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故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508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历史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武汉历史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武汉历史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武汉历史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武汉历史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武汉历史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武汉历史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历史故事.docx

《武汉历史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历史故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历史故事.docx

武汉历史故事

武汉历史故事

篇一:

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

武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三国”、“三峡”旅游线路的中转站。

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盘龙城商朝遗址、辛亥革命首义军政府旧址、中共“八七会议”旧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武汉二七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归元禅寺和东湖4大景区入选首批国家“4a”级景区(点)。

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

民俗风情

武汉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楚国(公元前1066-前223年)曾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

楚文化是古代楚人在楚地创立的地域文化,内容包括青铜冶炼工艺,织丝工艺和刺绣,文学,美术和乐舞等。

楚剧是湖北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

剧目多反映民间故事和家庭生活,表演朴实,幽默。

传统代表剧有《葛麻》《打豆腐》,《百日缘》等。

楚辞是楚人屈原首创的独特的诗歌体裁,以《离骚》为代表。

多用语气词"兮"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富于抒情和浪漫色彩。

屈原的传世之作有《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的部分篇章。

《编钟乐舞》,《九歌》,《楚韵》是根据楚辞,诗经部分篇章改编的具有古楚风格的歌舞剧,容诗、歌、乐、舞于一体,采用编钟,笙,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再现了楚国艺术的奇异想象和浪漫色彩。

城市节日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武汉国际赛马节、武汉国际渡江挑战赛暨武汉渡江节等。

城市纪念日10月25日武汉市耻日(为抗日战争时1938年武汉沦陷日。

自20XX年起,每年10月25日鸣防空警报)。

黄鹤楼黄鹤楼在湖北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宋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

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

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

配楼相通。

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

宋以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

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六层。

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

盘龙城商朝遗址中国商代前期城市遗址。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

面积约1.1平方公里。

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

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

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归元禅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

创建与清代,后又多次修建,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禅寺的一大宝藏,初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

又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

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经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

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谘议局,始建于1909年,1910年建成。

湖北谘议局旧址自成一个规整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谘议局议场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红色楼房(俗称“红楼”),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国家议会大厦,风格典雅庄重。

1911年10月11日,取得武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这里组成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任都督,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东湖风景区名胜:

(九女墩-行吟阁-寓言雕塑园-梨园、楚天台、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关公卓刀泉、放鹰台)

琴台周围名胜:

(龟山三国城、月湖-古琴台、晴川阁、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汉口汉正街(始建于1525年):

据记载,汉正街是“古汉口之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

早期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

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

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

汉水发源于陕西,由此注入长江,几百年以前,陕西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运到汉正街贩卖中转。

汉正街就是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的。

现在汉正街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名列前茅,过去的汉正街则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

汉正街自古就有?

天下第一街?

之美誉。

现在在武汉已有了东汉正街、西汉正街。

非物质文化景观

木兰传说、龙舞、汉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木雕船模、汉绣

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武汉特色方言、武汉绢花、贱三爷民俗故事、黄陂泥塑、绿松石雕、高洪太铜锣

篇二:

武汉一些主要地名的来历

武汉一些主要地名的来历

题记:

现在很多武汉的年轻人都不清楚武汉地名里头的历史故事,文化渊源。

武汉三镇很多地名都有它们的历史来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它们的来历和文化。

让我们更加了解武汉,热爱武汉!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4年。

1.武昌.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

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2.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

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

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

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

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3.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4年。

a.武昌的一些主要街道地名的来历:

4.【水果湖】

水果湖原本是指东湖的一个湖汊(即东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东湖主水体连接部位相对窄小),现在主营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现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水果湖并不产水果。

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

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

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水果湖边有放鹰台,传为唐代诗人李白放鹰之处。

解放后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铲、稻壳烧土和陶制生活用具等,说明武汉地区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现在这一带有洪山宾馆、电讯中心大楼、计量中心大楼等高层建筑。

5.【都府堤】都府堤位于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堤近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

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人们仍习称为都府堤。

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大门口,长560米,宽6至10米。

此街的41号是毛泽东在1927年上半年主办农讲历时居住的地方,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蔡和森、彭湃、杨开慧、夏明翰、毛泽覃等都在这里住过。

