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585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docx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

 

智慧农业项目

技术方案

四川研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3.09.26

前言

物联网信息技术在2006年被评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升级,是十年一次的产业机会。

总体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新技术,物物相连,相互感知,若干年后,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分配到一个确定地址,它的各种状态、参数可被感知。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开始在中国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牵引。

2010年国家发布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中明确提到: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在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提出: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促进水产健康养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提出: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2012年国家一号文件更是着重讲述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更加是国家重点推动的关键示范应用。

 

1、四川研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四川研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19日,经乐山高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登记,位于国家级乐山高新区内,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500万元)。

是一家专业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及物联网产业资源整合、应用示范项目开发的新兴高技术创新型企业。

经营范围包括:

通信技术研究,通信工程施工、维护;计算机服务。

公司以基于RFID的多重安全、追溯、防伪专利技术为核心技术体系,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大通信运营商,并为其服务;同时以食品安全、防伪、追溯系统集成及信息查询等为主营业务。

目前,公司研发推广的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烟酒、肉蛋奶、蔬菜及粮、油、盐、酱、醋、茶等食品安全防伪追溯管理;以及为工矿企业安全管理、市政信息化建设等提供完善可行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及国家双软认证企业,属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成长型科技企业;公司具有雄厚的物联网技术、人才和资本整合实力,拥有光明前景的物联网产业前途;公司受乐山市人民政府委托,在国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具体负责“乐山高新区物联网产业园”的建设和管理,该产业园占地51.56亩,总建筑面积45456.9平方米,拟建物联网研发中心、科技馆、生产中心、软件动漫园、数据测试中心,总投资9000万元。

2012年7月-2013年12月拟投资4500万元,建设物联网研发中心,建筑面积20770.7㎡,建筑物3栋,各16层、5层、3层;建设物联网生产中心,建筑面积5452㎡,建筑物2栋各3层;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展示中心(科技馆),建筑面积2026㎡,建筑物1栋2层。

2014年1-12月拟投资4500万元,建设物联网数据、测试中心,建筑面积1962㎡;建设物联网孵化、软件动漫园,建筑面积15191.2㎡。

该项目拟从国内贷款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万元,股权融资及其它资金3000万元。

目前公司已自筹1420.28万元,与成都研成公司达成2000万元投资协议(根据施工进度投入)。

该项目所属的物联网产业,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表现和综合应用,是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快速融合的有力武器,必将创造新的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市场潜力,能极大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了平台,定能助推整个物联网产业在乐山的发展。

2010年初,乐山市委、市政府把电子信息(物联网)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确立了“以市场换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思路,决心打造“全国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西部物联网元器件生产基地”、“西部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公司该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

公司受乐山市委、市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委托,自2010年1月入驻乐山高新区以来,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已初步搭建起“55321”乐山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平台(即:

五十家企业机构入驻,五大研发平台、三大宣传窗口、两大教育培训机构和一个产业协会),集聚了20多家物联网关联企业,分批启动了应用示范项目,建起了应用示范展示厅,创办了“感知中国网站”和《感知中国》杂志,发起成立了“乐山物联网产业协会”,与电子科大联合开办了物联网研究生班,推进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等物联网应用项目。

 

2、物联网农业智能测控系统在农业中应用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

近30年来果园高产量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大部分化肥和水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而随地弃置,导致大量养分损失并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传统耕种只能凭经验施肥灌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果园信息实时监测,并在信息与种植专家知识系统基础上实现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

突破果园信息获取困难与智能化程度低等技术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果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尽心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指导。

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设施栽培为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农民增收,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温室种植已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实现高水平的设施农业生产和优化设施生物环境控制,信息获取手段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三大基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

网络由数量众多的低能源、低功耗的智能传感器节点所组成,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网络传送到基站主机以及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同时用户也可以将指令通过网络传送到目标节点使其执行特定任务。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从农产品生产不同的阶段来看,无论是从种植的培育阶段和收获阶段,都可以用物联网的技术来提高它工作的效率和精细管理。

