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docx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

寒假28天规划练习——语文

爱智康初中学科部胡讷老师整理

寒假作为集中的学习时间,可以用来攻克阅读量大,并且耗费时间长去进行积累的语文模块。

《古诗文阅读》无疑是这段时间最合适复习的模块。

具体要怎样规划呢?

四周复习帮你揭开疑惑。

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左传·曹刿论战》)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

“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

”对曰:

“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

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

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

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

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

将何以战?

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

”公曰:

“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

“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     

(《国语·鲁语·曹刿问战》)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余不爱衣食于民   爱:

热爱——怜爱

B.齐师伐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

军队——老师

C.又何间焉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

参与——一会儿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3)文段甲中,曹刿见庄公前插入一段曹刿与乡人的对白,有什么作用?

(4)文段甲中,与文段乙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

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内容相照应的语句是哪句?

 

2.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节选)和《史记》、《汉书》选段,完成下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秦)二世无道,始作阿房宫①,繁刑严诛②,赋敛③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④,百姓困穷,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⑤,而天下苦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

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

“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⑥!

”慎夫人⑦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⑧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⑨廪庾⑩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

注:

①阿房宫:

秦朝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尚未建成即被项羽所焚。

②严诛:

严于诛杀。

③赋敛:

田赋,税收。

④纪:

治理。

⑤刑戮相望于道:

受刑被杀的人充塞道路。

⑥何以台为:

还要露台干什么呢!

⑦慎夫人:

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

⑧亡:

通“无”。

⑨都鄙:

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

⑩廪庾:

粮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2)寡助之至至:

(3)吏弗能纪弗:

(4)慎夫人衣不曳地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召匠计之,直百金

(3)用自己的话说说秦二世和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和效果有什么不同,体现了第一则材料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

(5分)

3.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1)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段意: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3)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什么样的人?

(4)本文的中心思想?

4.【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坚①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

“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

”朝臣进谏者众,坚曰:

“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慕容垂②言于坚曰:

“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

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尔③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

”坚大悦曰:

“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赐帛五百匹。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④》)

【注】①秦王坚:

苻(fú)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

②慕容垂:

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

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

③蕞(zuì)尔:

小的样子。

④《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粗字。

(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2吾欲自将以讨之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皆朝于齐。

2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3)甲文中邹忌委婉劝谏,采用了以()作比的方法,使齐威王醒悟,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乙文中慕容垂顺着苻坚的骄傲心态进言,夸耀前秦(),鼓动苻坚出兵伐晋,使苻坚更加盲目自大。

从文中看,两位君主都曾让众人发表意见。

齐威王闻过能改,使国家日益强盛;而苻坚却(),最终导致前秦兵败淝水。

(3分)

5.阅读《陈涉世家》与《祖逖》选段,完成第1-3题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二)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楚人怜之之:

睿素无北伐之志之:

(2)上使外将兵将: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翻译:

(3)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选文中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陈涉与矢志北伐首付中原的著名将领祖逖,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如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分析准确独到:

陈涉指出发动起义“宜多应者”的根本原因是“(①)”,祖逖分析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②)”。

又如对未来行动有着合理的设想:

陈涉制定的起义策略是(③),祖逖对北伐的建议是(④)。

这些都体现出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与英明的决策力。

6.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高祖①曰: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②等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

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

高祖臣子。

③略:

攻占。

④降:

投降。

⑤天下:

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

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

率领。

(1)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几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3)通读甲乙两文,完成①―②小题。

①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

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②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

请简要说说。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

在)

B.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C.素湍绿潭(湍:

急流)

D.衰转久绝(绝:

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极其高峻的特征,如果不是中午或半夜时分,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消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9.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壬戌之秋①,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

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限断3处。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B.心乐之  诵明月之诗

C.潭西南而望  扣舷而歌之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写作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宋代沈括《活板》)

