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470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docx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一、区域概况(宁镇山脉)1

二.地层3

1.寒武纪(∈)3

2.奥陶系(O)3

3.志留系(S)4

4.泥盆系(D)4

5.石炭系(C)4

6.三叠系(T)5

7.白垩系(K)5

三、构造7

1.褶皱7

2.长江断裂7

四、岩浆活动8

1.六合方山火山口8

2.镇江象山—焦山花岗岩构造8

五、区域发展史9

1.寒武纪9

2.奥陶纪9

3.志留纪,泥盆纪9

4.石炭纪9

5.二叠纪10

6.三叠纪10

六、后记/感想11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区域概况(宁镇山脉)

本次实习地点主要分布在南京幕府山、燕子矶、汤山、排山、棒槌山以及镇江焦山所在的宁镇山脉。

宁镇山脉是江苏省的主要山脉。

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带南京、镇江间的一条山系,略呈东西向向北突出的弧形山脉,位于长江南岸。

西起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青龙山,经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镇江市城区、丹阳市境内,东止武进县孟河镇黄山,绵延100公里。

宁镇山脉的地质构造是由震旦系到三叠系岩层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并伴有火成岩多次侵入喷出,最终形成破碎链状山脉。

山前和山间谷地广泛掩覆第四纪下蜀系黄土。

矿产有栖霞山铅、锌、锰矿,铜山钼铜矿,巢风山铁矿,湖山煤矿。

宁镇山脉是中国地质研究最早、最详的山地之一,多种地层名称皆出于此。

南京处于地层发育齐全的宁镇山脉,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其中,苏州地区花岗岩周围,为泥盆纪的石英砂岩所围绕,在西南及西部与花岗岩体相接触处出现有二叠纪的砂页岩。

而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但已达到相当的剥蚀深度,“地形倒置”现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因岩层软弱受侵蚀而形成的次生谷地。

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

汤山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

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寒武系的观音台组到泥盆系的五通组。

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

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

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

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

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

镇江焦山,系“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

其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

山高71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

 

二.地层

1.寒武纪(∈)

点位:

①幕府山北坡岗八库

寒武纪中通炮台山组(∈2m)主要以黑色调的白云岩为主,出露情况非常好,为一套高盐量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组合,体现出该地区主要是一个相对封闭,蒸发性的海相环境。

稍稍向西南,出现断层三角面,白云石呈现出灰色,表面出现有刀砍状溶沟,可推测出岩石成分具有差异性分化。

点位:

②汤山颐尚温泉北200米,350°

寒武纪上统观音山组(∈3g)主要岩性为一套青灰、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含有燧石结核。

新鲜面为灰白色,风化面为灰黑色,有苔藓。

表面有刀砍状溶沟,可推测出岩石成分具有差异性分化。

构造块状,结构致密,岩相为海相沉积。

且有生命大爆炸的痕迹。

(右图为观音山组的一套白云质灰岩)

2.奥陶系(O)

点位:

汤山颐尚温泉北400米处

这是一套奥陶系(O1)下统的岩石,岩石下部分为深灰色致密厚层灰岩夹有结晶灰岩,含有少量燧石结核;上部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及似鲕状灰岩。

矿物成分以微晶为主,矿物结构为方解石。

位于大背斜的核部地区,方解石结晶多。

岩石分布较为破碎,来源于两个原因:

一是地壳的抬升运动,二是火山运动。

(右图为微晶矿物及方解石)

3.志留系(S)

点位:

①石门埝水库

早志留系高家边组(S1g)主要岩性为一套黄绿色和灰黄色的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上部为砂质泥岩。

该地区泥岩、页岩分布较为疏松,呈小块状分布。

总厚度为290—1560米。

与下伏上奥陶统五峰组呈假整合接触。

(右图为高家边组岩石地貌)

点位:

②石门埝水库52米处

中志留系茅山组(S2m)局部约24米地层岩性为紫红色厚层状细砂岩伴有泥岩和页岩;中上部以灰紫色厚层状细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含有砾石。

构造块状,结构疏松,岩相为浅海相沉积。

(右图为泥岩和页岩)

 

4.泥盆系(D)

点位:

①泥盆系中下统茅山群(D1-2m)

岩性为灰白色粗粒砂岩砾岩。

新鲜面为灰白色,风化面为灰黄.