例如:

(1)在种植准备的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很多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当前状态下土壤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并提供科学的种植信息及其数据经验。

(2)在种植和培育阶段

可以用物联网的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的温度、湿度、CO2等的信息采集,且可以根据信息采集情况进行自动的现场控制,以达到高效的管理和实时监控的目标,从而应对环境的变化,保证植物育苗在最佳环境中生长。

例如:

通过远程温度采集,可了解实时温度情况然后手动或自动的在办公室对其进行温度调整,而不需要人工去实施现场操作,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3)在农作物生长阶段

可以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的环境信息、养分信息和作物病虫害情况。

利用相关传感器准确、实时地获取土壤水分、环境温湿度、光照等情况,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测和物定作物的专家经验相结合,配合控制系统调理作物生长环境,改善作物营养状态,及时发现作物的病虫害爆发时期,维持作物最佳生长条件,对作物的生长管理及其为农业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在农产品的收获阶段

我们也同样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信息,把它传输阶段、使用阶段的各种性能进行采集,反馈到前端,从而在种植收获阶段进行更精准的测算。

总而言之,物联网农业智能测控系统能大大的提高生产管理效率,节省人工(例如:

对于大型农场来说,几千亩的土地如果用人力来进行浇水施肥,手工加温,手工卷帘等工作,其工作量相当庞大且难以管理,如果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手动控制也只需点击鼠标的微小的动作,前后不过几秒,完全替代了人工操作的繁琐;),而且能非常便捷的为农业各个领域研究等方面提供强大的科学数据理论支持,其作用在当今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社会中是言而谕的。

 

3、智慧农业工作愿景

科技更人性化

通过移动互联网,一切都在掌握

使农业生产简单轻松

4、蔬菜种植物联网方案概述

4.1系统设计原则

从以上需求情况分析本系统,制订设计原则,以指导我们的方案设计:

(1)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保证项目整体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技术领先性。

(2)开放性原则

方案的设计及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项目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3)可扩展性原则

项目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

(4)可靠性原则

项目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5)经济适用性原则

在考虑必要的扩展性原则下,使用功能适度的软硬件产品。

4.2系统功能特点

(1)超低功耗,节能环保低功耗设计,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方式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设备的需要。

(2)采用下一代网络——物联网新技术采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具有自组网、自愈合、云端计算等全新功能。

(3)采用无线技术

采用Zigbee,3G,WSN等无线技术,安装方便,携带方便,无建设成本、无改造成本,避免了布线带来的火灾隐患,突破了有线只能在本地计算机进行查看和浏览的劣势,用户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了解生产现场状况。

(4)多种显示方式

采用LED显示屏,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的显示方式,适合在示范园区不同地方使用,充分体现现代农业与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融合。

(5)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系统

农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是实现农业上作物与环境、土壤及肥力间的物物相联的关系网络,通过多维信息与多层次处理实现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调理及施肥管理。

但是作为管理农业生产的人员而言,仅仅数值化的物物相联并不能完全营造作物最佳生长条件。

视频与图像监控为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更直观的表达方式。

比如:

哪块地缺水了,在物联网单层数据上看仅仅能看到水分数据偏低。

应该灌溉到什么程度也不能死搬硬套地仅仅根据这一个数据来作决策。

因为农业生产环境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农业信息获取上的先天性弊端,而很难从单纯的技术手段上进行突破。

视频监控的引用,直观地反映了农作物生产的实时状态,引入视频图像与图像处理,既可直观反映一些作物的生长长势,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作物生长的整体状态及营养水平。

可以从整体上给农户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决策理论依据。

✧多种形式的报警功能,适合不同场合需要:

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湿度报警限值,当出现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根据系统设定的控制方式触发相应自动控制动作。

报警方式有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电话语音报警及手机短信息报警等,并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

✧远程控制管理/故障诊断系统:

