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诊疗常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02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骨科诊疗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诊疗常规.docx

《骨科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诊疗常规.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科诊疗常规.docx

骨科诊疗常规

骨科诊疗常

第一节一般常用技术

急救固定

【急救】

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

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

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固定】

基本原则为固定损伤部位的上下关节。

1.头颈部损伤时:

用沙袋、米袋等物置于颈的两旁,作临时固定。

严防头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

2.单纯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托住前臂悬吊于胸前。

3.严重肩部损伤,在腋下先垫以软垫,然后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4.肱骨骨折,可用夹板放于前后两侧,再将其固定于胸前。

5.前臂骨折,前后方用夹板固定,背侧板应超过腕关节,防止前臂旋转,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6.脊柱骨折,保持伤后姿势置于硬板床上,在悬空位置放进软垫,搬运时严防扭转或过屈、过伸腰部。

7.骨盆骨折,病者仰卧位置于木板床,骨盆周围不应放置重物,尤其在腹部耻骨联合处,必要时在骨盆两侧放置较宽木板,作为临时骨盆兜,以起暂时保护作用。

8.股骨骨折,用长木板,连同腰部平齐固定。

9.胫腓骨骨折,用木板四块、在患肢四周放置后固定,或将患肢固定于健侧,搬运时可作适当牵引,减少疼痛。

踝、跖、趾骨折:

局部绷带包扎,避免负重即可。

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物品:

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

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牵引术

【适应证】

1.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牵引方法】

1.骨牵引:

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穿针部位:

1)尺骨鹰嘴:

肘关节屈曲90°,在鹰嘴最突出部穿入,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位于肱骨内上髁下方的尺神经。

2)胫骨结节:

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3)跟骨:

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4)股骨髁上部位:

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操作方法:

1)放好体位,划好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手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进出口。

5)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

床脚抬高。

2.皮肤牵引。

(1)先清洁皮肤,在牵引区涂上安息香酸酊,并在其未干之前贴上胶布。

(2)贴于肢体之胶布应先备妥,粘贴时要平坦无皱折,胶布末端分2~3块,以使牵引力均匀分布在患肢上。

(3)在骨隆起处用纱块或棉垫保护,可用长条胶布大螺旋形将两侧牵引胶布连接,但切忌环形缠绕肢体。

(4)再用绷带缠绕二层,但胶布近端留1厘米露出,以利日后观察胶布有否脱落。

(5)牵引端用宽窄适宜的扩张板。

(6)放置牵引架,加上适当重量。

下肢牵引时要抬高床尾。

【持续牵引的注意事项】

1.注意胶布有无松脱,扩张板是否在适合角度,有否折断。

2.经常检查牵引架的位置,如有错位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3.注意牵引绳是否受阻,注意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重锤应离地面26厘米左右。

4.注意牵引针出入口处有无感染,有否移位,每天用75%酒精滴在纱布上,以防感染。

5.患肢牵引轴线是否符合要求,有否旋转,成角畸形。

6.注意肢体皮温、色泽,有否血循环不良或神经受压现象。

7.骨折或脱位病例,除上述各项外,还应注意:

(1)每天测量、并记录肢体长度变化情况。

(2)应按患者具体情况、不同类型骨折,及时调整牵引重量。

(3)视情况有规律地指导病人作肌肉运动及关节功能锻炼。

(4)按术前或术后要求,及时调整牵引角度。

(农绍友)

小夹板固定术

【适应证】

1.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

【注意事项】

1.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

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

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第二节骨折

闭合性骨折

【诊断要点】

1.病史:

外伤史。

2.体征:

具有骨折专有体征:

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X线照片。

【治疗原则】

1.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

2.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

3.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

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

5.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

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

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骨干6~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

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农绍友)

锁骨骨折

【病史采集】

1.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

1.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3.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4.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诊断】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的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

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手法复位:

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

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2.手术治疗:

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或胸膜顶,则在手术检查的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

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施行手术。

【疗效标准】

1.骨折愈合:

8周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消失。

2.延迟愈合:

4~8个月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仍清晰。

3.不愈合:

8个月摄X线片骨折线仍清晰。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门诊随访。

肩胛骨骨折

【病史采集】

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

1.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注意是否合并胸腔脏器损伤。

2.应拍摄肩胛骨X线片,了解是否骨折及移位情况。

注意是否合并肋骨骨折。

3.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诊断】

1.明确的外伤史。

2.肩胛区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血,压痛,骨擦感阴性不能排除肩胛骨骨折。

患侧肩关节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

3.肩胛骨X线片可显示其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对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将患肢制动保护1~2周;或将上臂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于胸壁上则可。

