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6365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docx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Word版含答案

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气候变化

(1)含义:

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衡量指标:

温度、降水量、风等。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期

图示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

①波动变化

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

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

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

两次较大波动: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

近现代(近一两百年来)

①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②降水量变化显著(温带、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

(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农业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图流程】

【答案】 1.B 2.A

(2015·海南高考)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4.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

3.A 4.B [第3题,四个地区中位于北半球的是蒙古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且纬度较高的是蒙古高原,故答案选A。

第4题,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比南半球所占的比重大,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陆地面积比重较大的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

]

●考向2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对策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6.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解图流程】

【答案】 5.A 6.C

考点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分布:

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地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

最冷(最热)月均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

(1)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2)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地形地势

(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1)暖流:

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

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考向1 影响气温的因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1

图2

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解图流程】

图1   图2

【答案】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 第

(1)题,据美国西部等降水量线南北延伸、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可得出其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而这主要是由距海远近以及地形对水汽深入的显著影响造成的。

(2)题,气温差异包括气温值高低的差异和年较差大小的差异。

而分析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则应从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着手。

根据材料二,不难得出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

而两地纬度相当,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就应从两地不同的大气环流、沿岸洋流、地形的影响着手分析。

【答案】 

(1)分布特点:

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

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

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规律总结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考向2 影响降水的因素

3.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A [该岛大部分位于42°S~46°S,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北风;该岛河流向四周注入海洋,因此岛屿中间为山地,故①②正确。

暖流对该岛两岸均有增湿作用,西南受到属于寒流性质的西风漂流影响,③项错误。

反气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降水少,④项错误。

]

规律总结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考向3 气候特征的分析

4.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图1

图2

【解析】 结合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即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据图中气温曲线来看,各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年均温年较差小;从图中降水柱状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1600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干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

【答案】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答题模板

气候特征分析类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温和—月均温0℃~20℃之间;

寒冷—月均温<0℃;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mm;

丰富—月降水量>100mm

考点三|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

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

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

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

旱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

特点

亚寒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

严寒,

夏短

温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

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

酷寒

高原和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形定位

气温变化

(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以温定带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寒带气候

以水定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2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000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如:

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考向1 根据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下题。

甲站 乙站 丙站

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思维流程】 

D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温曲线可知三个气象测站7月气温均在一年当中最低,得知三个测站位于南半球,可排除A、B两项。

再根据三个测站气温高时降水多,气温低时降水少,可断定不可能是地中海气候,C项错误。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气温与降水变化一致,故D项正确。

]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

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

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题。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 [①地纬度为北纬29.7°,位于亚热带,但其夏季最热月均温在15℃以下,推测其海拔高,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②地纬度为北纬39.0°,位于温带,但其水分盈亏量全年为负,说明全年干旱,推测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选D。

]

●考向2 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2017·盐城一模)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3~4题。

3.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Ⅰ      B.Ⅱ

C.ⅢD.Ⅳ

4.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类型的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3.B 4.C [第3题,除南极洲外,世界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第4题,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的综合影响。

]

●考向3 根据自然景观判断气候类型

(2015·浙江高考)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5~6题。

5.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

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

5.D 6.D [图示主要是景观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

第5题,由景观图可看出,甲图是沙丘和绿洲,应该分布在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尤其是降水比较少且终年高温、蒸发量大的④地,故甲和④对应;乙图是高原山地景观(有雪山),气温较低,四幅气候资料图中,只有③地气温相对较低,故D选项正确。

第6题,甲地和乙地在同一条纬线(3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别不大,故A选项中的太阳辐射不可选;甲地深居大陆内部,乙地也不靠海,故C选项洋流性质的影响几乎没有,同时也可排除B选项;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植被都比较低矮,甲地有沙丘,乙地有雪山,原因是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