远程通过internet网络监测相关信息(环境信息与管理信息),同时可以参与设备控制。

✧利用手机短信或信件形式定制查看相关信息。

✧扩展性强:

在系统设计时预留有相应的接口,可以随时增加监测项目,如增加部分温度测试端口、湿度测试端口等,甚至大规模增加测试探头,系统的改进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友好的控制软件界面,简单、明了:

温室模型与真实温室相对应,可以更直观地控制各系统,通过调节所需要的环境参数,软件会启动相应的设备实现用户设定的环境要求。

自动分析整理室内外环境因子数据,以图表形式得出分析结果。

✧配合农业专家辅助系统

✧每个节点数据传到信息中心,中心专家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特殊情况要参考当地土质情况),也可以远程专家经行会诊,进而经行相应的控制作业。

✧完全自动化:

现有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的信息化改造,用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替代了用户现有的定期数据采集工作,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和可靠度,让用户可以将精力专注在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上。

4.3系统组成

针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需求而开发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

(1)、园区信息采集部分:

包括温室空气温湿度信息监测,土壤信息监测,气象信息监测,视频信息采集等。

(2)、园区设备的自动控制部分:

包括温室的温度控制,遮阳控制,风机,补光,加热,开窗灌溉水肥控制等。

(3)、园区信息的发布与智能处理部分:

包括LED信息发布系统,中央控制室的管理平台,意外信息的手机报警处理等功能。

 

4.4系统示意图

以下为示范园区信息化技术的示意图

✧在感知层,对园区的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与监测

✧在传输层,通过光纤,以太网,无线的传输方式对信息进行传输与汇集(如图)

✧应用层,对信息进行处理,智能决策,信息发布,并对园区温室设备进行控制。

(如图)

5、智慧农业系统介绍

5.1环境参数采集子系统

每一栋温室配置一套无线综合采集器,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等无线传感器通过WSN无线传感网组成一个智能无线网络,多个温室群将各自环境参数适时上传给上位控制主机。

5.2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环境参数采集系统获取的数据,以及各类作物适宜环境参数,驱动各类监控器和湿帘降温系统、通风系统等构成整个自动化控制网络。

5.2.1温度控制子系统

自动降温原理:

夏季采用自然和强制通风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

由监控仪根据目标温度与实际室温的偏差以及室温的变化率进行模糊计算。

先开启顶开窗系统进行自然通风调整温室内的温度,经过时间判断后,如果温度值还不能降低,再开启侧窗系统。

如自然通风不能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值,则由电脑关闭自然通风,采用强制通风的方式来控制室内湿度。

强制通风原理:

通过延时计算关闭天窗,其次关闭侧窗。

开启湿帘外翻窗,然后开启风机,进行温度判断,如果温度还下不来,则开启湿帘水泵,如温度还降不下来,则计算机会开启温度过高报警,提示用户需增加降温设备。

自动升温原理:

冬季采用暖气加温或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方式,由监控仪根据目标温度与实际室温的偏差以及室温的变化率进行模糊计算,通过调节暖气恒温阀的开合度来控制室内温度。

5.2.2通风控制子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由室内传感器采集温室内部的上、中、下三部温度值来进行模糊计算出温室内的温差值,如果温差值过大,则自动开启循环风机。

同时采集温室内的湿度值,如果湿度值偏差过大,也自动开启循环风机,以平衡温室内的湿度偏差值。

手动控制:

新风换气机可由电脑操作人员通过控制进行人工操作,也可以进行定时通风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5.2.3外遮阳控制保护子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在光照较高时,计算机通过室外气象站系统采集的高灵敏度光照值,与计算机设定的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如高于计算机设定目标值,则自动展开外拉幕,进行遮光。

如低于计算机设定目标值,则自动收拢外拉幕定时控制原理:

可以由监控仪定时进行遮阳,也可以由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仪操作。

5.2.4补光控制子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机通过室内数据采集器传回来的高灵敏度的光照值,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如高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关闭补光灯。

