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634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1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docx

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14单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易错点

1.长子一定(就)

是嫡长子。

错误。

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嫡妻(正妻)所生为“嫡子”,其妾所生为“庶子”;“庶子”可能比“嫡子”年长。

诸“嫡子”中长子为“嫡长子”。

因此,长子不一定是嫡长子。

2.

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同。

错误。

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4.西周分封制分封的诸侯都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

错误。

西周分封的对象不仅有王族,还有异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但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5.大宗和小宗是绝对的,周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错误。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6.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一样的。

错误。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间的掠夺战争;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在性质上是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和统一战争

9.秦朝既是君主专制国家,也是中央集权国家。

因此,君主专制国家就是中央集权国家。

错误。

在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统一的,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而近代以来,君主专制的国家越来越少,但是,大多数国家实行中央集权。

10.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没有本质的区别。

错误。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而中央集权是指全国各种军队财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11.封建专制就是封建制度。

错误。

封建专制是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等同于

君主专制;而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12.封建制度就是封邦建国。

错误。

“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这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13.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都是中央官制。

错误。

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

14.“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正确。

朝初年基本沿袭秦朝制度,但有所变化,如汉朝初年地方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

15.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科举制。

错误。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郡县制。

16.

汉朝实行

察举制,是通过考试而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错误。

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

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推荐的主要标准是孝廉,而非考试。

18.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错误。

元朝的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由宣政院直辖;其它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19.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错误。

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

21.明朝的内阁和英国的内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误。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两者的社会属性不同。

22.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都体现了民主。

错误。

三省六部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

权;而三权分立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23.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点是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正确。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清朝军机大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决策权。

25.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专制趋势,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罗马)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但不能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因为东西方政治制度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曾创造了辉

煌灿烂的东西方文明。

——易混点

1.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比较: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两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也是维护分封等级的工具。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4.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丞相职权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于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于完善

5.正确认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免原则由

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是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从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6.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异同:

(1)同:

都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

(2)异: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易错点

1.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错误。

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政治、地理、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理环境对希腊

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确切地说古希腊文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古代雅典所有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参加公民大会。

错误。

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制,所有合法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无需抽签选举。

3.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适用于所有雅典居民。

错误。

雅典民主的范围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而非居民,如外邦公民、奴隶和妇女,没有享受民

主的权利。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4.雅典民主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主权在民。

错误。

雅典民主制的根本目的是对内团结城邦公民,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主权在民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而非根本目的。

5.古希腊民主制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性质和本质大同小异。

错误。

古希腊民主制属于奴隶社会直接民主制,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制。

两者的性质和本质都不一样。

6.梭伦改革保证了所有公民参政的真正平等。

错误。

梭伦改革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并

没有保证所有公民参政的真正平等。

8.《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

型的公民法。

正确。

公民

法是指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颁布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已经成立),调整的是罗马公民间的关系,符合公民法的特征。

10.《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的构成部分,而习惯法则不是。

错误。

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公民法的构成部分,两者只是在法律的呈现方式上有差异,即成文和不成文。

11.

习惯法和成文法是从法律的表现形式上看的,公民法和万民法是从法律的适用范围上看的。

正确。

习惯法和成文法是在法律的呈现方式上有差异,即成文和不成文的区别;而公民法适用范围是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的公民,万民法适用范围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

12.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相互对立的两部法律。

错误。

狭义的罗马法指的就是公民法,它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广义的罗马法指的是万民法,它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与公民法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易混点

1.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1)地理因素:

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面向海洋易于形成相对隔绝的城邦政治。

(2)经济因素:

形成以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结构,形成的海洋文明培育了雅典人自由、进取、平等的民主精神。

(3)社会因素:

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成为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原因。

(4)政治因素:

奴隶制文明、城邦制度确立,贵族制取代君主制是民

主政治形成的政治条件。

(5)思想因素:

海洋文明中形成的集体、平等、相对独立和自

由意识。

(6)个人因素:

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

(3)价值观上:

商品经济要

求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发展

也要求自由的环境,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民主精神上:

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3.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及特点:

(1)表现形式:

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②五百人议事会:

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

负责处

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③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④十将军委员会:

统率军队,参与政治。

(2)特点:

①人民主权。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都是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

4.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1)雅典民主政治——开民主政治之先河: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轮流坐庄

