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6413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7 大小:2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7页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7页
亲,该文档总共1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1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史重点.docx

学前教育史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

2.最旱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

3.《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4.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5.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他们是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和太子的官员

三少:

少师少傅少保三公的副职

6.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由王应麟撰写

7.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早谕教

(一)学前教育

1.“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2.“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3.“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4.“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二)胎教

1.主张设立专门胎教处所—“蒌室”

2.主张孕妇自身要有胎教意识

二、选左右

1.主张建立保傅制度,设置“三公”、“三少”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

2.师、保、傅的选择标准为“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术者”

三、重儒术

(一)主张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注重《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传授。

•(三)在道德教育方面,主张使太子从小形成忠、信、义、礼、孝、仁等道德观念。

•(四)在治国方面,主张德刑并举的治国方略

•(五)他还主张教养结合

8.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

(一)及早施教

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实施胎教

2.依据: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二)严慈结合

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三)均爱勿偏

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

(四)博习致用

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五)风化陶染

即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9.《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10.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论述题)

一、重视蒙养教育

把学校教育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于小学”;“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

二、要求慎择师友

由于幼儿模仿性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因此要慎择师友;稍大些,除须

慎择师友外,还应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益友应近之,损友应远之

三.强调学“眼前事”

小学→“眼前事”→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

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大学→“明其理”

为儿童学“眼前事”编写的两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

四、提倡正面教育

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根据正面教育的原则,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

11.王守仁:

是我国第一个提倡自然教育论的思想家

12.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经济基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二)思想基础

1.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2.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主张

(2)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制度。

(3)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

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童

13.《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14.蒙养院的设置

蒙养院院址可设在“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5.1903年秋创办的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园)——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中国第一所幼儿园。

附设在武昌模范小学内。

16.湖北省立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17.户野美知惠是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

18.1905年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幼教机构。

19.以基督教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

20.1898年,英国长老会厦门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发展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21.我国最早的教会幼儿园:

小孩察物堂

22.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简答题)P144

人本院-----胎教

一.学前公育体系育婴院慈幼院——公育

小学之后——公教

二、论胎教

(一)胎教的意义

1.正本清源2.人种改良之计

(二)胎教的内容和实施

1适宜环境的选择2胎教的宗旨即保胎、养胎3孕妇的教育

三、论婴幼儿教育

(一)环境的选择

(二)教育宗旨

23.1904年“癸卯学制”分为三段七级宗旨: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24.1916年颁行的《国民学校令实施细则》是蒙养园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25.幼稚园制度的确立P80

1922年”壬戌学制“制定的七项标准,是借鉴美国的“六三三制”的框架

“七项标准”:

⑴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⑵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⑶谋个性之发展;

⑷注意国民经济力;

⑸注意生活教育;

⑹使教育易于普及;

⑺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总体结构为三类三段,将中学分初、高两级设置,并取消大学预科。

26.幼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园”变更为“幼稚园”,正式确立幼稚园制度。

27.志厚是第一个翻译蒙台梭利的作品的中国人

28.1932年10月《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29私立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

1919年2月,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厦门创办,为集美学校的一部分

2.北京香山慈幼院

1919年10月正式成立,主办者为熊希龄,目的在于济贫托孤,属于慈善性质,采用欧美式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南京鼓楼幼稚园----中国第一个实验幼稚园陈鹤琴1923年春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国

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陶行知于1927年11月创办

办园宗旨:

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办园方法:

艺友制

5.上海大同幼稚院

1930年3月由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中国互济会(原名中国济难会)创办,专门收容和抚育革命同志的子女,负责人为董健吾。

6.上海劳工幼儿园

1934年,在陶行知的领导下,由其学生孙铭勋等人创办于沪西女工区。

其宗旨为女工服务,向劳工的儿童(自断乳到8岁)实施教育,教育重点是卫生健康教育,经费靠募捐

30.1938年3月武汉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把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儿童培养成追求真理、手脑并用、自觉工作、反抗侵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理事长:

宋美龄

31.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会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也是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3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

最早成立的:

江西瑞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33.三化教学法:

故事化游戏化歌曲化

34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简答题)

一、坚持为革命战争、生产建设和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

二、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学的原则

三、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四、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

35..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1912年,他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军国民教育(体育)——筋骨

“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

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胃肠

“公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

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呼吸

“何为公民道德?