2.对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尤其是肩胛冈骨折移位,在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标准】

1.治愈:

X线片示肩胛骨骨折线消失。

2.基本治愈:

严重的肩胛骨骨折,可遗留不同程度的患肩关节功能受限。

【出院标准】

症状改善,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肱骨骨折

【病史采集】

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检查】

1.医师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对肱骨干中下1/3骨折要特别注意是否伴有桡神经损伤。

对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严重移位者应注意是否伴有肱动脉损伤;对开放性肱骨干骨折,应注意出血情况、上止血带时间、桡动脉搏动情况。

2.X线检查:

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

对多发性损伤应摄全肱骨X线片,以免遗漏肱骨解剖颈、外科颈、肱骨髁上、肱骨内外髁、肱骨髁间及肱骨小头骨折。

3.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明确的外伤史。

2.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痛阳性。

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出现肩关节功能受限,肱骨远端骨折可出现肘关节功能受限。

3.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

4.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对疑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摄胸部X线片。

【治疗原则】

1.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

(1)无移位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保护患侧上肢,或将患侧上臂贴胸壁固定,或用外展架固定4~6周。

(2)有移位骨折,可在局麻下手法复位,用超肩关节或外展架固定,或用甩肩疗法。

(3)若移位明显的骨折,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患者又有较高要求,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干骨折:

(1)无移位的骨折,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6~8周。

(2)有移位的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也可用悬垂石膏。

肱骨干开放性骨折或皮肤缺损需要换药者,可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

(3)对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满意,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或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在手术探查时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3.肱骨远端骨折:

(1)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内外髁骨折、髁间骨折、肱骨小头骨折,可行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

对髁上骨折,伸直型应功能位固定,屈曲型应伸直位固定。

(2)对有移位的上述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较低,应及时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标准】

1.骨折愈合:

4个月内愈合。

2.延迟愈合:

4~8个月。

3.不愈合:

超过8个月骨折线仍清晰。

(1)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致程度不同的肩关节功能障碍。

(2)肱骨远端骨折可致肘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3)肱骨内外髁骨折可致肘关节不同程度的肘内、外翻畸形。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尺桡骨骨折

【病史采集】

1.及时完成病史采集。

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内容应包括损伤的原因、性质、时间、部位及伤后处理经过。

【检查】

1.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尤其要注意是否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

对尺桡骨干骨折应注意勿遗漏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2.应拍摄尺桡骨正侧位X线片,尽可能地包括肘、腕关节。

若不可能时应正位包括肘关节,侧位包括腕关节。

3.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明确的外伤史。

2.前臂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血、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功能障碍。

孟氏骨折、桡骨小头或桡骨颈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可有肘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

盖氏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则可有腕关节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3.摄尺桡骨X线片可确诊。

【治疗原则】

1.无移位的尺桡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小头或桡骨颈骨折、尺桡骨远端骨折,可用石膏固定。

2.对移位的骨折,尤其是孟氏骨折、盖氏骨折、尺桡骨双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3.对有移位的上述骨折,经反复多次地复位仍不满意者,或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检查血管神经损伤情况。

【疗效标准】

1.骨折愈合:

4个月内骨折线消失。

2.骨折延迟愈合:

4~8个月内骨折线消失。

3.骨折不愈合:

超过8个月骨折线仍清晰,骨折断端骨质硬化。

孟氏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小头或桡骨颈骨折、尺桡骨上1/3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

盖氏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尺桡骨下1/3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股骨颈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骨折的时间、致伤因素、外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

1.患者到院后必须尽快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四个程序进行)。

2.辅助检查:

(1)有条件者一定及时摄伤肢X线片检查,必要时根据患者年龄于2周内复查。

(2)有条件者可行CT检查。

(3)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有外伤史。

2.患肢不能负重,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障碍。

3.肢体短缩、内收及外旋畸形,股三角区有压痛,大粗隆处有扣击痛,Bryant三角底边短缩。

4.X线片及CT片提示骨折征象、断端移位方向及程度,有无合并髋臼骨折及髋关节脱位。

【治疗原则】

1.骨折的治疗:

