确保两岸水准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至为重要,所以它在桥梁控制测量中精度要求最高。

根据跨河水面宽度不同,采用单线过河或双线过河。

一般说来,跨河水面宽度在300m以下,可采用单线过桥,大于300m时,可采用双线过桥,且应构成水准闭合环。

B、桥涵高程精度要求

水准作业开始前,应按国家规范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验和校正,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见下表。

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

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偶然中误差

全中误差

平原微丘区

山岭重丘区

±3

±6

±12

±3.5

±5

±10

±20

±6.0

±8

±16

±30

注:

L为水准点间或附合及闭合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二、公路工程施工放样

1、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工作原则:

施工放样测量工作必须遵循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等级、整体、控制、检验”四项基本原则。

等级原则是指实施测量时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应满足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精度。

等级的规定是施工控制测量技术工作成果质量的标准。

若不满足精度要求,就会出现放样点的实地点位与设计点位的出入。

整体原则是指兼顾工程的全局性和技术要求的完整性。

施工控制测量作为施工放样测量的工作基础,必须从整体原则出发,尽量实现多用性和有效性。

多用性即施工控制测量满足工程设计及其施工放样测量所确定的要求,尽量避免重复控制测量。

有效性即施工控制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点点位应明显、无损、可靠,便于应用,点位参数准确,符合应用要求。

2、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为紧密结合施工的要求,测量技术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

(1)、熟悉设计图纸,理解有关图纸的设计思路。

(2)、检查图纸,核实图纸的有关数据,做好施工测量的数据准备。

(3)、了解施工工作计划和安排,协调测量和施工进度的关系,落实施工测量工艺。

熟悉施工现场

3、施工测量技术人员熟悉现场时搞好放样工作的基本条件

(1)、核查并检测有关的控制点在实地的位置,并和设计资料中的点之记相对照,确认点位准确可靠。

若原控制点点位丢失,应按照原控制等级进行恢复,并满足精度要求。

(2)、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貌形态和地物分布情况。

(3)、做好控制点的复测工作。

(4)、加强测量标志的管理、保护,注意受损测量标志的恢复。

测量标志包括控制点标志和放样点标志。

(一)、路基施工放样

1、路基宽度高程放样

公路路基宽度是指行车道路肩宽度之和。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时,还包括这些设施的宽度。

宽度测设一般使用全站仪或GPS直接放样,放桩前后间距一般采用20米,如遇到超高加宽段应加密桩位,一般需10米一个桩位。

高程可以放完桩后用水准仪测设,也可在用全站仪或GPS放宽度时直接测设。

路基施工放样注意事项:

(1)、机械填土时,应按铺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每层间向内收缩一定的距离,并且不可按自然的堆土坡度向上填土,这样会造成超填而浪费土方。

(2)、每填高1m左右或者填至距路肩1m时,要重新恢复中线、放样高程、放铺筑边桩,并用石灰显示铺筑边线的位置,并将标杆移至铺筑面边上。

(3)、距离路肩1m以下的边坡,通常按设计宽度每侧多填0.25m掌握;距离路肩1m以内的边坡,则按稍陡与设计坡度掌握,使路基面有足够的宽度,以便整修边坡时铲除超宽的松土层后,能保证路肩部分的压实度。

(4)、填至路肩标高时,应将大部分地段(填高4m以下的路堤)设计标高进行实地检测;填高大于4m的地段,应按土质和填高不同考虑顶留沉降量,使粗平后的路基无缺土现象。

最后测设中线桩及路肩桩,抄平后计算整修工作量。

(5)、机械挖土时,应按每层挖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层与层之间的向内回收的宽度,防止挖伤边坡或留土过多。

(6)、每挖深1m左右,应测设边坡、复核路基宽度,并将标杆下移至挖掘面的正确边线上。

每挖3~4m或距路基面20~30cm时,应复测中线、高程、放样路基面宽度。

2、斜坡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

在斜坡地段,边桩至中桩的距离随着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

如图

(1),路堤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

斜坡上侧D上=B/2+m(H中-H上)

斜坡下侧D下=B/2+m(H中+H下)

如图

(2)路堑至中桩的距离为

斜坡上侧D上=B/2+s+m(H中+H上)

斜坡下侧D下=B/2+s+m(H中-H下)

式中B、S和m为已知,H中为中桩处的填挖高度,亦为已知。

H上、H下为斜坡上、下侧中桩与边桩的高差,在边桩未定出之前则为未知数。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逐渐趋近法测设边桩。

现根据地面实际情况,并参考路基横断面图,估计边桩的位置,然后测出该估计位置与中桩的高差,并以此作为H上、H下代入上述两组公式计算D上、D下并据此在实地定出其位置。

若估计位置与其相符,既得边桩位置。

否则应按实测资料重新估计边桩位置,重复上述工作,直至相符为止。

(二)路面施工测量放样

路面施工测量放样是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利用全站仪或GPS直接放出各施工结构层的中线和边线,并用水准仪检测每层的高程,把每层施工松铺挂线(或摊铺机导引绳挂线)高度和压实厚度相应的挂线高程位置放样出来。