点位:

②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

岩性可分三部分:

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粗粒含砾石英砂岩;中部为白、灰白色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夹页岩;上部为黄褐、灰白色薄层细粒砂岩夹粉砂岩和页岩,局部地区夹白色粘土岩。

5.石炭系(C)

点位:

①火石峰

(1)金陵组(C1j):

岩层较厚,体现出该地区该时期环境相对稳定。

石灰岩中包含大量化石。

底部为黄褐色细粒含铁石英砂岩。

其上为灰黑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结晶灰岩。

产珊瑚类化石,中间有黑色的煤线。

体现出海相地区。

(左图为石灰岩中的化石,右图为金陵组石灰岩)

(2)高骊山组(C1g):

主要为一套灰白、灰黄、灰绿及紫红色的杂色粉砂岩、页岩、泥岩及砂岩,夹泥质灰岩。

岩石成分比较混杂,结构较为疏松

 

点位:

②火石峰下150米

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底部为浅灰色厚层含肉红色燧石结核白云岩;中及上部为浅灰、灰白及粉红色厚层致密纯灰岩,岩性稳定。

岩相为温暖浅海相沉积。

(右图为中石炭黄龙组石灰岩)

 

6.三叠系(T)

点位:

中下统青龙群(T1-2)棒槌山

下青龙组(T1x):

岩性主要为黄绿、灰绿色钙质页岩、薄层灰岩及页岩互层。

上青龙组(T2s):

岩性为灰白、浅灰色薄层灰岩组成中——厚层灰岩,其中夹少量页岩。

7.白垩系(K)

点位:

燕子矶公园

白垩纪上统浦口组(K2p)上部为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页岩,夹有灰白色泥岩;下部以紫红和灰紫色砾岩为主,夹有粉砂岩、细砂岩。

燕子矶公园门口是一套以物理生物风化作用(根劈作用)为主的白垩纪砾岩粗砂岩。

燕子矶内任选一砾石(10cmX10cm)测定砾石含量为:

(15块*2cm*2cm)/100=60%。

砾石磨缘度较差,体现出搬运距离较近。

岩石的分选性为大小混杂。

对其中一块岩石作产状分析,产状特征为:

54°∠33.5°。

(左图为根劈作用,右图为砾石)

三、构造

1.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①汤山—棒槌山地区是一个大的复背斜——汤伦大背斜的北翼,其核部在汤山山脉,由上寒武统观音台组构成,北翼由奥陶系、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组成,在五通组孔山地区还有一个次一级背斜,栖霞组火石峰地区还有一个次一级向斜。

从汤山颐尚温泉开始至石门埝水库,褶皱由核部向外部衍生,由寒武纪向奥陶和志留系发展。

②在孔山上可以清楚地观测到这样一个褶皱的核(如下图)。

从外形看,是背斜。

从产状上看,是受到南北两面的挤压力造成的。

由核部的倾角看,来自北边的力要更大一点。

因为左边(图上倾角)更大。

这个背斜褶皱是全国很有名的一个裸露的较为明显的褶皱。

其核部为五通组的石英砂岩,两翼为金陵组、高骊山组等的砂岩、生物碎屑岩。

其产状特征为:

北翼:

345°∠78°

南翼:

190°∠28°

(下图为背斜的原图以及产状素描图)

2.长江断裂

断层是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显著的位移或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迹。

燕子矶大断裂:

在幕府山西侧以很小的角度斜切幕府山背斜轴部,形成断层陡崖和断层三角面。

燕子矶就是由长江断裂形成的。

它向海凸出,呈一个断层陡崖三角面,切口整齐,断层面几近垂直。

四、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

1.六合方山火山口

方山火山口中心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形如像一面开口的圈椅状,海拔高度为一百八十八米,锥体高度平均为一百三十五米;基底直径平均为四百米,最大深度为八十米。

六合方山火山口北侧观察火山口状况,这是一套玄武岩、基性岩。

岩石成分以灰石和斜长石为主。

该火山口周围分布的玄武岩以柱状节理为主。

六合方山在上新世末期喷发,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喷发,中间存在短暂的休眠期。

前一阶段强度较小,形成的下橄榄玄武岩结晶程度高,形成柱状节理,只在火山北侧发现;后一阶段强度较大,形成的上橄榄玄武岩结晶程度低,并有火山弹产出。

在南北坡都有发现。

通过气孔可分层,证明此阶段进行过多次喷发。

玄武岩中可见橄榄岩包裹体,证明古火山岩浆来源于地幔。

六合方山火山为南京周围一小火山群的一部分,该火山活动应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以及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有关。

(右图为方山火山口地貌)

2.镇江象山—焦山花岗岩构造

镇江象山—焦山是一套以灰黄色为主色调的宁镇带花岗岩岩体构造。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

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其硬度高、耐磨损。

这一套岩石中正长石含量大于斜长石。

镇江港由于受到凸岸堆积作用,原来的长江主航道已经不能继续运行,改为现在的游览观光用道。

(右图为镇江象山—焦山花岗岩石体)