曰法兰西之革命也。

所揭示者,曰自由、平等、亲爱。

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4.世界观教育——心理

“培养人超轶乎现实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

5.美育——神经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36.“教育者,与其守成法,勿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

”是最能体现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37.蔡元培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创者

38.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1.1918年,创立宁波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

2.行为课程的教学法

基本思想: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3.论幼稚师范教育的见习和实习(论述题)

(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

四种单位:

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保育院小学

(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

9学时分三次进行

第二学年:

学生自由支配

第三学年:

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一半时间在小学,第二学期全班下乡

(三)关于实习的组织

条件:

有步骤、有范围、有相当时间、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

特点:

空间上时间上内容上

39.(名词解释)幼稚园之新大陆:

工厂和农村

三大弊病:

外国病化钱病富贵病

40.1929年10月18日,中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晓庄幼教研究会成立。

41.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一.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六大解放”:

⒈解放儿童的头脑⒉解放儿童的双手

⒊解放儿童的眼睛⒋解放儿童的嘴巴

⒌解放儿童的空间⒍解放儿童的时间

42.(名词解释)艺友制:

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43.张雪门论幼稚教育的目的分为四类:

(一)培养士大夫——清末的蒙养院

(二)培养宗教信徒——教会办的幼稚园

(三)发展儿童个性——儿童本位教育思想指导的幼稚园

(四)改造中华民族——理想的幼稚教育

44.“艺友制是什么?

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两个特点:

1.学用结合,理论密切结合实际;2.学习时间为半年,周期短,比较经济。

45.1927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46.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47.活教育理论(简答题)

(一)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应具备的条件:

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二)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课程编制的两原则:

1.根据部颁的课程标准;2.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三)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示进步.”

“活教育”的步骤:

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教师的责任:

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48.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既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49.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有决定》——新中国第一个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

50.1952年颁布《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

培养幼儿园师资的称为幼儿师范学校

51.1952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对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像苏联一样更名为教养员。

52.1949.11幼儿教育处第一任处长:

张逸园

53.1955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增设初级和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幼教师资

54.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是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55.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

托儿所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

56.1958年的教育方针: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1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经科学测定我国一百多万年前的元谋人、五六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都处于原始人群时期。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一是生产劳动教育。

长辈将简单劳动工具的制造、取火的技术、渔猎的经验、采集和农作物栽培的经验,以及原始手工业如捻麻线以制衣,造土、调土以制陶器等技术传授给后代,使他们从小就爱劳动、会劳动。

二是生活习俗教育。

三是原始的宗教教育。

四是原始的艺术教育。

五是体格和军事训练。

三、儿童公育机构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

史书上的记载和解释都说明,“

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虽然简单,但却多样

第三,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四,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第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母系大家庭,经济基础是原始公有制,实行共产制家庭经济,一对配偶的个体家庭尚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存于母系家庭公社,公社中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分财富。

抚养孩子是公社的责任,对儿童实行的是公养公教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计划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

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三)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幼儿年幼,难以理解深奥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逐渐形成习惯,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核心。

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四)初步的道德教育幼儿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养成一些良好的道德习惯。

培养志向:

树立志向,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得成长方向,它会成为一个动力,时时鼓励和鞭策孩子,使其为之奋斗。

教以孝娣:

孝,是指敬重长辈;娣,指友爱兄弟。

孝娣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勤俭耐劳:

喜欢节俭,切勿奢华,这是古代家庭对后代的普遍要求。

诚实无欺:

要求孩子从小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要以老实的态度对待人和事,不欺骗别人。

行善积德:

古人经常教育小孩子,为人处世要心眼好,多做善事,不做害人之事。

从小向孩子灌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礼貌谦让:

要求儿童不但要对父母长辈及兄长有礼貌,而且对其他人也要以礼相待。

(五)早期的知识教育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

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方法,遇物而教。

神童教育:

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

三、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教儿宜早:

孩子从何时开始给以教育?

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教子义方:

"义"为道义,"方"指方向,"义方"可以说是正确的方向,或叫"教子以正"。

主要意思是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信而勿诳:

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即要以身率先,要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首先要具备什么品德。

潜移默化:

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的感染,会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

环境的影响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普遍注意的。

量资循序:

教育儿童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

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该提出新要求时,就不能再固守旧有的成绩,否则同样会贻误人才。

有教有爱:

父母爱子女乃人之常情,但对孩子既要爱又要教,既要慈又要严,爱与教结合,慈与严相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

游戏始终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儿童教育中,游戏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儿童游戏的种类繁多,常有骑竹马、斗草、荡秋千、捉迷藏等。

讲故事:

这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的最普遍的方式,尤其对幼小的孩子更是一种好的教育形式。

体罚:

体罚就是扑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流行广泛。

第三节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宫廷儿童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所培养的君主合格与否,会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因为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国君的权力至高无上。

从太子、王子幼小时起就加教诲,设置保傅之职,目的就是为他们自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说到底,宫廷儿童教育是为了维护皇姓家族的统治地位和权利,但这个特殊的帝王家庭,对太子、王子教育的好坏,又往往要影响国家的安危,国民的生计,一个有良好道德和文化水准的帝王,总会于国于民多少有些利。

所以,宫廷儿童教育,尽管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它却具有国家的意义了。

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保傅制度:

