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446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综合复习课程标准内容分析中图版必修1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综合复习

必修一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各种不同的天体;宇宙中的基本天体;天体都在高速运动;四个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之间的区别;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成员之一,在质量、体积、运动轨道等方面与其他行星没有显著的不同;由于八大行星、矮行星等绕日运动,互不干扰,使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形成了适中的引力和大气层,这些共同构成了地球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是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以电磁波辐射的方式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地球上的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太阳能量是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根本动力,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与人类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太阳黑子是由于光球层上温度低的区域出现的暗黑色斑点;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一些区域突然增亮,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黑子、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几率增多,地球高层的电离层会受到干扰,影响无线电通讯,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使磁针不能正常指示南北,造成“磁暴”现象;太阳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形成了地球上昼半球、夜半球、以及昼夜两半球的过渡地带,称为晨昏线(圈);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形成了地方时,国际社会依据地方时划分了时区,并规定了区时,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称北京时间)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地球自转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地球公转形成了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等地理现象;天文含义的四季,中国传统上划分的四季;气候统计工作划分的四季。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分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主要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含义;在地球大气圈中,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气体成分、水汽含量、空气运动状况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的物质组成、气体运动状态、天气现象,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平流层的气体运动状态、天气情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的物质存在形式,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形成三大类岩石的内、外力作用条件;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外力作用

条件;能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及条件;能运用知识结构图示表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地貌及火山喷发现象;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常相伴存在;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变位称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裂构造(含断层);褶皱形成高山、谷地,是地貌形成的基础,世界上绝大部分山脉都是褶皱山脉;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由地垒、地堑形成的典型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风化作用及其风化壳,对其他外力作用的影响;风力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的热量很少,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大气能量的吸收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反射、吸收、散射;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因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影响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主要因素;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发生过程;大气热力作用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的意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大体纬度范围(相互位置关系);能在图中填写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各气压带、风带的气流运动状态;在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在形成的不同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等)特征;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分布、移动规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冷锋、暖锋、低气压、高气压等天气系统;在冷锋、暖锋、低气压、高气压等不同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云雨的范围,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主要天气。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发生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地表形态的塑造、人类生存与生产活动的重要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的含义;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模式;洋流对航海、海洋污染、海洋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流、暖流的含义、分布规律及对沿岸地区气候的不同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种基本自然要素构成的;任何要素在自然环境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于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结果。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在任何自然地域,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举例说明地形或气候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自然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反映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标志是植被、土壤或动物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能运用图像材料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基本因素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谷地、盆地等不同类型;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受地表形态影响的交通线路主要有铁路、公路和水运;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地域差异)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五种基本类型;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数量、质量的差异;生产力发展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开采、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举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某种(些)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的要求有所不同。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气象灾害,以及其他多种类型;列举主要的地质灾害或气象灾害,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共50分)

1.纬度相同的地方()

A.昼夜长短相同B.太阳高度相同

C.气温相同D.降水量相同

2.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A.昼夜更替B.气候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D.极昼和极夜

3.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摩擦力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地面受热不均

4.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过量排放()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氧化氮D.碳氢化合物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不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

B.不能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C.暖流能使沿岸地区形成荒漠

D.寒流使沿岸地区的气候降温减湿

6.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

7.下列按天体系统级别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银河系——总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D.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8.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与其形成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

C.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D.昼夜交替的时间不长

9.主要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现象B.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C.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D.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10.臭氧层受到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

C.氮氧化物D.氟氯烃化合物

11.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生物D.地质作用

12.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B.乙C.丙D.丁

13.结合资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火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水灾;由建筑物或装置遭破坏等引起毒气泄漏;由震后生存环境恶化引起瘟疫。

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中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

A.地震是中国特有的地质灾害

B.少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C.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D.只要发生地震就会引发瘟疫和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

1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不同而变化的

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所需时间为24小时,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15.主要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的变化

C.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D.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16.给秘鲁渔场带来丰富饵料的洋流属于()

A.风海流B.密度流C.暖流D.上升流

17.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

18.图中所示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9.关于陆地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潜力是有限的

B.土地、水、生物、矿产等资源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C.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没有规律性

D.非可再生资源,有些也可能供人类长期使用

20.下列纬度地区,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15°NB.23°SC.60°ND.70°S

21.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太阳的可见光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大量吸收,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B.太阳高度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多,到达地面的就越少

C.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这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所致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得很多

22.有关气候形成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C.地面状况不同的地区,大气的水热状况相同

D.大气环流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水热交换

23.关于地球运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的公转速度是不变的

C.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26′

D.地轴的空间指向随季节而变化

24.关于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地球大气对太阳可见光辐射吸收的很多

D.对流层大气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25.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采取的措施有()

A.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B.用燃柴替代燃煤

C.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

D.不必加强国际间合作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太阳与地球位置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7分)

(1)甲、乙两图中,地球正处于夏至的是图,处于冬至的是图。

(2分)