现代选举制的起源

人民主权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任期制的渊源

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2)罗马法遗产在今天:

罗马法

对今天的影响

陪审制度

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核心内容—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法源于自然

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

罗马法关于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

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大影响。

如法国《民法典》中有关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物权和债权部分,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

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易错点

1.“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错误。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2.“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

错误。

虽然“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由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所决定的,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4.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性质相同。

错误。

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构;英国内阁是资本主义发展

的产物,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设置,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5.英国国王是英国政府首脑,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错误。

英国的政府首脑是英国首相而非英国国王;英国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6.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是相同的。

错误。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同的。

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大权独揽,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

8.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国会选出,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错误。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不对国会负责,而是对选民间接负责。

9.联邦制和共和制是同一个概念(或联邦制就是共和制)。

错误。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但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10.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和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本质和目的一样。

错误。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都存在分权,但是它们的目的截然不同。

美国三权分立制的目的是防止出现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唐朝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是为了集权于皇帝,实现专制和人治。

11.法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错误。

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12.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可以看出:

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

正确。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道路艰难,经历长时间斗争,最终以一票优势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

说明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但最终资产阶级代议制取得胜利,说明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

13.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的建立。

错误。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4.德国的宰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要对议会负责。

错误。

德国的宰相是由皇帝任命的,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15.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彻底之处主要表现为德国皇帝是德国元首。

错误。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皇帝为国家元首不能说明代议制的不彻底性。

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德国皇帝拥有很

大的权力,可以任命宰相、解散议会、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

16.德国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本质一样。

错误。

德国与英国在近代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为虚,君主为了实,形式上是君主立宪,实质上是君主专制;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为虚,议会为了实,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7.美国总统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总统产生的途径及与议会的关系相同。

错误。

美国总统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产生的途径及与议会的关系不同:

法国的总统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并且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不对议会负责,只对宪法负责。

19.19世纪中期,德国和法国代议制的确立,英国和美国代议制的发展,根本原因都是本国资产阶级的努力和斗争。

错误。

19世纪中期,德国和法国代议制的确立,英国和美国代议制的发展,根本原因都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本国资产阶级的努力和斗争是主观原因。

20.“驴象之争”实质上是两个不同阶级的政党之争。

错误。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驴象之争”实质上是美国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

——易混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应注意的问题:

(1)一条主线:

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2)两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

美国总统制

法国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和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4.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比较: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相同点

(1)理论原则与经济基础

三权分立;私有制

(2)国家性质(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

(3)司法

独立

不同点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有任期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军权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监督

5.正确分析英国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地位的变化及

变化的原因

(1)革命前:

英国议会自1265年诞生以来,无权直接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干涉,议员只能讨论国王所颁布的命令;传统上,国王要征收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

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国王随意解散议会,甚至实行无议会

统治,因此有“议会是国王的议会”之说。

(2)革命后:

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

国王只是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王权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只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君主。

因此有“国王是议会的国王”之说。

(3)变化原因:

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英国王党势力;

②“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获得统治权;

③《权利法

案》为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6.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的比较:

项目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

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

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

国王,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和议会、政府关系

宰相主持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

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无实权)是立法机构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

7.英、美、法、德四国的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表:

项目

国别

政治体制

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军权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

权力中心

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内阁

议会下院

议会

议会

国王

首相。

议会选举

议会

美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

国会

联邦法院

总统

总统

总统。

人民间接选举

总统

法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

议会

 

总统

总统

总统。

议会选举

总统

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

名义上归帝国议会,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上

 

皇帝

皇帝

宰相。

皇帝任命

皇帝

8.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和英国《权利法案》异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①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证。

②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它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明显体现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特点。

9.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古希腊民主制与代议制的区别:

(2)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代议制)是民主制的基本形式。

古希腊是原始直接民主,在国家体制上间接民主是当代民主制国家的合理选择。

(3)当今主权在民思想是对希腊人民主权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等都能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找到原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易错点

1.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是半封建社会。

错误。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半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错误。

虎门销烟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未来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社会性质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6.《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所以无法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

平均分配土地能够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社会基础。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缺乏社会基础

9.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转折点。

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转折点,因为在此之前列强的主要侵略方式是商品输出,其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和商品市场;在此之后主要是资本输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开设工厂。

11.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因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错误。

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

的进步性。

因为它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

1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1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