前后间距一般为20米,如遇到超高加宽段应加密桩位,一般需10米一个桩位。

在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到路面层次的特点,讲究“层层放样”、“层层抄平”。

不论是底基层,还是基层直到面层都如此,每层测量方法一样。

放样的过程中,直线段要考虑好路拱横坡和路拱形状,弯道段一定要注意超过和加宽。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工程类别

项目

频度

质量标准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

底基层

纵断高程(㎜)

水准仪:

每200m测4个断面

+5,-15

+5,-20

厚度(㎜)

代表值

每200m每车道测1处

-10

-12

合格值

-25

-30

宽度(㎜)

尺量:

每200延米

测4处

符合

设计要求

符合

设计要求

横坡度(%)

每200m测4个断面

±0.3

±0.5

平整度(㎜)

每200延米2处,每处连续10尺(3m直尺)

12

15

基层

纵断高程(㎜)

每200m测4个断面

+5,-10

+5,-15

厚度(㎜)

代表值

每200m每车道测1处

-8

-10

合格值

-15

-20

宽度(㎜)

每200延米测4处

符合

设计要求

符合

设计要求

横坡度(%)

每200m测4个断面

±0.3

±0.5

平整度(㎜)

每200延米2处,每处连续10尺(3m直尺)

8

12

连续式平整度仪的

标准差(㎜)

3.0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实测项目

工程类别

项目

频度

质量标准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底基层

纵断高程(㎜)

每200m测4个断面

±15

±20

厚度(㎜)

代表值

双车道每200m测1处

总厚度-5%H,上面层-10h

-8%H

合格值

总厚度-10%H,上面层-20h

-15%H

宽度(㎜)

有侧石

每200m测4个断面

±20以上

±30以上

无侧石

不小于设计

横坡度(%)

每200延米测4处

±0.3

±0.5

中线平面偏外

每200延米测4处

20

30

其他底基层、基层、路面实测项目查最新规范。

路肩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误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平整度(㎜)

土路肩

20

3m直尺:

每200m测2处×4尺

硬路肩

10

2

横坡(%)

±1.0

水准仪:

每200m测2处

3

宽度(㎜)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每200m测2处

三、排水防护工程

做排水工程测量主要要注意轴线偏位、沟底高程、断面尺寸。

这里着重简绍浆砌边沟测量方法。

用全站仪放好开挖边线后,水准仪随时跟踪开挖过程,测量高程情况,开槽完成后,测量沟底高程是否合格,合格后,用全站仪放边沟各变化折线,一般放样间距为20米。

具体标准规定见下表。

防护测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做好,因为对于深挖方和高填筑路基段一旦路基成型后,大型机械上不去,人工处理费工费时。

边坡成型后,用全站仪检测边坡高程是否合格,合格后,用全站仪把坡顶与坡底之间横竖打十字网格,间距一般为10米。

护坡实测项目见24页表

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轴线偏位(㎜)

50

经纬仪或尺量:

每200m测5处

沟底高程(㎜)

±15

水准仪:

每200m测5点

墙面直顺度(㎜)或坡度

30或符合设计要求

20m拉线、坡度尺:

每200m测2处

断面尺寸(㎜)

±30

尺量:

每200m测2处

铺砌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每200m测2处

基础垫层宽、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每200m测2处

四、桥涵施工放样

(一)、涵洞施工放样

1、涵洞的高程放样

对于砌石(或混凝土)基础、涵台,当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放样基础、涵台顶面高程,以确定基础、涵台顶面距设计标高的差值。

常用水准测量方法一般可满足测设要求。

施工放样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涵底纵坡的控制。

2、涵洞的基础定位与轴线测量

对于涵洞,设计资料一般会给出中心桩号、斜交角、涵长等,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测设涵洞中心桩以及轴线。

涵洞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测设涵洞中心桩位以及涵洞轴线方向。

对于附近有可以利用的导线点时,根据计算的涵洞坐标,计算距离和夹角,从而用全站仪确定涵洞中心桩位以及涵洞轴线方向。

3、涵洞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轴线偏位(㎜)

明涵20,

暗涵50

经纬仪:

检查2处

流水面高程(㎜)

±20

水准仪,尺量:

检查洞口2处,

拉线检查中间1~2处

长度(㎜)

+100.,-50

尺量:

检查中心线

孔径(㎜)

±20

尺量:

检查3~5线

净高(㎜)

明涵±20,

暗涵±50

尺量:

检查3~5线

涵台断面尺寸(㎜)

片石

砌体

±20

尺量:

检查3~5线

混凝土

±15

涵台竖直度或斜度(㎜)

0.3%台高

吊垂线或经纬仪:

测量2处

涵台顶面高程(㎜)

±10

水准仪:

测量3处

(二)、桥梁施工放样

1、桥梁基础的施工放样

(1)、明挖基础的施工放样

在地基较好、基础不深的情况下,常常采用明挖基础。

在基础开挖前,应首先根据基底尺寸、开挖深度、放坡情况等计算出原地面的开挖边线,然后根据墩台中心及其纵横轴线即可利用全站仪放出基坑的边线。

当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以后,应进行基底平整或基地处理,再在基底上放出墩台中心及其横纵轴线,作为安装模板、浇注混凝土基础及墩身的依据。

