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19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1、安全阀结构

安全阀是锅炉设备的主要保护装置,结构见图3—1,内部结构见图3—2。

当锅炉压力超过允许值时,阀门入口压力上升,使施加于安全阀阀瓣的力瞬时等于或大于弹簧所产生的作用力,阀瓣离开闭合位置,同时开度止动块顶住盖板,这时阀门处于全开启位置。

此时蒸汽经阀瓣压力环顶部的两个轴气孔进入汽室H。

同样,阀杆重叠套环上升至浮置垫圈上方的固定位置,使浮置垫圈和阀杆的间隙由于重叠套环的直径发生变化而增大,因此汽室H中的蒸汽经由浮置垫圈和重叠套环之间的间隙而形成的第二区域进入汽室Q,然后经节流孔通过排放管接口排向大气。

当锅炉压力下降到安全值时,安全阀排放口处由上调整环G控制的升力小于弹簧的压力,阀瓣向下关闭,同时重叠套环也随阀杆向下移动进入到浮置垫圈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汽室H的蒸汽排泄量。

汽室H中最后瞬时合成压力按节流孔控制的流速在与弹簧推力一致的方向产生一向下推力,从而使阀瓣能有一个精确的关闭动作。

此时下调节环则控制着阀瓣关闭时的缓冲,使安全阀能有效而又精确地回落到闭合位置。

在回坐时阀芯和密封面不受到损伤。

2、安全阀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检修

项目

工艺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一)检修准备

1.安全阀检修前应打开汽包及其它受热面设备的空气阀,确保汽包及其它受热面设备内的压力为零。

2.清理排汽管疏水盘内的锈蚀物。

(二)解体

1.拆除阀门顶部的操纵杆销子和操纵杆,然后将提升传动装置的阀盖定位螺钉旋松,并取下阀盖和放下操纵杆组件。

2.拆除复位螺母的固定销子,然后将复位螺母旋出。

3.将压紧螺母旋出阀杆,用刀口布清理压紧螺钉表面的污垢,用深度尺测量压紧螺钉端面至阀杆顶端的距离A,并作好记录,见图3—3。

旋松压紧螺母的锁紧螺钉,用专用扳手旋松压紧螺母直至与上弹簧垫圈分开。

4.旋出轭杆螺母,取下轭架。

注意:

轭杆螺母旋出时两侧应保持均匀,以防轭杆和阀杆弯曲,取出支架组件和顶部弹簧垫圈。

5.在弹簧顶部作好原始定位标记,然后将弹簧和弹簧底部垫圈从阀杆上取出。

注意:

如弹簧底部与垫圈粘住,则应将两者分离后再取出。

6.在重叠套环上位于阀杆销孔的槽口处作一标记,然后把重叠套环逆时针转动直至环上4条线中的最低一条线与上浮置垫圈持平,计数并记录通过阀杆销孔的槽口数,见图3—4。

在盖板与通气孔上作好定位标记,然后拆除盖板的双头螺栓螺母,取出盖板。

7.把阀杆连同阀瓣、阀瓣压环组件吊出阀体,井水平放置在一个干净场地。

注意:

阀杆连同阀瓣、阀瓣压环组件吊出阀体及放置时不得与其它物体碰撞,阀瓣密封面不得损伤。

8.把阀杆竖直并固定,然后把阀瓣压环向上提起,逆时针转动阀瓣压环,使之与下降螺纹啮合,旋松阀瓣压环直至阀瓣取下,把阀瓣压环从阀杆上取出,见图3—50

9.从阀底座上把上调整环销拆除,垂直提升导承并从阀底座上取出上调整环和导座组件,用记号笔在导承和上调整环上作一轴向标记,见图3—6,然后从导承上旋下上调整环。

注意:

不得将上调整环的调整值破坏。

10.旋松下调整环销,直至销与环的槽口稍微分离。

然后在套筒座的顶部放一平板,在下调整环位于下调整环的销处的槽口作一标记,以下调整环销为基准,逆时针旋转下调整环直至与平板接触,数清并记录通过下调整环销的槽口数后,将下调整环从阀座套筒上旋下并从阀体内取出,见图3—7。

注意:

在旋下调整环销时,不要转动下调整环。

11.阀体内的零件拆除完毕后,立即在阀体上装盖板并贴上封条,以防杂物进入阀门。

零部件拆除后立即进行清点,然后放人油中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用干净的刀口布擦干净并放置在指定的地点。

(三)阀瓣、阀瓣压环和导承检查及研磨

1.用干净且柔软不起毛的刀口布对阀瓣进行清揩,检查阀瓣的密封面、内螺纹和支承面。

2.阀瓣研磨应用专用的环形研磨平板,专用平板使用前先在表面涂上1000号磨粒的研磨剂,然后在标准大平面的研磨板上进行修磨直至平整。

研磨可按图3—8方法进行。

3.用干净且柔软不起毛的刀口布清揩修磨后的环形研磨平板,然后在阀瓣密封面上薄薄涂一层400号研磨剂。

将环形平板放在密封面上,用手按住平板并使平板的重量均匀落在密封面上。

研磨平板应向各个方向均匀移动研磨,直至诸如划痕和裂纹等缺陷消除并出现镜面。

注意:

