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227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

春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2015春期成人教育专科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错)

2.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对)

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对)

4.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错)

5.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错)

6.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错)  

7.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错)

9.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错)

10.离散变量只适合于单项式分组。

 (错)             

11.组距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错)             

12.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对)

13.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对)

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则成本降低计划的超额1%完成。

(错)

15.变异系数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对)

16.抽样估计的置信度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对)

17.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错)

18.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

(错)

19.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错)

20.若直线回归方程

,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对)

21.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错)

22.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

(错)

23.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错)

24.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

(对)

25.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错)

26.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总的定基发展速度。

(错)

27.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下降的。

(对)

28.增长1%的绝对值表示的是:

速度指标增长1%而增加的水平值。

(对)

  29.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年年相等。

(错)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 )。

  A)产量     B)人口数      C)销售额    D)出勤率

3.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

 C)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数量指标

5.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状况进行了解,统计总体是(C)。

A)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

C)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6.五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60、74、79、85、91,则“数学成绩”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7.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

这种调查属于(B)。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B)连续性重点调查

C)连续性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8.填报单位是(B)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D)重点单位

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A)。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D)确定调查时限

1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

A)全国人口普查B)工业设备普查

C)全国工业普查D)农村耕畜调查

11.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C)。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组数的多少不同

12.变量数列是(B)

A)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B)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按组距式分组的数列

13.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C)。

A)80__89%   B)80%以下    C)90%以下    D)85%以下

    90_99%    80.1__90%90__100%85__95%

100__109%90.1__100%100__110%95__105%

110%以上100.1__110%110%以上105__115%

1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

15.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A)。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1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B)。

A)105%B)104.76%C)5%D)4.76%

17.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

σ甲=5元,σ乙=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  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

1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B)

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B)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19.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20.抽样误差是指(C)。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而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21.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C   )。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

22.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D)。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误差系数

  C)概率度           D)抽样极限误差

23.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C)。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D)类型抽样

24.现象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愈高,则相关系数愈接近于(D)。

A)0B)0.3____0.5  C)0.8____0.9D)±1

25.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存在( D  )。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

2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

A)0≤r≤1B)–1

27.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C)。

A)估计标准误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相关系数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2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D  )。

  A)都是随机变量       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29.若物价上涨,商品需求量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B)

A)无相关关系B)存在负相关关系

C)存在正相关关系D)无法判别有无相关

30.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B)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D)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31.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B)。

A)商品销售额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

C)商品价格指数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

32.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D)。

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33.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D   )。

  A)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B)销售量、产量

  C)销售价格、产量        D)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34.已知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A)。

A)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数量指标综合指数D)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35.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为2%、5%、6%和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A)。

A)(102%×105%×106%×108%)-100%B)2%×5%×6%×8%

C)102%×105%×106%×108%D)(2%×5%×6%×8%)-100%

36.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

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

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B)计算。

A)首末折半法B)简单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

37.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38.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

39.平均发展速度是(C)。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40.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A)。

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  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ACE)。

A)社会性B)大量性C)总体性

D)同质性E)变异性

2.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BE)。

A)机床台数B)汽车产量D)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E) 学生人数

3.下列哪些是连续变量( ABDE )。

  A)住房面积     B)商店的商品销售额    C)高校的大学生人数     

D)人口的出生率   E)工业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E)。

A)工业增加值B)劳动生产率C)单位产品成本

D)人口总数E)资金利税率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CE)。

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农产量调查E)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6.普查是一种(ACD)。

A)专门组织的调查B)连续性调查C)不连续调查

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

7.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BD)。

A)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B)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C)工人按工资分组D)学生按性别分组

E)企业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8.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CD)。

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9.在次数分配数列中,(BCE)。

A)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B)各组的频率大于0

C)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10.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E)。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及格率C)每个职工的平均工资

D)每人的平均年龄    E)资金利润率

11.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指标的有( ABC   )。

  A)人口密度         B)某市医院病床数与该市人口数之比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我国男性人口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

  E)甲地区工业总产值与乙地区工业总产值之比

12.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包括(BDEF)。

A)重复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不重复抽样

D)等距抽样E)类型抽样F)整群抽样

13.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ABCD)。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14.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因此(ABD    )。