若基坑开挖深度较深一般水准测量满足不了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支架悬挂钢尺或“倒尺”法测设控制基底标高。

 

基础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平面尺寸(㎜)

±50

尺量:

长、宽各检查3处

基础地面高程(㎜)

土质

±50

水准仪:

测量5~8点

石质

+50,-200

基础顶面高程(㎜)

±30

水准仪:

测量5~8点

轴线偏位(㎜)

25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检查2点

(2)、桩基础的放样

利用布设好的三角网或导线计算出各桩位的中心坐标,并利用全站仪或GPS放样各桩中心坐标。

该注意的是:

由于各个桩位的布设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放样过程中应用钢尺不断复核各个桩之间的桩位间距。

桩基的高程控制一般是在埋设好护筒后,在埋设好的护筒上标注一点并测设其绝对高程,作为测量孔深的依据,为避免施工过程中护筒上的点被破坏而无法测设,还应在桩基附近设临时水准点。

可利用测绳等工具测设。

水中桩位或沉井的位置放样,可在水中平台、围堰等构造中测定桩或沉井的位置,经复测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桩位(㎜)

群桩

100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排架桩

允许

50

极值

100

孔深(m)

不小于设计值

测绳量:

每桩测量

孔径(㎜)

不小于设计值

探孔器:

每桩测量

钻孔倾斜度(㎜)

1%桩长,且不大于500

用测壁(斜)仪或钻杆垂线发:

每桩检查

沉淀厚度(㎜)

摩擦桩

符合设计规定,未规定时

按施工规范要求

沉淀盒或标准测锤:

每桩检查

支撑桩

不大于设计规定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

±50

水准仪:

测每桩骨架

顶面高程后反算

2、承台的施工放样

承台的放样是根据桩位中心位置反算而来的。

可首先放样桩中心桩位,根据桩中心桩位利用坐标反算,按设计要求计算出承台主要控制点位。

放样一般是在承台垫层施工完毕后,在垫层上利用全站仪或GPS放样出承台主要控制点位并用钢尺校核。

要注意的是:

承台地面设计标高大部分是在地表以下,要根据基底尺寸、开挖深度、放坡情况放样。

还要注意承台的顶面高程的控制。

承台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尺寸(㎜)

±30

尺量:

长、宽、高检查各2点

顶面高程(㎜)

±20

水准仪:

检查5处

轴线偏位(㎜)

15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3、柱的施工放样

柱的放样也是桩位中心的放样。

在承台上精确放样桩的中心点并用直尺复核。

要注意的是:

柱的放样中很关键的一步是柱模板的校正,应该利用吊垂、直尺等工具校正柱模板使模板顶面中心与桩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同时校正柱间间距;另由于柱的高度一般较高,柱的顶面高程用一般水准放样不容易测设,可采用“倒尺”的方法对柱的顶面高程进行测设。

柱的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相邻间距(㎜)

±20

尺或全站仪测量:

检查顶、中、底3处

竖直度(㎜)

0.3%H且不大于20

吊垂或经纬仪:

测量2点

柱顶高程(㎜)

±10

水准仪:

测量3处

轴线偏位(㎜)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断面尺寸(㎜)

±15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4、盖梁的施工放样

盖梁的施工放样首先精确放样柱中心点位,根据柱间中心点位连线及盖梁的设计尺寸,在盖梁梁底模板上推出盖梁的放样尺寸;同样也可根据导线直接算出盖梁各点利用全站仪或GPS直接放出后用钢尺校核。

要注意的是:

盖梁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要校核上面的支座垫石预埋筋、挡块预埋筋位置,在盖梁模板上标出盖梁顶面标高,以便控制浇注混凝土的标高。

盖梁的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断面尺寸(㎜)

±20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轴线偏位(㎜)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顶面高程(㎜)

±10

水准仪:

检查3~5点

支座垫石预留位置(㎜)

10

尺量:

每个

5、支座垫石和挡块

支座垫石和挡块大部分的钢筋在盖梁的浇筑前就以提前预埋,主要测设支座垫石的位置和顶面高程。

可提前在盖梁上测设临时水准点以便垫石顶面高程的测设。

另支座安装、梁板安装前要根据梁板尺寸,垫石位置等,利用全站仪或GPS放样出柱中心坐标,校核无误后利用角尺、钢尺等在盖梁及垫石上放样出梁板及支座安装位置。

支座垫石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轴线偏位(㎜)

5

全站仪或经纬仪:

支座垫石纵横方向检查

断面尺寸(㎜)

±5

尺量:

检查1个断面

顶面高程(㎜)

±2

水准仪:

检查中心及四角

顶面四角高差(㎜)

1

预埋件位置(㎜)

5

尺量:

每件

挡块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平面位置(㎜)

5

全站仪或经纬仪:

每块检查

断面尺寸(㎜)

±10

尺量:

每块检查1个断面

顶面高程(㎜)

±10

水准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