(1)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法。

1)无移位的基底骨折:

牵引加“丁”字鞋制动8~12周后练习扶双拐下地活动,或选闭合穿钉内定固术。

2)有移位的基底骨折及中段骨折:

多针类或加压钉类内固定。

3)头下型或经颈型Pauwel氏角大而有移位的骨折:

根据年龄选用多针类或加压钉类内固定,并可加行带血管或肌蒂的骨瓣植骨术,或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4)儿童骨折:

无移位者可用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治疗;有移位者可用多针类内固定。

(2)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畸形愈合考虑截骨术;伴有股骨头缺血坏死加带血管或肌蒂骨瓣植骨术;功能仍难以恢复者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2.辅助性治疗:

(1)防止休克:

补充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止痛。

(2)防止感染: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

(3)物理治疗。

(4)功能锻炼。

【疗效标准】

1.治愈:

骨折愈合、股骨头无缺血坏死,患肢功能基本正常。

2.未愈:

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股骨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

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辅助检查:

(1)有条件者一定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具有外伤史。

2.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骨折专有体征:

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合并症体征。

5.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

(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急症手术适应证:

(1)开放性骨折。

(2)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限期手术适应证:

(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关节内骨折。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对儿童慎重考虑。

4.手术方法选择:

(1)股骨粗隆间骨折:

可选用鹅颈钉、双翼钉、“γ”钉等。

(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

选用梅花针、钢板等。

(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

可选用钢板、交锁钉及其它具有锁定功能内固定器械。

(4)股骨髁及髁上骨折:

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骨栓、特形钢板等。

5.辅助性治疗:

(1)抗生素。

(2)抗休克:

止痛、输血、补液。

(3)防止并发症。

(4)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物理治疗。

(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

1.治愈:

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

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丁强)

股骨髁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检查】

1.应检查足、趾活动情况,足背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排除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

2.如果病人情况允许,应同时检查膝部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有否损伤。

3.X线检查,摄膝部正侧位片。

4.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关节内积血,局部压痛明显;

2.检查有无侧副韧带损伤,韧带处有无压痛。

检查内外侧应力试验;

3.清晰的膝部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情况。

【治疗原则】

1.对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Ⅰ型骨折,若关节积血明显,应先抽液,然后加压包扎,长腿石膏固定。

随即开始股四头肌活动,3~4周除去石膏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

2.对移位明显的Ⅱ型、Ⅲ型骨折,应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如果怀疑有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时应作探查修补,术后外固定,去除外固定后功能锻炼。

【疗效标准】

1.治愈:

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好,疼痛症状消失,膝关节屈伸活动接近正常。

2.好转:

骨折复位良好,疼痛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仍有部分障碍。

3.未愈:

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胫腓骨干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检查】

1.检查足趾背伸活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排除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

2.若小腿肿胀明显,应同时注意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能。

3.摄小腿正侧位X线片。

4.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有外伤史,伤腿肿痛、活动受限。

2.具有骨折的专有体征,对小腿上段的骨折,应详细检查血管、神经情况。

3.清晰的小腿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情况。

【治疗原则】

1.无移位或经整复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行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2.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等不稳定性骨折,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选取骨牵引、石膏或夹板、手术内固定或外支架等方法,或联合使用。

3.开放性骨折的病人,应根据伤情及骨折部位污染情况,清创后选用骨牵引或即时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

【疗效标准】

1.治愈:

患肢无疼痛,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复查X线片示骨折功能复位,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

2.未愈:

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

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踝部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检查】

1.应检查侧副韧带有无损伤,有无踝关节脱位。

2.应摄踝部正侧位X线片。

3.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有外伤史,伤后踝部肿胀、压痛、功能受限。

2.清晰的X光片,加上受伤机制可以明确骨折类型。

【治疗原则】

1.对无移位的踝部骨折,可以石膏固定6~8周,并早期行肢体锻炼。

2.对有移位或复位后仍有移位的骨折及脱位,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要求做到:

(1)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2)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3)对关节内的骨及软骨碎片必须清除。

【疗效标准】

1.治愈:

骨折解剖复位,踝部疼痛消失,行走无不适。

2.好转:

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踝部仍有疼痛或行走时疼痛。

3.未愈:

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距骨骨折

【病史采集】

1.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检查】

1.临床检查:

局部肿胀、压痛、活动障碍。

2.X线检查:

摄踝部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或脱位情况。

3.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