如低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打开补光灯。

定时控制:

可通过多组定时器,来设置不同时间,开启补光灯,开多长时间。

LED补光灯:

不同波长的光线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线,波长在400~720nm左右。

400~520nm(蓝色)的光线以及610~720nm(红色)对于光合作用贡献最大。

520~610nm(绿色)的光线,被植物色素吸收的比率很低。

LED补光灯根据植物光合作用选择光性的生长机理,采用LED做光源,按照科学的RB配比进行混色,人工合成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光,光谱纯,光谱集中在440-450,650-660。

跟普通植物灯相比优势明显,普通植物灯会辐射出对植物生长无用的紫外光跟红外光,浪费大量电能,而LED植物生长灯采用电致发光机理,在同等光强的条件下,LED植物生长灯要比普通的植物生长灯节电80%以上。

普通植物灯的寿命一般只有1000-5000小时,而LED补光灯的寿命能达30000-50000小时,长效,节能,光能利用率高,不产生对植物生长无效的光。

5.2.5灌溉控制子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在控制工程方面,采用稳定工业PLC作为控制核心,采用高性能矢量变频器作为水路恒压控制核心,对灌溉、施肥、喷药实施恒压与压力调节控制,实现节能、长时间无人值守的安全全自动控制,计算机内部有一套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值,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如高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关闭灌溉阀门。

如低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打开灌溉阀门。

定时控制:

轮灌方式,可设定在某个时间段进行灌溉的方式,可每个小时灌溉一次,同时也可设定灌溉的次数。

有效的保护了水泵,同时也使土壤更好的吸收水分。

5.2.6喷雾控制子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机内部有一套根据室内湿度传感器的值,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如高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关闭喷雾阀门。

如低于设定目标值,则自动打开喷雾阀门。

定时控制:

轮灌方式,可设定在某个时间段,进行灌溉的方式,可每个小时,灌溉一次,同时也可设定灌溉的次数。

有效的保护了水泵,同时也使土壤更好的吸收水分。

5.3智慧农业自动化控制管理子系统软件

主要功能:

✧系统参数设置:

修改、存储PC机及温室环境监控仪及室外气象站中所有的运行参数及控制、报警条件参数。

包括调整各设备内部时钟、数据测量及存储间隔、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设定温室内部的目标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值等。

✧数据记录存储:

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就自动将各智能温室监控仪中的测量数据导入PC机中,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格式调整、组合及汇总、并存入数据库文件中以备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数据查询打印:

用户可以设定任意时间间隔(从一分钟到数年)对任意一组数据进行各种限定条件下的测量数据、设备状态及报警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汇总,并以曲线和报表等多种形式显示或打印出来。

5.4视频监控子系统

主要功能:

温室安防、生产无人值班温室安全、防盗、生产状态监视、常规的病虫害监测。

关键设备的图像监视对温室自动控制室、关键性设备运行状态及报警信息,进行图像监控。

远程图像监视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公网后,客户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查看企业生产产品及生产状态(如果客户访问量大,视频多,对电脑的要求很高,否则视频浏览会有延迟)。

农业专家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及相关历史环境参数,进行指导科学生产。

5.5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分为显示屏和大屏幕显示电视墙终端。

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园区各温室的环境测量值。

显示屏如下图所示。

园区D显示屏

显示屏的显示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园区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园区管理中心可以通过无线信号发送通知,可以实时显示,有利于政策的下达与落实。

同时管理中心也可以无线控制基地的其他电子显示屏,发布通知、政策等,大大的提高了园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5.6中央控制室及管理软件平台

监控中心或者调度室主要应用大屏幕显示电视终端,可以实时显示系统的运行情况。

大屏幕显示电视终端示意如图下所示。

管理软件平台提供数据管理,设备管理、自动控制管理、报警信息管理、知识库管理等信息

系统平台具有环境因子(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室外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存储功能。

