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529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docx

历史二轮复习题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综合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园之感。

这是因为(  )

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

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

从题中可知欧洲人把希腊看成是家园,说明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故正确答案为C项。

2.著名学者姚国华先生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指出,今天西方人强大的奥妙,就是两个东西,一个科学,一个法律,都是从希腊哲学演变而来的。

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东西,都叫Law。

他们相信万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在起支配作用。

对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共性”,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比较普遍地认为(  )

A.只有靠科学实验来证明B.只能用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C.只有靠逻辑思维去推理D.上帝才是“共性”的源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启蒙思想是文化史模块的重要内容。

属中等题。

本题的重点落在启蒙思想的特点上。

选项A主要在文艺复兴时期,选项C、D与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不符合,均不正确。

唯有B项与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相符,正确。

3.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报刊上介绍某西方思想家的观点及其著作时说:

“一国之制度,虽有立法行法之别,各司其职,然主权当常在于国民中而无分离。

……是故主权之用可分,而主权之体不可分,是民约论之旨趣也。

”他介绍的这位思想家是(  )

A.梭伦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解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材料。

材料关键词“民约论”指的是社会契约论,这是卢梭的思想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项。

4.伯利克里说: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雅典人“适当地讨论其后果”主要是在(  )

A.公民大会上B.五百人议事会上

C.民众法庭上D.元老院里

[答案] A

[解析]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所有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讨论和决策国家大事,公民大会是主要的议事机构,故选A项。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民众法庭是司法机构,元老院是罗马的国家机构。

5.古罗马《民法大全》: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

[答案] C

[解析] 所给材料无法说明儿子是弱者,体现不出保护弱者的原则,A项错误;当时的罗马帝国还存在着奴隶,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与注重证据没有必然的联系,D项不选。

6.(2011·北京·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运用能力。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柏拉图主张建立理想国,由哲学王统治;亚里士多德提出三段论,强调追求真理。

因此符合题意的是苏格拉底。

7.(2011·江苏·1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康德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思想。

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权在民。

这一学说是卢梭的观点。

故正确的答案是A项。

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康德提出理性批判。

8.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 D

[解析]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两者都重视道德的意义。

孔子强调发挥人的现实价值、建功立业,苏格拉底秉承“人文主义”世界观、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两者都肯定了人的价值。

孔子开设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苏格拉底强调以知识提升自身的美德,两者都强调知识的作用。

孔子主张“礼”,主张建立以权力为中心、以等级尊卑关系为特征的社会秩序,推崇君主的权威;苏格拉底则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社会,反对推崇君主的权威。

9.(2011·浙江五校联考)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

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

A.长期的海外贸易B.繁荣的商品经济

C.丰富的人文精神D.成熟的民主制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等思想。

这些人文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希腊人们思想的解放。

据此符合题意的因素是希腊丰富的人文精神,选C项。

10.(2011·宁夏银川一中月考)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A项。

11.(2011·浙江联考)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答案] D

[解析] 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和司法事务。

城邦大多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苏格拉底主张正体现了古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12.(2011·枣庄文综)15世纪西欧一些地区成立了新式寄宿学校,课程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这一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  )

A.人文主义思潮B.理性主义思潮

C.功利主义思潮D.现实主义思潮

[答案] A

[解析] “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

13.(2011·南通)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

“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这句话体现了(  )

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和现世的幸福,A项符合题意。

B项明显不符合材料的含义,排除;文艺复兴运动批判天主教会但并不批判宗教信仰,排除C项;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追求。

14.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

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

A.霍布斯的《利维坦》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扩展,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16世纪后期”。

文艺复兴兴起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其中以英国和法国为主,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故正确答案为B项。

15.某高三同学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了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

“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必定是(  )

A.知识B.信仰

C.理性D.权利

[答案] C

[解析] 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批判。

16.李大钊说:

“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世纪全世界政治文明之源头是法兰西民族创造的文明

B.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为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C.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与法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法国频繁的革命而受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题的重点落在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影响上。

选项A指古代希腊文明,选项C、D没有正确认识到法国革命对世界的促进作用,均不正确。

B项反映了法国对世界近代的思想启蒙作用,以及法国确立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对世界政治文明的促进作用,正确。

17.欧洲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们提出一些民主思想以反对封建制度。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天赋人权B.解决专制弊端

C.建立有序社会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

首先要理解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社会解放运动。

其次,还要理解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其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的腐败,主要体现在反封建制度上,其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C项与D项不符合要求。

18.“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

”这句话描述的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英国”“法国”“美洲”。

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在法国达到了高潮,美国1787年宪法率先实践了启蒙思想家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想。

19.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

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这支“火把”指的是(  )

A.《论法的精神》B.《社会契约论》

C.《纯粹理性批判》D.《哲学通信》

[答案] B

[解析]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不但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而且激励了全世界反对封建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20.卢梭说: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②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

③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背离和否定

④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这段话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根据这一思想,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利。

人民主权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和否定,故③的说法错误,可排除。

21.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是“人民主权”,它和“君权神授”是截然对立的。

22.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康德D.卢梭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材料反映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符合孟德斯鸠的观点。

23.孟德斯鸠和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的政治主张是(  )

A.开明君主B.民主自由

C.信仰得救D.三权分立

[答案] B

[解析] 开明君主是伏尔泰的主张,信仰得救是路德的主张,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观点,只有民主与自由是孟德斯鸠和卢梭共同的政治主张。

24.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 D

[解析] 由“18世纪”“法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些信息可知这些人是启蒙思想家。

那时启蒙思想家提出了未来理性王国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框架。

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都没有这样的内容。

故答案为D项。

25.“□□□□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文中“□□□□”最适当的应是(  )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答案] D

[解析] 智者学派明显不能提出这些主张,排除A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在政治方面提出“社会契约”主张,排除B、C两项;能系统提出题干中主张的只能是启蒙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时代的文明。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请回答: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分)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请举例说明。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

(3分)

(4)为什么罗马法存在如此明显的缺陷,而后人却称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试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3分)

[答案]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

(也可以举其他例证)

(2)缺陷:

同态复仇;妇女被剥夺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和隶农;维护罗马奴隶主特权;只有男性公民、自由民拥有政治权力。

(3)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

(4)罗马法的缺陷是历史局限的产物,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衡量它。

由于罗马法内容中的一些规定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受到欧洲许多近代国家的借鉴则成为自然。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aude!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

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

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分)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

(3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

(1分)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2分)

[答案] 

(1)知识即美德。

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

(3)构想: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

体现:

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新高度:

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二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

“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

”金宝山也评论道:

“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指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

“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2)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分)

(3)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4分)

[答案] 

(1)黑暗是指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和中世纪神学观念。

含义:

古希腊、罗马精神的重生。

情感:

追求人性的解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2)认为自由是天赋人权,不仅人们不应当抛弃它,而且任何人不可侵犯,并应以契约保障。

主权在民。

(3)作用:

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认识:

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

29.(2011·杭州外国语学校月考)(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赛亚·柏林曾说: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

《世界通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

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

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

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2分)

(3)归纳指出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2分)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2分)

[答案] 

(1)起因:

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

(2)含义: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变化:

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3)看法:

开启民智。

局限性:

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