  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抽样指标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

  C)总体指标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

15.工人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y=50+80x。

这意味着(ABE)

A)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130元

B)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时,工人工资提高80元

C)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时,工人工资提高130元

D)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时,工人工资为80元

E)当月工资为210元时,劳动生产率为2000元

16.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BE)。

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可确定两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D)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的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

17.直线回归分析中(ACDE)。

A)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E)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18.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质量指标指数公式(BCD)。

A)    B)            C)

  

D)E)

19.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BCE  )。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校毕业生人数    C)某农场拖拉机台数     

D)某企业某月产品产量  E)某企业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20.增长1%的绝对值 ( ABD   )。

  A)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    B)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增长速度

  C)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发展速度 D)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值

F)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相对量

2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BC)。

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方程式法

D)调和平均法E)加权平均法

22.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BCD)。

A)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   B)某商店各月的销售额

C)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    D)某企业历年工伤死亡数

  E)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

四、简答题(本部分老师只给出要点,需要同学们根据页码完善答题内容)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教材P13

答题要点:

主要区别:

品质标志:

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

其表现只能是文字。

例如:

性别,只能表现为男或者女。

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表现是数值,称为标志值。

例如:

年龄,只能表现为数字。

2.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

教材P16

答题要点: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但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教材P32

答题要点:

只要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

4.简述变量分组的目的和种类。

教材P55-56

答题要点:

目的:

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种类: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分组、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教材P55-56

答题要点:

按数量标志分组,其变量有两种类型,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根据这两种变量的不同特征,在分组时,离散型变量如果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是单项式分组;如果变动幅度大,分组应该用组距式分组。

而连续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如果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变动的幅度比较小,宜采用单项式分组。

如果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变动的幅度比较大,而且项数又很多,宜采用组距式分组

6.什么是统计分布?

它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

教材P58

答题要点: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

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

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合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7.简述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答:

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存在着差异:

(1)子项和母项的内容差异。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的对比,平均指标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的对比;

(2)反映的问题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反映现象的程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平均指标反映现象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的一般水平。

8.抽样推断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

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

特点:

(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

(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9.一般情况下,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

10.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答:

平均指标要成为综合指标的变形,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

具体地讲,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

五、计算题

1.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单位成本

1998年总成本

1999年总产量

15

20

30

2100

3000

1500

215

75

50

试指出哪一年的总平均成本高,为什么?

所以由以上结果可知1998年的总成本高。

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

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亩产量(斤/亩)

播种面积(亩)

1000

950

1100

900

1050

0.8

0.9

1.0

1.1

1.2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以确定哪一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3.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50包检查,结果如下:

每包重量(克)

包 数

90-95

95-100

100-105

105-110

2

3

35

10

要求:

试以0.9545的概率(t=2)估计该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区间范围。

 

4.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和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学生人数

10

20

22

40

8

要求:

(1)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

  

(2)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

 

5.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0件产品中抽取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

以0.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该批产品合格品量进行区间估计。

6.为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6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设产品销售额自变量为x(万元),销售利润为因变量y(万元),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和计算,结果如下:

要求:

(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7.根据某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资料:

n=7 

 

 

要求:

(1)确定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2)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8.随机了解10个乡镇农村居民家庭关于收入与食品支出情况,设家庭月平均收入为x元,月食品支出为y元。

调查资料整理如下:

 

 

 

要求:

(1)配合食品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月收入的回归方程。

  

(2)当家庭月收入为380元时,月食品支出为多少元?

9.检查五位同学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情况,调查资料整理如下:

 

 

 

  要求:

(1)计算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说明两变量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2)建立学习成绩倚学习时数的直线回归方程。

解:

计算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10.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1999年和2000年其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

1999年

2000年

1999年

2000年

2000

5000

4000

2200

6000

4500

10.5

6.0

12

10

5.5

12

要求: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单位成本和产量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

 

11.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商 品

单 位

销售量

单价(元)

1999年

2000年

1999年

2000年

万件

万公斤

50

150

60

160

8

12

10

14

要求:

计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并分析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2.某商店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