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这些人员称师、保、傅,又分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和"三少"。

"三少"是"三公"的副职和辅助人员。

三母制度:

在宫内,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子师、慈母、保母合成"三母",他们共同承担教养太子的任务。

其中,子师主要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第四节古代的胎教

胎教的作用与目的胎教是指孩子未出生以前的教育,是生命还处于胚胎时期,通过母体的影响实现的。

这是人的早期教育的起始阶段,它体现了中国"正本慎始"的思想传统,希望给孩子出生后的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给其将来的发展起一个好头。

胎教的目的主要有:

才德过人: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古代胎教所特别强调的目的。

它不是直接对胎儿进行道德说教,而是要通过母亲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去间接地影响胎儿。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母亲道德修养的要求,遵从礼法规范,自身一切言动思念都就正避邪,以便生出才德过人的后代。

健康长寿:

胎儿处于母体内,为生命的起始,是人体形成时期。

良好的生长发育是养胎和胎教的首要任务。

形貌端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五官端正,面目俊秀。

古代胎教理论,适应人们这方面的追求,加以探讨。

"外象内感"学说,自始至终涉及了这个问题。

选择男女:

生男生女,本无法认为确定。

中国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古代胎教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形而上学的。

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胎教的内容:

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注重饮食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胎教的方法:

监督法,主要是用于宫廷之中;小劳法,指孕妇要参加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或一些户外活动;瘦身法,使胎儿在母腹中长得不过于肥胖。

第五节古代儿童教材

一、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一)识字类此类教材以《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影响最大。

二、古代幼儿故事内容及特点运用故事的形式,编写童蒙读物,在中国古代也多被采用,这种形式的运用,虽然不如韵语诗歌多,但以此变成的几种蒙学赌本,也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影响比较大的是《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等。

《书言故事》作者是宋人胡继宗。

此书是从经传中收集材料,再分门别类编写成,内容丰富。

其故事语句简洁,资料虽出于史籍,但有时也稍加修改删节并加注释,文字易懂,有的也很形象生动,语句简明,却说明深刻的道理。

《日记故事》是流传最光、影响最大的书。

故事内容很广泛,主要有勤学聪慧、为人处事、做官为政等方面内容。

《二十四孝图》有很多孝亲故事,每个故事由简短的散文组成,文后配五言绝句一首。

就其内容来说,封建色彩极为浓重,以为提倡封建孝道。

三、古代幼儿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歌舞和游戏为儿童所喜好,中国古代儿童也不例外。

古代提倡合乎礼教的内容,反对邪音淫乐。

以音乐教育为例,主张乐教与礼教结合,常常礼乐并提,礼乐教育成为古代六艺教育的中心。

古代乐教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乐教分为乐德、乐语、乐舞,乐舞也称六舞、六乐,较大型的歌舞称为大舞。

儿童离不开游戏,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早期的儿童游戏简单、原始,经常是儿童再参与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进行。

春秋战国时期,儿童游戏逐渐从生产、宗教等活动中分化出来,民间流传蹴鞠、棋弹、投射、斗赛等多种类型的游戏。

汉唐时期各种游戏的发展生机勃勃。

宋代以后,“文雅游戏”被重视。

古代儿童游戏,经过长期发展,种类繁多,也很有中国特点。

类型很多。

如:

运动游戏:

适合幼儿的如“斗牛”“斗草”。

生活游戏:

是指儿童模仿成人社会生活所作的游戏、可供幼小儿童玩的古代游戏还很多,如属于智力游戏类的拼摆游戏,有悠久历史的“七巧板”游戏就属于这种。

还有语言类的游戏。

如古代的“打麦”游戏。

第2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首先,他从国家兴亡的历史分析了太子教育的成败,会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其次,他还从教育可以改变民性的观点,进一步阐明了对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第三,贾谊认为,人的早期人格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人格品行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思想单纯,受外界影响小,容易进行教育,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

二、论"早喻教"贾谊认真总结了太子教育的经验,按太子一生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

前两个阶段属于幼儿教育。

(一)胎教贾谊对古代胎教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贾谊首先要选择配偶,胎儿的状况并不单由母亲决定。

其次,要对孕妇进行"正礼"的教育。

第三,安排适当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二)学前教育贾谊断言:

"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

"他强调一个"早"字,"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施学前教育。

贾谊的学前教育主张主要可以概括为:

1.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

2.宫廷中,条件特殊优越,尚为赤子之时,就为之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人教师,负责教诲幼小太子的之职。

3.要为太子创造一个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他处于"天下端士",是"孝悌闻博有道术者",使太子初生后,"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

4.学前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他的"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师德;师,道之教训"。

已经包含了体、德、智的要求。

三、论师保傅贾谊阐述了为太子专门设置太保、太傅、太师作为老师,分别负责年幼小太子德身体养护、德义引导和只知识德教诲,亦设少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