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031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

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

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

接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

“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

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

“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

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

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

“宋朝进士彭几谨谒!

”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

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

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

这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

“这有什么可笑的?

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

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

(选自《中国趣味寓言故事3》,译林出版社)

(1)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拱手:

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B. 谨谒:

谨慎、小心地拜见。

C. 光火:

恼火,发怒。

                                           

D. 怪相:

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

(2)“这有什么可笑的?

”这是一个_______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_______。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哪些名人的画像?

看后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B

(2)反问;非常生气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

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4)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然后再判断。

(2)这句话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B;⑵反问;非常生气;⑶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

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⑷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蚂蚁四重奏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之一。

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

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庭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我管这套哲学叫“蚂蚁四重奏”。

第一重:

永不放弃。

如果我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不是翻过或钻过障碍物,就是绕道而行。

总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二重:

未雨绸缪。

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第三重:

满怀期待。

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

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即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

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洞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第四重:

竭尽所能。

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

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小小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生动的哲学课啊。

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选自《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2011年第12期)

(1)照样子,写词语。

生生不息(AABC式):

___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含有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仿写一句:

________。

(3)蚂蚁是怎样“未雨绸缪”的?

(4)小蚂蚁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你从哪些事物中得到过启示呢?

举个例子说一说吧。

【答案】

(1)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

(2)设问;示例: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章。

(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5)示例:

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

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解析】【分析】

(1)从给出的词语“生生不息”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丰衣足食”来看,是含有近义词。

(2)先提出为题(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

),然后紧接着回答(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这是设问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示例:

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

(2)设问;示例: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章。

(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5)示例:

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

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成功来自信誉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

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名就可以,这正符合当时摩根先生没有现金却想获得收益的情况。

不久,一家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

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

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声誉比金钱更重要。

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退股的股份,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

无奈之中,摩根先生打出广告:

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就蜂拥而至。

原来,在人们心目中,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

许多年后,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

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成就摩根家族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

还有什么比让别人信任你更宝贵呢?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选自《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海潮出版社)

(1)按要求写词语。

①“惊慌失措”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②像“蜂拥而至”这样含有比喻义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2)“声名鹊起”的意思是________。

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的原因是________。

(3)画线句换种说法:

________。

用反问这种句式来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

A.让人更容易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B.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C.为了让句子变得更通顺,上下句联系得更紧密。

(4)你怎样理解“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这句话?

说一说。

【答案】

(1)束手无策;惊慌失色;暴跳如雷;胆小如鼠

(2)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退股的股份,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3)没有什么比让别人信任你更宝贵;B

(4)只有你讲信用,别人才能信任你,才会帮助你,才会照顾你的生意,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

相信你的人越多,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解析】【分析】

(1)①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惊慌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②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第二空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⑴示例:

束手无;惊慌失色;暴跳如雷;胆小如鼠;⑵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退股的股份,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⑶没有什么比让别人信任你更宝贵;B;⑷示例:

只有你讲信用,别人才能信任你,才会帮助你,才会照顾你的生意,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

相信你的人越多,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点评】

(1)①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②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2)第一空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第二空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陈景润的故事(节选)

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这天早晨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

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

“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

”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角落里静静地看书呢。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

陈景润叔叔朝窗外一看,心想:

今天的天气真怪!

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

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1)仿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不知不觉(ABAC式):

________   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

(3)第3自然段是主要是对陈景润的________(A.动作 B.心理)描写,可以看出陈景润________。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________(A.动作 B.心理)描写,说明了陈景瑞________。

(4)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陈景润经常晚上在图书馆读书到天亮。

B. 陈景润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

C. 陈景润能够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是因为他非常刻苦。

(5)热爱读书是所有成功者共有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人士读书的故事?

【答案】

(1)安安静静;平平安安;一心一意;十全十美

(2)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

;示例:

过年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忙的我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水果,一会儿又开电视的!

(3)A;读书时全神贯注,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B;他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发现是天黑了 

(4)A

(5)示例:

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不知不觉”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3)描写方法概括为: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结合句子分析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错误。

一次。

(5)此题较容易,只要从我们的记忆中写出几个即可。

故答案为:

⑴安安静静;平平安安;一心一意;十全十美;⑵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示例:

过年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忙的我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水果,一会儿又开电视的!

