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579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docx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汉语:

刘邦始建都于汉中,汉中因汉水而得名。

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天下,国号称“汉”。

后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于是沿用下来,因而也有了“汉语”的名称。

汉语虽然是由汉朝而得名的,但汉语的实际存在却远在先秦之前。

对外族人原有“南蛮、北狄、西羌、东夷”之称,后统称北方、西方之少数民族为“胡”人。

公元304年,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不太标准,于是有“胡言汉(乱)语”的说法,后又派生出许多词语:

胡闹、胡扯、胡说、胡缠、胡臭、胡思乱想、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又有了胡椒、胡杨、胡琴、胡萝卜等词语。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

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上确定,由国务院颁发的。

这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符合人们使用汉语的客观情况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共同语都需要有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为标准音,而不能把不同地方的语音拼凑成一种标准音,汉民族共同语也是这样。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辽、金、元、明、清以来的800多年,大多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即“官话”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五四”运动以后的“国语”、“国音”也都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以北京语音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大势所趋。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并不包括北京人口语中的土音以及过多的轻声、儿化现象等。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

北方话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大。

宋代话本、元朝的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用北方话写成。

这些作品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方话也通过这些作品得以广泛传播。

“五四”以后众多的白话作品也多由北方话写成,这些作品的流传更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北方话成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历史的必然。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同时也意味着普通话的词汇标准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

普通话词汇来源于北方话,但并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那些不具普遍意义、地方性很强的土俗的词语就不宜吸收到普通话中。

另一方面,为了使用的需要,普通话也可适当吸收非基础方言中的有用成分,如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等,来丰富普通话词汇。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由于经过作者加工的书面语语法比口语语法更具抽象性、概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而宜以书面语著作作为语法标准的依据。

但并不是现代白话文著作的所有用例都可作为规范,作品中的特殊用例、方言语法成分及语法方面的错误用例等均要排除在外。

因而这一条理解为“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更为准确。

三、现代汉语方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音差别最大,其次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划分方言区主要依据的是语音标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无浊声母和清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有几套塞擦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和见组声母的演变规律。

依据上述标准,目前较有影响的看法是把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简介如下:

1.北方方言

又叫官话方言或北方话,代表话是北京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北方方言又可根据其内部的差异分为四个较小的方言:

(1)华北、东北方言 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 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新疆汉民族居住地区。

(3)西南方言 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4)江淮方言 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

又叫吴语,代表话早期是苏州话,现为上海话和苏州话。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3.湘方言

又叫湘语,代表话是长沙话。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4.赣方言

又叫赣语,代表话是南昌话。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

5.客家方言

又叫客家话,代表话是广东梅县话。

客家方言是因古时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而形成,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

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海外华人社区也有客家话分布。

6.闽方言 

又叫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及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地,东南亚一带华人社区分布也较为广泛。

闽方言是各方言中内部差异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一个方言,又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

其中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

7.粤方言

又叫粤语,代表话是广州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美洲、澳洲华人社区也有广泛分布。

晋方言(至今未获公认)

方言分区具有层次性,各大方言均可根据其内部差异层层划分出更小的区域。

如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内部也有较大差异。

钱曾怡等学者根据省内各地方言特点,把山东方言分成两个大区(西区和东区)和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它们所辖的县市如下:

西区69个县市:

西齐小区(42个县市):

济南、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淄博、邹平、高青、滨州、无棣、乐陵、阳信、惠民、商河、泰安、莱芜、新泰、新汶、肥城、临邑、德州、陵县、平原、禹城、武城、齐河、夏津、临清、高唐、茌平、东阿、聊城、阳谷、梁山、莘县、冠县。

西鲁小区(27县市):

临沂、郯城、苍山、费县、平邑、枣庄、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邹城、宁阳、兖州、济宁、东平、汶上、郓城、巨野、嘉祥、金乡、城武、单县、鄄城、东明、菏泽、定陶、曹县。

东区40个县市:

东莱小区(15个县市):

威海、荣城、文登、乳山、烟台、牟平、海阳、长岛、蓬莱、龙口、福山、招远、栖霞、莱阳、莱西。

东潍小区(25个县市):

莱州、平度、即墨、青岛、崂山、胶州、高密、昌邑、寒亭、寿光、潍坊、青州、昌乐、临朐、安丘、诸城、胶南、五莲、日照、莒县、莒南、沂水、沂南、蒙阴、沂源。

我们学习普通话,应先明确自己所属的方言区,弄清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纠正方言,提高普通话水平。

方言之间的差异:

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

闽、粤方言(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最小)

方言是历史的产物,具有语言化石的价值,它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在社会统一、交通发达、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方言之间的差异日趋缩小,并迅速向普通话靠拢。

必须明确:

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

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方言与共同语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和印欧语言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有如下特点:

1、语音方面:

(1)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没有复辅音;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构词单位以单音节为主;

(2)构词方法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方式;