五、区域发展史

1.寒武纪

从寒武纪中统的炮台山组白云石、白云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相沉积。

古气候则是相对于震旦纪,天气更炎热,水更浅,更干,有盐坪,为蒸发性、相对封闭的海洋环境。

2.奥陶纪

由于厚层致密灰岩和生物碎屑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浅海相沉积。

古气候则是气候温暖,水深,浅海,波浪大。

3.志留纪,泥盆纪

由于由泥岩逐渐过渡到粉砂岩、砂岩,所以推断古地貌海陆过渡相到陆相,古气候则由于地壳抬升作用,海拔升高,气候干燥,蒸发迅速,海水干涸。

南京地区在志留纪处于海洋环境,从深海向浅海发展,构造活动性弱;于志留纪中后期以浅海环境为特征。

整个志留纪都以陆源碎屑沉积为特征,持续形成了大于300m厚的沉积层,即高家边组、坟头组和茅山组沉积,并在志留纪中晚期发育三角洲,形成大型斜层理。

志留纪末期,海水退却,本区成为陆地,遭受剥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于泥盆纪早、中期,从而使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的沉积缺失。

泥盆纪晚期至石炭纪初,初期的沉积还混有早先茅山组以及更老的沉积的剥蚀碎屑。

这些沉积构成泥盆系-石炭系五通群碎屑岩。

4.石炭纪

石炭纪下统由于金陵组生物碎屑灰岩,高丽山组杂色砂岩,和州组泥灰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交替的海陆交替相沉积。

古气候则由温暖湿润到干燥炎热再到温暖湿润石炭纪中上统出现的是一套黄龙组的石炭岩,可推测为浅海相的分部环境,古气候为温暖湿润的地区。

5.二叠纪

自石炭纪早期至二叠纪中期,本区海平面升降频繁,海进、海退交替发生;总的来说,总体上处于温暖陆棚浅海环境,间有滨海环境出现;由于栖霞组薄层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浅海相至海陆过渡相。

古气候则由于地壳抬升,海退,干燥。

6.三叠纪

从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本区海平面呈现海退、海进、海退的基本过程。

中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初期的海退,致使本区处于以滨海为主的环境,堆积了百余米的陆源碎屑和由地表水带入本区的区外陆生高等植物碎片,从而构成龙潭组。

晚二叠世晚期的海进,致使本区处于较大水深的海洋环境,生物以游泳、浮游的菊石等动物为主,发育硅质、泥质沉积而构成大隆组。

自三叠纪初期,海平面开始下降,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先后连续形成了泥质沉积、泥质与碳酸盐质互层沉积、碳酸盐沉积夹泥质沉积,以及碳酸盐沉积,它们构成了青龙组湖山段和青龙组沧波门段;而后,海平面持续下降,使得本区在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处于滨海环境,营潜穴生活的生物繁盛,堆积了大量的陆源碎屑,构成了黄马青组。

三叠纪下青龙由于灰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侵。

古气候则是温暖湿润。

三叠纪上青龙由于泥岩、砂岩所以推断古地貌为海陆过渡相至陆相。

古气候则由地壳抬升,干燥,蒸发快。

在志留纪-三叠纪期间,南京地区地壳运动以垂向升降运动为特征,除了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志留纪末-泥盆纪时期为陆地状况外,其它时期主要以海洋环境为主,形成海相沉积。

受以地壳水平运动为特征的印支运动影响,本区自三叠纪末以来持续为陆地环境并呈现丘陵山地,形成陆相沉积。

印支运动使得本区的地壳运动由垂向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致使沉积层形成褶皱,发生不同性质和程度的断裂,并伴随有少量的岩浆侵入。

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区现今所见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格局。

综合可言,南京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内动力作用、外动力共同作用的历史,是地壳垂向运动、水平运动的地质构造运动史,是海相沉积、陆相沉积的沉积史。

六、后记/感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就过去了,再者五天的时间里学习了野外地形图的使用、现场地层剖面图的绘制,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记录等常规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及技能训练。

地理学是一门贴近自然的学科,而地质学则更加需要我们深入自然,体会岩石的沧桑,历练大江的气概。

学科学习中,我们用谨慎的态度钻研,学科实习中,我们用细致的观察区探究。

原本生疏的理论知识一旦与实际相结合,碰撞出的实习火花让我终生难忘。

当北京遇上西雅图,爱情的火花擦出绚丽的光芒;

当地理遇上地质学,奋斗的汗水浸透知识的绚烂;

当知识遇上大自然,生疏的理论透射实践的光辉。

地理学是一门与自然和社会密切想关的科学,从学科的角度,要求我们能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我们掌握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幕府山北翼到燕子矶公园,从寒武纪中统到白垩纪,我们用地质的眼光还原地球的生命,我们用矫健的步伐谱写出亿年史诗。

当汗水浸透衣背,当雨水滴露全身,当泥巴裹满裤腿,迷失不了的是求知的步伐,泯灭不了的是实习的热情。

固然这次实习缺少了黄山的壮阔之美,但雨中焦山之清纯,方山之秀美却明然于心。

火山口的壮阔,孔山背斜之震撼实乃实习之妙观。

大自然是地理学广阔而富有生机的实验室,是内容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教育环节之一。

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地学和现实问题,将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地理学野外实习,在严酷环境下要测量准确的地理数据,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往往需要经历艰苦的劳动,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无论是对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是综合素能的提高,均会起到非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