实时监测环境因子,并可查看历史环境因子指标,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选择相应日期,并选择相关功能按键,可以进行历史数据的统计查询。

以及详细数值指标的下载,方便农业专家对作物生长进行诊断。

各温室环境指标控制范围可独立设置,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季节,不同生长期,设置灵活。

系统具备超限报警和远程实时监测功能。

当某温室某项环境指标超出极限值,系统可通过语音或短信(配置短信设备)提示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在系统平台下,基地领导可通过以太网,在任何时间及地点,随意察看基地温室内环境信息。

基地温室负责人每天可定时收到其负责温室的环境信息,方便其工作安排。

通过本系统建立相关作物生长数据库,可作为相关研究依据及指导作物种植。

帮助生产管理人员积累种植经验和生产管理策略,高效控制种植管理全过程,实现工厂化管理。

系统软件适用于互联网浏览,查看环境数据采集、视频浏览、自动控制。

视频监控可通过INTERNET实现权限访问。

通过互联网,客户或客商可实际查看温室中作物当前生长状态。

6、项目的需求

6.1、本项目的需求分析:

(1)观光大棚视频监控建设需求:

观光大棚内4个角落各设计安装一个可360度旋转摄像头(建议)

(2)观光大棚环境信息采集建设需求:

根据基地现场场地分布情况安装放置3套无线空气温、度湿度采集点、3套无线土壤温度、湿度采集点、3套二氧化碳采集点、2套无线光照采集点情况信息、1套自动喷水系统、1套自动补光系统。

(3)观光大棚现场控制系统建设:

现场需要达到本地和异地控制的功能效果,按照要求观光大棚布局设计1套自动控制柜,并具备大屏幕液晶触摸屏现场显示系统的各项功能(温室的实时采集的环境数据、触摸式控制平台)。

(4)后台控制软件系统的建设:

针对项目现场的大棚布置和环境采集的数量已经需要控制的区域开发配套的管理应用软件平台。

(5)中央控制室平台建设:

在种植基地的管理中心办公室划出一间35平方左右的房间,需通网络(固定IP地址)、电。

并室内环境保持通风、防潮湿。

系统需配三联操作台一台、工控机计算机一套、硬盘录像机一套2*246寸LED大屏幕显示墙。

6.2、观光大棚系统设计方案:

在项目实施的系统中重点系统:

观光大棚内环境信息采集、环境信息数据的传输、视频监控的切入、观光大棚内各项运行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操作软件的形成、中央控制室的配套。

6.2.1项目现场实施方案及细节(观光大棚)

(1)观光大棚环境信息采集:

根据基地现场场地分布情况安装放置3套无线空气温、度湿度采集点、3套无线土壤温度、湿度采集点、3套二氧化碳采集点、2套无线光照采集点情况信息、1套无线营养液浓度采集点、1套自动喷水系统、1套自动补光系统。

所有传感器都采用WSN自组网免运营费的模式无线发送模式,并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低功耗锂电池供电方式,并配置可移动市的安装支架方便摆放和设备位置移动。

(2)基地现场控制系统:

现场需要达到本地和异地控制的功能效果,按照要求观光大棚布局设计1套自动控制柜,并具备大屏幕液晶触摸屏现场显示系统的各项功能(温室的实时采集的环境数据、触摸式控制平台)。

(3)后台控制软件系统:

针对项目现场的大棚布置和环境采集的数量已经需要控制的区域开发配套的管理应用软件平台。

软件平台的界面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或者是提供的相应规格的图片来进行人性化设计,从而可以和客户的企业文化或者是基地的规划情况相结合。

(软件支持数据统计、查看、分析、可本地异地控制,支持TP地址互联网访问,并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

(支持增加异地基地的控制)支持视频系统映射、支持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软件界面报警,支持3D界面设计。

(4)中央控制室平台:

中央控制室作为企业对外的窗口以及接待领导参观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