(3)双音节词居多。

3、语法方面:

(1)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类具有多功能性;

(3)构词法和造句法基本一致;

(4)有量词,语气词丰富;

(5)句法结构类型多样化。

第二节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历史的回顾

汉语规范化从古至今都没有间断过,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汉语口语的规范几乎无所作为,而大都是在规范书面语,特别是字形。

秦代的“书同文”、汉代的《熹平石经》是两次大的汉字规范活动。

每次战乱平息后建立的封建王朝,大都组织知识分子编写大型的字书、韵书颁布全国,这也是对汉字的规范。

新中国刚成立,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便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1955年,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又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会议: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会议讨论了简化汉字问题、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推广普通话问题,确定了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总原则。

以后的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0年代初,改革开放形势发展迅猛,名牌商品占领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的势头愈来愈大,大批农村劳力涌入城市,涌向东南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交往明显增多,方言分歧、语言隔阂问题凸现出来,推广普通话,实现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呼声更为高涨。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销售业、文化教育业、旅游业等更趋繁荣;随着我国国力强大,外国来华投资的人愈来愈多,来华求学的学生也逐年增多;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交往、经济交往、科学文化交流等愈来愈频繁。

总之,随着现代汉语的地位愈来愈高,现代汉语规范化显得愈来愈重要。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人工智能研究已初见成效,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于1985年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并规定了国家语委的主要工作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并做好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1986年元月,国家教委、国家语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上讨论决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推普工作被放在了语言文字工作的首位,推普方针作了修改,解放初期的推普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这次会议修改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解放以来,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几个重要文本有:

1、《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审核通过,1985年12月27日公布实施。

3、《简化字总表》,国家语委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了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对原表的个别字作了重新规定。

4、《现代汉字通用字表》,国家语委汉字处,在新闻出版署等单位的协助下,于1988年制订了该表,收字7000个。

5、《标点符号使用法》,由国家语委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于1996年6月1日开始实施。

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国家教委、国家语委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于1996年7月1日开始实施。

7、《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国家语委于1997年12月5日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9、《第一批异体词整理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于2002年开始试行。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树立并推广现代汉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

这个标准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

工作方针: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及今后的任务:

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

制订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中心任务:

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国家现已出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1、语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准确地说,应该是北京音系,应该是北京中等文化水平的人的书面读音。

排除北京人的一些特殊土语,还要去掉一些轻声、儿化。

如:

“我告诉你吧,这儿没有地方了!

”→“我告儿你吧,这儿没地儿啦!

”“多少钱?

”→“多儿钱?

”不少北京人儿化太多,初到北京的人以为北京人是有意蜷着舌头说话。

再如,“太难了”→“忒难了”,“一点点”→“一丢丢儿”,“论斤卖”→“凭斤卖”。

“把”北京人在日常谈话中常说成“bai”,“棉花”有时说成miànhua,这些都不能作为标准。

还有些音,北京就有两读,这都要进行规范。

如:

波:

bō、pō,室shǐ、shì,较jiào、jiǎo,跃:

yuè、yào,发:

fà、fā等。

北方官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范围大、人口多,内部语音也较复杂,没有一个语音标准不行。

俄语的基础方言是库尔斯克·奥勒尔方言,标准音是莫斯科语音;法语的基础方言是法兰西岛省方言,标准音是巴黎语音;英语的基础方言是伦敦方言,标准音是伦敦语音。

2、词汇: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词汇有很大的普通性,它是十三、十四世纪随着白话文学作品的流传得到推广和承认的,已经自然地形成了北方汉语的通用词汇。

但也有不少差异,方言土语与通用语混用的不少,大都是同实异名的。

如:

玉米:

棒子包谷苞米珍珠米六谷吴粟粟米玉茭蜀米包芦包黍茭老玉米红姣姣玉蜀秫,共16个。

向日葵:

朝阳葵朝阳花朝日蒲转日莲望日莲葵花转莲,共8个。

馒头:

馍蒸馍馒馒饽饽,5个。

马铃薯:

土豆地豆芋头洋芋山药蛋地蛋,7个。

甘蓝:

莲花白(兰州)嘎鞑白(东北)抱菜(宿州)卷心菜(九江),5个。

为了丰富普通话词江,普通话也从方言土语里、古汉语、外语中吸收一些有用的词,如:

搞、垃圾、咖啡、名堂、逝世、诞辰、沙发、尴尬等。

3、语法: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

“典范的著作”,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

如:

鲁迅、郭沫若、毛泽东、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语言大师著作中的一般用例。

《人民日报》社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用语,国家政策法规中的用语等。

要注意普遍性,“一般”的而不是特殊的用例。

鲁迅的作品,他自己说:

“我的初期作品多少杂着一些古怪的字眼,但这不是金子,而是砂砾!

