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24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16Fe56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本卷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的1.0L H2SO4溶液中含有的H+的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取0.5L0.2mol·L-1mol氯化铁溶液,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阴离子分别为A2-、C-,A2-离子半径大于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序数A>B>C       B 、 它们的离子半径A2->C->B2+

C、它们的原子半径C>B>A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C>A>B

.下列实验装置,其中按要求设计正确的是

.COCl2(g)

CO(g)+Cl2(g);△H>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D.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

.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B.浓氨水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氨气

C.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

D.铜与稀硝酸反应制一氧化氮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

c(Na+)=c(NO3-)

B.1.0mol·L-1Na2CO3溶液:

c(OH-)=c(HCO3-)+c(H+)

C.1.0mol·L-1NH4Cl溶液:

c(NH4+)=c(Cl-)

D.醋酸钠溶液:

c(Na+)>c(CH3COO-)>c(H+)>c(OH-)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B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下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极板   b极板   X电极   Z溶液

A.银    铁     正极    AgNO3

B.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锌    石墨    负极    CuSO4

D.铜    石墨    负极    CuCl2

.已知常温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2.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的c(H+)=1.0×10-12mol·L-1

B.所加的烧碱溶液pH=12.0

C.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2mol·L-1

D.所得溶液中的c(Mg2+)=5.6×10-8mol·L-1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

NaAlO2(aq)

Al(OH)3

②S

SO3

H2SO4

③Fe2O3

FeCl3(aq)

无水FeCl3

④饱和NaCl(aq)

NaHCO3

Na2CO3

⑤MgCl2(aq)

Mg(OH)2

MgO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A.2SO2(g)+O2(g)

2SO3(g)ΔH<0

B.4NH3(g)+5O2(g)

4NO(g)+6H2O(g)ΔH<0

C.H2(g)+I2(g)

2HI(g)ΔH>0

D.2A(g)+B(g)

2C(g)ΔH>0

第Ⅱ卷非选择题(58分)

.(14分)

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它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部分结构知识

            部分性质

X

X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原子轨道

X的一种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Y

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Y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

Z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

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6

W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2n-3(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Wn+

  

    填写下列空白:

(提示:

不能用字母X、Y、Z、W作答)

(1).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写出X2电子式是          ,

(2).X,Y,Z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

(3).W元素原子基态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

(4).Z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

(5).含W的一种硫酸盐是常用的净水剂,常温时该溶液的pH       7(填“=”、“>”或“<”),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25℃、101kPa时,32gY的最低价气态氢化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1780.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5分)

由苯乙烯经下列反应可制得F、K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1)J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K中所含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

(2)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I的分子式是。

(3)E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属于

(4)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J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5)写出J的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X结简式。

.1molX可以与3molNaOH反应

.X分子中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

17、(15分)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 、____。

②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                            ;

.煅烧如果不充分,产品中将有Fe2+存在,试设计实验检验产品中有无Fe2+。

(2)有些同学认为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称取2.850g绿矾(FeSO4·7H2O)产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

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

①写出酸性KMnO4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         [ 已知M(FeSO4·7H2O)=278g/mol]

滴定达到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为

下列操作会导致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c.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d.量取待测液,视线注视刻度时开始平视、结束俯视

18.(14分)

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

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

(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加热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AB浓盐酸MnO2浓硫酸粗铜粉末玻璃纤维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如果浓盐酸不能顺利滴下,可能的原因是

④装置Ⅳ中盛装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2)在CuCl2溶液转化为CuCl2·2H2O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

小组同学欲探究其原因。

已知:

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

Cu(H2O)42+(aq)+4Cl-(aq)

CuCl42-(aq)+4H2O(l)

 蓝色           黄色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

②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成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

a.                            b.                         。

(3)由CuCl2溶液得到CuCl2·2H2O的过程中要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黄山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选择题(各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A

D

C

B

B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A

C

B

D

B

二填空题

15.(14分)

(1)

(2分)

(2)ClSC(2分)

(3)1S22S22P63S23P1(2分)

(4)三;

A(各1分)

(5)﹤(1分)Al3++3H2O

Al(OH)3(胶体)+3H+(2分)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3分)

15分

(1)羟基;羧基(各1分);

(1分)

(2)

(2分)C8H6O3(2分)

(3)

(2分)取代反应(1分)

(4)

(2分)(5)

(3分)

17.15分

(1)

过滤、洗涤(各1分)

4FeCO3+O2 

 2Fe2O3+4CO2(2分)

 

.取固体样品少许放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试管,再加入几滴KMnO4溶液。

如果溶液褪色,则有Fe2+(3分)

(2)

5Fe2++MnO4-+8H+=Fe3++2Mn2++4H2O(2分)

0.9754(2分)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立即退去(2分)

bd(2分)

18.14分

(1)

分液漏斗(2分)

MnO2+4H++2Cl-

Mn2++Cl2↑+2H2O(2分)

分液漏斗的上口瓶塞没有打开(或小孔和凹槽没有对准),(2分)

NaOH溶液((1分)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2)①

(2分)

 ②a.加水稀释 b.AgNO3溶液 (各1分)

(3)抑制铜离子的水解,提高产品的产率(或纯度)(2分)

区县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黄山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答题卡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区县、学校、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1-14

15

16

17

18

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5.(14分)

(1),

(2)

(3)(4),

(5)

(6)

16.(15分)

(1)

(2)

(3)

(4)(5)

17.(15分)

(1)①

(2)①

③;

18(14分).

(1)①

(2)①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