(二)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缣(jiān)帛①,谓之帛书。

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

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②而文籍资③之以为卷轴。

然皆写本④,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⑤国子监⑥田敏,校正《九经》⑦,刻板印卖。

朝廷从之。

锓梓(qǐnzǐ)之法⑧,其本于此。

因是天下书籍逐广。

然而板工木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⑨传播后世。

(节选自元代王桢《造活字印书法》,有删改)

注释:

①[缣帛]用于书写的白色丝织品。

②[蔡伦纸]指蔡伦用植物纤维改进造纸方法所发明的纸。

③[资]凭借,用。

④[写本]手抄的书本。

⑤[判]指兼职。

⑥[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⑦[九经]儒家经典。

⑧[锓梓之法]刻板印刷的方法。

⑨[印造]印刷制作。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选文

(二)“朝廷从之”的“从”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从民欲也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瞬息可就就:

(2)谓之竹简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纸帖之翻译:

(2)天下书籍遂广翻译:

(4)选文

(一)中的“活板”有()、制版活、()、拆版活等优点。

选文

(二)进一步阐明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书写在竹或缣帛上,但“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文章典籍可以用纸书写后装订成卷轴,但“()”;刻板印刷术发明之后,天下书籍遂广,但“()”。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11.岳阳楼记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连月不开:

而或长烟一空:

(2)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1)以己悲:

(2)以物喜:

(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发的远大政治抱负是(),()(用原文填空)。

(5)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答案:

1.【答案】

(1)A

(2)1那些居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谋划长远。

2寡君我审查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决断是非。

(3)既写出曹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又为后文的君臣两段对白做铺垫。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答案】

(1)1.限制2.极点

3.不

4.拖

(2)

(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汉文帝)召见工匠计算露台的花费,价值百金。

(3)

①秦二世刑罚严苛,赋税繁重,大兴土木。

②百姓生活困苦。

③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

④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

⑤施行仁政。

3.【答案】

(1)第一层:

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会见;第二层:

第四次会见和扁鹊回答使者问;第三层:

写蔡桓公因疾病发作而死。

(2)从桓侯的角度: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从扁鹊的角度:

扁鹊为人机警,为了避祸,他选择了逃跑。

(3)扁鹊:

医术高超,诊断细心善意规劝病人的神医机警;蔡桓公:

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讳疾忌医

(4)通过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导致丧生的故事,教育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

4.【答案】

(1)1实在2领兵

(2)1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2难道可以再留下它来送给子孙(去攻取)吗

(3)切身经历;国力强大;只听取自己想听的意见(或“没有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偏听偏信”等)

5.【答案】

(1)

(1)他,指项燕的

(2)带领将领

(2)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3)①天下苦秦久矣②宗师争夺,自相鱼肉③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倡导天下④派出大将统兵出师北伐

6.【答案】

(1)D

(2)1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你.

2(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3)C

(4)同:

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异:

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7.【答案】

(1)1.与世隔绝的地方2.“只”,只是

(2)

(1)就沿着原先的路,每一处都做了标记。

(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3)

①示例:

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路”。

乙文再寻桃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②例一:

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

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

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

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例二:

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

陶渊明文中渔人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

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

8.【答案】

(1)D

(2)1即使是乘上快马,骑上疾风,也比不上小船快。

2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悲哀婉转。

(3)B

9.【答案】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C

(3)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月亮从东山后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盘桓。

(4)甲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乙文从正面描写了水的平静、浩渺。

(5)甲文作者先看到小石潭的景色优美、清幽,心情是快乐的、愉悦的,但想到前途的艰险与渺茫,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寂悲凉的投影。

乙文作者通过描写赤壁秋夜月亮东升、风平浪静的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10.【答案】

(1)C

(2)1.完成2.称为(叫,叫做)

(3)1.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2.天下的书籍(于是)就多了起来。

(4)1.字印活(字活,字模活)2.印刷活(备版活、字印数目活)

3.学者艰于传录(1分)4.人皆惮其工费(板木工匠,所费甚多;功力不及,数载难成)

11.【答案】

(1)开:

放晴一: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4)不以物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