我的白话好像小脚放大脚,所以这些白话是不纯洁的,不健康的。

”(俞荻《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

国家历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曾多次修订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

2000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法已于2001年1月1日生效实施。

三、推广普通话

1.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间交往的大事,也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工程。

首先,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不同方言区人们的交际交流,有利于增进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语言作为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是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中时时刻刻都离不了的。

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分歧较大,目前我国有七大方言,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

这些差异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交际与交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且社会越发展,交际越频繁,这种不便就显得越突出。

香港著名企业家陈和景在香港掀起的推广普通话热潮,就缘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由于粤语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司机误把“皇后大道中”听为“皇后大道东”,结果差一点误了陈先生的工作。

即使同一方言区的人,由于不同地域语音的,也常常会给交际带来障碍。

如我们泰安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区,内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有的地方平翘舌音不分,“十”说成“四”,“四”说成“十”,在交流中令人分辨不清的事也并不罕见。

如果大家在一起都能用普通话交际交流,那么这些语言障碍就会迎刃而解,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求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语言也要实现现代化。

语言现代化包括现代化的信息处理、通讯设备、计算机语言输入、人机对话、机器翻译等,这些都离不开标准语和标准音。

例如人机对话是语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使计算机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人们就要用规范的普通话与它“交谈”,若用方言或带有较浓方言色彩的普通话,计算机就无法“听懂”,人机对话就无法实现。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 以及家庭中的逐步普及,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对人们的一项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也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旅游、服务等窗口行业空前活跃,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空前广泛、频繁,对推广普通话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市县普通话普及率高,不仅为在当地接待四海宾朋克服了语言障碍,而且到全国各地洽谈业务也是畅行无阻,充分显示了普通话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更加频繁,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的代表,不论是在政治交往、旅游观光还是商贸洽谈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推广普通话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全民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

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能确保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会说普通话应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不仅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正音、正字、朗读、口语训练、拼读、拼写、讲解课文等方面必须掌握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它学科的教师也都要能用普通话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2.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新形势

五十年代后期,全国就开始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作了明确界定,并确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时期对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982年我国在修改宪法时在第19条增加了一款: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这是新时期推广、普及普通话的最有力的保证。

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语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把推广普通话列为首要任务。

会议的主题报告对五十年代的推广普通话方针作了调整性解释,强调“重点应放在推行和普及方面,在普及方面应当更加积极一些。

”90年代初,国家语委正式确定新时期推普工作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明确提出要加快在全国推广、普及普通话的步伐。

党和国家对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十分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86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提出: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要把会讲普通话列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把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因此,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普通话应成为校园语言。

配合着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施行,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1995年起,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普通话测试工作,并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诞生和推行,标志着我国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开始向纵深发展,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3.怎样学好普通话

目前,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我国各地推广普通话的热潮正一浪高过一浪。

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首当其冲,许多高中等学校都设立了普通话课或语言基础课等,普通话正逐步走入校园,成为校园语言。

社会上各部门、行业或个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也十分高涨,许多行业已把会讲普通话看作个人职业素质的一部分,并由此推动了文明、礼貌用语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尽管如此,由于有些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存在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想法或怕别人议论讥笑等心理障碍,或因缺乏普通话基本知识,学习起来颇觉费力,也有的人学习热情高,但学习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为此,以下分几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学习物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一,要学好普通话,首先应学习和了解国家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和措施,并从根本上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使学习普通话变成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行为。

第二,要学好普通话,应认真掌握普通话的有关基础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学习普通话也需要同时注意这三方面的内容。

语音准了,但使用了方言词语或方言句式,听起来别扭,也不合乎规范。

但是,鉴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还是体现在语音上,因此,应把学习普通话的重点放在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上,掌握基本知识也应着重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

要熟悉普通话语音特点、语音体系,要掌握和学会运用《汉语拼音方案》,要掌握国家关于正音方面的有关条文的内容。

如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就是异读词正音的一个标准。

可以借助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作为正音标准。

掌握普通话的语音基本知识,还应包括了解方音辨正的有关知识,学会自觉地、有效地对照普通话语音方面存在的差异,发现某些规律,并按照规律事半功倍地纠正方音。

当然,对于一些规律之外的方音特点,就需要下大力气专门记忆。

第三,要学好普通话,只单纯掌握有关知识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与实践结合起来。

语音是口耳之学,学习普通话必须多练。

如果做不到反复地、持久地练习,那么提高普通话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为此,应做到:

多听,即勤动耳。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随身携带收音机,经常收听广播、影视作品等,在听的过程中既有重点地记忆一些字词,又总体感受普通话的语音特点,久而久之,耳熟能详,对自己的发音会大有裨益。

此外,在看电视时也应注意播音员、主持人的标准读音,还可跟着他们的口型练习发音,也可专门买些有关普通话学习方面的磁带、光盘或自己录制部分有关材料经常播放、学习。

多听也应包括日常生活中注意听周围普通话标准的同学、朋友、亲戚等说话,多观察他们的发音,多与他们交流。

多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