此街的1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小,是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的故居。

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首次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现为中华路小学

和江汉大学武昌分部校址。

6.【珞珈山】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指此处原本有罗姓家族居住。

也有人名之“落驾山”。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平定了叛乱以后,见死伤的人数不多,国家的元气未伤,决定继续出征,并将大营移到东湖南岸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山上,对参加平定叛乱的人论功行赏,还赦免参与叛乱的人。

这样一来,全军上下斗志昂扬,楚军在战斗中又接连获胜。

后来,人们就把楚庄王设营的这座山叫做落驾山。

现名“珞珈山”,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

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

一则去“罗家”这样的俗气,二则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

7.【三层楼】

三层楼位于武昌城区的北部,泛指和平大道与新河街交汇的地带。

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

清末,新河洲渐有居民,逐步形成武昌城外的集市贸易场所。

1912年,从事营造业的资本家喻兴隆在今和平大道445号处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底层开杂货锦、棺材铺,二楼开茶馆,三楼为说书场和皮影戏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这座三层楼房高踞于四周平房草棚之上,非常突出,成为这一带的显著标志,人们遂以三层楼泛指这一地区。

解放后扩建和平大道时,原楼己经拆除,但三层楼仍为这一带的区片名称。

由武昌至红钢城的16路公共汽车在此设三层楼站。

附近有条小街,至今仍叫三层楼街。

8.【司门口】

司门口是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的泛称。

原来坐落于这个交叉点的西北侧的武昌区人民政府,在明、清两代是湖北布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

衙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长街,即今解放路。

历史上的长街为蛇出所阻,止于蛇山南麓。

蛇山以北至藩司衙门大门口的街道,称为司门口。

明末迷信风水,要用破坏"龟蛇二山环卫"的办法保住大明江山,挖通蛇山(同时斩断龟首),使长街延长到藩司衙门的大门口,但仍习称山北一段为司门口。

1935年扩建此路时,北端辟开旧藩司衙门,使马路延长到中山路,中间腰斩蛇山,上架钢筋水泥蛇山桥,使司门口的泛称延伸到蛇山以南,差不多包括了今解放路的主要商业闹市区。

9.【昙花林】

昙华林位于武昌花园山北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清代古巷,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长1.2公里。

原指东段,1946年将原来的正卫街、游家巷并入,沿袭至今。

昙华林的得名有两说:

一说是巷内有花园,多值昙花,聚而成林,古时花、华西字通用,故名昙华林;一说巷内多住种花人,一坛一花,蔚然成林,后来"坛"讹为"昙",称为昙华林。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湖厂总督林则徐在此巷内建丰备仓。

同治十年(公元18U年),天主教会在此开办文华书院(后改文华大学)、圣若瑟医院(现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仁济医院(解殊后并入市三医院)。

清末,这里是革命团体日知会、育英学社的活动基地。

1926年10

月,北代军攻克武昌城后,北洋军阀的湖北省督军陈嘉谟、军长刘遇春躲人巷内文华大学,北伐军包围该校,迫使校长孟良佐交出他们。

抗日初期,郭沫若带领的一批抗日宣传队员曾住此巷83号原军阀夏斗寅的旧宅内。

抗日胜利后,文华大学改为华中大学,解放后并入华中师范学院,后迁桂子山。

10.【阅马场】

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的中部,东至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场,北至蛇山南麓,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广场。

武珞路以此为起点,横贯广场的中部,向东伸展,西北与长江大桥的引桥公路相连,西南与彭刘杨路(转载于:

爱作文网)相通,是连通武汉三镇的主干道。

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

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三百年来,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推举夏逢龙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设指挥部于阅马厂。

1853年元月,太乎天国攻占武昌,在阅马厂塔台宣讲革命道理。

辛亥革命时,设武昌起义军政府于阅马厂北部的红楼,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集会,庆祝北伐胜利。

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

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篇三:

用武汉故事讲述城市品格

用武汉故事讲述城市品格

专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武汉精神

夏静张晶《光明日报》(20XX年07月14日03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