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6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合格考试习题66题标注Word文档格式.docx

C.宗法制

2014北京春季历史会考)

10.宗法制是西周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2014年北京夏季高中会考试题)

1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B.异姓功臣C.殷商后裔D.先代贵族

(2013年北京高中会考试题)

12.周王将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这一制度称为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禅让制

2016年北京市会考考试)

1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

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

(2017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14.右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

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

为:

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

2019年北京市合格考试)

15.据《史记?

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

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

为王。

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

(2012北京历史会考)

16.金文中的“封”字写作,“邦”字写作,意为植树为帜,划定疆界。

其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是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16年北京高中会考试题)

17.西周时期,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A.嫡长子B.兄弟C.功臣D.诸子中贤能者2018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示例)

18.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A.同姓亲族B.异姓功臣C.殷商后裔D.先代贵族

(2018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示例)

19.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

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

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B.分封制

C.礼乐制D.郡县制

克罍克罍铭文拓片(2018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示例)

20.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

(2018年西城区合格考试模拟试题)

21.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

研究

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

22.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B.诸侯臣下能世代占用土地

C.土地不得买卖D.耕种者需要缴纳货币地租

23.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春秋《诗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汉书?

食货志》:

“秦则不然⋯⋯除井田,民得卖买”

A.均田制的广泛推行B.农业生产技术日趋成熟

C.盐铁官营制度逐渐强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4.《国风·

卫风》中记载:

“氓(百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不)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说明在先

秦时期

26.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

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27.《史记·

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

(2019年北京市合格考试)

28.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以下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

A.司(后)母戊鼎B.蜀郡铁锸C.景德镇青花梅瓶D.松江棉布

29.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

30.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③“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④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11、2015、2019年北京市合格考试)

31.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人物是

A.大禹B.成汤C.嬴政D.刘邦

(2014北京春季历史会考)

32.中国古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

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始皇

(2012、2014北京历史会考)

33.毛泽东说:

“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

A.禅让制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2009北京历史会考)

34.秦朝时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刺史

35.秦朝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36.“今陛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完成以上功业的是

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始皇

37.右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其中发生在处的历史事件是

A.赢政创立皇帝制度

B.元世祖设置中书省

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2018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示例)

38.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

39.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

明朝

40.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

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

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

①加强基层控制②监督农业生产③平抑地方物价④保证赋役征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有所损益”。

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

(《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检测题)41.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度是

A.设置郡县B.三公九卿C.皇帝制度D.休养生息

42.《汉书·

叙传上》记载:

“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2018年北京市合格考试)43.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

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A.加速了国家分裂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增强了诸侯势力

D.扩大了王国疆域

44.《汉书》记载: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C.文渊阁D.天坛

(2015年北京高中会考试题)

50.读书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如果要了解儒家文化,你应选择的著作是

A.《道德经》B.《墨子》C.《论语》D.《韩非子》

2016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示例)

5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③“兼爱”④“无为而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52.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35.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六尺巷》歌曲中唱道: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

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这体现的思想是

A.儒家的“仁爱”B.道家的“无为”C.法家的“法治”D.墨家的“非攻”

5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6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示例)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北京高中会考试题)5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于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太宗

5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荀况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检测题)

56.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

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

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57.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

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

(2009\2016年北京历史会考)

58.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她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目前所知我

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2010年北京高中会考试题)

59.我国古代用纸书写和绘图应不晚于

A.唐朝B.三国C.东汉D.秦朝

(2016年北京高中会考试题)

60.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B.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D.元朝的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问答题

2018年北京市合格考试)(必考)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

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

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

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6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2016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

62.教育的变革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中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礼之用,和为贵。

材料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将这些主张作为其私学的教育内容,目的何在?

孔子首创私学,对当时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

(2018年高中历史会考说明)(必考)

63.中国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

秦始皇本纪》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具有怎样的意义?

64.中国古代如何对待商业的发展,是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1)材料一出自《史记·

平准书》,请用“/”为以上材料断句。

材料二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

游手为巧,充盈都邑。

治本(务农)者少,游食

者众⋯⋯一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

一妇桑,百人表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东汉)王符《潜夫论》卷l

(2)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实施该政策的原因?

6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

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

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许宏《二里头:

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二里头遗址的文明成果作为证据,说说你对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认识。

按照“总分总”结构答题,即“论点-论据-结论”。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从事工商)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子收为官家奴婢)。

商君列传》

(2)概括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材料三(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

⋯⋯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

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3)西汉时,中央政府面临怎样的威胁?

到汉武帝时,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6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

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

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

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

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

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

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习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A

D

B

C

二、问答题答案

(2018年北京市合格考试)(必考)

【参考答案】变化:

打破邦国体制(或分封制瓦解),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打破宗族壁垒(或宗法制破坏),华夏民族不断壮大;

国家强大、统一与民族和睦成为华夏民族的不懈追求。

(6分)

【参考答案】主张:

仁和礼。

目的:

在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背景下,极力倡导“仁”和“礼”,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道德,以此恢复和稳定社会秩序。

影响: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也能受到教育。

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参考答案】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

李斯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弊端,主张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实行任命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参考答案】

(1)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参考答案】

(2)政策:

重农抑商

原因:

农业是当时最重要的产业;

农民是赋税、徭役和兵役的征发来源;

如果大量人口从事商业将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