⑶A;读书时全神贯注,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B;他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发现是天黑了;⑷A;⑸示例:

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学习他们热爱读书的精神。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鹰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七十岁。

为什么鹰会有这么长的寿命?

(源 原)于它在四十岁时必须作出(艰 坚)难而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飞翔变得非常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

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等待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 需)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

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必须作出困难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历 厉)程。

(    )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能使我们获得重生再次起飞,创造崭新的未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选择恰当的汉字。

(源 原)于________

必(须 需)________

(艰 坚)难________

(历 厉)程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

(4)从短文中找出鹰重生的过程,用“________”画出来。

(5)我们了解了鹰的重生,那人的重生是什么?

如何才能实现人的重生?

【答案】

(1)只有……才……

(2)源;须;艰;历

(3)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

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5)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要有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能忍受住再生的痛苦,就能实现人的重生。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3)先提出问题(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七十岁。

为什么鹰会有这么长的寿命?

)然后紧接着回答(源于它在四十岁时必须作出艰难而重要的决定。

)这是设问。

它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只有……才……;⑵源;须;艰;历;⑶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⑷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

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⑸示例:

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要有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能忍受住再生的痛苦,就能实现人的重生。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3)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6.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不少于600字。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左右。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那一次我真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儿,我的脸就红得像苹果。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是出奇地冷,凛冽的北风在外面呼呼地刮着,听着都让人害怕。

地上都冻像铁块一样硬梆梆的。

早上第二节课后,该去冬季长跑了。

我怕冷,也怕跑步,真不想去。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

忽然一个念头蹦入我的脑海:

前天,有个同学说自己肚子疼,老师不是没让她跑步吗?

不如,我也试试这一招。

广播里响起了集合的音乐,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

我坐在位置上,左手放在桌子上,右手捂着肚子,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

老师走过来,见我一副痛苦样子,便关切地问:

“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

“肚子疼。

”我无力地点了点头。

“要不要打电话让你家长带你去医院拿点药吃?

“不用了,今天早上刚吃过,还是有点儿疼。

”“那你今天就别去跑步了,以免再受凉。

”说完,老师走了出去。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功告成,不由一阵窃喜。

第二节语文课,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也异常活跃,一个个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回答,生怕老师看不到。

平时,我也是个“积极分子”,一时竟忘了自己“生病”了,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

答完了问题,不禁洋洋得意。

老师不失时机地来了一段:

“××同学思维敏捷、声音洪亮。

更为难得的是她今天身体不舒服,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她学习!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我的脸蹭地就红了,火辣辣的,老师的表扬仿佛是一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脸红到脖子根。

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了所有人。

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们的问候和情谊,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

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那一次,我真”。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另一半由作者来补上。

补什么呢?

一般来说补你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教益的内容。

生活中如“快乐”“激动”“惊讶”“后悔”“惭愧”“坚强”“勤奋”“执着”“自信”“勇敢”“豁达”“成熟”“谦虚”“善良”“骄傲”等都可以,这就是要求作者去写事。

选取值得回忆的“那一次”。

我真××是写自己的感受,应该是在这次事件中,我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或者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作文。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

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7.命题作文:

那一瞬间让我感动

要求:

发挥想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那一瞬间让我感动

一个春天,一场雨,一对父子,一个瞬间,让我深深感动。

那天的雨来得特别突然。

还好我经常备着伞,因此并不太慌乱。

我躲到一个电话亭下边,想等雨小些再走。

这时,我看到了一对父子──被雨堵在了这个电话亭里的父子。

他们依偎在电话亭里,显得非常焦虑。

父亲跟我父亲的年龄差不多,脸上已经有了些沧桑。

头发很乱,发尖上都滴着水。

孩子却比我小得多,矮,有点儿瘦弱,脸上也湿漉漉的。

这时,小男孩打了个喷嚏,一下子扑到爸爸怀里开始哭闹──他要回家,非要回家。

那位父亲看了看亭外的瓢泼大雨,又看了看怀里哭着嚷着的儿子,想了想,无奈地抱起了孩子。

他迟疑了一下,要往前冲。

可还没走一步,又退了回来。

雨太大了,出去就必然是落汤鸡。

正当我想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时,我看到了动人的一幕:

那位父亲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