在研磨时应防止研磨平板的内外边缘跑出阀瓣的密封面外侧,从而有可能划伤密封面,另外不得撞击锥形部分。

4.用一块干净且柔软不起毛的刀口布将阀瓣的密封面擦干净,测量密封面的凸出值(C—B),见图3—9。

如该测量的值小于表列值,则应更换阀瓣。

5.检查阀瓣压环的端面及阀瓣压环上的两个小孔,用金相砂纸打磨压环的外表面,直至光滑。

6.检查导承的内表面及椭圆度,检查导承外螺纹。

7.测量导承和阀瓣压环的间隙并作记录。

1.阀瓣无腐蚀、无裂纹、无缺口,密封面光洁平整无划痕、无斑点,螺纹无损伤。

2.阀瓣压环端面无腐蚀,汽孔畅通,压环外径无椭圆度,外表面无严重磨损,平整光滑。

3.导承内表面无椭圆度,无严重磨损,螺纹无损伤。

4.导承与阀瓣压环的间隙要求见表。

(四)重叠套环及盖板检查

1.检查套环的外表面及螺纹。

2.用细砂纸打磨套环的外表面。

3.检查盖板表面及排汽孔。

4.检查浮置垫圈的内表面和垫圈的护圈。

1.套环外径无缺口、无毛刺、无撕裂、无点蚀,表面光滑,螺纹无损伤。

2.盖板平整,无弯曲等其它变形,排气通畅。

3.浮置垫圈在盖板内无卡涩、无弯曲和其它变形,内表面光洁、无点蚀、无磨损。

4.浮置垫圈的保护圈无损伤,无严重磨损。

(五)阀座套筒检修

1.用干净柔软不起毛的刀口布清揩阀座套的密封面,并对密封面进行检查。

2.阀座套筒的研磨与阀瓣相同,但阀座套筒在研磨前应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内外边缘的尖角,消除小金属颗粒和毛刺。

3.测量图3—10所示的尺寸,如尺寸超标应更换阀门或对阀座套筒的密封面进行堆焊。

1.阀座套筒平面光洁,无裂纹、无损伤。

2.阀座套筒密封面无裂纹、无划痕。

3.阀座套筒密封面厚度见表。

(六)阀杆检查

1.将阀杆置于车床上并夹紧,用一只百分表将触头与阀杆表面接触,转动阀杆并观察百分表的指针变化。

注意:

阀杆夹紧时应用软垫保护表面,夹紧部位不能处于螺纹上。

2.用干净的刀口布清揩阀杆螺纹表面并检查螺纹。

1.阀杆弯曲值小于0.177mm。

2.阀杆螺纹无损伤、无毛刺。

(七)弹簧及弹簧垫圈检查和研磨

1.弹簧外观检查。

2.用干净刀口布清揩弹簧垫圈并对支撑面进行检查。

3.弹簧底部垫圈与阀杆研磨应先用320粒度的研磨剂进行粗磨,然后用1000粒度的研磨剂进行精磨直至出现合格的支撑带。

研磨结束时应用干净柔软的刀口布将弹簧底部垫圈和阀杆擦干净。

1.弹簧无裂纹、无腐蚀。

2.弹簧垫圈平整无变形、无裂纹。

3.弹簧底部垫圈与阀杆研磨后支撑带连贯宽度均匀且宽度在3.2~4.8mm之间。

(八)装复

1.清理阀体内的杂物。

注意:

清理时应将阀座套筒用布包扎,以防损伤密封面及杂物进入阀门进口管座。

2.阀杆竖直放置在软垫上,球面端朝上。

在阀杆顶端的球面上及螺纹上涂润滑剂,然后把开度止动块和阀瓣环旋人阀杆。

把阀瓣压块慢慢套人阀杆并坐在阀瓣环上。

注意:

不要碰撞阀瓣环。

然后将阀瓣小心地旋人到阀杆上,并检查阀瓣的晃动。

如阀瓣不能晃动,则可调节阀瓣环的上下高度直至阀瓣能晃动自如。

在检查阀瓣晃动合格后则将阀瓣和阀瓣压环取下,用不锈钢销子将阀瓣环予以固定,然后再将阀瓣和阀瓣环安装在阀杆上。

3.把轭杆装入阀体上,然后用螺母予以固定。

注意:

轭杆旋人阀体的位置应与拆卸时所做标记一致。

螺纹应涂上二硫化钼。

4.把下调整环销旋人阀体,把下调整环旋人阀座套筒上并使下调整环的上端面低于阀座套筒的端面。

在阀座套筒的端面上放一块平板,旋转下调整环使两者相接触,并以此为基准,然后再根据拆卸时所记录的数据将下调整环旋人到原始位置,并用下调整销予以固定。

如原始位置需调整,则应按每4.13MPa(600磅力/英寸)整定压力下降一个槽口的原则进行调整。

注意:

调整安装后应能稍微转动,反之说明定位销太长,应打磨端部,直至调整环能销微转动。

调整环和调整环销的螺纹应涂上二硫化钼。

5.将上调整环旋人到导承上,直至两者的标记重叠,此位置应为上调整环拆卸时的原始位置,测量两者组件的长度C并与拆卸时所记录的值比较,以保证上调,整环在导承上的原始位置,见图3—11。

注意:

导承螺纹应涂上二硫化钼。

6.将导承和上调整块组件放人阀体内,用深度尺测量导承的端面阀座套筒的端面的尺寸月,并与拆卸时所测量的月进行比较,所得的差即为上调整环必须向下调整的距离,调整时可用调整槽口数来进行,见表。

节流孔编号

调整每个槽口时环垂直距离

(mm)

3号

0.038

4号

0.038

5号

0.038

R

0.028

调整完毕后应立即用上调整环销将上调整环予以固定。

注意:

阀座的导承支撑面应涂二硫化钼。

7.用干净柔软不起毛的刀口布擦净阀瓣座的表面,小心地将阀杆组件装入导承。

检查阀体内部,在确认无异常后将盖板按拆卸时的标记安装在阀体上并将螺母用手旋紧。

8.将轭架和压紧螺钉组件套人轭杆和阀杆上。

调整压紧螺母使压紧螺钉的端面至阀杆顶端的距离与拆卸时所测量的尺寸A,一致,见图3-3。

向上拉阀杆使开度止动块与盖板接触,用深度尺测量如图3-3所示的尺寸A,与A的差值为阀门开度,开度等于额定开度+附加开度,见表。

如果开度与表示开度一致,则将轭架和盖板拆除,取出阀杆组件并取下阀瓣压块,在开度止动块上安装不锈钢销子,然后将阀瓣压块装上并装入导承,再一次检查阀体的内部,将盖板装复并将螺母紧固。

如果开度与表示不一致,则将阀杆取出,调整开度止动块槽口,每移动1个槽口,增加或降低0.0254mm。

5.将重叠套环套人阀杆并顺时针旋人至重叠套环上4条圆周线上最低一条线与上浮垫圈持平,然后根据拆卸时所记录的槽口数以阀杆上的销孔为基准旋至原始位置。

通过重叠套环的槽口装入不锈钢销子。

注意:

重叠套环套人阀杆前应在阀杆的螺纹上涂二硫化钼。

6.按顺序将弹簧底部垫圈、弹簧和弹簧顶部垫圈套人阀杆。

把压紧螺钉的锁紧螺母套在压紧螺钉上,然后把压紧螺钉旋人轭架直至螺钉从轭架的下部露出为止。

把轭架套人阀杆和轭杆。

套人时应使压紧螺母与弹簧垫圈对准,将轭杆螺母旋人轭杆并用力矩扳手将螺母紧固。

不同压力时的扭矩见表。

注意:

弹簧底部垫圈的支撑面涂二硫化钼,螺纹上涂二硫化钼。

7.将压紧螺钉旋人至拆卸时的原始位置并将锁紧螺钉旋紧。

注意:

轭杆螺母、压紧螺钉及锁紧螺钉的螺纹上涂二硫化钼。

轭杆螺钉的球面顶端涂二硫化钼。

8.将复位螺母套人阀杆并顺时针旋转直至复位螺母与阀杆螺纹完全吻合。

注意:

在阀杆螺纹上涂二硫化钼。

9.将阀杆顶盖装复并固定,将顶部操纵杆装复。

10.调整复位螺母,直至复位螺母离开顶部操纵杆3.175mm。

将操纵杆和顶盖拆下,将销子装入阀杆。

重新组装顶部操纵杆、顶盖和下降操纵杆,并用销子固定。

在确认复位螺母和顶部操纵杆的间隙正常后将顶盖的定位螺栓旋紧。

(九)安全阀液压整定

1.将安全阀盖帽和杠杆组件拆除,旋松锁紧螺母,并装上整定装置初次整定。

2.将蒸汽压力稳定在工作压力的70%~80%,作为整定的设定压力。

注意:

整定压力波动应小于1%,蒸汽压力以就地压力表为准。

3.启动液压泵,升压至安全阀发出“哧哧”声音时,停止升压,记录此时的液压读数。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安全阀的整定压力(见表3—1、表3-2)。

4.根据第一次的动作压力数据对螺栓进行调节并记录调整量。

提高起跳压力,则顺时针旋转压紧螺栓;压紧螺栓。

(十)现场热态校验(视要求决定校验数量

1.安全阀校验时应有专人指挥。

2.当锅炉压力升到锅炉工作压力的80%时,对不整定的安全阀用塞盖固定;安全阀校验完毕后恢复。

3.压力超过安全阀整定值0.5MPa时,安全阀还不动作,则将压力泄到此阀起座值的80%压力以下后,调节压紧螺钉。

注意:

顺时针转动时提高起座值,逆时针转动时降低起座值。

每次调整后应将锁定螺母旋紧。

4.当调节螺钉作适量调节后,再升压进行安全阀校验。

5.安全阀校验完毕后应记录起跳时间和回座压力。

1.安全阀起座正常。

2.起座压力与整定值误差小于1%。

3.安全阀回座后无泄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