(2)在乙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出夜半球。

(2分)

(3)当天津即将进入隆冬季节,地球应位于甲、乙两个位置中的附近。

此时,天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2分)

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C.昼长夜短

(4)甲图中的天津(约39°N)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小)值。

(1分)

27.读“1958年4月5日8时锋面气旋”略图,回答问题。

(7分)

(1)图中甲所示锋面系统名称为锋,乙所示锋面系统名称为锋。

(2分)

(2)在该天气形势影响下,京津地区天气将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2分)

A.刮风下雨B.连续性降水C.升温转晴D.降温转晴

(3)此时,我国西北地区的酒泉()(2分)

A.在冷气团控制下B.在暖气团控制下C.晴朗D.阴雨

(4)在图中画出此时酒泉地区的主导风向。

(1分)

28.读沿海某地区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8分)

(1)在图中直线上画出箭头,以表示海陆间水循环运动的情况。

(3分)

(2)图中所示海陆间水循环,缺少了两个环节,其名称是和。

(2分)

(3)在A、B、C三个环节中,对塑造迎风坡地形作用最大的是。

(1分)

(4)从岩层弯曲的形态判断,甲所示的地质构造是()(2分)

A.褶皱B.断层C.背斜D.向斜

2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7分)

(1)在左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1分)

(2)填出ABCD所代表的二分二至的名称。

(2分)

AB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B→C→D的运动过程中,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2分)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丁→甲→丙→乙D.丙→甲→丁→乙

(4)下图中反映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2分)

A.甲B.乙C.丙D.丁

30.读图回答。

(7分)

(1)在左图中填出赤道附近地区气压带的名称。

(1分)

(2)在左图中画出西风带的风向。

(2分)

(3)甲图反映的气候,形成原因是风带和气压带交替控制所致。

(2分)

(4)乙图所反映的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2分)

31.读图回答。

(10分)

(1)年降水量在xx毫米以上的气候类型是(甲乙丙丁)。

(2分)

(2)在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是(甲乙丙丁)。

(2分)。

(3)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2分)该气候类型分布在上图中的哪个地区(ABCD)。

(2分)

(4)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2分)

3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4分)

(1)图中甲地附近洋流的流向基本为()(2分)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北向东南

C.由西南向东北D.由北向南

(2)图中深色区域,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2分)

A.旱灾B.滑坡C.地震D.水灾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B

D

B

A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B

C

D

D

C

D

C

21

22

23

24

25

C

D

C

D

C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50分)

26.共7分

(1)甲乙(2分)

(2)略(2分)

(3)乙B(2分)

(4)大(1分)

27.共7分

(1)冷暖(2分)

(2)AD(2分)

(3)AC(2分)

(4)画出偏北风即可(1分)

28.共8分

(1)略(3分)

(2)下渗地下径流(2分)

(3)A(1分)

(4)AC(2分)

29.共7分

(1)略,各1分(1分)

(2)冬至、春分,各1分(2分)

(3)C(2分)

(4)C(2分)

30.共7分

(1)赤道低气压带,名称与位置均正确得分(1分)

(2)略(2分)

(3)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各1分(2分)

(4)雨热同期(表述意思正确即可得分2分)

31.共10分

(1)甲(2分)

(2)丁(2分)

(3)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随季节变化)交替控制(气压带风带名称各得1分)(2分);A(2分)

(4)雨热同期或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表述降水、气温的变化各得1分)(2分)

32.共4分

(1)C(2分)

(2)C(2分)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综合测试1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

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根据右

图回答1~2题。

1.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②④

2.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

A.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B.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差异性和整体性

D.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

图片中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它东西最宽处约13千米,南北长约24千米。

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

据此并读图完成3~4题。

3.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

A.飞机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全球定位系统

4.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移动方向预测主要应用(  )

A.GISB.GPSC.RSD.电子地图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联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位于我国的()

C.西北地区D.云贵高原

6.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

A.土地沙漠化B.石质荒漠化

C.水土流失D.次生盐渍化

据报导:

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

据此回答7~9题。

7.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其可以()

A.防止臭氧层空洞B.加剧全球变暖C.减轻酸雨危害 D.影响大气的碳氧平衡

8.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9.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11.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

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

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

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

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

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

染物的来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田纳西河流域()

A.地形以平原为主B.水能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干燥D.矿产资源贫乏

1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梯级开发B.防洪发电

C.提高水质D.环境建设

14.根据下面两图,对长江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

的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进行比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相同,气候特征不同B.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相同

C.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不同D.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特征相似

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15~16题。

15.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

A.人均耕地多B.单产高C.交通便利D.水热条件较好

16.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挥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

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

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

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

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17~18题。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电子设备制造

96.61

仪器仪表

97.03

专用设备制造

77.19

化学制品

79.92

电气制造

89.03

印刷业

69.53

交通运输设备

87.47

家具制造业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